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女权主义视域下的《丹尼尔.德龙达》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zi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丹尼尔·德龙达》是乔治·艾略特的最后一部小说。小说刻画了女主人公关德琳强烈的女性意识,展露了维多利亚时代妇女女性意识觉醒后的困境——游离于屈服于抗争的边缘;道出了女性生存之本——依靠自己,并有一定的经济收入。
  关键词:女权主义 《丹尼尔·德龙达》 女性意识觉醒 屈服与抗争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1819-1880)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杰出的女小说家,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唯一可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或托马斯·曼那样的欧洲哲理小说家媲美的小说家”。这位杰出女作家的收山之作《丹尼尔·德龙达》面世时,曾被认为是作者一次失败的话题转移,是创作顶峰后的败笔。F·R·利维斯认为“应该去掉有关丹尼尔的犹太情节”,甚至将书名更改为《关德琳·哈里斯》。半个多世纪后,对于这部作品的评论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别评论家大胆地提出《丹尼尔·德龙达》才是艾略特真正的代表作,是她的最高文学成就。眼下这部作品成了研究艾略特的一个热点,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宗教、历史等方面,目前国内并没有人解读这部作品中的女性观。
  随着女权运动的深入和女性意识的增强,艾略特女权主义者的身份遭到了质疑,她被定型为:“维多利亚时期对妇女所受不平等待遇熟视无睹的男性世界的顺从者”。苏珊·科柏曼坦言:“一想到乔治·艾略特将她的主人公塑造得远不如她自己本人在生活中那么大胆就不由得感到愤怒。”无论反对艾略特是女权主义者的呼声有多高,而其收山之作《丹尼尔·德龙达》中的女主角无疑进一步肯定了其女权主义者的身份,艾略特依然如弗吉尼亚·伍尔夫评论的那样,是“女性的骄傲和楷模”,也如普恩蒂斯对艾略特的评价:“与其说艾略特为女性提供了某个地址,倒不如说为女性绘画了一幅地图”。
  一 女性意识的觉醒
  《丹尼尔·德龙达》乍看似乎又在重复着同一个调子:女性寻求男性作为依靠,无论是在物质方面,还是在精神层面。女主人公关德琳为了摆脱贫困的境遇,嫁给了富有的格兰库特(Grandcourt),满足了其物质上的需要;婚后,却不得不忍受丈夫的操控和良心的谴责,精神濒临崩溃,德龙达的倾听成了她唯一的慰藉。表面看来,关德琳俨然一位离不开男性的女性,而细读之后,一位不屈服、打不败的女英雄赫然纸上。关德琳有极强的自我意识,甚至与男性相似,如书中所描述的“她与共认的男性的相似之处就在于‘拥有美好事物的强烈决心,当得不到时,对于身处险境也毫不畏惧。’”其强烈的自我意识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做自己喜欢做的
  艾略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女性得按照男性的喜好来行事,而《丹尼尔·德龙达》中女主角的人生信条却是“做自己喜欢做的”:“我不喜欢可能的事情,那通常是无聊的,我只喜欢做不可能的事。”“我的计划是做愉悦我的事。”“女孩子的生活是愚蠢的,她们从来不做她们喜欢的事。”雷克斯问她:“你不会说你永不结婚吧?”“不,我没那样说。只是当我结婚后,我应该不像其他女人那样。”在与母亲讨论婚姻时,她说:“如果婚姻是不幸的,我将不能忍受;我决心要快乐——至少不像其他人那样无所作为的虚度一生,我决心不让别人来干涉我的事情。”在和格兰库特一同骑马时,关德琳有这样一段心理独白:
  “关德琳想要任何一个喜欢她的人,包括那位高贵的绅士,都明白:她只做她喜欢的,他们最好别算计着让她来取悦他们。如果她选择格兰库特作丈夫,她将让他知道她是决不会让出自由的,或者按照她喜爱的名言那就是‘不会像其他女人那样做’。”
  2 男性特质——爱好骑马
  关德琳酷爱骑马,当他们搬到奥菲德斯后,姨父与姨妈初次来造访,关德琳就不失时机地让母亲向姨父提及她骑马的事,还不满足于骑小型马,甚至宣言:“愿意放弃其它任何享受,也得有一匹马。”
  关德琳与格兰库特关于骑马的对话,足见其对骑马的酷爱。
  “你喜欢骑马吗?”
  “是的,当然。当我在马背上疾驰时,那是再好不过的了。什么都不想,只感到自己强大而幸福。”
  “你喜欢冒险吗?”
  “我不知道。当我在马背上时,我从未想过危险。在我看来就算是我折断了骨头,我都应该感觉不到。我会冲向阻碍我的任何东西。”
  综上所述,我们能说关德琳是“男性的顺从者”吗?至此,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追求女性自由、不肯屈服的女英雄。
  二 觉醒后的困境
  如此一位骑士般的女英雄,一出场就被男性用男人的标准审视、衡量着:“她漂亮还是不漂亮?是天性善还是人性恶主宰着她?”这是小说的第一句话,是德龙达(Deronda)初次在赌场上见到关德琳时产生的疑惑。无疑在后续的描述中,我们得知关德琳是漂亮的,也是善良的,她符合男权社会的标准——女性是观赏物。可这样的标准能给她带来幸福吗?恰恰相反,这标准让关德琳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她误以为自己的美貌有征服男子的力量,美貌让她深信:婚后有能力完全控制格兰库特。她的善良让她充满了负罪感,为德龙达那句“你的所得就是他人的所失”而精神崩溃。男性为女性树立的标准,也就是他们为女性所铸的镣铐。
  关德琳对女性的一段感慨,道出了其身为女人的悲哀和无奈:“我们(女性)必须呆在我们生长的地方,或者呆在园丁把我们移栽的地方,我们就像这些花一样,尽我们所能得变漂亮,单调而无怨言。这是我对植物的看法:它们很苦闷,那就是为什么有些会有毒。”她就是那朵任人移栽、苦闷的花,但是一朵有毒的花;在婚姻关系中,她备受格兰库特的压迫,但她的屈服是有毒的。关德琳自始自终都是屈服与抗争并存的一个矛盾体,“似乎他们是边界线的两头,她不知道该倒向何方,屈服与一个可能的自我,一个难以明确预知的自我,这使她有些吃惊和害怕:她所钟爱的生活的关键——做自己喜欢做的——似乎在打败她,她也难以预见在某个时候她会做什么。”
  然而由于家庭的困境,最终她还是踏上了屈服之路。格兰库特强迫关德琳佩戴他曾赠予情人莉迪娅的钻石:
  “我如你喜欢的那样吗?”关德琳欢快地问。
  “不!”格兰库特说。
  “我要怎样改变自己呢?”关德琳。
  “戴上钻石。”格兰库特盯着她说。
  “噢,不要。我想钻石不适合我。”关德琳尽量显得无所谓地说。
  “你怎么想是无关紧要的,我需要你戴上钻石。”格兰库特。
  “噢,请原谅;我喜欢这些翡翠。”关德琳。
  “那就告诉我你不戴钻石的理由,我想知道。”格兰库特直勾勾地盯着关德琳。她感到自己眯缝的双眼就要喷洒出愤怒的火焰。
  反抗有什么用呢?说出原因要比顺从让她更受伤。她慢慢转身,去了梳妆室。
  一场剑拔弩张的家庭战争,以关德琳的屈服而终结。但那已经点燃的怒火,能轻易扑灭吗?仇恨在滋长、蔓延。关德琳以自我的方式反抗着,挑战着父权的权威。
  关德琳明知格兰库特反对她与德龙达接触,但她违背丈夫的意愿,多次与德龙达会面。在没有机会和德龙达单独相处的情况下,关德琳直接告诉格兰库特,“你前边走,我想和德龙达谈谈。”关德琳一直想给德龙达传递这样的信息:“我已经知道是你帮我赎回了项链。”在没有机会表白的情况下,她假借让德龙达帮自己取水,利用举杯喝水的刹那,向德龙达展示了项链,而这一举动她的未婚夫也看到了。
  格兰库特让拉舍(Lush)向关德琳传达他的财产分配书——在关德琳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格兰库特与情人莉迪娅的儿子将成为财产继承人;关德琳只能得到几千英镑和盖兹米的住宅。格兰库特以为关德琳看了这份分配书后,会“暴跳如雷,会撕扯头发,咬破嘴唇。”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她没有歇斯底里,或躺在床上装病,而是已经穿好骑马装,准备与他一同去散步。她要让格兰库特看到一个与他预想的完全相反的自我,不允许她丈夫在她的表现中找到压迫的快感。
  在父权制的桎梏下,女性意识觉醒后的关德琳,游离于屈服与抗争的边缘,在恐惧与仇恨中,精神濒临崩溃。庆幸的是,如艾略特所言:“这也许会给你带来些许的欣慰,可怜的关德琳在精神上获得的救赎,纵然是经过了炼狱的洗礼。”
  三 觉醒后的出路
  艾略特在以往的作品中,赐予女性生存的出路是:回归婚姻生活。以《米德尔马契》中的多萝西娅最后与威尔结婚最具代表性,这是对于女性走向问题过于理想化的解答。在《丹尼尔·德龙达》中,她赋予了关德琳另一种出路:女性要独立依靠自我,并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德龙达在小说中扮演着“导师”的作用,然而他的说教真的能给予关德琳帮助吗?
  关德琳:“我除了向你请教,真不知道能做什么?”
  德龙达:“我唯一后悔的就是我对你没有什么帮助。”
  她似乎找到了合适的词语“我想说的是我一直记得你的忠告,但是有用吗?——我没法改变自己,因为事情让我产生了坏的感觉——我必须继续——我什么都改变不了——没有用的。”
  德龙达达的说教是没有用的,关德琳依然煎熬着。相反正是德龙达阻止了关德琳离开格兰库特,“在众多形象中,正是德龙达让她回去继续顺从。她潜意识里感到,与丈夫分离的想法会把德龙达置于一种变化不定、痛苦的境地。直觉告诉她,与格兰库特的分离也就是与德龙达的分离。”事实上,格兰库特与德龙达是合为一体的,二人相互映衬,格兰库特代表了公开奴役妇女的男性,而德龙达代表了较为温和的一面。(女人置于男人的统治之下,但男人不应公开地统治她们。)关德琳的直觉是准确的,当格兰库特溺水而亡后,德龙达也离开了她(与米亚结婚,去了东方),孤零零地剩下了她一个人。一个人也要活着,并活得更好!
  夏洛蒂在《简·爱》中,让简·爱得到一笔遗产,与罗切斯特在经济上达到了平等;艾略特在《丹尼尔·德龙达》中,让关德琳最后拥有一定的遗产,可见两位女作家都意识到女性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尽管这样的经济来源有些突兀)。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里说:“假如妇女有一间自己的屋子,有维持生计的收入保障,命运就会迥然不同。”张金凤在其博士论文中申明:“如果正如某些人所声称的那样,《米德尔马契》和《激进党人菲利克斯·霍尔特》(Felix Holt)中透露着悲观和哀伤的情愫,那么在《丹尼尔·德龙达》中,是找不到悲观迹象的。”所以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关德琳会是那个历经磨难后活了下来的“莎士比亚的妹妹”,会是别样的“简·爱”。
  
   参考文献:
   [1] K.M.Newton,George Eliot:Romantic Humanist,Hampshire Macmillan Press,1981.
   [2] Leavis,F.R.The Great Tradition[M].Garden City,NY:Doubleday,1954.
   [3] William Myers’The Teaching of George Eliot(1984)、Sally Shuttle worth’George Eliot and Nineteenth-Century Science:The Make-Believe of a Beginning (1984).
   [4] Ford,George H.Victorian Fiction [M].New York: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1978.
   [5] Barbara,Prentis.The Bronte Sister and George Eliot:A Unity of Difference.
   [6] Eliot,George.Daniel Deronda.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and notes by Terence Cave.London:Penguin Books,2003.
   [7] John W.Cross,p.638.
   [8] Sypher,Eileen.“Resisting Gwendolen’s‘Subjection’:Daniel Deronda’s Proto-feminism.”In Studies in the Novel,Winter 1996;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
   [9] 弗吉尼亚·伍尔夫,王还译:《一间自己的屋子》,三联出版社,1989年版。
   [10] 张金凤:《乔治·艾略特: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调和”》,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
   李宁,女,1982—,陕西绥德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姬生雷,男,1955—,河北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根据法国戏剧符号学家于贝斯菲尔德的理论,对美国作家桑顿·怀尔德的独幕剧《漫长的圣诞晚餐》里的时间符号进行了文本细读。从历史时间、个体心理时间和仪式回归时间三个层面分析了说明文字、人物话语、循环词等时间能指所传递的符号意义,以期用不同视角对怀尔德的艺术创作轨迹进行溯源和传承。  关键词:戏剧符号学 时间能指 心理时间 仪式 绵延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
摘要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是当代英国文学中少数集小说家和批评家于一身的人物。一方面他以丰富、深邃的学术著述成为英国当代最著名的批评家之一,另一方面他用小说的形式来表现知识界的心态与境况,拓展了英国文学“学院小说”的领域,尤其在现实主义小说的重新界定和写实与实验的关系两方面成就显著。  关键词:布雷德伯里 批评 写实 实验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一 前言  在英国文学历史的长河中
克林思·布鲁克斯(Cleanth Brooks,1906-1994),美国新批评派大家,曾与R·P·沃伦创办《南方评论》,其代表作有《精制的瓮》、《现代诗与传统》、《隐匿的上帝》、《福克纳:约
弗兰兹·卡夫卡,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文笔明净、想象奇诡。他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穿自己的水晶鞋“灰姑娘”的故事妇孺皆知,本文对法国作家查尔斯·佩罗(Charles Perrault,1697),德国格林兄弟(Jacob et Wilhelm Grimm,1812)以及意大利蒂斯塔·巴西莱1602)
如果你读过由美国作家J.帕特里克.路易斯与意大利画家罗伯托.英诺桑提合作的图画书《最后的胜地》,你一定会承认,这部情节迷离、画风奇特的作品,不仅仅是一则充满幻魅色彩的
个人简介巴尔加斯·略萨于1936年3月28日生于秘鲁南部亚雷基帕省政府所在地亚雷基帕市。1937年1岁多时跟妈妈一家人移居玻利维亚的科恰邦巴,1946年回到祖国秘鲁的皮乌拉省政
7月15日下午13点30分,随着B-2390号空中客车A340-300飞机完成最后一次载客航班飞行,国航西南分公司空客A340机队全部退出运营,A340机型16载“蓝天”岁月由此划上圆满句号。这
去年,《纽约时报》评出2007年度最值得关注的图书排行榜,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大卫·里维特(David Leavitt)的长篇小说《印度店员》榜上有名。这部小说以细腻多变的笔
《项链》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故事情节并不曲折:政府部门小职员的妻子玛蒂尔德是一个爱慕虚荣、追求奢华生活的女子,但是美丽妩媚的她出身贫穷,残酷的现实使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