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反“围剿”经历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h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2年8月打宜黄时,我所在的红三十一师临时配属给红三军,但第一个打进宜黄城的却是我们师。刚打进城不久,我就被敌军的枪弹击中,这是我参加红军后第三次负伤,这一次伤得比较重,我被送进红色后方第二预备医院,整整休养了三个多月才痊愈。回部队时番号已变成红一军团的第七师,报到后被分配到红二十团第三连当司号员。我回到部队没几天,就开始第四次反“围剿”作战。
  第四次反“围剿”第一仗是打南丰。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主攻,我们红一军团打援。由于国民党军在南丰城的防守工事很坚固,红军又缺乏攻城的重武器,打了一个星期后主力部队撤出了战斗。此后不久,红一、红三军团接到军委的命令赶赴黄陂附近的预定地域,准备伏击由乐安向黄陂推进的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和第五十九师。
  按照军团部原来的部署,部队要埋伏在登仙桥至蛟湖一线的山上,伏击从固冈沿大路向黄陂行进的敌五十二师。因此部队分成两路:左路为红十师和红十一师,指定埋伏地域是从登仙桥至水口路东侧的山上;我们红七师和红九师为右路,指定地域是从水口向东至杨明印(梅嵊)一带,公路北侧的山上。
  部队冒着雨连夜向登仙桥及蛟湖一带的预设地域快速推进。从小金竹北上只有一条不宽公路,我们右路两个师沿这条路没走幾步,就拐到插向东北的山间小路。由于天黑路滑,我们师的预设阵地又远,一路上跌跌撞撞,大约在第二天上午九点多钟,才赶到从苦咀(竹)坳至杨明印(梅嵊)一线的指定地域。
  刚进入阵地不久,就听见一阵枪声从大山背面传过来。原来敌五十二师主力没有走总部预想的大路,过了登仙桥村即向东转进一条小路,要从大小龙坪插向东南面的蛟湖,然后再下到通向黄陂的大路。这条路是捷径——正好切了个三角直线,比沿大路南下至水口再折向东面通往黄陂的大路,要近七八公里。
  在小龙坪与敌五十二师前卫旅先头部队遭遇的,应该是我们左路部队的前卫连。由于事发突然,敌军人多势众,红十师的前卫连只好撤回身后的山里。见红军这支小部队没怎么打就撤进山里,敌五十二师前卫旅错以为遭遇的是游击队,没有追击而是继续前进。军团首长发现敌情有变后,立即命令各部撤出原来的埋伏阵地,回头全力扑向沿大小龙坪向蛟湖行进的敌五十二师主力。
  我们师接到命令有点儿晚,先头连爬上蛟湖村西南边的山冈时,敌前卫旅的大队人马已越过了蛟湖村,从山上的小路下到通往黄陂镇的大路。但好在敌五十二师本队还未到来。我们立刻抢占大龙坪通往蛟湖小路西侧的山冈,由北向南埋伏下来。我们红二十团将阵地设在南面,红二十一团设在北面,中间隔了一条小路。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才看到敌五十二师本队的前卫连从北边走过来。
  大概是因为其前卫部队通过时很顺利,敌人本队前卫连搜索前进时懒懒散散。埋伏在前边的红二十一团没有动他们,过了三岔路口走到蛟湖村附近时,被我们团打了个措手不及,连长都被我们俘虏了!与此同时,红二十一团对行进在后面的敌军发起迅猛攻击。这一带山高林密、道路狭窄,大部队很难施展。敌五十二师本队立刻调集部队,一部分沿小路发起攻击,另一部分翻过小路东侧的山梁,快速向南面的蛟湖一带展开。就在一部分敌军越过蛟湖村向东南运动,准备从侧后夹击我们时,突然从大龙坪的侧后响起激烈的枪炮声!
  从后面打击敌军本队主力的,是一路翻山越岭刚刚赶到的红九师。遭到突然打击的敌五十二师本队,立刻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涌进蛟湖村,后面的则退回到大龙坪,那些原来准备从侧后夹击我们的敌人也缩回了蛟湖。此时我们红一军团已全线打响,将敌五十二师本队及其后卫部队截成三段,压制在登仙桥、小龙坪、大龙坪到蛟湖这一带。
  敌五十二师是陈诚的嫡系部队,装备好,战斗力也不弱,被围困在这一带的兵力有8000多人。红一军团虽然有1.5万人,但短时间内想一下子“吃掉”敌人也不太可能。敌军占据背后的山冈设置掩护阵地后,很快同我们形成对峙。山区太阳一下山天就黑了,当晚山中又起了大雾,几步之外就看不清了。
  起初我们不清楚师部与红十九团为什么没跟上来,后来才知道我们两个团出发不久,就发现约一个团的敌人沿大路走了过来。为了防止这股敌人从我们侧后发起攻击,师部指挥红十九团将这股敌军逼到水口至跃龙坪一带,并留在原地监视和警戒。

  我们团是红七师的主力,有五个步兵连和一个重机枪连,团长是杨得志。红二十一团是个小团,比我们少一个步兵连,主动要求接受我们团指挥。为了摸清敌情,杨得志团长专门派我们连指导员和其他两个同志,连夜到蛟湖去化装侦查。他们回来后报告,蛟湖村的敌军有一个旅部和两个团的番号,至少有2000多兵力,我们两个团加在一起不到2000人,所以决定不等天亮就发起攻击,用突然袭击的战术打乱敌军部署。
  天刚蒙蒙亮,我们连率先发起攻击。冲进村里时敌军士兵正在吃早饭,看到我们扔下饭碗撒腿就往回跑!我们乘势杀了进去,敌军乱成一锅粥,短兵相接的混战,又使防守在村外高地上的敌军难以实施火力支援。当敌军缓过神来,准备调整兵力发起反击时,从他们背后传来了我军的冲锋号!红三军团已将敌前卫旅的两个团打垮,离我们最近的红七军过来援助我们。蛟湖村这股敌军遭到前后夹击一下子就垮了,被打散的溃兵像没头的苍蝇漫山遍野到处乱跑。
  这一仗除了在水口、跃龙坪一带那个团侥幸逃脱之外,敌五十二师主力基本都被消灭了,我们缴获了上百挺轻重机枪、十余门迫击炮以及大量的弹药和电台等辎重。之前我们还没有见过轻机枪,国民党军也是刚刚开始装备。缴获的这些武器和弹药,为此后草台岗打陈诚的主力第十一师,起到了关键作用。   陈诚的第十一师是国民党军嫡系中的主力,战斗力很强,与我们红一方面军是老冤家。第一次交手是1932年初打赣州时,红三军团损失不小。第三次反“围剿”时被我们红三十五师(二十师前身)牵着鼻子走,一直未与红军主力进行正面作战。这次我们打完五十二师又打五十九师时,由于他们快速增援,我军未打扫完战场就匆匆撤离。他们自恃战斗力强,认为红军不敢与之正面交战,这就为他们草台岗惨败埋下了伏笔。
  打草台岗的时候,由于路远我们红七师最后一个赶到,被部署为军团的总预备队。下午准备发起总攻时才把我们师调上来,任务是攻打敌十一师侧后的一个关键山头,团长杨得志亲自指挥我们向山上发起攻击。我刚吹完第一遍冲锋号,就被子弹击中——从前胸射入、后背穿出,当即昏死过去。我被担架队抬往后方,刚住进医院不久,就在王石链同志的介绍下重新入团(我第一次加入青年团是在1931年初,团关系在战争中弄丢了)。
  到10月底的时候,我在后方医院休养了半年多,以为伤好得差不多了就主动要求出院回部队。当时急于出院一是前方打得激烈,号召我们上前线。二是也有个私心,想到我的老上级寻淮洲当师长的(三军团)红五师去。当时正在筹建红七军团,后来才听说寻淮洲已被任命为七军团的军团长。没想到伤口没好完全,可能又因为没有及时换药,刚报到没两天伤口就“鼓”了,被部队送回医院继续治疗。这次没能到寻淮洲那里去,对我而言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如果当时跟着他走了,可能早就牺牲了。
  回到后方医院又养了几个月,到1934年的2月份我才正式离开医院。这时红七军团正在东方军编成内作战,所以我出院后到红一军团的后方留守处报到。当时正赶上部队精简司号员,大概是因为我表现比较好,又是经过战火考验的老兵,组织上就介绍我到瑞金的中革军委。报到后我被分配到中央军委通讯学校去学习,记得朱德总司令还亲自到场给我们讲话,勉励我们好好学习、努力工作。
  一个月后学习完毕。按照组织上原来的安排,本来我是要被分配到红五军团去的,但不知什么原因后来没去。我在军委招待所待了十几天后,被分配到军委五局。这样一来,五次反“围剿”期间我基本都在后方,没有再上前线打过仗。当时军委五局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训练新兵,我记得一共有五个教导团。我被分配到教导五团的第二营担任号目。大约过了两个月左右,我被提升为教导五团的司号长。
  大约到了当年七八月份的时候,我们在五局副局长张经武率领下,全部集结到瑞金城西的一个地方。中央要组建一个直属军委的教导师,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教导师上级没有讲,直到出发前才明白是为长征做准备。由于之前经过训练的新兵大部分已补充到主力部队,除了我所在的教导五团还有3000名新战士外,其余四个教导团基本都是空架子。集结之后,原来的五个教导团被整编成了两个。
  教导师的全称是中央红色革命教导师,师长由张经武担任,何长工后来被调任师政治委员。新建的教导师下辖三个教导团:第二团是由教导二团(原隶属军委二局)剩下的人和我们教导五团合并而成,我被继续任命为团司号长。第三团主要是由原来的其他三个教导团合并而成。第一团成立得最晚,主要是由各县陆续调集来的县独立团和游击队组建而成。全教导师属我们第二团人数最多——共有3000多人,教导一团和三团各只有1000多人,三个团加起来共有5000多人。教导师正式成立后,立刻投入紧张的政治和军事训练。
  1934年10月10日晚上,红色革命教导师离开瑞金的驻地,向于都的长征集结地出发。临行前那天下午,中央军委运来大大小小近千件东西,大部分是铁箱子和木头箱子,还有一些是用稻草捆绑的“大家伙”,要教导师负责押运。出发时根据师里的部署,一团担任前卫,三团担任后卫。我们第二团居中间,负责押运军委交付的那些辎重。我们这个团基本都是新兵,大部分人手里都没有枪,拿的大都是梭镖之类的。一团主要是由原来的县独立团及游击队老战士组成,有一定的戰斗力,负责在前面开路。三团主要是由原来教导团负责训练新兵的老同志,以及受过一定训练的新战士组成,队伍里的枪支等武器较多,担任后卫。
  抵达于都的出发集结地后,部队停下来休整待命。我们借机整理加固中央军委交给我们押运的物资,重新包装时发现那些大家伙都是机器之类的,我们心里不禁犯嘀咕,为什么不“坚壁清野”就地埋起来?这样搞不成了搬家吗?!难道要撤离根据地不回来了?我们只敢悄悄议论,不敢大声说出来。
  出发的那个晚上,教导师接到命令跟在中央第二纵队的后面,除了押送物资还担负保卫中央机关的重要任务。我们押送的辎重队足足拖了有十几里路,近千件物品由大批临时雇用的民夫挑着或抬着。刚出发时还好,但过了信丰河出苏区之后,有些人就利用解手和宿营休息时,特别是遭遇小股敌人骚扰时乘机逃跑。起初跑的人还不多,没几天便三五成群越来越多。脚夫跑了,团里只好抽调战士去搬运。
  过大庾岭的时候,正好碰上天降大雨。在过一个山口的时候,由于道路湿滑、坡又陡,那几件大家伙怎么也弄不上去,最后还是前拉后推,天快亮了才勉强弄过去。翻山的时候,遭遇一支从广东来的国民党部队。为了掩护大部队安全通过,师里命令教导一团在南面的山梁上设置阵地。这支国民党军队同我们的掩护部队,断断续续打了一整天。
  这一带全是连绵不断的大山,山间道路狭窄,上坡时那些大家伙实在难以搬运,脚夫和战士们叫苦连天!此后不久,经上级领导批准,师里下令将那些实在搬不动的扔掉。为了不留给敌人,我们把那些大家伙尽量往深沟里推。这样一来,虽然剩下的还有好几百担子,但走起来已经比过去快多了。
  由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夜里行军,得不到充足的休息,再加上冻饿,一些身体弱的同志停下来休息时还活着,第二天出发时就叫不醒了,还有的在路上走着走着就无声无息地死掉了。陆续有意志薄弱的新战士受不了苦开小差逃跑的。进入广西时,除了抽调去充当脚夫的战士之外,整个教导师大约只剩下一半人。记得走到一个叫“苗山”的地方,师里就将教导一团和三团取消,以我们二团为主,缩编成一个大团,上级命令由何长工担任团长兼政委。
  大约两天之后,我们来到湘江边。看到江面上密密麻麻漂浮着许多红军战士的尸体,我们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自参加红军以来,即便是惨烈的高兴圩战斗和水口大战,也没见过一次牺牲了这么多同志!大约就在此时我们接到军委下达的命令,除留下文件档案及银圆等贵重物品外,那些用处不大的物品统统扔掉!同时决定将原来的两个中央纵队合并成一个,中央革命教导师解散,兵力全部补充到一、三军团去,剩下的押运物品及脚夫等,统统移交给新的中央纵队。
  实际上在中央纵队进入黎平之前,我就跟随原来的教导一团团长文年生及一个整营的兵力,抽调给(补充)红三军团第五师。文年生一到师里就被任命为第十四团团长。我随同文年生到红十四团后,被分配到该团的一营营部任号目。(编辑 杨琳)
  整理者:青岛海关退休干部
其他文献
周士第,上将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军事指挥员。1900年9月9日生于广东省乐会县(今海南省琼海市)中原墟新昌村。1924年5月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周士第是我党最早从事革命武装活动的老战士,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南昌起义的参加者,我军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在国民革命时期就建功立业的革命前辈。他在我党早期的军事实践和探索中,荣登了好几个第一: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建国陆海军大
商务印书馆罢工胜利后,过了几天,也就是1925年八九月间,陈云由董亦湘、恽雨棠两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陈云思想上的重大转变,是他新的政治生命的开始。从此,他为中国共產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了整整70年,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陈云下决心参加中国共产党,经过了深思熟虑和反复比较,是他积极投身罢工斗争实践和刻苦阅读革命书籍的结果。他曾说:“我自觉入党时经过考虑,而且入党以后,
毛泽东同王任重谈话中讲到春秋时期秦穆公在用大将孟明伐郑失败后,主动承担责任,继续重用孟明,后来在对晋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故事。他说决策错了,领导人要承担责任,不能片面地责备下面。领导者替被领导者承担责任,这是取得下级信任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他还说我们有的同志思想方法比较固执,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不大用脑子想大问题。有的部门、有的部长不大向我反映情况。当王任重说大概他们怕主席太累时,毛泽东说,不向我
为促进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叶剑英受中共中央派遣,与张学良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交往。他们的成功交往,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1936年,全国抗日战争的声浪日益高涨。蒋介石对张学良、杨虎城积极抗日的主张不但不予理睬,而且步步进逼,强迫他们限期“剿杀”红军。  蒋介石的压力变成了张、杨两将军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的动力。中共中央与张学良经过密商,达成协议,准备建立“西北国防政府”,共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隆重举行。期间,来自五大洲五十几个国家的兄弟党派代表参会。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数苏共代表团,该团的团长是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高扬,团员有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穆希金诺夫,苏共中央委员波诺马廖夫,苏共中央委员、苏联驻华大使尤金,以及苏共机关报《真理报》副总编辑萨丘科夫。中共八大开幕之后,苏联《真理报》在一版报头地位用中俄文醒目地刊出
扬帆,193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经在新四军和华东局中担任重要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第二任公安局长。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扬帆因所谓“潘汉年、扬帆反革命集团案”而蒙冤25年。在这期间,我作为妻子和几个儿女顶着巨大压力,一直在寻找他的踪迹,直到把他拉回亲人的身边。    年末的最后一天失去自由    1954年,对于曾经的上海市公安局局长的扬帆来说,是一个不祥的年份。1953年底,他被免去所
1934年11月中旬,鄂豫皖省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率红二十五军从罗山县何家冲离开鄂豫皖边区后,国民党十余万正规军在当地反动民团、保安队等配合下,重点“清剿”赤城、赤南苏区,根据地的斗争形势非常严峻。面对根据地不断缩小的险恶形势,赤南一路游击师、赤城二路游击师、商北游击大队等先后编入红二十八军,跳到外线作战,金刚台附近县乡苏维埃干部陆续转移到金刚台上,在中共商南县委领导下坚持游击战争,保存革命力量。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政府面对国家民族的空前危机,在外交、军事、政治上举棋不定,未能作出及时、有力、坚决的应对;同时,中国军队对日军发动侵略行动的预计不足,加之军械装备、物资供给均无法及时跟进,整个抗战局面十分被动。之后,东三省迅速沦陷,华北告急。  日军炮火之下的华北民众发起各种抗日救国组织,开展各种募捐援军运动。其中,北平各大院校师生发起的援军运动形式多样、效果显著,尤以燕京大学发起的
刘纪原同志领导、组织制定了航天科技工业“七五”“八五”“九五”三个五年计划,中国航天举世瞩目的一系列成就——新一代武器装备、对外发射服务、载人航天、各种新型卫星等,都是在这些五年计划中孕育诞生的。通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航天科技工业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成功实现多种型号并举,军民品协调发展,航天技术和研制、生产能力同步提高,并进入国际市场;全面展开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增强了中国航天的实力,
“一到战场上,我们便只有一个信心,几十个人的精神注在他一个人身上,谁也不敢乱动;就是刚上火线的,也因为有了他的存在而不懂得害怕。只要他一声命令‘去死!’我们就找不到一个人不高兴去迎着看不见的死而勇猛地冲上去!我们是怕他的,但我们更爱他!”这是一个24岁的青年政治委员告诉我的。他说的就是彭德怀同志。  彭德怀同志穿的是最普通的红军装束,但在灰色布的表面上,薄薄浮着一层黄的泥灰和黑色的油,显得很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