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创新 就是异想天开!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de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逼出来”的创新
  
  “中国真是一个大工地!”詹姆斯站在格尔木火车站,望着直穿云霄的青藏铁路大发感叹。这个来自美国约翰•迪尔公司的中年工程师说:“我这辈子见到的基建工程都没有在中国一个月见到的多。”
  詹姆斯对自己姗姗来迟没有亲身参与美国大开发很有些遗憾。陪同詹姆斯考察的易迪升安慰他说:“我相信你能在中国找到激情!”
  易迪升是北京三一重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三一重机生产的打桩机参与了青藏铁路路基工程建设。可能是因为初次到中国来,詹姆斯对三一集团内部数家子公司的名称还记不清,易迪升为他出主意:“你记住‘三一重工’就行,那是我们集团的上市公司。”
  两个月后,当《中外管理》记者再次见到詹姆斯的时候,他已对三一相当了解。记者问詹姆斯对三一的看法,“太棒了!他们原来一无所有,现在是这个!”詹姆斯在记者面前竖起了大拇指,“我很喜欢向文波总裁,我跟他一起喝过酒,他有我们‘美国佬’一样的激情。”詹姆斯用汉语说“美国佬”这个词时居然带着点湖南口音!
  “他们(指徐工)都在骂我!”詹姆斯喜欢的向文波见到《中外管理》记者时神情满不在乎。但说起三一重工创业初期的往事,向文波则感慨万端:“三一重工是被逼出来的。如果说,我们取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成功,那是因为我们坚持了自主创新。”向文波介绍:在三一刚进入重工这个行业的时候,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化是国内企业普遍的思路。三一的老板梁稳根也曾出去“周游列国”,希望能和国际巨头谈技术引进,结果碰了一鼻子灰,人家根本不理你。梁稳根当时心里相当恼火。无奈中,只有坚持以自己搞为主——结果反而搞成了!“现在我们不受制于任何人”。
  
  无法孵化的熟鸡蛋
  
  对于技术创新,“过来人”向文波认为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化的思路是错误的:“不是说世界是平的吗?把引进的技术建立在不完善的工业基础之上,即便引进的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出的产品仍然是落后的。所以,三一的战略很清晰:在深耕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制造的全球化,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拿来就用,很快就能达到国际水平,突破了中国基础工业落后的瓶颈。”
  说到引进技术失败的例子,向文波并不避讳再次批评徐工。在向文波看来,徐工与卡特彼勒的合作就是不成功的:“卡特不把技术给徐工,人家不断注资,徐工又没有钱,所以股份比例日益减少。卡特赚钱了徐工却丧失了机会,这就是引进的下场!”
  徐工一高管也曾对媒体说:“徐工是一个很好的企业,不过在国有体制下,我们很累。现在徐工管理层都是6天半工作制,没办法,高端产品技术上不去,低端产品成本下不来,主营产业不盈利,非常难受。”
  对此,IBM中国区首席战略顾问白立新一针见血:
  “中国企业很容易掉入‘技术黑洞’:产业越是落后,技术投入越低;技术投入越低,产业越是落后。一旦企业进入这个漩涡,饥渴的感觉会越发强烈,于是就得不断地引进,拼命地追赶技术潮流,而完全顾不上消化和吸收。更可悲的是,中国企业引进的众多技术中,大多数是一些‘哑技术’。这就像煮熟了的鸡蛋,固然拿过来就能吃,但是无论如何孵不出小鸡来。能孵出小鸡来的那些‘元技术’你根本买不到。‘元技术’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形成,需要一个研究团队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勇气。”
  
  “打出来”的品牌
  
  易小刚,是梁稳根当年从北京自动化研究所请到三一来的液压系统专家,现在是三一重工执行总裁,也是整个三一集团的最高技术负责人。
  “三一的牌子是打出来的。”易小刚坦言。
  三一重工的主打产品是混凝土输送泵,泵送技术的关键指标是压力。很显然,随着大楼越建越高,对泵送压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保证压力提升能产生效果,其先决条件是必须对整个泵送的工艺很熟悉,密封技术必须到位。而这,以前是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因为,欧洲、美国、日本越来越不崇尚盖所谓的“标志性建筑”,国外知名建筑机械企业所生产的设备工况远远低于中国。
  对三一来讲,“最大的挑战来自2002年香港国际金融中心406米的项目。当时几乎到了失败的边缘,建筑商都要求三一退场了。我们再三申请,对方才答应给我们最后一次机会。”易小刚讲起那次现场会战依然令人惊心。
  国际金融中心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是管道密封工艺。最先三一只考虑到了泵的问题,拿到现场一施工,压力一高,管道的接口就漏浆了。一漏浆,混凝土就无法流动,整个管道就堵住了。易小刚当时感到一筹莫展。“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于是,易小刚就地组织技术人员讨论了两昼夜。后来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技术人员没有跳出传统思维,“总是在想参考别人的做法,别人是怎么做的我们就怎么做,而事实上我们做的事情是别人没有做过的”。最后,彻底的解决办法是把管道密封改为了O型密封,而以前业界以为O型密封只是用来密封液压油这些流体的。
  难题接踵而至。泵送结束后,管道里残留的混凝土怎么办?几百米高的管道里的残留混凝土全部放下来要装好几车,这几车混凝土倒在哪里?最好的办法是把残留物送到施工现场去。没东西顶它怎么办?用水顶。混凝土顶上去了,水放下来可以循环使用。怎么产生高压、高速?易小刚想到就用自己的输送泵泵送。当然,这又牵涉到水的密封问题。不过,经过改进,最后还是成功了。甲方非常高兴,因为每天40立方的残留混凝土,按内地价格,一栋楼建下来,把一台泵的钱就节约下来了。
  问题不仅如此。后来甲方又提出要求:三一能泵送406米,以前混凝土的强度是C40、C50、C60,那我再提高混凝土强度,C80、C90你能不能送?混凝土标号越高,强度就越高。易小刚解释说:高标号混凝土就像糯米球,非常粘,用手抓能抽成丝,铲子都铲不进去。而高标号混凝土在管道里流动跟管壁磨檫很大,吸进管道也相当难,所以对压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高楼最忌讳楼顶重,以前谁都送不上去C80、C90混凝土。当时的办法是改用钢结构。但“9.11”后大家发现了它的致命弊端,于是人们的注意力又回到混凝土。现实需求为三一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结果是:三一把C90泵送到了392米的高度。为此,三一还特别申报了吉尼斯记录。
  口碑的影响是巨大的。就在三一完成了国际金融中心高标号混凝土泵送后,与国际金融中心隔海相望,500多米高的九龙站七期工程建设方获悉此消息后,在设计楼的结构后就考虑用C90。
  “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高楼的混凝土都是三一产品在泵送。如果做国际金融中心的时候不敢挑战自己和别人的经验,三一就不会有今天的技术进步和定单,而且国内的这些高楼还不知道该怎么建。”易小刚说起技术创新带来的社会效应时满脸欣慰。
  就凭着这一股四处找人打擂的湖南人的“霸蛮”气,三一走遍江湖十多年。2004年,三一泵送设备又成为世界第一高楼——阿联酋“迪拜塔”(701米)建设的主打设备。
  颇具象征意味的是,在易小刚给记者讲技术的时候,记者心目中老是出现埃及金字塔修建时的情景。
  
  打虎将的胆识
  
  究竟什么是创新?易小刚的观点很务实:从“体”的角度讲,“有些人把创新想像成高科技,就是一定要从理论上突破,事实上不是。一些很小的创新带来的价值是无穷的”;从“用”的角度讲,“创新就是大胆,就是异想天开”。易迪升对创新的解释则是:“以最少的投入、最高的质量满足客户的全方位需求,就是创新。事实上,在建筑机械行业,技术相对已经比较成熟,那种所谓划时代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突破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现实并未对企业提出那样的需求。”
  说起“很小的创新带来的价值”,易小刚颇有心得。混凝土输送缸筒壁从老祖宗开始就有润滑孔,但这个孔对活塞寿命有很大影响,活塞很容易被润滑孔刮坏。一般人认为这个孔不应该去掉,后来三一把这个孔去掉了,没想到去掉以后效果很好,既没有影响润滑效果,同时又大大延长了活塞的使用寿命。此事给易小刚的启发极大:“老祖宗过去一直存在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合理的。如果因循守旧,就永远创新不了。不要相信世界上很多事情只有一条路可走,要大胆地想,大胆地做。没有胆量就没有资格搞创新。”
  自然,三一技术人员的胆子也是慢慢大起来的。
  三一是国内首家研制泵车臂架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以前国内90%以上的泵车是进口的,而臂架100%是进口的。1998年之前,业内流行一句话——“臂架长度增加一米比登天还难”。三一决定要研制臂架。于是三一找来了几乎所有的专家,当时业内臂架是32米,而三一一开始就提出要生产37米,专家普遍认为增加5米绝对不可能。但三一如果不做,不闯出一条路子来企业根本就发展不下去,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往下做。结果是:三一从1998年开始研制37米臂架,次年就推向市场了。“后来我们想,哦,也不是比登天还难!”易小刚很幽默。于是,三一从37米臂架开始,后来生产到42米、45米、48米、52米、56米,今年准备做到66米,66米就是世界上最高臂架的泵车。
  “如果我们不敢创新,中国人只有永远去买人家的臂架。现在美国的瑞德公司要反过来买三一的臂架。更关键的是,创新不仅仅是为三一带来效益,而且是为中国整个建筑机械行业带来了效益。现在,37米、45米泵车国内的很多企业也开始生产了。有人说景阳冈有老虎,武松闯上去把老虎打跑了,别人就跟上来了。”易小刚说。
其他文献
湖北省地质实验研究所(又名国土资源部武汉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是国土资源行业中集分析检测、科学研究、中间试验、开发应用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
摘 要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将学生的多方面感官调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最佳的氛围与环境中去感受历史,去认识历史,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文章将先分析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研究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实践。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法;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激发生活在现代的学生学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