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广泛而深远。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学过的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也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学生容易松懈。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和评比来促进。
关键词 阅读策略 质量提升 有效指导 氛围创造
据统计,在小学阶段课本阅读量仅300篇,字数在15万左右,远不及一部80万字的《三国演义》。显然,仅靠课内阅读是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育孩子成为终身阅读者是我们教师最大的责任。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条件、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课外阅读量很少且有效性不高,这自然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业质量的提升。那么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该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阅读的氛围,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多数农村学生不会自觉读书。家长对孩子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长期以来孩子们大多懒散成性,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对此,我尝试了一些做法,效果明显。
首先,教师以身作则,作出表率。作为语文老师,我带头读书,在情感和行为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实践证明,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除了以身作则,我还进行好书的推荐工作。我从一年级起带一个班至六年级近六年,从他们学会汉语拼音起,我就针对学生的年龄段有选择地指导他们读书,低年级时让他们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古诗和民间故事,进入中高年级后,向他们介绍传记、小说、美文等名篇名著。坚持实行每天推荐一句格言,每周推荐一首古诗,每月推荐一本好书的制度。
其次,定期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积极筹建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与同学交换共享。并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周边的书店、学校的局域网,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书香气息。扎实开展好图书漂流活动,让全校学生图书资源共享。
第三,重视班级文化环境建设。为引领学生走进书山,使读书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生活需要,让每一个孩子能时刻浸润在书香当中,在校园里享受到美丽的书香人生。我高度重视书香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力争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能焕发出文化的韵味。名人读书格言、学生优秀作品、学生作品园地里好书推荐、我的读书故事、每周一诗、读后感言等时时散发着墨香,关于读书的黑板报,让人耳目一新。学生走进班级,在无形中便沉浸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之中。
二、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阅读兴趣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推荐时首先要迎合学生兴趣。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去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首先,推荐的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的人物等。根据孩子的这些特殊心理,我向孩子推荐了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钟爱的《海底两万里》《 吹牛大王历险记》,誉满全球的《哈利波特》,畅销全国的《淘气包马小跳》,以调动起他们读书的热情。
其次,引导学生阅读名家名篇,精化学生的精神世界。阅读名家名篇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名家名篇的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我们看到,学生沉浸在阅读名家名篇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就会感受到名家名篇对学生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第三,以课文为例,适时点引,拓展阅读。同步阅读既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阅读练习向纵深发展的过程,更可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在课堂中只要教师时时以课文为例,适时点、引,学生会寻着路子去如饥似渴地读书,以满足求知的欲望。譬如,在教完《长城和运河》《庐山的云雾》等写景课文后,在学生还沉浸于祖国山水的美妙情境之中时,用充满激情的话语告诉学生我国的名山大川、风景优美之地不计其数,描绘赞美他们的文章更是多不胜数,顺势推荐《五彩池》《桂林山水》《镜泊湖奇观》等富有奇趣的文章,并鼓励学生自己选择一些写景的文章阅读,学生就会因大量地感受到优美词句、物、景的美丽而陶醉于祖国的山山水水之中,并会为祖国拥有这么多奇妙之地而深感自豪。若再来个“带我游”,让学生做导游,将自己读到的美景介绍给同学,学生读书兴趣就会大增。
三、培养阅读的习惯,增强阅读的自觉性和持续性
虽然老师强调学生要多看课外书,但由于没有家长的监督,他们还是不能自觉持续的进行课外阅读。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阅读知识、教会阅读方法,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质疑问疑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有所帮助,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阅读策略 质量提升 有效指导 氛围创造
据统计,在小学阶段课本阅读量仅300篇,字数在15万左右,远不及一部80万字的《三国演义》。显然,仅靠课内阅读是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育孩子成为终身阅读者是我们教师最大的责任。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条件、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课外阅读量很少且有效性不高,这自然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业质量的提升。那么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该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阅读的氛围,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多数农村学生不会自觉读书。家长对孩子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长期以来孩子们大多懒散成性,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对此,我尝试了一些做法,效果明显。
首先,教师以身作则,作出表率。作为语文老师,我带头读书,在情感和行为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实践证明,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除了以身作则,我还进行好书的推荐工作。我从一年级起带一个班至六年级近六年,从他们学会汉语拼音起,我就针对学生的年龄段有选择地指导他们读书,低年级时让他们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古诗和民间故事,进入中高年级后,向他们介绍传记、小说、美文等名篇名著。坚持实行每天推荐一句格言,每周推荐一首古诗,每月推荐一本好书的制度。
其次,定期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积极筹建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与同学交换共享。并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周边的书店、学校的局域网,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书香气息。扎实开展好图书漂流活动,让全校学生图书资源共享。
第三,重视班级文化环境建设。为引领学生走进书山,使读书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生活需要,让每一个孩子能时刻浸润在书香当中,在校园里享受到美丽的书香人生。我高度重视书香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力争让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能焕发出文化的韵味。名人读书格言、学生优秀作品、学生作品园地里好书推荐、我的读书故事、每周一诗、读后感言等时时散发着墨香,关于读书的黑板报,让人耳目一新。学生走进班级,在无形中便沉浸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之中。
二、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阅读兴趣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推荐时首先要迎合学生兴趣。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去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首先,推荐的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的人物等。根据孩子的这些特殊心理,我向孩子推荐了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钟爱的《海底两万里》《 吹牛大王历险记》,誉满全球的《哈利波特》,畅销全国的《淘气包马小跳》,以调动起他们读书的热情。
其次,引导学生阅读名家名篇,精化学生的精神世界。阅读名家名篇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名家名篇的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我们看到,学生沉浸在阅读名家名篇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就会感受到名家名篇对学生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第三,以课文为例,适时点引,拓展阅读。同步阅读既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阅读练习向纵深发展的过程,更可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在课堂中只要教师时时以课文为例,适时点、引,学生会寻着路子去如饥似渴地读书,以满足求知的欲望。譬如,在教完《长城和运河》《庐山的云雾》等写景课文后,在学生还沉浸于祖国山水的美妙情境之中时,用充满激情的话语告诉学生我国的名山大川、风景优美之地不计其数,描绘赞美他们的文章更是多不胜数,顺势推荐《五彩池》《桂林山水》《镜泊湖奇观》等富有奇趣的文章,并鼓励学生自己选择一些写景的文章阅读,学生就会因大量地感受到优美词句、物、景的美丽而陶醉于祖国的山山水水之中,并会为祖国拥有这么多奇妙之地而深感自豪。若再来个“带我游”,让学生做导游,将自己读到的美景介绍给同学,学生读书兴趣就会大增。
三、培养阅读的习惯,增强阅读的自觉性和持续性
虽然老师强调学生要多看课外书,但由于没有家长的监督,他们还是不能自觉持续的进行课外阅读。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阅读知识、教会阅读方法,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质疑问疑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有所帮助,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