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适应数控技术人才岗位群用人需求发展,针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对数控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制定出既符合数控技术人才发展趋势,又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特色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数控技术 职业能力 培养模式 岗位群
【中途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1-0-02
目前,制造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这也促使数控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数控人才的严重短缺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都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然而从有关部门得知,这一两年数控专业高职毕业生专业对口的就业率并不很高[1]。一方面是社会对数控加工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是此专业毕业生面对就业的巨大压力。其原因主要是学校不是按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目标培养毕业生,这说明我们高职教育在办学理念、教学机制、理论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都存在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现象,没有及时与企业沟通、合作,不能按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
据调查, 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有以下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层”。要求精通数控加工, 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能够对数控机床进行简单维修。此类人员目前市场需求量较大,但由于其知识较单一,其相对比例有所下降,已逐渐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数控技术发展的需要。二是“复合层”。一种是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能熟练运用CAD/CAM等软件进行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的数控编程员;另一种是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清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维修的数控机床维护人员。由于要求知识面广, 与数控相关的工作的适应能力强, 需要大量实际经验的积累, 因而培养较困难。由于进口的大量高档数控加工中心需要既能编程又能熟练操作的“复合层”来掌握, 未来几年, 我国企业对“复合层”数控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此类人才目前非常缺乏。三是“精英层”。是指精通数控编程、数控操作和数控维护、维修的高层次复合型数控通才。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是企业的抢手人才。目前, 数控精英型人才在企业中所占比例仅为4.80%,他们将成为数控技术应用、发展与完善的生力军[2]。
1数控专业就业岗位群和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实质上是就业教育, 目的就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职业岗位群所需专门知识及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3]。职业性和实践性是职业教育最鲜明的特色,因此,以能力为本位,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模式。职业能力由核心职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构成。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顺利就业以及较快适应企业职业岗位要求起到显著作用, 它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企业对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需求的主要就业岗位为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次要就业岗位有数控设备营销与售后服务、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一线生产与技术管理等。由此可见,数控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为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工艺方案制定和工艺规程设计能力;数控机床操作能力;数控手工及自动编程能力; 质量控制与分析能力;数控机床机械、电气调试和维修能力等。
2理论课程设置
高职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应以应用为宗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基本要求,强化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以致用。要以职业分析和职业实践要求为前提,来设置数控技术专业理论课程。在具体设置上要增强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及时补充,动态调整,以高职教育的“必要”、“够用”为尺度,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对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的反映。在我校三年的数控技术专业学习过程中理论课堂教学(包括实验)总课时为75周,我们将理论课程分为公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三部分,其中公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占整个理论教学的比例为62.8%,专业核心课程所占比例为37.2%。其具体设置见表1所示。
3 实践环节设置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就必须开展一系列相关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中我们采用模块化渐进式教学方式,分阶段、分层次系统地安排实践环节。三年里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总课时达到了39.5周,具体安排见表2所示。
4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最佳途径。全方位的校企合作能够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等与技术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为全面实现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践性教学,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等方面的实践性教学,必须有实际生产的环境。但是由于资金等条件的限制,每台数控设备价格昂贵,学校购买的数控设备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很少,因而实践效果并不好。为此,我们采取与校外实习基地合作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进行生产现场讲授,跟班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下接受训练,营造职业氛围,加快了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提升的速度,为本专业学生顺利就业创造了条件。
5结语
几年来我们明确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思路,实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向培养复合型、精英型数控人才培养方向发展,使数控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95%。学生在工作岗位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后,可很好得融入到企业氛围中。
参考文献
[1] 程晓峰.论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职业技术[J]. 2009(3): 27
[2] 马秀丽,滕凯. 数控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 职业教育研究[J]. 2006(10): 52-53.
[3] 窦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职业特定能力与培养. 职教论坛 [J]. 2006(11): 31-33.
【关键词】数控技术 职业能力 培养模式 岗位群
【中途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11-0-02
目前,制造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这也促使数控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数控人才的严重短缺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都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然而从有关部门得知,这一两年数控专业高职毕业生专业对口的就业率并不很高[1]。一方面是社会对数控加工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是此专业毕业生面对就业的巨大压力。其原因主要是学校不是按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目标培养毕业生,这说明我们高职教育在办学理念、教学机制、理论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都存在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现象,没有及时与企业沟通、合作,不能按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
据调查, 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有以下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层”。要求精通数控加工, 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能够对数控机床进行简单维修。此类人员目前市场需求量较大,但由于其知识较单一,其相对比例有所下降,已逐渐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数控技术发展的需要。二是“复合层”。一种是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能熟练运用CAD/CAM等软件进行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的数控编程员;另一种是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清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维修的数控机床维护人员。由于要求知识面广, 与数控相关的工作的适应能力强, 需要大量实际经验的积累, 因而培养较困难。由于进口的大量高档数控加工中心需要既能编程又能熟练操作的“复合层”来掌握, 未来几年, 我国企业对“复合层”数控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此类人才目前非常缺乏。三是“精英层”。是指精通数控编程、数控操作和数控维护、维修的高层次复合型数控通才。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是企业的抢手人才。目前, 数控精英型人才在企业中所占比例仅为4.80%,他们将成为数控技术应用、发展与完善的生力军[2]。
1数控专业就业岗位群和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实质上是就业教育, 目的就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职业岗位群所需专门知识及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3]。职业性和实践性是职业教育最鲜明的特色,因此,以能力为本位,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模式。职业能力由核心职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构成。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顺利就业以及较快适应企业职业岗位要求起到显著作用, 它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企业对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需求的主要就业岗位为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次要就业岗位有数控设备营销与售后服务、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一线生产与技术管理等。由此可见,数控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为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工艺方案制定和工艺规程设计能力;数控机床操作能力;数控手工及自动编程能力; 质量控制与分析能力;数控机床机械、电气调试和维修能力等。
2理论课程设置
高职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应以应用为宗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基本要求,强化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以致用。要以职业分析和职业实践要求为前提,来设置数控技术专业理论课程。在具体设置上要增强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及时补充,动态调整,以高职教育的“必要”、“够用”为尺度,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对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的反映。在我校三年的数控技术专业学习过程中理论课堂教学(包括实验)总课时为75周,我们将理论课程分为公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三部分,其中公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占整个理论教学的比例为62.8%,专业核心课程所占比例为37.2%。其具体设置见表1所示。
3 实践环节设置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就必须开展一系列相关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中我们采用模块化渐进式教学方式,分阶段、分层次系统地安排实践环节。三年里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总课时达到了39.5周,具体安排见表2所示。
4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最佳途径。全方位的校企合作能够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等与技术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为全面实现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践性教学,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等方面的实践性教学,必须有实际生产的环境。但是由于资金等条件的限制,每台数控设备价格昂贵,学校购买的数控设备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很少,因而实践效果并不好。为此,我们采取与校外实习基地合作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进行生产现场讲授,跟班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下接受训练,营造职业氛围,加快了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提升的速度,为本专业学生顺利就业创造了条件。
5结语
几年来我们明确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思路,实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向培养复合型、精英型数控人才培养方向发展,使数控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95%。学生在工作岗位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后,可很好得融入到企业氛围中。
参考文献
[1] 程晓峰.论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职业技术[J]. 2009(3): 27
[2] 马秀丽,滕凯. 数控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 职业教育研究[J]. 2006(10): 52-53.
[3] 窦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职业特定能力与培养. 职教论坛 [J]. 2006(11): 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