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国外先进幼教经验的不断传入,活动区已逐渐成为我国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各种区域活动更是在幼儿园受到了广泛的重視。新《纲要》指出:区角活动要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引发幼儿的摆弄、操作、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它也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金昌地区第一所乡镇公立幼儿园,本学期在县教育局的倡导下,我园也积极开展了区域角活动的学习与研究、精心设计区域角活动。下面我将结合本园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农村幼儿园区角活动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1 区角活动的意义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人们对游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及选择广泛的内容。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因此,在区角活动中孩子们学的特别轻松、自然、没有压力,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幼儿园《纲要》所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和满足”的最有效的措施。
2 区角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区域活动的开展被幼儿园视为课程开展的一部分,占相对重要的比重,然而却没有相对系统的教材可供参考,幼儿园系列教材和建构式教材中虽然有部分提供区角游戏投放的建议,但不一定完全适合本园幼儿的发展特点。我经常鼓励老师们不断地、积极地设计一些适合本班幼儿的原创性游戏,然而,一段时间内开展的区角游戏中往往还是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2.1 随意性强。在活动中我发现部分教师本着只要幼儿有材料可操作的想法,简单的投放一些供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由于园内区角活动受场地限制,有时中、大班提供的材料基本类似,不能体现年龄班特点,甚至有时候一个区角中投放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过多互相争抢,无目的地摆弄,很不利于孩子们的发展。
2.2 盲目性大。园内大部分材料属于教师和孩子们本身的原创,有些是幼儿园出资购买的,但从总体来看的话,教师们对一些材料的投放还比较的盲目,有些只是纯粹的操作,缺乏对幼儿发展真正需要的认识,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忽视了他们的年龄特点、自主探索的需要。
2.3 脱离游戏性。在活动中我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材料投放后,孩子们玩不了多久就失去了兴趣。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制作的难易程度掌握不够好,导致无法吸引幼儿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材料操作性不强,孩子们不能自主的投入,导致区角活动脱离了游戏性。
2.4 缺乏探索性。孩子们对新奇、新鲜的事物感兴趣。缺乏挑战性的材料无法长久的吸引幼儿的兴趣,导致孩子们在游戏的选择、游戏的探索上都明显的缺乏自主性,活动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
3 提升园本特色,制定有效活动措施
我园把区角活动作为园本特色教育活动来抓,希望能从中总结一些特色教育的经验,开辟出一条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蹊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区域活动开展得如何,与区域游戏的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能够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设计出构思巧妙、有价值、孩子们乐此不疲的区角游戏,是我们进行区角活动的理想境界。为此,我们逐渐通过理念解析、过程剖析、材料剖析,从理念、技术、实践三个层面设计区角游戏,开发出了一些适合幼儿动手动脑,而且游戏性、娱乐性较强的原创性区角游戏活动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游戏活动的兴趣,并制定出了一系列有效地活动措施:
3.1 建立活动区规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
活动区是孩子们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该是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游戏,在创设活动前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而制定区角活动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3.1.1 在活动前提出规则。
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孩子们在活动中务必要遵守,对于这类规则,我们可以在活动前就向孩子们提出来,比如:使用玩具时需注意的卫生、安全问题,游戏结束后的整理、归放。活动中遇到问题应开动脑筋想办法等等。区角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的。
3.1.2 在解决问题中建立规则。
宝宝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着帮忙解决问题,而应当引导宝宝自主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比如:在积木搭建游戏中,孩子们玩的很尽兴,可到最后却没有多少作品展示,这是为什么呢.当我把问题抛给宝宝后,得到了多种答案。有的说:“我搭了一间漂亮的房子,但被别人捣乱推倒了”,有的说:“收玩具时我们自己拆掉了”还有的说:“我快搭完时,自己倒下来了”等等。“那怎么才能让老师看到你们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时候你来告诉我好吗.”经过多次玩后,孩子们把发现告诉了我:“玩的时候要搭牢固一点,另外不要有太多人挤在一起玩,保护好自己的作品,防止被撞坏。”在教师的建议下,孩子们掌握了保护作品的方法,同时玩游戏的规则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3.2 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
首先,要利用有限的空间使每一个区域都有相对宽松的 活动范围,同时也有利于材料的摆放与收整。某些内容相近区域的合并有利于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比如:美工区、计算区的某些材料也可放在小箩筐中合并为一个区,可以让孩子资源共享,也便于老师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其次,材料的投放要为教育目标服务。比如:中班生活区的目标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那么,应投放一些为娃娃穿衣、戴手套、扣纽扣、梳辫子等极具生活化的材料,做到目标在前,选材在后,使材料有效的为目标服务。另外,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孩子总是喜欢在一个区活动,而对别的区角却没有兴趣,但作为教师又不能强迫那个孩子一定要离开那个区,或是一定要去某个区活动。此刻,我们就要对照目标看一下,所选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再看材料是否具有游戏性。只有材料是玩具,幼儿才爱玩。比如:中班总有几个孩子喜欢玩妞妞家的游戏,而对美工区、棋牌区不感兴趣。于是我们采用表扬美工区和棋牌区的幼儿的办法,并在这两个区内投放更多有趣、可操作的材料来吸引孩子。果然,没多久那几名宝宝也开始进这个区玩了。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突出材料的新颖性和趣味性,要不断增添新的活动材料,不可一劳永逸,要常换常新。
3.3 参与孩子的活动,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引导者
首先,在活动中,我们要相信孩子。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孩子并不是无知和无能的,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和富有创造力的小主人。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要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将角色转向幼儿的合作者及引导者。
其次,在孩子们的活动中,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活动,了解他们当前已有的经验,观察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是否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来要求孩子。当出现突发情况时,进行随机教育。如:妞妞家不小心把桌子打翻了,东西洒了一地。这时,孩子们都涌向妞妞家看热闹,教室里一下子乱了起来。面对这一场面,我们不能马上责备孩子,不管是打翻桌子或是凑热闹的,我们可以轻轻的招呼孩子一起整理妞妞的家,又可以用游戏的口吻说:“刚才在妞妞家的宝宝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以后你们 可要小心一点,今天这么多热心的宝宝帮助了你们,下次妞妞家可要好好准备,请大家来做客,表示感谢。”这样闯祸的宝宝紧张的情绪大大减少,其他孩子也稳定下来了。不但教育了小朋友,而且丰富了游戏情节。
3.4 注重幼儿能力差异,安排适当内容
每一个孩子总会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许多人眼里的乖孩子可能在动手能力方面却差强人意,而一个平时不惹人注意的孩子在积木区可能会有突出的表现。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设立榜样,组织宝宝“说第一”活动,让孩子说说自己哪方面最棒。并在区角设立成果展示台,随时放上宝宝的得意之作,展示自己的“绝技”。此外,我们还开展区角内的手拉手活動,鼓励幼儿互相指教,体验同伴间互动学习的快乐。
在区角活动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还在不断的积累经验,只有做到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尊重孩子的想法,才能是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实现孩子个性和谐发展的奠基石。我们会以此为契机,更深入一层的去研究,把新《纲要》的先进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让孩子在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中、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每位幼儿更好地发展。
1 区角活动的意义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人们对游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及选择广泛的内容。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因此,在区角活动中孩子们学的特别轻松、自然、没有压力,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幼儿园《纲要》所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和满足”的最有效的措施。
2 区角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区域活动的开展被幼儿园视为课程开展的一部分,占相对重要的比重,然而却没有相对系统的教材可供参考,幼儿园系列教材和建构式教材中虽然有部分提供区角游戏投放的建议,但不一定完全适合本园幼儿的发展特点。我经常鼓励老师们不断地、积极地设计一些适合本班幼儿的原创性游戏,然而,一段时间内开展的区角游戏中往往还是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2.1 随意性强。在活动中我发现部分教师本着只要幼儿有材料可操作的想法,简单的投放一些供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由于园内区角活动受场地限制,有时中、大班提供的材料基本类似,不能体现年龄班特点,甚至有时候一个区角中投放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过多互相争抢,无目的地摆弄,很不利于孩子们的发展。
2.2 盲目性大。园内大部分材料属于教师和孩子们本身的原创,有些是幼儿园出资购买的,但从总体来看的话,教师们对一些材料的投放还比较的盲目,有些只是纯粹的操作,缺乏对幼儿发展真正需要的认识,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忽视了他们的年龄特点、自主探索的需要。
2.3 脱离游戏性。在活动中我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材料投放后,孩子们玩不了多久就失去了兴趣。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制作的难易程度掌握不够好,导致无法吸引幼儿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材料操作性不强,孩子们不能自主的投入,导致区角活动脱离了游戏性。
2.4 缺乏探索性。孩子们对新奇、新鲜的事物感兴趣。缺乏挑战性的材料无法长久的吸引幼儿的兴趣,导致孩子们在游戏的选择、游戏的探索上都明显的缺乏自主性,活动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
3 提升园本特色,制定有效活动措施
我园把区角活动作为园本特色教育活动来抓,希望能从中总结一些特色教育的经验,开辟出一条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蹊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区域活动开展得如何,与区域游戏的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能够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设计出构思巧妙、有价值、孩子们乐此不疲的区角游戏,是我们进行区角活动的理想境界。为此,我们逐渐通过理念解析、过程剖析、材料剖析,从理念、技术、实践三个层面设计区角游戏,开发出了一些适合幼儿动手动脑,而且游戏性、娱乐性较强的原创性区角游戏活动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游戏活动的兴趣,并制定出了一系列有效地活动措施:
3.1 建立活动区规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
活动区是孩子们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该是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游戏,在创设活动前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而制定区角活动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3.1.1 在活动前提出规则。
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孩子们在活动中务必要遵守,对于这类规则,我们可以在活动前就向孩子们提出来,比如:使用玩具时需注意的卫生、安全问题,游戏结束后的整理、归放。活动中遇到问题应开动脑筋想办法等等。区角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的。
3.1.2 在解决问题中建立规则。
宝宝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着帮忙解决问题,而应当引导宝宝自主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比如:在积木搭建游戏中,孩子们玩的很尽兴,可到最后却没有多少作品展示,这是为什么呢.当我把问题抛给宝宝后,得到了多种答案。有的说:“我搭了一间漂亮的房子,但被别人捣乱推倒了”,有的说:“收玩具时我们自己拆掉了”还有的说:“我快搭完时,自己倒下来了”等等。“那怎么才能让老师看到你们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时候你来告诉我好吗.”经过多次玩后,孩子们把发现告诉了我:“玩的时候要搭牢固一点,另外不要有太多人挤在一起玩,保护好自己的作品,防止被撞坏。”在教师的建议下,孩子们掌握了保护作品的方法,同时玩游戏的规则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3.2 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
首先,要利用有限的空间使每一个区域都有相对宽松的 活动范围,同时也有利于材料的摆放与收整。某些内容相近区域的合并有利于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比如:美工区、计算区的某些材料也可放在小箩筐中合并为一个区,可以让孩子资源共享,也便于老师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其次,材料的投放要为教育目标服务。比如:中班生活区的目标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那么,应投放一些为娃娃穿衣、戴手套、扣纽扣、梳辫子等极具生活化的材料,做到目标在前,选材在后,使材料有效的为目标服务。另外,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孩子总是喜欢在一个区活动,而对别的区角却没有兴趣,但作为教师又不能强迫那个孩子一定要离开那个区,或是一定要去某个区活动。此刻,我们就要对照目标看一下,所选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再看材料是否具有游戏性。只有材料是玩具,幼儿才爱玩。比如:中班总有几个孩子喜欢玩妞妞家的游戏,而对美工区、棋牌区不感兴趣。于是我们采用表扬美工区和棋牌区的幼儿的办法,并在这两个区内投放更多有趣、可操作的材料来吸引孩子。果然,没多久那几名宝宝也开始进这个区玩了。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突出材料的新颖性和趣味性,要不断增添新的活动材料,不可一劳永逸,要常换常新。
3.3 参与孩子的活动,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引导者
首先,在活动中,我们要相信孩子。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孩子并不是无知和无能的,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和富有创造力的小主人。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要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将角色转向幼儿的合作者及引导者。
其次,在孩子们的活动中,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活动,了解他们当前已有的经验,观察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是否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来要求孩子。当出现突发情况时,进行随机教育。如:妞妞家不小心把桌子打翻了,东西洒了一地。这时,孩子们都涌向妞妞家看热闹,教室里一下子乱了起来。面对这一场面,我们不能马上责备孩子,不管是打翻桌子或是凑热闹的,我们可以轻轻的招呼孩子一起整理妞妞的家,又可以用游戏的口吻说:“刚才在妞妞家的宝宝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以后你们 可要小心一点,今天这么多热心的宝宝帮助了你们,下次妞妞家可要好好准备,请大家来做客,表示感谢。”这样闯祸的宝宝紧张的情绪大大减少,其他孩子也稳定下来了。不但教育了小朋友,而且丰富了游戏情节。
3.4 注重幼儿能力差异,安排适当内容
每一个孩子总会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许多人眼里的乖孩子可能在动手能力方面却差强人意,而一个平时不惹人注意的孩子在积木区可能会有突出的表现。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设立榜样,组织宝宝“说第一”活动,让孩子说说自己哪方面最棒。并在区角设立成果展示台,随时放上宝宝的得意之作,展示自己的“绝技”。此外,我们还开展区角内的手拉手活動,鼓励幼儿互相指教,体验同伴间互动学习的快乐。
在区角活动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还在不断的积累经验,只有做到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尊重孩子的想法,才能是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实现孩子个性和谐发展的奠基石。我们会以此为契机,更深入一层的去研究,把新《纲要》的先进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让孩子在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中、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每位幼儿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