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阅读训练浅探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85396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现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必须多层面、多视角地解读文本,进行阅读的立体化训练。具体可从四个方面做起,即在读中激活情感、在说中悟出理趣、在演中进入意境、在写中体验真谛。
  关键词: 立体化阅读训练 做法 体会
  
  叶圣陶先生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学生将来经常要阅读,老师能经常跟在他们背后吗?因此,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打基础的办法,也就是不要让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在听讲的时候自觉地动脑筋,老师独占四十五分钟固然不适应这个要求,讲说和发问的时候启发性不多,也不容易使学生自觉地动脑筋。怎样启发学生,使他们自觉地动脑筋,是老师备课的极重要项目。这个项目做到了,老师才真起了主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是的,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甚至是根本的问题就是让学生自觉地思考起来,让他们时有所思、时有所悟、时有所说、时有所得,真正从关注预设的环节、外在的过程与程序深入到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实现新课程关于阅读的目标,必须多层面、多视角地解读文本,形成研究和训练文本解读样式的多样化。笔者称之为阅读“立体化训练”,意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结合实践,笔者谈谈做法与体会。
  
  一、抓朗读,在读中激发情感
  
  “三分文章七分读”。教学中范读、自由读、分组读、诵读、赛读等各种形式适时使用,对正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大有裨益。长期以来,笔者重视在教学中加强朗读,也常常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笔者将其基本程序归纳为“四读”:一读,读得脉络清晰;二读,读得文通理达;三读,读得豁然开朗;四读,读得融会贯通。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23课《七颗钻石》,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以极其丰富的想象表达了“爱就会有回报”、“爱的力量是神奇的”这一朴素的真理。课文短小精悍,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神奇曲折,引人入胜。我将这篇课文的阅读支点定位在读,并设计了导读程序。一是教师范读,学生圈点划记,认真感受。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被带入优美的童话世界,初步感受水罐的神奇,弄清文章脉络,扫除阅读障碍。二是自由轻声读并思考:小姑娘爱心行动共有几次?她的水罐又神奇在哪里?在读中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维活动,深入感受水罐神奇来自爱的力量,从而弄清文章主旨,做到文通理达。三是个性化的读,将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感动、自己最欣赏的地方,带着自己的理解、感受、感动读一读,从而读出旨趣,即对作者所要表达的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有所领悟,对作者的匠心独运豁然开朗。四是赛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赛读,最后全班齐读。读中体会作者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如此丰富的想象,简洁、明确、生动、通俗的语言,耐人寻味的精巧构思,从而理解童话的特点。在看到语言、故事情节、童话体裁的特点与作者精妙的艺术创想如此完美的结合,从而从认识上达到融会贯通。整篇文章的教学通过四次读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推进学生的情感升华。
  
  二、重言说,在说中悟出理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就要求我们要让学生说话(包括写),和同学、老师、文本说话,说真话、实话,说自己的心里话,真正地和文本进行对话,做到“我口述我心”。通过说,既可磨擦出智慧的火花,又可训练思维的严谨与灵活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陶冶学生的气度。自古以来,传统语文教学就非常重视说,孔子“述而不作”,孟子与诸王论说,庄子与世人争辩,墨子大读“节葬”、“反战”……百家争鸣,靠的无不是嘴巴功夫,德行宏论烛照至今。圣人贤士们很少专门做“文”,即使做“文”,也多与“言”通——是“言”成就了他们。
  例如学习国标苏教版第七册二十一课《梦溪笔谈》的“梵天寺木塔”一文,是一篇说明文体的文言文,内容很短,却有详有略,写人笔墨不多,却很生动。讲的是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稳定问题的生动事例,说明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教学中,倘若按照常规文言文教学程式,读读讲讲,便会索然无味,于是作者便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密使其妻”,匠师的心态,其妻会怎么说呢?二说“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三说木塔稳定的道理。学生果然表现出以往学习文言文少有的兴致。一位同学说:学生同位相互言说、补充、评判,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那晚,这位匠师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想:这活揽下来,大王也发过话了,现在建不成,可是要杀头的呀!我被杀了,这一家老小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呢?匠师辗转反侧,喃喃自语。这时,他的妻子说:‘你看你又愁了吧!谁叫你吹牛?’匠师低声说:‘对了,你不是能认得喻皓的妻子吗!你去问喻皓呗!上次的宫殿就不是他接手的吗!’他妻子说:‘你去得了!’匠师说:‘我哪有脸面去呢?你把那个金钗拿去给人家。’他的妻子望着他很不情愿地说:‘凭什么我拿金钗去呀?你的事自己担着。’匠师声音更低了,说:‘你知道这建不出木塔则要诛九族,轻则倾家荡产,你一个金钗算什么,等我拿了钱以后给我买个新的!’妻子无奈极了,第二天傍晚仔细地抚摩了一遍金钗便立刻放进口袋里奔向喻皓家。风愈来愈大了,发出‘呜……呜……’的声响,匠师的妻子左顾右盼,到了喻皓家门口,敲了半天的门,奴婢开门,在客厅里等了好半天,才见到喻皓的妻子,说明了来由……”
  “听了妻子的话,喻皓不由大笑,‘切!这种匠师真不自量力,明明不会这种活还偏要做,想钱想疯了!他师父是谁,怎么教出这样的蠢徒,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你告诉他妻子,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如果他妻子问为什么,你就让他翻翻他的宝典第221页讲营造的那张:因为钉子钉牢了木板,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束缚,人走上上面六面相互支持当然不能动。对了,你把那金钗还给他妻子,他得来的那些钱也不容易,以后搞建筑要多动脑筋想办法,别辱没我们祖师父鲁班的名声就是了’。”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七颗钻石》教学中,笔者抛出两个话题让同学们阐说:一是作者为什么把水罐写得那样的神奇?二是假如世界没有爱心行动,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不仅探究了童话的特点,而且探究了作者布局谋篇的独到之处,同时还进行了深刻的“爱的教育”。
  
  三、展演练,在演中进入意境
  
  新课程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育观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创造性地采用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形式,让学生以自己比较喜欢的方式自由展示对文本的解读。如编课本剧、片断表演、演读、演唱、舞蹈等,以个性化的形式从不同视角解读课文,由“厚”读“薄”,再由“薄”读“厚”,达到“入境始与亲”的效果。
  在学习《七颗钻石》一文时,当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对话,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领会之后,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印象,笔者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用课本剧的形式进行表演。笔者让课代表当导演,我只准备了与文章内容相匹配的一段配乐。学生很快就组成了一支表演队伍,小姑娘、小狗、母亲、迷路人,其余同学都既当观众又当旁白者。全班同学都动了起来,尤其扮演小姑娘的同学还和着音乐声配上了舞蹈动作,“把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使得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的文章主题表达得准确鲜明,使同学们受到心灵的滋养。这一表演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四、设场境,在“写”中探究真谛
  
  《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一词一共出现19次,新课程总目标第七条中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然而体验是人心中内隐的直觉感受,是一个心理过程,看不见,摸不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就是要根据“体验”的亲历性、形象性、情感性、直觉性、情境性等特点,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展开对话,激发他们的直觉感受,情感体验,促使他们还原形象,同时还可以在体验中培养创造性精神。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写”的教学策略,即在写中进行体验性的阅读。
  例如在《七颗钻石》教学中,笔者就根据这篇课文具有丰富想象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领会童话作品的真谛。在这篇课文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两个“写”的体验性阅读。一是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描写梦中的情景。二是叙写文章的结尾,小姑娘一家后来的生活。笔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全班有二十多个的梦,可谓五彩缤纷,有的写“好梦”,有的写“噩梦”,也有的是描写的文本中的后来的内容。笔者对奇思妙想给予了一番鼓励。至于小姑娘一家的生活的构想,更是五花八门,但都反映了一个主旨:好人有好报。
  通过写,学生作为一个真实的语文活动者在真实的语文生活情境中参与语文活动,亲历了阅读过程,调动了原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了心与作品相通的张力场,形成了真实的对话体验。
  笔者曾把一节阅读课描述成为这样的状态:书声朗朗,论文纷纷,笔声刷刷,笔声飞扬。这正体现了阅读课上要做到读、说、演、写,多管齐下。“读”、“说”、“演”、“写”,其实是个性化阅读的不同渠道,既可在一篇课文或一堂课教学中体现,又可在一课时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使用。几个方面相互包容,如盐融水,妙合无垠;风行水上,自然天成。一个教学技能、技巧纯熟的教师钻透了教材,自然会灵活使用。
  
  参考资料:
  [1]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中学语文教学.2007,(1).“在写中进行体验性阅读”.顾忠民文.
其他文献
从严冬到春寒,一场不寻常的冷雨,足足将人堵了三个来月。窗外时紧时疏的雨声,填充着人空落的内心。在时问悄悄流循,人静默无语的时候,心中默念着“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大风近来心情越来越差。公司的经济效益每况愈下,已经五个多月没发工资了。
像“一个”、“一遍”等这样的数量短语用在动词后到底是宾语还是补语,容易混淆不清,向来是语法教学中的难点。对这种“动+数量短语”结构,应根据其中量词短语的性质而定。如果是
阳光透过大玻璃窗,刚好照在我家客厅的墙上,那里挂着一架吊兰。看,那盆吊兰,它努力生长着,迎着柔和的阳光一步一步的攀缘着,比当初绿得碧透、美丽,可爱极了。它是老爸的杰作
"超材料(metamaterial)"指的是一些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人工复合结构或复合材料.从本质上讲,metamaterial更是一种新颖的材料设计思想,这一思想是通过在材
碧云洞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别有洞天。听人说,碧云洞还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今天,我终于来到了盼望己久的碧云洞。刚进入碧云山庄,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长长的石梯,向上盘绕着。石
古井是村庄的根,占井是村庄的魂,古井是远离村庄的人对故乡疼痛不止的思念。谁都说不清楚,是一个村庄先于一口古井诞生的,还是一口古井或几口古井先于一个村庄诞生的。这个问题就
数学课程中蕴涵着数形结合思想的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是现在数学课程新渗透的重要思想之一。教材中的内容可以很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加强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与理解。
重庆大渡口区是重庆钢铁集团所在地,在国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大背景下.重庆钢铁集团整体迁出大渡口区,由此使全区经济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目前大渡口区
随着维权形势的不断发展,消费纠纷行政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在大调解联动机制的理念下,如何建立健全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机制(以下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