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式早茶与英式下午茶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along880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17世纪,茶叶进入英国,从此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广式早茶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分支,英式下午茶则是英国茶文化的重要代表,但二者无论在形式上还是文化内涵上都有很大差异,同时也对中英家庭观念产生较大影响。通过物质和精神方面对两者的对比,可以发现广式早茶所体现的务实、质朴的市民家庭观念和英式下午茶所体现的重视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贵族家庭观念。
  【关键词】茶文化 广式早茶 英式下午茶 市民家庭观念 贵族家庭观念
  一、引言
  什么是家庭?《牛津高阶辞典》给出的解释为:“a group consisting of one or two parents, their children and close relations, or people who are related to each other, including those who are now dead.”维基百科的定义也较为全面:家庭是一种以婚姻、血缘、收养或同居等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共同生活单位。由婚姻组成的家庭关系,经由生育孩童,产生出以血缘为连带的家庭成员。除此之外,家庭也可以由收养而建立的亲子关系组成。家庭这个词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延伸至祖先辈,比如家谱中所列举的人;而横向也涵盖了姻亲关系在内的亲属;当然,也有用于没有亲戚关系的人,如,同住在一间房屋里的其他人所构成的。可见,家庭离不开“婚姻”“血缘”等在各类社会关系中最亲近的关系。
  家庭观念是个人对于家庭事务所抱有的一种观点、态度或信念,也是评價家庭意义与目的及理想家庭的标准,并影响着家庭生活与家庭事务。因此,凡是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抚养、赡养或婚姻事务相关的观点、态度以及信念都属于家庭价值观。但由于自然环境、文化源头、社会变迁、伦理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家庭观念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同样受到自然环境与文化根源等因素影响的还有各个地方的饮食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能反映地域差异的饮食文化之一则是茶文化。
  茶发源于中国,更以其难以抵挡的魅力遍及世界各地,其中以中国、日本、英国对茶有超乎寻常的钟爱。茶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地方特有的生活习惯。而后这种生活习惯又反过来赋予茶一种新的意义和内涵,使“茶”不再单纯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一种文化。因此,虽同为饮茶大国,但各国茶文化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内涵,中国与英国的茶文化则代表了东西方不同的思想观念,家庭观念自然也包含其中。本文从茶文化的角度,以广式早茶与英式下午茶为具体体现,论述中国的市民家庭观念和英国的贵族家庭观念,从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进行比较得出两者的差异。
  二、中英茶文化的概述
  1.中国茶文化与广式早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饮用茶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对茶进行研究并撰写成书的国家,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昌盛是促成茶文化形成的前提,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兴盛的时期,因此成为了茶文化真正形成的时期。至宋朝,茶文化愈发繁荣,一幅《清明上河图》便可对茶馆与茶的盛行程度窥见一斑;南宋时期的吴自牧还在他所著的《梦梁录》中提出了“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意为从开门,即平常百姓家开始一天正常运作之时,就离不开七件维持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可见当时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普及性和重要性。随着时间推移,茶在人们生活中的分量有增无减,既可独饮,也用以待客。就是到了现在,茶叶也是每个家庭常备的生活必需品。
  (1)中国茶文化的普遍内涵。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西至青藏地区的一碗酥油茶,东至江浙地区的一盏西湖龙井,北至京津地区的茶馆,南至岭南地区的茶楼,客观存在的地方差异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涵上都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茶文化。然而,各地茶文化在这片古老而广袤的土地上共同生存、发展,终究是同根同源的。
  中国的小农经济使先民对气候、土地、水源,乃至自然的万事万物有一种依赖和崇敬的情结。《易传·乾卦》中提到:人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和其吉凶”,顺应自然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回归自然是生活的美好愿望,因此中国人推崇“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无为而治”的思想。茶、水都是自然之物,以水泡茶,就是在品尝自然的味道,就是回归自然,品茶进而衍生出了宁静致远、淡泊名利、返璞归真的精神内涵。道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一体,儒家则追求人与社会和谐一致。又因茶是生于天地之间的洁净之物,儒家赋予了茶以清廉、高洁的品性,并认为茶可以养廉,通过饮茶可以自我反省,沟通思想,加强彼此理解,增进彼此情谊,从而创造和谐气氛。
  可以说,茶文化虽只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但是却可以通过对茶文化了解看到中国的核心文化价值观,这足以说明茶与中国人之间相互渗透的程度之深。
  (2)广式早茶。提及广府饮食文化,绝少不了广式早茶。早茶文化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体现了中国茶文化的普遍内涵,另一方面也蕴含着自己独有的地方特色。广东早茶的开端,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起初只是一些设施简陋的小馆,专门供应茶水和糕点。到了清末,珠三角地区已出现了档次较高的茶馆,并逐渐形成了三层楼高的茶居,始称“茶楼”,于是有了“有钱楼上楼,无钱地下踎”(“踎”,即“蹲”,粤语)一说,虽饮茶有等级之分,但饮茶之风仍日渐遍及广府各阶层,最终促成了广府人“饮早茶”的习惯。时至今日,早茶习惯已经从最初的珠三角地区扩展到岭南的大片地区,东至广东潮汕一带,西至广西梧州、南宁等地,俨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广州自不必说,以广西梧州为例,城市虽小,却三五步可见一家茶楼,虽档次有高有低,但各家茶楼一年到头,几乎朝朝门庭若市,客似云来,足可见早茶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分量。
  在粤语地区,人们惯称饮早茶为“叹早茶”(“叹”,悠闲地享受,粤语)。早茶一般在凌晨五、六点开市,客人便开始络绎不绝,一桌人由两三个到十几个不等。进门便有服务员上前问人数,开茶位,请客人点茶。但是“叹早茶”,人们“叹”的并不是茶水,而是精致美味、花样繁多的各色茶点。广式茶点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更远扬海外,英语中“dim sum”这一单词便是从粤语“点心”一词得来。广式茶点一般分为干湿两类,再配以各色粥点,有干有湿,又甜又咸,种类丰富,但没有固定搭配或特定顺序。这时,茶既用以开胃,也可以解腻。一层楼有大大小小的几十桌到上百桌不等,放眼望去密密麻麻,实则桌子之间留有一条相对较宽的穿堂小道,服务员推着点心车往来穿梭于其间,两旁的食客可随时叫停,选用自己中意的点心,然后服务员会依据不同的价钱在单子上盖章,待早茶饮毕后再统一结账。   饮早茶者以退休的老年人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饮早茶是老年人的专属。年轻人也好饮早茶,但一般多在周末或公众假日约三五知己或一家老小去“叹早茶”,因此也叫“礼拜茶”。可见,饮早茶的人群年龄跨度颇大,这也是早茶习俗得以不断传承的重要原因。长此以往,自然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斟茶礼节。比如,斟茶以七八分为宜,茶满欺客,绝不可斟满,更不可溢出;此外,斟茶一般幼为长斟,先人后己,无一遗漏,即使杯中有茶也要酌量而斟,以示尊敬。另一方面,他人为自己斟茶时,应以右手食指和中指的关节在杯前轻叩桌面,以表谢意。甚至在食客与服务员之间也存在一种无声的交流——揭盖续水,即当茶壶空时,客人只须把壶盖揭起,架在壶口与壶把之间,服务员便会心领神会,及时为客人冲上滚烫的开水。这些细致而不做作的礼节,对于广府人而言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好像生来就有的默契,细品之下,给人一种愉悦的安心。
  2.英国茶文化与英式下午茶。英国是个饮茶大国,据统计,80%的英国人有饮茶的习惯,因此,茶成为了英国消耗量最大的饮料,占全国饮料市场的45%,全国平均每天会喝掉2亿杯茶,也就是每个英国人平均每天会喝掉4杯茶。
  (1)英国茶文化的形成。欧洲最早饮茶的国家非英国,而是葡萄牙。葡萄牙是最早与中国做茶叶贸易的欧洲国家,17世纪初,中国茶叶通过葡萄牙和荷兰的贸易进入欧洲市场,法国和德国都对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兴趣,但是却始终未能使其在社会中广泛普及。而后到了1661年,嗜好饮茶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了英王查理二世,也将饮茶之风带到了英国去。在那之后,英国的王公贵族都开始热衷于饮茶,逐渐使饮茶成为英国上流社会的一种时髦。到了17世纪60年代后期,中国正值清朝康熙年间,英国才正式开始直接与中国做茶叶贸易,但是由于从中国到英国路途遥远,运费昂贵,茶叶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在当时还是一种仅流行于上层社会的奢侈品。
  直至19世纪,茶叶才逐渐在英国得以普及。一方面,1826年,英国在印度发现了野生茶树,开始了大规模种植,茶叶产量增加,运输路程缩短,使茶叶的成本大大降低,茶叶不再是贵族专用的奢侈品。另一方面,1837年,英国进入了历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盛世——维多利亚时代,在这半个多世纪期间,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的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中上层阶级对优质生活和高尚品味的追求使英国的茶叶消费步入了一个繁荣时期;此外,新兴的工人阶级每日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也提高了对茶叶的需求,主要用以提神和消滞。如此一来,茶叶的消费数量得以扩大,消费层面也更为广泛,所以有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英国茶文化诞生于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
  然而,茶在英国的广泛普及并没有削弱贵族们奢华的饮茶風尚,反而受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推崇并将其发扬光大,饮茶时间也逐渐固定下来并形成传统,将其分为英式早茶、英式上午茶(也称“公休茶”)、英式下午茶和英式晚餐茶,其中更以英式下午茶最具代表意义,是英国追求高雅生活的典型象征。
  (2)英式下午茶。相传,“发明”英式下午茶的是贝德福公爵夫人(Duchess of Bedford)。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人更注重早餐的质量而忽视午餐,而晚餐一般到了晚上八点才开始,漫长的下午常常使人饥饿难耐,对于相对富裕的家庭来说,更多了一份无聊乏味。贝德福公爵夫人也免不了有这样的困扰,于是在一次偶然中,她试着用几片面包和茶饮来度过漫长而难熬的下午时光,这样的搭配使她觉得十分完美,于是便开始邀请好友来家里做客,和他们分享精致的点心与茶饮,谈天说地,一起度过午后时光。不料这种惬意的方式引来名媛贵族的纷纷效仿,不久便成为上层社会乃至皇室的新风尚。维多利亚女王推波助澜,提倡全民享用下午茶,使下午茶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就像广府人饮早茶的习惯一样,成为一种普罗大众的生活方式。
  英式下午茶是一种普及性极广的社交活动,很多英国经典的文学作品中都能看到下午茶的踪影,诸如毛姆的《刀锋》,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等,都能感受一二。从环境、出席者到食物、茶水,下午茶对一切都十分讲究。茶会场所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要布置得高雅舒适,最好能再配上古典音乐,让会场更加惬意、充满情调。在维多利亚时代,出席下午茶聚会的人都要精心打扮,盛装出席。如今,日常生活中的下午茶活动已经不需要穿得如此正式了,但如果出席较正式的场合,衣着规范还是要遵循的。除此以外,女主人一定要选用最好的茶具与茶叶,一般人们还喜欢在茶中加入糖、奶或柠檬汁等。茶点则无论是摆放位置还是进食顺序都甚为讲究。银质的点心盘一般分为三层,正式的英式下午茶茶点有一套严格的食用顺序,遵从味道由淡到重,先咸后甜的原则,从下而上食用。最下层的三明治和牛角面包用以解饿,就像主菜;中间层的松饼是英国的传统食品,现烤现吃;最上层的水果则像是餐后甜点。
  英式下午茶是一种女性主导的社交活动,一方面,不论是家庭还是公共的茶会,女主人都亲自上阵,尽力为客人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既表现出对客人的尊重,也展现了个人的交际能力与涵养,更关乎家庭的声望与社会地位。另一方面,整个饮茶的节奏全由女性来控制,男性只在茶会中扮演礼貌参与的角色,因此也有人称呼英国茶文化为“淑女茶文化”。英国茶文化体现出对女性的尊重,也是男性行为守则的黄金定律,是“绅士风度”的集中体现。客人在注意点心食用顺序的同时,更要注重个人的礼仪,女士们谈吐优雅、举止从容,茶具都轻拿轻放,男士们表现稳重、大方得体,对女士礼让三分,无论男女、主客,都体现出较高的个人修养。
  三、茶文化下的中英家庭观念对比
  广式早茶与英式下午茶同为饮茶活动,但两者各方面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却有着极大的差异。广式早茶的平和与随意透出市民文化的气息,英式下午茶的矜持与庄重则透出贵族文化的余韵。“市民文化”由市民群体所创造,体现着市民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特征的文化,它扎根于生活在城市大街小巷中的普通百姓,贴近市民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关注的是百姓的喜乐哀愁,平凡琐事。相反,“贵族文化”则反映的是上层社会的精致生活——对传统和规矩的遵循,对品质和细节的追求,体现着贵族阶层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特征。无论是市民文化抑或是贵族文化,都在两者的家庭观念中有所体现。   1.物质方面的对比。广式早茶与英式下午茶在物质方面的要求集中表现在茶叶、茶点、茶具、饮茶场所和服饰等几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正能反映出广式早茶的市民文化和英式下午茶的贵族文化,折射出两种不同的家庭观念。
  广式早茶对茶叶的要求普遍不高,食客只会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不同的品种,不会太在意茶叶档次的高低,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茶楼提供的茶叶,直接以开水冲泡便可随意享用。茶点要比英式下午茶在款式上丰富得多,这是因为广式早茶虽名曰“饮早茶”,实际上却以吃茶点为主;饮早茶的人群从幼到老,年龄跨度极大,茶楼必须提供丰富多样的款式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偏好和需求。此外,“民以食为天”,食客对吃什么、怎么吃、孰先孰后的问题全凭个人喜好,并不受到太多规矩约束,吃得随意、畅然,体现了市民文化中人们善吃、好吃的特点。茶具用的是由茶楼提供的成套瓷质餐具,数量庞大,做工普通,对此,人们还养成了餐前自行以开水消毒碗筷的习惯,以求心安,随后便放心使用。可以说,餐具对于食客来说只是一个泡茶、盛菜的容器,无需过分注重,真正关心的是桌上的茶点是否称心可口,表现出一种务实、质朴的市井气息。年长年幼的食客同坐一堂,这种质朴、平和、务实的饮食方式和生活态度会从长辈传承到后辈。广式的茶楼虽档次有高有低,装饰有繁有简,却都打开门口接纳四方来客。同坐一桌的可能是家庭内部的成员,也有可能是几个家庭或是朋友的关系,饮早茶只不过是广府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不管是锦衣华服还是穿着朴素,踏进茶楼便可以同样的心情享受饮早茶带来的片刻惬意与欢愉,感受周围熙熙攘攘的热闹气息,都这与家庭的声望或家庭成员的社会地位无关,与贫富无关。
  相比之下,英式下午茶有专用的茶叶,并惯于选用最好的品种、最高的档次,英式下午茶却十分注重规则,遵循传统,茶点的款式和摆放位置都相对固定,更有一套不容打乱的食用顺序,注重细节的习性让他们不愿让任何混乱或瑕疵来破环他们一贯坚持的优雅和传统,从而体现出上流社会生活的高贵与典雅。尽管这一固定到略显刻板的套路有时会让外人难以理解,但英国人对此却乐此不疲,引以为豪。茶具一般采用银质的或瓷质的。海洋性气候的英国总是阴雨绵绵,银质的茶具既可防潮,银光闪闪的质地又能给人阳光照耀的感觉,还能展现出一种尊贵高雅的品质,可谓一举多得。大约从维多利亚时期开始,英国人就开始用瓷质茶具。但与中国的瓷器不同,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对瓷器进行改良,在其中加入了动物的骨粉,发明了一种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高档瓷种——骨瓷。比起普通的瓷器,骨瓷更加坚硬耐磨,而且因为动物骨粉的加入呈现出半透明的质地,使之一跃成为世界上公认的高档瓷种。为了将“饮茶”进行得尽善尽美而为此发明一种新的瓷种,可见英国人对尊贵生活的追求是何等执着。对于饮茶场所和服装,英式下午茶的庄重气派自不必多言,这种对环境和装束的讲究,恰是他们念念不忘的贵族情怀。英国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财富的热爱,对家庭声望和家庭成员的社会地位的重视从不掩饰,起初的下午茶都是贵族和上层社会之间交流和联姻的重要活动,在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毛姆的《刀锋》中就能明显的看到这一特点。孩子受此环境影响,并且从小被传授进入上流社会的礼仪要求以及成就事业的基本学识和人际交往技巧,这样的贵族家庭观念也就得以延续。
  2.精神方面的对比。文化或家庭观念都是个抽象的概念,要阐明广式早茶所体现的市民文化与英式下午茶中的贵族文化,则要回归到两者的现象分析。有些现象不仅限于物质方面,而在于参与活动的人以及他们行为方式背后所隐含的价值观。
  广式早茶的消费人群覆盖面极广,之所以说早茶已成为广府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是因为无论处于哪个年龄层,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热衷于饮早茶,可以是三五知己随意小聚,也可以是一家老小享受天伦。食客不会自己与邻桌是否存在地位或贫富差距,只会看到一种相同的生活态度——不温不火,从容淡定,享受平淡。由于方式比较随意,人也比较随性,因此食客都不会过分拘泥于繁复的社交礼节,谈论的话题也海阔天空——经济、政治、民生、娱乐,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妯娌琐事,只要感兴趣都可以拿到茶桌上谈。这使得家庭内部或人与人之间不至于产生太明显的距离感,人们真诚、朴实的个性,茶楼里热闹、包容的特点,正体现出市民文化中贴近百姓生活,包罗世间百态的特点。
  英国人饮茶却更注重格调,英式下午茶始于贵族阶层,是一种自上而下推广形成的风俗。最初出席下午茶会的人要么是文人骚客,要么非富即贵,大都受过良好教育。他们总愿意不遗余力地在茶会中展现出自己最好的姿态——主人会创造最舒适的环境,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拿出最好的茶叶与点心款待客人;客人也乐于遵循各种传统礼节,以展现自身较高的个人修养和思想内涵,这些都无不体现出上流社会生活的高贵与典雅。19世纪,英式下午茶逐渐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但是这一趋势并没有削弱贵族阶层在意识形态上的优越感和文化上的主导地位,反而使得中产阶级放弃了他们的工业精神,追求上流社会的高品质生活,形成一种向上层靠拢的社会价值观。尽管普通百姓家中的下午茶没有上流社会的奢华,但他们依然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使得家庭观念被渲染上了贵族文化的气息。
  四、结语
  茶文化从出现到发展,从发展到传播,从传播到演变,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岁月,内涵日渐丰富。不同地方的茶文化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有较大的差异,但可以肯定的是,茶文化作为贴近人们生活的一种饮食文化,对家庭观念定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和丰富多样的茶文化。广式早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既包含着中国普遍的茶文化内涵,又带有独特的岭南风土人情,形成了一种质朴、平和、务实的市民家庭观念。英国也是个饮茶大国,英国茶文化发展至今,英式下午茶最具代表性,而且各方面无不透露出贵族文化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并反映在其婚姻和教育等家庭观念上。
  参考文献:
  [1]陈艳.游广东 品早茶[J].职业教育.2011.6.
  [2]黄学周.英式下午茶文化浅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3.
  [3]賈雯.英国茶文化及其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李强.英国工业革命期间贵族家庭观浅析.2012.10.
  [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6]梁远.从茶文化中看英国文化向上的价值取向[J].湘南学院学报.2010.12.
  [7]鲁霖珊.从《匹克梅梁》看英国下午茶文化[D].吉林艺术学院.2013.
  [8]孟丹.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从物质、精神和语言方面[D].湖北工业大学.2010.
  [9]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家庭观及其成因探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11.
  [10]王思维.早茶民俗的嬗变与广府文化的传承[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8.
  [11]吴玲玲.从《傲慢与偏见》看当时英国女性婚姻家庭观[D].苏州大学.2012.
  [12]张进军.中英茶文化比较及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4.8.
  [13]周景洪.英国茶文化漫谈[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
  作者简介:
  麦珊珊(1991.12-),女,汉族,广西梧州人,桂林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
  全克林,男,汉族,广西桂林人,教授,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频繁,为了保障我国在全球化竞争的过程之中获得更多的优势,英语开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积极地推动教育体制改革,保障学校以及老师能够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积极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不可否认,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只有掌握专业的英语表达技巧才能够真正地发挥英语教学的作用和价值。实用
The comprehension of literary analysis is beneficial for English learners who are eager to appreciate English literature. As is following, one kind of literary analysis method is introduced, that is,
【Abstract】The statement of Emperor Han Wu’s “paying supreme tribute to Confucianism while banning all other schools of thought” was put forward by Dong Zhongshu, which aroused widespread debate. Many
【摘要】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并分层推进的过程。教师应从“层层递进阶梯式”和“因材施教阶梯式”的双阶梯式英语写作指导入手,使学生勇攀英语高峰,最终达到英语写作高水平。  【关键词】阶梯式 因材施教  所谓双阶梯式英语写作指导就是 “层层递进阶梯式”英语写作指导和“因材施教阶梯式”英语写作指导。  一、双阶梯式英语写作指导意义  英语写作作为一种综合技能,从单词到语法,从造句到
【Abstract】In Macbeth, the vivid mental portray and the ups and downs of the plot show us the process of Macbeth’s changing from a national hero to a regicide traitor. As a meritorious general for coun
【Abstract】A Chinese famous thinker, scientist Qian Xuesen, proposed a thought-provoking question: why couldn’t our school always cultivate outstanding talents? This problem points out the misunderstan
【摘要】本文从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角度出发,结合大学英语教学课堂现状,分析探讨了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缺失,并强调了其重要性,它有利于改善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消极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堂 情境 应用策略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更多的强调学习者的能力,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现在的教学应转变思想,突出听说能力的培养,强调了听力和交流在教学中的重要地
【摘要】三年级作为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必须初步掌握语音拼读规则,而语音拼读技能需要大量的操练来巩固,因此积极开展课外语音拼读成了必经之路,在家校协作的基础上,教师、家长及学生三方面形成合力,积极拓展语音拼读,共同落实语音知识,全面助力语音教学。  【关键词】家校协作 语音拼读 课外延伸  随着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小学英语教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三年级作为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语音学习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新科技的诞生不但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便利,譬如多媒体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多样化的MOOC也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但信息时代也给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带来了挑战,如IPAD, IPHONE、手机以及高科技的产品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一些干扰。西京学院针对“每人一机,机不离身,半天不见,魂不守舍”的依赖症提出手机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使用性可行性方案。  一、手机QQ平台在大学
【摘要】英语教师的个人成就感与其能力的提升和建立融恰的师生情感具有很大关系。对于英语教学而言,教师越是对师生关系与个人评价关注,越习惯应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是关心个人的发展则会侧重于以学生为中心模式进行教学。深入探讨英语教师的目标取向与教学方式的关系有利于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基于此,本文主要以成就目标定向的理论作为基础,探讨英语教师的目标取向和教学方式的特征与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