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冷眼看穿,到底热肠挂住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ao2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先生称赞庄子“冷眼看穿却热肠挂住,有着温柔与宽厚的心”。
  这个世界,你用冷眼看,满眼都是“不是”;你用热眼看,处处皆是“是”;你用常眼看去,不过如此;你用辩证思维看,有“是”,有“不是”。即便有“不是”,也犯不着拍桌子打板凳面红耳赤声嘶力竭;即便有“是”,亦不必手舞足蹈喊破嗓子。
  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亦应作如是观。
  “中国式家庭教育”是从流行的“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送”等词中衍生出来的,用来指称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家庭教育的弊端和问题。有人甚至把“中国式家庭教育”概括为十大败笔: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心灵施暴,扼杀独立人格的树立;物质刺激,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导;动辄体罚,应试教育的最好帮凶;朝令夕改,缺乏教育目标的远景性和阶段性;精神方面,孩子是家长最熟悉的陌生人;事业方面,孩子沦为家长实现未泯理想的工具;道德方面,家长和学校教育一起超级空白;生活方面,近乎泛滥的物质支持;性教育方面,孩子顺利成长的绊脚石。
  这一切,到底怎么看,可能作为学生更有发言权。
  题目
  请以“中国式家庭教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写给你的一封家信 杨鑫焱
  又是一个平凡而美好的周末早晨,此刻我坐在窗前,秋光沿玻璃窗折射出恬淡的美,阳光的温度刚刚好。窗随风不停地来来回回地摇晃,风中带着点点秋寒的气息。我又重拾起久未提的笔,来给你写一封简单的信,为你——我最亲爱的孩子。
  我并不想让这封信看起来庄重而肃穆。其实或许,我也只是想以文字为媒介和你聊聊,因此我不想用严谨的书信格式。我相信,母女之间不需如此。
  十六岁的你,正是叛逆的年纪,却又不得不顶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不情愿地向前努力追赶着、奔跑着。哪怕是今日,一个周末的早晨,你已经又背上书包,孤身踏上地铁,奔波一个多小时去补一整天的课。你的忙碌与辛苦,作为母亲,我都看在眼里,也疼在心里。
  因为辛苦,因为巨大的压力,你近来总是不停地抱怨,批判着中国式家庭教育。在你的眼里,中国式家庭教育是一种庸俗、一种彻底的失败。站在你的身旁,听你高谈阔论西方家庭的自由、轻松与愉快,我哑口无言。我的无语与静默,不是因为我无法反驳,而是我在深思,我在反省。
  孩子,你可知,无论哪种教育方式,其中的爱都是亘古不变的。
  前些日子,我看了英国BBC推出的纪录片,讲述了五个中国教师到英国的中学推行中国式教育。我想你多少也有些耳闻。纪录片中,英国学生对于中国式的教育一开始是抵触的,可最后的事实证明,中国式教育很强大很有效。
  “文化”与“教育”两个词强烈地冲击着我的视网膜。蓦然间,我觉得这两个词投下的暗影很大,那暗影中蕴藏着一种力量,让人忍不住想去探寻它们背后的意义,想去洞悉这一切。文化是个很大很广泛却也很模糊的概念,教育包含在其中。你口中批判与不屑的中国式教育,你推崇备至的西方理念,或许它们二者从来没有谁对谁错,有的不过是文化上的相异。
  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能培养出人才,但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不是适合所有人。我们可以接纳文化的不同,那么,你也必须承认每一种教育方式存在于世的合理性。
  若世上的教育方式都是复制得来的,那么其中深含着的情感与意义何在,又如何以不同的文化孕育出同样的繁荣昌盛?
  孩子,在你现在的思想中,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压力是不应该的,是应该被抵制的,在你眼里,这甚至是一种束缚、一副枷锁。有时,哪怕我的一句叮嘱,在你心中都会激起不愉快的惊澜。
  我无可奈何。但你不知,无论世上哪个角落、哪种教育方式,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不过是表现方式不同罢了。你正在狂妄的年纪,但我相信,终有一日你会懂。
  在教育上,我对你的确是严苛的,无论在做人还是学习上,你都觉得辛苦,但我又何尝不是呢?
  没有谁的成功是随便得来的,任何光鲜的人生都来之不易。因此,我亲爱的孩子,别再对眼前的中国式家庭教育批判与不屑,你也必须接受这样的残忍,因为轻易得到的一切不会被长久珍惜。
  就让中国式教育与西方理念永远隔海相望,美好地对峙吧!
  教育,文化,只要是怀着对于美的憧憬,一切的一切,都会殊途同归。
  名师点评
  中国式家庭教育,一个有些沉重的话题。我们常见的文章是子女对父母的控诉、子女和父母间的隔阂和对峙,而本文作者一反常规,以“妈妈”的视角来叙述,不虚张声势,不居高临下,情深而旨远。更难得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拘泥于小儿女情,而是围绕当下热门话题迎难而上,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入手,深入剖析中外教育差异的实质,发人深省。
  (陈乾)
其他文献
每个人都是旅人,踽踽独行,向着前方的山顶前进。那里,白云悠悠,树木葱茏,可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是我们遥远的梦想。  然而,这条路并非坦途。路上时而泥泞不堪,时而荆棘丛生;时而狂风暴雨,时而电闪雷鸣。许多声音还不时传来:回来,那里危险;回来,你会伤痕累累……  怎样才能到达山顶?必须学会无视。  学会无视,要坦然面对人生的困境、外界的压力。两千多年前,在郑国东门处,有一位先生怅然而
大雪弥漫,没有天,没有地,更没有一个完整的早晨了。   北风呢,就像永远也喂不熟的老母狗一样,谁现在喂它,现在就听谁的,一只跟着一只蹿出院门,“嗷嗷嗷”叫唤着一路跑去,围着村子叫,围着驴叫,朝着远处自己的回声叫,没了魂似的叫,和大雪撕扯成团似的叫,嗓子哑了也非要拼命地叫,瞎叫。呵斥它两句,就识相地停顿一下,还继续叫,匆匆忙忙里偷声大叫,这一声,下一声,一下一下,往每一个人的心窝里戳,短,快,狠,
对我们来说,梦想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从上学起我们就怀揣着各种各样的梦想。该如何让梦想成真?关于这个问题,我发现了这样一个公式:目标 坚持=梦想成真!  曾读过一本书,书中这样写道: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里。可是在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的人没有一个走出沙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能成功。可莱文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走出了沙漠。原来,这里的人不认识
“凡事都要有规矩。”这是母亲的口头禅。  母亲的规矩不但多,而且执行起来非常严。早上起来,把地扫得干干净净,把桌椅板凳摆得整整齐齐,那是我们兄妹必须完成的作业。否则,她就会说,你看看,哪里伸得下去脚呢?不单是自己家里,对房前屋后的卫生,母亲的要求也一样高。碎石纸屑、杂草苔藓、鸡鸭粪便,等等,母亲都要求我们及时清理。否则,她又会说,你自己出门碍脚摔了跤或是踩到脏的东西,怎么办?何况还有邻居和客人来往
因对自己的迷恋,美少年那喀索斯丢掉了自己的生命,化作河边的一朵水仙,可谓画地为牢,顾影自怜。  何为自怜?自怜,是对自己的溺爱与放纵。韩愈在《原毁》中有言:“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明明仅有微薄的善举、简易的艺能,便沾沾自喜起来,自我怜惜,不愿再沉下心来学习思考。怜爱,本是人性中极为朴实美好的情感,但是过分的自我怜爱却会使人昏昏然沉浸在自我感动自我满足中,完全忘却人真正的价值。自怜像是一把高足椅
那天,鹃子约我上街去找空余的房屋,她说想开个画室,卖一些朝鲜画,也可以自己画一些画,既当工作室,又当店铺。  我们俩一面扒着关闭的玻璃门一个店面一个店面地看,一面在嘀咕。忽然,鹃子拉了我一下,转身快步朝另一个方向走去,我环顾四周,只见一个男人在朝我们这里走来,九龙街的老总——张董,我正想跟他打招呼,让他关照鹃子,租个店面给点儿优惠,可是鹃子怎么匆忙走掉了?  等我跟鹃子坐在二楼临窗的小茶室里喝大红
巍峨连绵的武夷山脉,似一扇摩天蔽日巨幅画屏,虎踞雄峙,绵亘于闽赣之间。画屏北展衔于信江。近水处,层峦积翠薄雾微茫,三峰并立瀑流争豗。山不高而峻美,谷不深而清幽。赤石乱阵荡浴冰溪,茏苁碧茂烟岫相珍。据载山上尝有一湖,方九百亩,荷红映日叶绿田田,朝晖夕阴氤氲浩渺。东晋龚氏蓄鹅湖中,曲岸残阳翮翥云飞,故名鹅湖山。  鹅湖胜域东控两浙西引长江,南扼八闽北连赣皖,水陆冲要八省通衢。溯江径入三清,顺流遥望龙虎
《我不是藥神》于2018年6月30日开启全国分时段超前点映,收获票务平台评分9.7分的绝佳成绩。  7月5日,《我不是药神》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口碑爆棚。无论作为喜剧作品,还是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批判作品,这部电影都有诸多亮点。电影中有黑色的幽默,有沉重的写实;有荒诞,有温情。  一边是众多买不起正规天价药的患者,一边是走私仿制药面临的风险,一个售卖保健品的小商贩在情与法的矛盾中会如何抉择?电影因触及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稀随稀,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无论嫁给年轻的还是年老的,都要与丈夫和谐相处。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口口相传,人们便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原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捕捉狼,就不要怕跑路,不要怕費鞋。不过有些地方方言管“鞋子”叫“
前几年中秋回家探亲,到了家门口,远远地一只黑狗站在门口,对着我们 “汪汪”地叫唤,一副很凶猛的样子。  母亲走出门来,一看是我们,大声呵斥着:“黑皮,自家人,叫什么叫!”那狗很听话,便不叫了,直直地盯着我们看。  我叫一声“妈”,加快步伐走过去。那狗不再叫嚷,反而变温驯起来,向我们摇头摆尾,好像见了老熟人似的。母亲接过行李,说这狗才下狗崽,警惕性特别高,见到生人就狂叫,熟悉了就好了。  我坐下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