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艺活动作为人类精神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对于文艺生产的认识,需要在社会文化大背景下进行,并与意识形态、文学体制、生产机制相联系。文艺生产是具有一定前提的,它不是凭空出现。文艺生产资料、生产主体的创作动机以及市场经济都属于文艺生产的前提。
关键词:文艺生产;前提;艺术生产资料;生产驱动力;经济
作者简介:陶格斯(1991-),女,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01
“文艺”一词广义上是指“文学和艺术”。狭义的文艺是指“文学的艺术”。马克思首次提出艺术生产的观点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说到:“宗教、家庭、国家、法律、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形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艺术生产”是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概念。他说:“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不能再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马克思所说的艺术生产作为一个术语,固然是前所未有的,不过它的更重要意义还在于表达了一种新的艺术观念,也即认为艺术是一种活动、是一种生产、是一种实践、并且是一个系统,是一个过程。
一、文艺生产资料
文艺生产资料是文艺生产的前提,文艺生产离不开生产资料。文艺生产资料是在创作活动展开之前,已经客观存在于文艺生产者脑海里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文艺生产者在进行文艺生产前需要大量的文艺生产资料,只有生产主体对生产资料客体进行艺术整理及加工,才可能生产出文艺作品。
文艺生产资料的来源首先是源于现实生活。文艺生产者只要生活在社会中,就会或多或少的接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刺激。毛泽东说过:“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其次是源于书本。由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它常常要根据前人或同时代的人提供的思想结晶来从事创作,也可以称为间接来源。比如,凡尔纳创作的100多部文学作品,其材料是源于法国国立图书馆的书刊。
生产资料与生产主体的关系是同生共存的,生产资料依靠生产主体的艺术审美加工,才可以生产出成品,而文艺生产主体也离不开原材料。对于文艺生产来说,真正的生产资料是那些进入了生产者大脑并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烙印的刺激和信息。
二、文艺生产主体的创作动机
由上述可知,文艺产品不是现成的存在物,是文艺生产主体创作的产物。文艺生产资料仅仅只是原材料,而人的大脑是“加工厂”,它不是文艺生产者们简单的“模仿”与“再现”,而是融入了生产主体的主观情感,艺术家对生活的独特审美体验和情感通过作品来表现。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带有目的性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目的是事物生成的原因,因为目的为事物的生成规定了一个方向,使之有一个完成的终点。比如,劳动是为了生活,盖房子是为了居住,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等等。文艺生产也是有动机的,这个动机就是文艺创作者想要创作出的那部作品及其产生的种种影响。
文艺创作的动机非常复杂,每个从事创作的主体都不同。有的是出于兴趣、有的是为了谋生,还有的只是为了实现自我,显示才华。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国家,提出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在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文艺生产者们的生产驱动力来自外界,其创作动机受到了政治意识形态的支配,因而产生大量服务于政治的公式化、类型化文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艺的方针政策变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一系列外在的驱动力都会影响文艺生产的方向、文艺生产者的创作。
创作动机的有无,不但是文艺生产者所有文艺活动能否实现的枢纽,而且也是他每一具体的文艺创作过程能否完成的前提。
三、市场经济
在当代社会,文艺生产同样会受到时代经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市场经济因素是文艺生产的另一个前提,第一,市场经济的发展繁荣才能带动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关注点开始由物质上升到精神。因此,文艺消费者增多导致文艺需求量增大,继而带动文艺生产发展。第二,经济发展使得社会的物质基础增强,有更多的机会为文艺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人力支持。第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文艺生产是一种商品生产经营活动,文艺生产者们在生产作品后,需要经过图书出版、拍卖等一系列社会生产经营活动进入市场,从而获取相应的酬劳。
市场经济对文艺生产的介入一方面使得文艺生产包含有更多的物质生产内容,现代工业社会,具有产业性。这促使文化艺术生产与经济发生了紧密的关系。另一方面,经济与文化毕竟是人类两种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前者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生活物质需求,后者则是形成和提升人文内涵和素养的需要。但在当今这样一个商业化的社会中,雅文化与俗文化都需要经济上的支持,才可以促使人们去购买艺术品,捐助交响乐队,帮助其发展等。这意味着对于文化命运的判断变得更加复杂。
参考文献:
[1]张玉能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裴斐.文学原理[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
[3]许自强主编.文艺理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陆贵山.文艺理论与文艺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文艺生产;前提;艺术生产资料;生产驱动力;经济
作者简介:陶格斯(1991-),女,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01
“文艺”一词广义上是指“文学和艺术”。狭义的文艺是指“文学的艺术”。马克思首次提出艺术生产的观点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说到:“宗教、家庭、国家、法律、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形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艺术生产”是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概念。他说:“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不能再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马克思所说的艺术生产作为一个术语,固然是前所未有的,不过它的更重要意义还在于表达了一种新的艺术观念,也即认为艺术是一种活动、是一种生产、是一种实践、并且是一个系统,是一个过程。
一、文艺生产资料
文艺生产资料是文艺生产的前提,文艺生产离不开生产资料。文艺生产资料是在创作活动展开之前,已经客观存在于文艺生产者脑海里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文艺生产者在进行文艺生产前需要大量的文艺生产资料,只有生产主体对生产资料客体进行艺术整理及加工,才可能生产出文艺作品。
文艺生产资料的来源首先是源于现实生活。文艺生产者只要生活在社会中,就会或多或少的接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刺激。毛泽东说过:“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其次是源于书本。由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它常常要根据前人或同时代的人提供的思想结晶来从事创作,也可以称为间接来源。比如,凡尔纳创作的100多部文学作品,其材料是源于法国国立图书馆的书刊。
生产资料与生产主体的关系是同生共存的,生产资料依靠生产主体的艺术审美加工,才可以生产出成品,而文艺生产主体也离不开原材料。对于文艺生产来说,真正的生产资料是那些进入了生产者大脑并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烙印的刺激和信息。
二、文艺生产主体的创作动机
由上述可知,文艺产品不是现成的存在物,是文艺生产主体创作的产物。文艺生产资料仅仅只是原材料,而人的大脑是“加工厂”,它不是文艺生产者们简单的“模仿”与“再现”,而是融入了生产主体的主观情感,艺术家对生活的独特审美体验和情感通过作品来表现。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带有目的性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目的是事物生成的原因,因为目的为事物的生成规定了一个方向,使之有一个完成的终点。比如,劳动是为了生活,盖房子是为了居住,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等等。文艺生产也是有动机的,这个动机就是文艺创作者想要创作出的那部作品及其产生的种种影响。
文艺创作的动机非常复杂,每个从事创作的主体都不同。有的是出于兴趣、有的是为了谋生,还有的只是为了实现自我,显示才华。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国家,提出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在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文艺生产者们的生产驱动力来自外界,其创作动机受到了政治意识形态的支配,因而产生大量服务于政治的公式化、类型化文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艺的方针政策变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一系列外在的驱动力都会影响文艺生产的方向、文艺生产者的创作。
创作动机的有无,不但是文艺生产者所有文艺活动能否实现的枢纽,而且也是他每一具体的文艺创作过程能否完成的前提。
三、市场经济
在当代社会,文艺生产同样会受到时代经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市场经济因素是文艺生产的另一个前提,第一,市场经济的发展繁荣才能带动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关注点开始由物质上升到精神。因此,文艺消费者增多导致文艺需求量增大,继而带动文艺生产发展。第二,经济发展使得社会的物质基础增强,有更多的机会为文艺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人力支持。第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文艺生产是一种商品生产经营活动,文艺生产者们在生产作品后,需要经过图书出版、拍卖等一系列社会生产经营活动进入市场,从而获取相应的酬劳。
市场经济对文艺生产的介入一方面使得文艺生产包含有更多的物质生产内容,现代工业社会,具有产业性。这促使文化艺术生产与经济发生了紧密的关系。另一方面,经济与文化毕竟是人类两种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前者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生活物质需求,后者则是形成和提升人文内涵和素养的需要。但在当今这样一个商业化的社会中,雅文化与俗文化都需要经济上的支持,才可以促使人们去购买艺术品,捐助交响乐队,帮助其发展等。这意味着对于文化命运的判断变得更加复杂。
参考文献:
[1]张玉能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裴斐.文学原理[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
[3]许自强主编.文艺理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陆贵山.文艺理论与文艺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