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语言应达到“美”的境界。具体的说,就是要做到语言表达的准确美、声情并茂的情感美、妙趣横生的诙谐美和自然流畅的简洁美。
【关键词】语言艺术;准确美;情感美;诙谐美;简洁美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是把文本中一件具体生动的事,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一句句精彩深刻的话,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传达于学生的耳目,渗透于学生的心田,令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开启心智,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养。从这一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首先是一门语言艺术,要求教师的语言能达到“美”的境界。
那么,语文教学的“语言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和听课评课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方面,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语言表达的准确美
语文课堂语言要具备“美”,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语言要高度准确,即语音准确和用词准确。语音准确即指普通话发音准确,吐词分明,一字一音,准确无误,抑扬顿挫,清晰悦耳。这样既可以清楚的表情达意,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在课堂中获得美的熏陶。
用词准确指的是遣词造句要有法度,逻辑条理务必严密。教学过程的双向活动可以说是以教师的语言贯穿其中的,教师要组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教师说什么,向学生传授知识,就要根据学生地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引导。因此,教学语言的准确是语言美最基础的要求。但凡一节成功的公开课,都离不开教师准确的语言表达。我曾观摩过一节由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执教的《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的公开课,课堂上这位女教师用标准甜美的语音,明白晓畅的引导,热情积极的激励,让学生充分感受母爱,尽情抒写感恩之情,娓娓道来,循序渐进,最后更亲自领唱歌曲《游子吟》,给所有的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评课中,大家对她的教学设计都予以充分的肯定,一致认为她的语言犹如锦上添花,给课堂增色不少。
二、声情并茂的情感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声情并茂的语言引导学生步入诗文世界、文化天地,从而与文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岳阳楼记》时,我先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在乐曲声中深情背诵这篇千古名文,学生也被这种教学方式所吸引,情不自禁的跟着轻声朗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对其中人与事的情感体验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判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此得到明显的体现。所以,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尽量饱含深情,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抑扬顿挫,只有这样声情并茂的语言,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紧跟教学环节,深入体会人物和作者的情感世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妙趣横生的诙谐美
众所周知,幽默的语言很受广大学生的欢迎。课堂上诙谐幽默的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语言,对良好语文素养的培养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这样既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幽默的语言需要教师平时的广采博闻,不断积累,只有丰富了自我,才能使生动的素材为我所用,信手拈来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成语典故、历史知识等等,并根据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挥洒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语文课堂的新奇多趣,快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当然,幽默的语言仅是丰富的课堂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须为课堂教学服务,千万不能“喧宾夺主”影响了知识的传授,也不能“哗众取宠”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所以,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注意一个“度”。
四、自然流畅的简洁美
莎士比亚说过:“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灵魂。”一堂好课的语言也应像一篇好文章,要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前后照应,通顺流畅。如果忽略了语言的流畅,上课结结巴巴,下句不接上句,或者想不出要说的话,无法正确表达心中的意思,那么,学生必然是“水中望月,雾里看花”,茫茫不知所云,课堂效率自然就大打折扣。而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有限,要使课堂内容充实,给学生充分的读、练、思的机会,就必须尽量以最短的话语,明确表达所要说的内容。这样教师讲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课堂容量也大增。相反,如果语言罗嗦累赘,抓不住要害,不仅浪费宝贵时间,而且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语言的简洁流畅主要表现为:问题语言要导向明确,过渡语言要自然流畅,总结语言要简洁明确。尤其是设置问题语言,要问在点子上,激发学生思考,要明确,不让学生觉得模棱两可,无所适从。例如在讲《背影》时,有些教师在详细的分析四次“背影”的描写方法,深入探究四次“流泪”的原因时,多次用“大家想想为什么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来提问,结果学生的回答不着边际,如果能在设置问题时给学生一个回答问题的方向,明确指出“我看见父亲这样艰难,心里会怎么想”,“这泪是怎样心情的泪”“每次流泪都是一样的感情吗”,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能力训练都会更好。
语文教学具备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特点,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力争让课堂语言达到音美、意美、情美的统一。愿我们的语文课堂能成为流光溢彩的语言大舞台,更能成为开启学生语言智慧的青青绿草地。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十六中)
【关键词】语言艺术;准确美;情感美;诙谐美;简洁美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是把文本中一件具体生动的事,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一句句精彩深刻的话,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传达于学生的耳目,渗透于学生的心田,令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开启心智,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养。从这一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首先是一门语言艺术,要求教师的语言能达到“美”的境界。
那么,语文教学的“语言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和听课评课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方面,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语言表达的准确美
语文课堂语言要具备“美”,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语言要高度准确,即语音准确和用词准确。语音准确即指普通话发音准确,吐词分明,一字一音,准确无误,抑扬顿挫,清晰悦耳。这样既可以清楚的表情达意,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在课堂中获得美的熏陶。
用词准确指的是遣词造句要有法度,逻辑条理务必严密。教学过程的双向活动可以说是以教师的语言贯穿其中的,教师要组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教师说什么,向学生传授知识,就要根据学生地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引导。因此,教学语言的准确是语言美最基础的要求。但凡一节成功的公开课,都离不开教师准确的语言表达。我曾观摩过一节由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执教的《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的公开课,课堂上这位女教师用标准甜美的语音,明白晓畅的引导,热情积极的激励,让学生充分感受母爱,尽情抒写感恩之情,娓娓道来,循序渐进,最后更亲自领唱歌曲《游子吟》,给所有的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评课中,大家对她的教学设计都予以充分的肯定,一致认为她的语言犹如锦上添花,给课堂增色不少。
二、声情并茂的情感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声情并茂的语言引导学生步入诗文世界、文化天地,从而与文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岳阳楼记》时,我先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在乐曲声中深情背诵这篇千古名文,学生也被这种教学方式所吸引,情不自禁的跟着轻声朗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对其中人与事的情感体验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判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此得到明显的体现。所以,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尽量饱含深情,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抑扬顿挫,只有这样声情并茂的语言,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紧跟教学环节,深入体会人物和作者的情感世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妙趣横生的诙谐美
众所周知,幽默的语言很受广大学生的欢迎。课堂上诙谐幽默的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语言,对良好语文素养的培养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这样既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幽默的语言需要教师平时的广采博闻,不断积累,只有丰富了自我,才能使生动的素材为我所用,信手拈来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成语典故、历史知识等等,并根据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挥洒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语文课堂的新奇多趣,快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当然,幽默的语言仅是丰富的课堂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须为课堂教学服务,千万不能“喧宾夺主”影响了知识的传授,也不能“哗众取宠”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所以,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注意一个“度”。
四、自然流畅的简洁美
莎士比亚说过:“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灵魂。”一堂好课的语言也应像一篇好文章,要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前后照应,通顺流畅。如果忽略了语言的流畅,上课结结巴巴,下句不接上句,或者想不出要说的话,无法正确表达心中的意思,那么,学生必然是“水中望月,雾里看花”,茫茫不知所云,课堂效率自然就大打折扣。而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有限,要使课堂内容充实,给学生充分的读、练、思的机会,就必须尽量以最短的话语,明确表达所要说的内容。这样教师讲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课堂容量也大增。相反,如果语言罗嗦累赘,抓不住要害,不仅浪费宝贵时间,而且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语言的简洁流畅主要表现为:问题语言要导向明确,过渡语言要自然流畅,总结语言要简洁明确。尤其是设置问题语言,要问在点子上,激发学生思考,要明确,不让学生觉得模棱两可,无所适从。例如在讲《背影》时,有些教师在详细的分析四次“背影”的描写方法,深入探究四次“流泪”的原因时,多次用“大家想想为什么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来提问,结果学生的回答不着边际,如果能在设置问题时给学生一个回答问题的方向,明确指出“我看见父亲这样艰难,心里会怎么想”,“这泪是怎样心情的泪”“每次流泪都是一样的感情吗”,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能力训练都会更好。
语文教学具备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特点,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力争让课堂语言达到音美、意美、情美的统一。愿我们的语文课堂能成为流光溢彩的语言大舞台,更能成为开启学生语言智慧的青青绿草地。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十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