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61.1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1-000-01
摘 要 随着游泳技术的发展,目前混合泳运动员运用的转身方式主要有两种,本文意在通过对混合泳中仰泳转蛙泳的两种转身方式的对比研究,為今后中国游泳运动员转身技术的训练提供帮助。
关键词 游泳 混合泳 技术分析 转身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侧上转式”转身技术、“侧下滚式”转身技术。
本文选取北京体育大学2012级、2013级游泳专项学生12名为测试对象,国家运动健将1名,国家一级运动员13名,男8人,女4人。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录像观察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参数定义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查找,可知好的转身技术应符合三个基本要求:1.游近池壁时应加速积极触壁;2.加快转身翻转速度;3.转身动作结束后,身体姿势应有利于蹬壁。以此选择了转身15米、转身前5米、手触壁、翻转、脚触壁缓冲、蹬伸时间、转身前5米平均速度、7项转身参数作为两种转身技术的评价标准。
(二)实验方案
1.实验设备
水上摄像机2台、水下摄像机2台、三脚架2台、比例尺、标志带(5米标志带和10米标志带)、同步板、计时板、DARTFISH VEERSION4.0视频分析软件、笔记本、软尺。
2.拍摄方法
用卷尺测量出距离泳池出发端1米、5米、10米处,在受试者转身用道距离泳池出发端5米和10米处设标志带。
两台水上摄像机分别设于泳池两侧,距离泳池出发端5米、10米处。两台水下摄像机分别位于水下距离池端1米、5米处,水下摄像机机身距离水面约为1米,主光轴与泳道垂直,距离受试者转身用道约5米。
比例尺设于水面下1米处,一侧紧贴泳池出发端池壁摆放。
两台水上摄像机以计时板显示器上的时间点来同步,两台水下摄像机是在泳池对边两台摄像机都能拍到的地方将一块红色浮板快速伸入水中,以此来同步。
(三)技术问题分析
根据受试者训练前滚翻参数显示,受试者普遍在转身技术中存在三个问题:1.转身前触壁不够积极;2.团身不够导致转身翻转速度偏慢;3. 转身后脚触壁缓冲时间过长无法快速形成良好蹬伸姿势;4. 6名使用“侧下滚式”的受试者在手触壁瞬间身体侧卧容易过90度造成转身犯规。
(四)“侧上转式”转身技术实验前后数据参数及分析
将对照组受试者实验前后各参数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t检验)发现,对照组6名受试者的“转身前5米时间”和“转身15米总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受试者的“手触壁时间”、“翻转时间”和“脚触壁缓冲时间”均存在小幅度提升但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经过8周转身训练,对照组6名受试者具备了转身前的加速触壁意识、转身时团身意识,转身后快速蹬离技术也有小幅度提升。然后对照组6名受试者的转身15米总时间显著性的提高说明经过8周转身练习,对照组6名受试者的转身技术在原有水平上皆有提高。
(五)“侧下滚式”转身技术实验前后数据参数及分析
对实验组受试者实验前后转身各参数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t检验),发现6名受试者,转身前5米、手触壁、翻转时间和转身15米总时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8周转身技术练习使受试者已能熟练掌握“侧下滚式”转身技术,并在快速触壁、快速翻转和快速蹬离三个技术都有所提高。
(六)“侧上转式”转身与“侧下滚式”转身两种技术实验后数据参数及对比
将实验后实验组受试者与对照组受试者的转身参数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两组受试者“翻转时间”、“脚触壁缓冲时间”、“转身15米总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而“转身前5米时间”和“手触壁时间”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说明经过8周转身技术练习,两组受试者均具备转身前加速触壁意识。“翻转时间”显著性差异说明在翻转技术上,“侧下滚”转身技术是明显优于“侧上转”转身技术的,本人认为“侧下滚”转身技术翻转时需要更加充分的团身,翻转后运动员的身体姿势才能更加有助于转身后的蹬伸,衔接更加紧密,从而缩短了运动员转身后脚触壁缓冲的时间。两组受试者“转身15米总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说明使用“侧下滚”转身技术相对于“侧上转”转身技术更有利于混合泳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侧下滚”转身方式相较与“侧上转”速度更快所用翻转时间更少,更有利于提高混合泳运动员运动成绩;
2.“侧下滚”转身技术在翻转后,脚触壁瞬间,身体形态更加适合于运动员直接进行蹬伸,减少运动员在翻转过后的缓冲时间;
3.“侧下滚”转身方式侧向触壁技术更有利于运动员快速、积极触壁。
(二)建议
1.混合泳运动员可在比赛中尝试使用“侧下滚”转身方式;
2.混合泳运动员在选择转身技术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技术;
3.使用“侧下滚”转身方式时应特别注意快速触壁技术,侧卧角面与水平面小于90度,避免技术犯规;
4.使用任何转身方式都应注意快速触壁技术、翻转时积极团身和转身后快速蹬离。
参考文献:
[1] 缴桂跃.游泳滚翻转身技术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5):33-35.
[2] 缴桂跃.转身家族滚翻技术[J].游泳.2006(04):44-46.
摘 要 随着游泳技术的发展,目前混合泳运动员运用的转身方式主要有两种,本文意在通过对混合泳中仰泳转蛙泳的两种转身方式的对比研究,為今后中国游泳运动员转身技术的训练提供帮助。
关键词 游泳 混合泳 技术分析 转身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侧上转式”转身技术、“侧下滚式”转身技术。
本文选取北京体育大学2012级、2013级游泳专项学生12名为测试对象,国家运动健将1名,国家一级运动员13名,男8人,女4人。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录像观察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参数定义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查找,可知好的转身技术应符合三个基本要求:1.游近池壁时应加速积极触壁;2.加快转身翻转速度;3.转身动作结束后,身体姿势应有利于蹬壁。以此选择了转身15米、转身前5米、手触壁、翻转、脚触壁缓冲、蹬伸时间、转身前5米平均速度、7项转身参数作为两种转身技术的评价标准。
(二)实验方案
1.实验设备
水上摄像机2台、水下摄像机2台、三脚架2台、比例尺、标志带(5米标志带和10米标志带)、同步板、计时板、DARTFISH VEERSION4.0视频分析软件、笔记本、软尺。
2.拍摄方法
用卷尺测量出距离泳池出发端1米、5米、10米处,在受试者转身用道距离泳池出发端5米和10米处设标志带。
两台水上摄像机分别设于泳池两侧,距离泳池出发端5米、10米处。两台水下摄像机分别位于水下距离池端1米、5米处,水下摄像机机身距离水面约为1米,主光轴与泳道垂直,距离受试者转身用道约5米。
比例尺设于水面下1米处,一侧紧贴泳池出发端池壁摆放。
两台水上摄像机以计时板显示器上的时间点来同步,两台水下摄像机是在泳池对边两台摄像机都能拍到的地方将一块红色浮板快速伸入水中,以此来同步。
(三)技术问题分析
根据受试者训练前滚翻参数显示,受试者普遍在转身技术中存在三个问题:1.转身前触壁不够积极;2.团身不够导致转身翻转速度偏慢;3. 转身后脚触壁缓冲时间过长无法快速形成良好蹬伸姿势;4. 6名使用“侧下滚式”的受试者在手触壁瞬间身体侧卧容易过90度造成转身犯规。
(四)“侧上转式”转身技术实验前后数据参数及分析
将对照组受试者实验前后各参数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t检验)发现,对照组6名受试者的“转身前5米时间”和“转身15米总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受试者的“手触壁时间”、“翻转时间”和“脚触壁缓冲时间”均存在小幅度提升但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经过8周转身训练,对照组6名受试者具备了转身前的加速触壁意识、转身时团身意识,转身后快速蹬离技术也有小幅度提升。然后对照组6名受试者的转身15米总时间显著性的提高说明经过8周转身练习,对照组6名受试者的转身技术在原有水平上皆有提高。
(五)“侧下滚式”转身技术实验前后数据参数及分析
对实验组受试者实验前后转身各参数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t检验),发现6名受试者,转身前5米、手触壁、翻转时间和转身15米总时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8周转身技术练习使受试者已能熟练掌握“侧下滚式”转身技术,并在快速触壁、快速翻转和快速蹬离三个技术都有所提高。
(六)“侧上转式”转身与“侧下滚式”转身两种技术实验后数据参数及对比
将实验后实验组受试者与对照组受试者的转身参数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两组受试者“翻转时间”、“脚触壁缓冲时间”、“转身15米总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而“转身前5米时间”和“手触壁时间”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说明经过8周转身技术练习,两组受试者均具备转身前加速触壁意识。“翻转时间”显著性差异说明在翻转技术上,“侧下滚”转身技术是明显优于“侧上转”转身技术的,本人认为“侧下滚”转身技术翻转时需要更加充分的团身,翻转后运动员的身体姿势才能更加有助于转身后的蹬伸,衔接更加紧密,从而缩短了运动员转身后脚触壁缓冲的时间。两组受试者“转身15米总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说明使用“侧下滚”转身技术相对于“侧上转”转身技术更有利于混合泳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侧下滚”转身方式相较与“侧上转”速度更快所用翻转时间更少,更有利于提高混合泳运动员运动成绩;
2.“侧下滚”转身技术在翻转后,脚触壁瞬间,身体形态更加适合于运动员直接进行蹬伸,减少运动员在翻转过后的缓冲时间;
3.“侧下滚”转身方式侧向触壁技术更有利于运动员快速、积极触壁。
(二)建议
1.混合泳运动员可在比赛中尝试使用“侧下滚”转身方式;
2.混合泳运动员在选择转身技术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技术;
3.使用“侧下滚”转身方式时应特别注意快速触壁技术,侧卧角面与水平面小于90度,避免技术犯规;
4.使用任何转身方式都应注意快速触壁技术、翻转时积极团身和转身后快速蹬离。
参考文献:
[1] 缴桂跃.游泳滚翻转身技术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5):33-35.
[2] 缴桂跃.转身家族滚翻技术[J].游泳.2006(0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