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7日,全国证券公司创新工作研讨会(下称“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
一份由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带队完成的《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征求意见稿)摆在了各大券商高管的案头。这份汇集了证券公司发展的十一大近期措施的文件中,包括了业内关心的券商创新发展方向,如提高证券公司理财类产品创新能力、加快新业务新产品的创新进程、扩大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范围、推动营业部组织创新,等等。相关措施的具体管理办法也在起草和征求意见中。
本次创新大会为9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行业研讨,从其酝酿召开之时,即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有关行业创新的方向、内容屡屡被提及。
券商人士称,从会议公开透明度来看,本次创新大会的开放程度前所未有。以往监管部门组织部分证券公司召开的小规模行业创新座谈会,除与会券商外,业内少有人问津,特别是以往会议在“严格保密,消息不准外泄”基调下,会上最新信息的发布、传导到市场,也有一定滞后性,市场影响力有限。
2011年证券市场低迷,证券公司传统业务盈利水平大幅下滑,行业加大的创新、寻找新的盈利点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数据显示,2011年底,证券行业总资产为1.57万亿,只是保险行业总资产的33%,银行业总资产的2%;2011年底,整个证券业总资产不及高盛的三分之一,净利润仅与摩根士丹利一家公司相当。
“目前,证券业的创新需要是非常迫切的”,中信证券(600030.SH、6030.HK)董事长王东明在创新大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证券业的处境相当尴尬。从总市值来看,2011年末A股总市值达到24万亿元,远远超过保险业与信托业的市场规模;但从总资产来看,目前,证券行业总资产也就是1万亿元,这在金融行业中是处于较低水平的,这说明证券行业并没有达到与其市场规模匹配的行业地位。”
2011年末,履新不久的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率先提出“打造国际一流投行”的构想。同期,证监会出台了《证券公司业务(产品)创新指引》,支持券商创新活动。
一场金融创新由此掀起热潮。业界认为,证监会近期的表态已经将行业创新提到较高的位置,证券行业创新对实体经济至关重要,证券行业若发展不足,将为中国经济及金融体系带来极大风险。
革新的力量
目前,中国证券公司传统经纪业务和承销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70%,过分依赖二级市场表现,在业务内涵上与国际投行差距大,加上近两年股市表现不佳,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的诉求不能得到很好满足,给行业创新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郭树清表示,一个行业,应与国家经济实力、资本市场规模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相称。目前中国GDP总量和股票市值均居全球第二,债券市场总量排全球第五位,但是中国投资银行距离这个排名还相差很远。
郭树清在创新大会上表示,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储蓄国家,每年新增的资本总量已居全球第一。但是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还不够顺畅,“两多两难”问题突出,即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在这种大背景下,证券公司要加快产品、业务、机制创新,促进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企业提供有效的差异化服务。
“投资银行就是要在这样的环境与背景下承担起应尽的义务。”在王东明看来,现阶段,中国证券行业对实体经济渗透力不强。2011年证券业净收入占GDP比例仅为0.34%,对宏观经济的贡献严重不足。美国证券业净收入占GDP比例峰值为2.2%(2000年),日本的峰值为1.38%(1987年),中国证券行业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王东明称,收入差距背后是行业整体的功能缺失。109家券商在差不多的水平上进行以价格拼杀为主的同质化竞争——投行就是承销、经纪就是炒股票,自营就是用自己的钱博弈市场方向,跌入了路径依赖窠臼。
为此,“未来必须实现功能上的转变,逐步由简单的通道中介转变成用资产负债表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与流动性支持的资本中介,充当市场的组织者,流动性的提供者、交易对手方,转变功能后,证券公司可以从融资、投资两方面促进经济整体发展。”他说。
而金融危机过后,国际上对金融创新过度问题的反思,而国内证券市场大幅波动,也使得证券公司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风险控制上。彼时,对已经研究多年的新业务新产品都放慢了推出进度,其他业务和产品创新也几近搁浅。
郭树清在创新大会演讲时直言,当前中国证券行业的金融创新迎来了历史最好时期。表现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进程在日益深化;财富管理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要;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正在加速深化,金融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成为企业和家庭极为现实与普遍的需求;社会各界对推进新一轮证券行业的改革具有较高期望;国家对外开放程度整体水平的提升,使金融创新具有更好的条件。
创新路径
从1987年证券行业草创,到2008年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收尾,证券行业的基础性制度进一步完善,开始进入规模发展阶段。
2004年8月,证监会第一次以会发文《关于进一步推进行业创新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形式,明确了证券公司开展业务与产品创新的机制、路径和支持证券公司创新的政策措施。2008年以来,又相继推出了直接投资、融资融券等新业务,而后又相继推出了报价回购,约定购回,现金管理等新业务新产品。
2011年,证券监会出台了《证券公司业务(产品)创新指引》,明确支持券商创新活动。
然而创新并非易事,截至2011年末,创新业务对于证券公司的平均收入贡献率仍是个位数,作为券商收益新的增长点,短期为券商带来实质性收益的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创新业务对于不同规模的券商而言,各有侧重,主要的创新试点还只容许少数大型券商参与。
2012年4月3日,庄心一在“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上表示,目前中国证券行业突出的问题是创新不足,对市场提供的服务供给、中介供给不足……应给证券公司提高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留出足够的空间。
这是监管部门在年内首次对于券商创新的明确表态。据悉,2012年以来,证监会机构部各处室领导的案头已经摆满了券商各类创新业务的材料和申报文件,各处室“看都看不过来”。
中国证券业协会会长陈共炎表示,券商使命,一是要回归金融中介本质,充分履行证券公司作为市场组织者、流动性提供者和市场交易者的职责;二是积极参与和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研发和生产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增强证券行业和证券公司的资本市场中介功能和服务能力。
此外,证券行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还体现在行业各证券公司的差异化竞争能力上,只有形成多元化发展态势,证券行业才能真正做大。
陈共炎称,“定准底限,放大空间”让证券公司放开手脚,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战略定位进行差异化选择,聚集不同的细分市场,建立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良性的行业竞争格局。
回归本质
其实,长期以来券商自下而上的创新步伐一直没有停止。2011年,证券行业推行的“约定回购式证券交易”、“交易所债券质押式报价回购”、“现金管理计划”等三大创新产品试点工作,正体现了行业自下而上的创新诉求。
从2012年银河证券针对股票约定式购回业务的“金时雨”短期融资业务,信达证券针对现金管理计划推出“信达现金宝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受到市场的密切关注,也可佐证这一点。
银河证券提出,在未来三年内将经纪业务转型的发展战略定为,以“大投顾业务”为抓手,实施以客户中心的金融产品创新发展战略。同时,证券公司的核心功能是为投资者与融资者提供专业性的中介服务与管理风险服务。高盛的成功来源于建立在知识型中介基础上的资本型中介业务。国内证券行业只有不断提高中介服务能力与管理风险能力,才能形成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早已开始深入到证券领域,如商业银行早就介入到衍生品市场交易、结构化产品发行、理财服务市场与基金管理市场,但证券公司却缺乏应对之策。因此,未来证券行业的创新也要在“交叉”创新方面寻找突破口。
国泰君安证券总裁陈耿在创新大会经纪业务分论坛总结时称,以综合金融服务为核心的广义财富管理将成为证券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主流发展方向。证券公司应积极探索差异化的竞争模式,尽快推动经纪业务由传统通道向财富管理转型,逐步形成证券公司不可替代的金融中介优势,促进证券公司向“投资银行”本源的回归,引导投资者长期、理性投资理念的形成,进而完善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平安证券表示,未来以通道型为主的盈利模式将逐步走向以交易和产品创新为核心能力的投资交易、机构服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
中信证券总经理程博明则称,当前国内证券公司具有同质化经营、过度依赖股票市场、以产品为中心等特点,已无法适应和应对监管、市场和客户的变化,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型。
具体包括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型;要从以股为主的业务模式向股债并重的多元化业务模式转型;要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以中信证券为例,其已将证券公司传统四大牌照业务重新划分为传统中介型业务、资本中介业务和资本型业务三大部分,策略即是做强传统中介业务、做大资本中介业务和做精资本型业务。
一份由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带队完成的《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征求意见稿)摆在了各大券商高管的案头。这份汇集了证券公司发展的十一大近期措施的文件中,包括了业内关心的券商创新发展方向,如提高证券公司理财类产品创新能力、加快新业务新产品的创新进程、扩大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范围、推动营业部组织创新,等等。相关措施的具体管理办法也在起草和征求意见中。
本次创新大会为9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行业研讨,从其酝酿召开之时,即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有关行业创新的方向、内容屡屡被提及。
券商人士称,从会议公开透明度来看,本次创新大会的开放程度前所未有。以往监管部门组织部分证券公司召开的小规模行业创新座谈会,除与会券商外,业内少有人问津,特别是以往会议在“严格保密,消息不准外泄”基调下,会上最新信息的发布、传导到市场,也有一定滞后性,市场影响力有限。
2011年证券市场低迷,证券公司传统业务盈利水平大幅下滑,行业加大的创新、寻找新的盈利点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数据显示,2011年底,证券行业总资产为1.57万亿,只是保险行业总资产的33%,银行业总资产的2%;2011年底,整个证券业总资产不及高盛的三分之一,净利润仅与摩根士丹利一家公司相当。
“目前,证券业的创新需要是非常迫切的”,中信证券(600030.SH、6030.HK)董事长王东明在创新大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证券业的处境相当尴尬。从总市值来看,2011年末A股总市值达到24万亿元,远远超过保险业与信托业的市场规模;但从总资产来看,目前,证券行业总资产也就是1万亿元,这在金融行业中是处于较低水平的,这说明证券行业并没有达到与其市场规模匹配的行业地位。”
2011年末,履新不久的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率先提出“打造国际一流投行”的构想。同期,证监会出台了《证券公司业务(产品)创新指引》,支持券商创新活动。
一场金融创新由此掀起热潮。业界认为,证监会近期的表态已经将行业创新提到较高的位置,证券行业创新对实体经济至关重要,证券行业若发展不足,将为中国经济及金融体系带来极大风险。
革新的力量
目前,中国证券公司传统经纪业务和承销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70%,过分依赖二级市场表现,在业务内涵上与国际投行差距大,加上近两年股市表现不佳,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的诉求不能得到很好满足,给行业创新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郭树清表示,一个行业,应与国家经济实力、资本市场规模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相称。目前中国GDP总量和股票市值均居全球第二,债券市场总量排全球第五位,但是中国投资银行距离这个排名还相差很远。
郭树清在创新大会上表示,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储蓄国家,每年新增的资本总量已居全球第一。但是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还不够顺畅,“两多两难”问题突出,即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在这种大背景下,证券公司要加快产品、业务、机制创新,促进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企业提供有效的差异化服务。
“投资银行就是要在这样的环境与背景下承担起应尽的义务。”在王东明看来,现阶段,中国证券行业对实体经济渗透力不强。2011年证券业净收入占GDP比例仅为0.34%,对宏观经济的贡献严重不足。美国证券业净收入占GDP比例峰值为2.2%(2000年),日本的峰值为1.38%(1987年),中国证券行业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王东明称,收入差距背后是行业整体的功能缺失。109家券商在差不多的水平上进行以价格拼杀为主的同质化竞争——投行就是承销、经纪就是炒股票,自营就是用自己的钱博弈市场方向,跌入了路径依赖窠臼。
为此,“未来必须实现功能上的转变,逐步由简单的通道中介转变成用资产负债表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与流动性支持的资本中介,充当市场的组织者,流动性的提供者、交易对手方,转变功能后,证券公司可以从融资、投资两方面促进经济整体发展。”他说。
而金融危机过后,国际上对金融创新过度问题的反思,而国内证券市场大幅波动,也使得证券公司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风险控制上。彼时,对已经研究多年的新业务新产品都放慢了推出进度,其他业务和产品创新也几近搁浅。
郭树清在创新大会演讲时直言,当前中国证券行业的金融创新迎来了历史最好时期。表现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进程在日益深化;财富管理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要;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正在加速深化,金融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成为企业和家庭极为现实与普遍的需求;社会各界对推进新一轮证券行业的改革具有较高期望;国家对外开放程度整体水平的提升,使金融创新具有更好的条件。
创新路径
从1987年证券行业草创,到2008年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收尾,证券行业的基础性制度进一步完善,开始进入规模发展阶段。
2004年8月,证监会第一次以会发文《关于进一步推进行业创新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形式,明确了证券公司开展业务与产品创新的机制、路径和支持证券公司创新的政策措施。2008年以来,又相继推出了直接投资、融资融券等新业务,而后又相继推出了报价回购,约定购回,现金管理等新业务新产品。
2011年,证券监会出台了《证券公司业务(产品)创新指引》,明确支持券商创新活动。
然而创新并非易事,截至2011年末,创新业务对于证券公司的平均收入贡献率仍是个位数,作为券商收益新的增长点,短期为券商带来实质性收益的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创新业务对于不同规模的券商而言,各有侧重,主要的创新试点还只容许少数大型券商参与。
2012年4月3日,庄心一在“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上表示,目前中国证券行业突出的问题是创新不足,对市场提供的服务供给、中介供给不足……应给证券公司提高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留出足够的空间。
这是监管部门在年内首次对于券商创新的明确表态。据悉,2012年以来,证监会机构部各处室领导的案头已经摆满了券商各类创新业务的材料和申报文件,各处室“看都看不过来”。
中国证券业协会会长陈共炎表示,券商使命,一是要回归金融中介本质,充分履行证券公司作为市场组织者、流动性提供者和市场交易者的职责;二是积极参与和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研发和生产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增强证券行业和证券公司的资本市场中介功能和服务能力。
此外,证券行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还体现在行业各证券公司的差异化竞争能力上,只有形成多元化发展态势,证券行业才能真正做大。
陈共炎称,“定准底限,放大空间”让证券公司放开手脚,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战略定位进行差异化选择,聚集不同的细分市场,建立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良性的行业竞争格局。
回归本质
其实,长期以来券商自下而上的创新步伐一直没有停止。2011年,证券行业推行的“约定回购式证券交易”、“交易所债券质押式报价回购”、“现金管理计划”等三大创新产品试点工作,正体现了行业自下而上的创新诉求。
从2012年银河证券针对股票约定式购回业务的“金时雨”短期融资业务,信达证券针对现金管理计划推出“信达现金宝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受到市场的密切关注,也可佐证这一点。
银河证券提出,在未来三年内将经纪业务转型的发展战略定为,以“大投顾业务”为抓手,实施以客户中心的金融产品创新发展战略。同时,证券公司的核心功能是为投资者与融资者提供专业性的中介服务与管理风险服务。高盛的成功来源于建立在知识型中介基础上的资本型中介业务。国内证券行业只有不断提高中介服务能力与管理风险能力,才能形成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早已开始深入到证券领域,如商业银行早就介入到衍生品市场交易、结构化产品发行、理财服务市场与基金管理市场,但证券公司却缺乏应对之策。因此,未来证券行业的创新也要在“交叉”创新方面寻找突破口。
国泰君安证券总裁陈耿在创新大会经纪业务分论坛总结时称,以综合金融服务为核心的广义财富管理将成为证券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主流发展方向。证券公司应积极探索差异化的竞争模式,尽快推动经纪业务由传统通道向财富管理转型,逐步形成证券公司不可替代的金融中介优势,促进证券公司向“投资银行”本源的回归,引导投资者长期、理性投资理念的形成,进而完善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平安证券表示,未来以通道型为主的盈利模式将逐步走向以交易和产品创新为核心能力的投资交易、机构服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
中信证券总经理程博明则称,当前国内证券公司具有同质化经营、过度依赖股票市场、以产品为中心等特点,已无法适应和应对监管、市场和客户的变化,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型。
具体包括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型;要从以股为主的业务模式向股债并重的多元化业务模式转型;要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以中信证券为例,其已将证券公司传统四大牌照业务重新划分为传统中介型业务、资本中介业务和资本型业务三大部分,策略即是做强传统中介业务、做大资本中介业务和做精资本型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