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将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和最值得期待的一年。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加剧;另一方面,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不会因为这场金融危机而发生根本性逆转,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扩大内需10大措施势大力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台的若干政策含金量高,对重庆是一大利好。处于这样一个大变局时代,重庆今年的困难很大,但机会也很多。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条件较好的重点区域,拥有中央赋予的系列重大政策和部市合作平台,发展环境逐年改善,综合生产成本只有沿海地区的60%。这些因素,决定了重庆拥有集聚国际国内要素资源、吸引大集团大企业的小气候。因此市委、市政府将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性目标初步设定为12%,有必要,有难度,但也有把握。要实现这一目标,做好全年的经济工作,应当明确以下着力点——
■ 着力促进经济增长:增投资、促消费、扩出口
扩大内需,投资是第一动力。近3年,全市将完成投资1.5万亿元。今年预计投资4800亿元,其中重点项目投资1500亿元。除了要争取中央支持、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外,今年我市将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策划办好渝洽会、央企入渝、服务贸易高峰会、“重庆·台湾周”、海峡两岸信息产业技术论坛等大型经贸活动,引进国际国内的“大个子”企业。在“引进来”的同时,积极鼓励重庆的企业“走出去”。
打造“消费天堂”。消费不足是我们的老问题。经济不景气,老百姓一般会把钱包捂得更紧。重庆老百姓不敢花钱,比如2007年重庆人均消费1661元,仅为北京的44%,上海的43%。重庆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应有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气魄,国际大都市基本都是消费型或者生产消费型的,没有任何一个国际大都市只生产不消费。在商品短缺时代,谁有产品谁是好汉,但在全国产能过剩的今天,谁有市场谁就有魅力、有活力。在这次经济工作会上,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重庆建设成为生产和消费兼备的大都市,旨在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丰富消费形式,打造“消费天堂”。
稳定进出口。国际贸易形势严峻,重庆今年将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及时调整外贸市场主攻方向,把稳定性较好的非洲、中东和西亚市场作为重点,抢占新兴市场,减少南美市场萎缩带来的冲击。大力支持高新技术、自主品牌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出口,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抓住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回调时机,“抄底”增加能源、原材料战略储备。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
■ 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和深化改革:调结构、推改革、提形象
危机并非全是坏事,市场的倒逼,反而有利于我们苦练内功、转型升级。今年,市委、市政府在保增长、扩内需的同时,将加大调整结构力度、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提升城市竞争力。
产业链越长,集聚度越高,越有利于消化成本、抗击市场风浪。重庆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兼并重组,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今年要加快“6 1”产业基地、9大新兴工业集群建设,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利润超过300亿元。同时下决心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比如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年必须完成淘汰100万吨水泥落后产能的任务。
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要在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资源互动上下功夫。完善区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职能,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办好农村土地交易所,规范开展实物交易和指标交易。大力发展农村生产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五大重庆”建设既是为了增强硬实力,也是为了提升软实力,要将其细化到年度,落实到项目。“宜居重庆”要抓好完成主城危旧房拆迁、工矿棚户区改造年度任务等5件大事,“畅通重庆”要提速轨道交通一、三、六号线建设等,“森林重庆”要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等,“平安重庆”要致力于打造平安区、放心区,“健康重庆”要突出体质健康、饮食健康、生育健康、行为健康、精神健康和健康服务等,“五大重庆”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今年市委、市政府將精心组织、合力推进。
■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就业、强社保、促和谐
没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经济增长的,要完成今年的经济发展任务,必须更加关注民生和社会建设。
就业乃民生之本,越是困难时期,越需加大扶持。要引导企业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组织培训等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加强农民工实用技能和就业技能培训,创造条件尽可能多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万人。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可谓一举多得,既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又可促进消费。今年6月底前要完成90万被征地农转非人员、8万城镇用人单位超龄未参加养老保险人员的参保工作,实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对象200万人次以上。城市低保要分类施保,对特殊困难低保对象给予更多帮助;农村低保要扩大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
加强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今年要全面启动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抓好县、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文化院团和国有文化广电企业改革。
■ 着力促进经济增长:增投资、促消费、扩出口
扩大内需,投资是第一动力。近3年,全市将完成投资1.5万亿元。今年预计投资4800亿元,其中重点项目投资1500亿元。除了要争取中央支持、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外,今年我市将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策划办好渝洽会、央企入渝、服务贸易高峰会、“重庆·台湾周”、海峡两岸信息产业技术论坛等大型经贸活动,引进国际国内的“大个子”企业。在“引进来”的同时,积极鼓励重庆的企业“走出去”。
打造“消费天堂”。消费不足是我们的老问题。经济不景气,老百姓一般会把钱包捂得更紧。重庆老百姓不敢花钱,比如2007年重庆人均消费1661元,仅为北京的44%,上海的43%。重庆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应有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气魄,国际大都市基本都是消费型或者生产消费型的,没有任何一个国际大都市只生产不消费。在商品短缺时代,谁有产品谁是好汉,但在全国产能过剩的今天,谁有市场谁就有魅力、有活力。在这次经济工作会上,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重庆建设成为生产和消费兼备的大都市,旨在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丰富消费形式,打造“消费天堂”。
稳定进出口。国际贸易形势严峻,重庆今年将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及时调整外贸市场主攻方向,把稳定性较好的非洲、中东和西亚市场作为重点,抢占新兴市场,减少南美市场萎缩带来的冲击。大力支持高新技术、自主品牌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出口,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抓住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回调时机,“抄底”增加能源、原材料战略储备。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
■ 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和深化改革:调结构、推改革、提形象
危机并非全是坏事,市场的倒逼,反而有利于我们苦练内功、转型升级。今年,市委、市政府在保增长、扩内需的同时,将加大调整结构力度、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提升城市竞争力。
产业链越长,集聚度越高,越有利于消化成本、抗击市场风浪。重庆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兼并重组,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今年要加快“6 1”产业基地、9大新兴工业集群建设,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利润超过300亿元。同时下决心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比如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年必须完成淘汰100万吨水泥落后产能的任务。
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要在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资源互动上下功夫。完善区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职能,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办好农村土地交易所,规范开展实物交易和指标交易。大力发展农村生产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五大重庆”建设既是为了增强硬实力,也是为了提升软实力,要将其细化到年度,落实到项目。“宜居重庆”要抓好完成主城危旧房拆迁、工矿棚户区改造年度任务等5件大事,“畅通重庆”要提速轨道交通一、三、六号线建设等,“森林重庆”要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等,“平安重庆”要致力于打造平安区、放心区,“健康重庆”要突出体质健康、饮食健康、生育健康、行为健康、精神健康和健康服务等,“五大重庆”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今年市委、市政府將精心组织、合力推进。
■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就业、强社保、促和谐
没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经济增长的,要完成今年的经济发展任务,必须更加关注民生和社会建设。
就业乃民生之本,越是困难时期,越需加大扶持。要引导企业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组织培训等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加强农民工实用技能和就业技能培训,创造条件尽可能多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万人。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可谓一举多得,既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又可促进消费。今年6月底前要完成90万被征地农转非人员、8万城镇用人单位超龄未参加养老保险人员的参保工作,实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对象200万人次以上。城市低保要分类施保,对特殊困难低保对象给予更多帮助;农村低保要扩大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
加强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今年要全面启动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抓好县、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文化院团和国有文化广电企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