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娘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ddddaa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丽娘的父亲教书,平时喜欢读汤显祖的《牡丹亭》,她出生时,起名丽娘。她母亲生了弟弟之后,身体一直不好,长期卧病床上,家里家外的一切事务便早早地落到丽娘身上。
  冬天的夜来得快,刚刚在街头的时候天还亮着,转了一条小巷,就看不见路面了。丽娘一手提着篮子,一手拉着弟弟小雨,快步回家。小雨眼尖,看见门口有一个粘着黄泥的大大的鞋印,拉了拉姐姐的衣角,手指鞋印:“姐姐,你看!”
  丽娘看了鞋印一眼,皱了皱眉头,没有说话,用力捏了一下小雨的胳膊,推开家里的木门,屋里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丽娘放下篮子,摸索着走到灶边,拿出火柴,划了一根,点着灶台上用墨汁瓶做的一盏煤油灯,灯盏上随之出现了一颗黄豆般大小的火苗,把屋内一切影影绰绰照明了。
  小雨站在灯火前,人不大,显出的黑影比他实际的人还长两倍。十来岁的小孩正在长个儿,肚子饿得快。小雨为了让姐姐抓紧烧饭,嘴里嚷嚷说:“姐姐,我肚子饿。”
  丽娘“哦”应了一句,却没有忙着烧饭。她在灶台前张罗忙活着,又拿鸡蛋,又切猪肉,从玻璃瓶中掏几条干虾,抓一把香菇木耳泡进水里,掀开木板箱取出一大叠粉干候在灶台边。
  小雨眨巴眨巴几下大眼睛,问姐姐:“姐姐,今天晚上我们不做饭,都吃粉干?”
  丽娘刮一下小雨的鼻子:“做梦吧,你。有饭给你吃就不错了。”
  “那你这……”小雨盯住灶头那几样食材,不解地咕噜着小嘴。
  “家里来客人了。”丽娘头也不抬地回了弟弟一句。
  明明只有自己和姐姐两个人,哪还有什么客人呢?小雨满心疑惑。
  丽娘俯身在灶洞里塞满干草,点上火,吩咐弟弟接着往里续柴,转身走到灶台前,煎荷包蛋,烧“碗头”,下粉干,不一会儿,一碗香喷喷的炒粉干点心便端上了桌。
  丽娘走到房屋正中,抬头冲着梁上的一个黑影笑吟吟地喊道:“上面的大叔,下来吃个点心吧!”梁上的黑影怔了一下,觉得自己反正被发现了,再藏下去已经没有意义,现在家里面只有一个姑娘和一个小孩儿,拿他也不能怎么样,溜走就是。主意拿定之后,黑影抱住一根柱子哧溜一下,落下来,稳稳地站立在地面上。微弱的灯光映照着这位不速的来客:黑衣,黑裤,黑鞋子,脸上蒙着黑的头巾。好俊的一副身手!
  丽娘招呼说:“这位大叔,躲在上面这么久,一定饿了吧。这一碗点心是刚烧的,您赶快趁热吃了吧。”
  蒙面人看了一眼丽娘,也不言语,径直走到桌前,见了满满一碗冒着香气的碗头和点心,禁不住咽了一口口水,不管三七二十一,扯下蒙在脸上的头巾,抓起筷子,立刻狼吞虎咽吃了起来。不一会儿,如风卷残云,把碗里所有食物吃了个精光。吃完,打了一个饱嗝儿,那汉子霍地站起身,重新将黑头巾蒙住自己的脸,双手一抱拳,终于开口说了一句话:“谢谢姑娘的点心!”话音未完,人已经出了门。
  母亲躺在床上,听到动静,问丽娘:“丽娘,刚才谁来啊?”丽娘连忙进屋,把刚才凶险的一幕向母亲述说了一遍。母亲听完,夸赞女儿做得对:“俗话说:乞丐得交,贼也得交。贼人做偷窃的事,也是出于生计所迫,好生对待人家,便是积了阴德。”
  稍后,丽娘的父亲回家,母亲把女儿刚才应对窃贼的做法說了一遍,父亲甚感满意,乘兴说了郑板桥作诗送贼的故事: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因为无名无势,尽管字画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一天,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便高声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兰花盆。”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落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直叫着追住小偷就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吟送了两句诗:“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做人。”
  小雨听完父亲讲的故事,说:“那郑板桥只是扶了把小偷,我姐姐还给小偷烧点心吃呢!”
  责任编辑:蒋建伟
  美术插图:曲光辉
其他文献
每次到了乡村的老屋边,我总要扯着嗓子喊:“姆妈!姆妈!”这时在屋里忙活的姆妈就会弓着腰,步履蹒跚地来到木门前,笑眯眯地上前接我。  姆妈是个目不识丁的农家妇女,非常憨厚,心地善良,与祖母相处40多年没红过一次脸,印象中,姆妈待我这个小儿子特别疼爱,到外婆家的一小块冰糖都要偷偷地留著,用手帕包好,待我上学时塞到我的书包底层。有一年,全体村民修筑水库,姆妈与村民们吃住在工地。两三天过去了,我见不着姆妈
期刊
没有稻田的村庄,已经不是一座真正的村庄。  没有阡陌和田畴,没有春种秋收,没有时令和节令,没有忙碌的喧腾和农闲的恬静……没有稻田的村庄,经络不通,内分泌失调,表面看起来,毫无病态,甚至还会虚假繁荣,可是,淤积堵塞、代谢不畅已让它苦不堪言。  没有稻田的村庄,没有印着耕牛足迹和犁耙齿印的田间土路,没有路两边的沟渠,和渠里的青蛙小鱼。也没有经常蹦到路中间,神气地弓着两条长腿,周身翠绿的蝈蝈,当然,更没
期刊
春来百花竞,深山访高僧。  出发的前一天,我特意与普净寺住持智正法师通了电话。电话里,92岁高龄的他声音依然是那样清脆悦耳,亲切淡然。“你来吧!随时欢迎你!”法师的话语如同一阵清风荡漾在我心田间。我相信,如果不是见到他本人,单从电话声音里来判断年龄,你很难与一位归隐山林三十余年,九十多岁的得道高僧联系在一起。  去年4月,我有幸造访了上虞卧龙山普净寺,结识了91岁高龄的寺院住持智正法师。虽是初见,
期刊
1997年,经过了一番艰苦的努力,我和先生终于万里迢迢来到女儿在美国纽约的家。初到美国,万事谨慎,特别在交通规则上,更不敢马虎。  女儿家住在纽约曼哈顿区。步行五分钟,便到百老汇大道。该大道的105和103街,各有一个地铁入口。四通八达的铁路,通向纽约各地。  一日,女儿和我一块外出,刚走到百老汇大道旁,对面便亮起了红灯。尽管此时道上并无一辆汽车,我们仍止步等候。片刻,女儿等得不耐烦,拔腿要穿马路
期刊
当我走进你大地的躯体,感觉有一股淳朴的气息在回旋飞舞,那斑斓的沉醉绽放在月光的怀抱里。  在牌坊前,夕阳的余晖映照着西和小镇的眼睛,也擦亮了一座村庄的额头。一幅由鲜花和风情盛开的油画,谁能将《向日葵》的呓语告诉梵·高?谁能将蝴蝶寻觅的心事告诉庄周?  七彩的花田,横穿过小镇的心脏,弥漫着浓郁的花香。柏油路两旁一路长开的异木棉,那是小镇提着粉红的花篮在迎接客人。从一朵花到另一朵花,蜜蜂穿过你安放在泥
期刊
刚刚过了“六月六”,我和弟弟、妹妹就不停地问母亲,“七月十五”还得几天,母亲笑了笑说,快了。我们掐着指头,算着日子,盼着“七月十五”的到来。指望着吃上一碗倭瓜菜面条,那香喷喷的倭瓜菜,还有母亲那劲道十足的手擀面……  45年前,在我们这里,农历七月十五不是什么节日,父母为了孩子们,都要让孩子们吃上一碗白面条,所以,我们都盼望着,盼望着这个不是节日的七月十五这一天的到来。七月十五这天,对于我们来说,
期刊
乡村的夜在月亮里晃动。  我眼中,缠绵悱恻的绿远不如一枚泛黄的秋叶那般有情致;尽管冬日严寒相逼,但较之无处逃遁的夏,我反倒喜欢在坚硬的冬天里找寻属于自己的温暖。因天性畏热,于我,最恼人的季节便是夏了。  我童年最温软的一段时光,是躺在母亲怀里那一个个溢满月光的夏天,更确切地说是夏天的夜晚。傍晚,当弄堂屋脊上空的炊烟升腾舒卷时,孩子们便急不可待地从家里搬出高高低低的小板凳,横七竖八地立在我们家后门的
期刊
五香虫,是川南家乡的一道美味食品,曾温暖过我苦寒的少年时代。  五香虫是川南民间的一道独特的美食,却无法独立成为一道菜品,上不了正席,但深受家乡寻常人家的喜爱。用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典型的休闲食品。  五香虫,家乡真正的叫法,称之为打屁虫。因其遭遇外来影响时,立刻会从尾部释放出一种特殊的气体,酷似臭屁,故得名打屁虫。打屁虫下油锅煎熟后,其香无比,美味可口,所以加工熟了后,又称为五香虫。五香,并不确切
期刊
这是真事。  我在师机关当干事时,中央媒体一位姓张的记者下部队采访。负责新闻宣传的我和报道员小李一起陪同。没想到,那位报道员因为手机储存人名的方式引起了那位记者很大的不满。  那是在采访回机关的途中。车子开到半路时,张记者突然发现手机不见了。急急忙忙找半天,未果,便借小李的手机拨了自己的手机号码。  悲催的一幕出现了!张记者拨了自己的号码后,发现在小李的手机号码簿上竟然显示为“小张”的称呼。快50
期刊
药水圣泉  石门沟有药水圣泉,传说是药王曾经居住的地方。  山间牛羊散漫,溪水潺潺,杜鹃争艳,百鸟啼鸣,更有满山古柏蔚然成阵,每每山风袭来,整个山谷便暗香浮动,使人恍然如临仙境。  圣水可明目,健脾胃,通脉化瘀。石门沟里二十多户人家,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就有八九个,且大多还能放牧背柴,上山下山,虽不能行走如飞,却也常年安步当车,怡然自得,神仙一样的活着。若问他们外部世界的劳什子,他们也俨然一副不知有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