姆妈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suwe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到了乡村的老屋边,我总要扯着嗓子喊:“姆妈!姆妈!”这时在屋里忙活的姆妈就会弓着腰,步履蹒跚地来到木门前,笑眯眯地上前接我。
  姆妈是个目不识丁的农家妇女,非常憨厚,心地善良,与祖母相处40多年没红过一次脸,印象中,姆妈待我这个小儿子特别疼爱,到外婆家的一小块冰糖都要偷偷地留著,用手帕包好,待我上学时塞到我的书包底层。有一年,全体村民修筑水库,姆妈与村民们吃住在工地。两三天过去了,我见不着姆妈,仅十岁的我就一路找到姆妈的工地。当时我早饭也没吃,姆妈就给我稀粥吃,可能是饿了,也可能是大锅做的米粥特别香,我竟吃了一大碗,姆妈开心地看我吃粥,憨笑着。我把姆妈那一份米粥吃了,好心的婶婶们就给点稀粥让姆妈吃,怕姆妈上午挑担没力气。姆妈发现我爱吃工地上的米粥,就嘱咐我每天从家带来米粥给她吃,而她则把工地上的米粥让给我吃。逢年过节,分到姆妈名下的鸡蛋,姆妈总是偷偷留给我,说读书人要用脑筋,要有点营养,那时不懂事的我,只顾着对姆妈的爱照单全收。
  想到我曾误会过姆妈,我的心就一阵绞痛。那年我在刑警队执行公务,被村民殴打致伤,住进了医院。当时看望我的人,有领导、同事、亲戚、朋友,唯独没有姆妈,躺在病床上的我开始生闷气。后来我转院到南昌治疗腰伤,做了个小手术。因在外特别不方便养伤,我还没等伤口拆线就强行回家了。回来后还是没有见到姆妈来看我,我就叫父亲转告姆妈,以后就少了我这个儿子吧!未料想,次日,姆妈随父亲来到了县医院。我一见到姆妈,发现姆妈特别憔悴,就追问她怎么了,姆妈只是憨憨地笑着,没事儿,没事儿。我发现姆妈的眼光像是在逃避,就急着追问父亲,父亲这才无奈地说:“你娘早就嘱咐过我,叫我不要告诉你,她生病的事!”天哪!我终于知道姆妈不来看我的原因,原来她也病倒了,而且病得不轻!顿时我泪如泉涌,恨自己因受伤不能去看望、照料姆妈,竟然还误会生姆妈的气。我怎么没有想到,姆妈那么疼爱我,不是有原因,不可能不来县城看我的。姆妈看到我的样子,也非常难受,叫我好好养伤,我拉着姆妈干枯皱褶的手,一阵心酸……
  姆妈总担心我在工作上出什么闪失,特别害怕我执行公务时受到伤害。我一到家,姆妈煮好点心,就在旁边看着我吃。等我吃完了,她就问我工作上还碰没碰到过不讲理的村民,接着嘱咐我要好好干事,不能徇私情,对老百姓要和气。虽然姆妈不懂得我们公安这行的宗旨、方针、路线什么的,但姆妈一贯以她纯朴的思想教导我们兄妹。姆妈平时非常朴素,在这个不缺穿、不少吃的年代,她还经常穿带补丁的衣服。当听父亲说,我将要回家探望她时,她便换上好的没有补丁的衣服,怕我看见她穿得不好而责怪。姆妈说,庄稼地里的人,又不要出外,穿着随便点,洗起来也方便。
  今年我发现姆妈的头发完全花白,背也驼了,身子也没过去那样的硬朗,走起路来非常缓慢。姆妈近几年又得了高血压、肾结石的毛病,这更加深了我对她的牵挂。
  这个周末没有公务,我该打点行囊,回家一趟。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那时,我家住在苏中平原的一个小村庄。由于我是长子,和弟、妹相差三四岁。  就在弟弟刚出生的时候,母亲迫于无奈,只能将刚三岁的我,托付给我的爷爷奶奶。在那个“农业学大寨”的特殊年代,农民每天起早贪黑像学生上课和放学一样,辛苦而有序。爷爷奶奶也是一样,几乎每天都是很晚才回家。由于我的胆儿不够大,黑灯瞎火的我很害怕,只要天一摸黑,我就会赶忙插上门闩,像只小猫似的在寂寂中慵蜷于门后,聚精会神地听着外边的动
期刊
不知为何,想起茶花,总会联想到我的母亲。如今,离开老家多年,每每谈及故居,我那年近七十的母亲总念念不忘当年的这两株茶花。  在闽南农村,对于母亲有很多的称谓,有叫“阿姨”的,有叫“婶”的,有像城里人那样叫“妈妈”的,也有的干脆直呼其名,我们老家这一带大都管母亲叫“阿姆”。一声“阿姆”,听起来虽然略显土气,却让我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印象中,阿姆总是忙忙碌碌的,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計,每天都有做不完的
期刊
“华儿,你要好好念書啊!只有念好书,才能有出息!”入学之初,父亲每天送我去上学,我挎着黄书包,踏小步子前行,有时东张西望,他一路尾随,“华儿,看着脚下呦,莫跌跤啦!”  “爹爹,我晓得呢。”我转身俏皮地回答他,但却依然我行我素。“哧溜”踩到一草丛,我的脚果然崴了,父亲疾步上前扶住我,“跟你说了噻,走路要看着路,不听话,就吃亏了吧!”言语中有些责备,还有些心疼。他背起我继续走:“华儿,我跟你说的话,
期刊
小时候妈妈把我陪伴,她给我欢乐,她给我温暖。我在她的心上,她在我的身边,  爱从未间断。  妈妈老了,谁来把她陪伴?妈妈的泪水,老屋的孤单——我在她的思念中,她在我的电话里,爱,时隐时现。愧疚的陪伴,让我悦色无颜,多给妈妈一点爱,忠孝一样两全。愧疚的陪伴,让我愧疚无言,多给妈妈一点爱,别留下遗憾。  妈妈老了,谁来把她陪伴?媽妈的泪水,老屋的孤单——我在她的思念中,她在我的电话里,爱,时隐时现。愧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农村环保意识不是很强,大人们忙着“抓革命,促生产”,对小孩打鸟、掏鸟窝类的事无暇顾及。  有一次,伙伴们想把喜鹊窝一探究竟,但又怕大人发现,就集体推荐我上。堂而皇之的理由是我身材比较瘦小,爬树轻巧不费劲,再加上是独崽,即使大人发现了肯定舍不得打,顶多骂几句。  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我迫不得已硬着头皮像蜗牛一样开始往树上爬。力气小爬不动是小事,关键是还真的有点害怕。如果一脚踩空,或
期刊
五月的花姹紫嫣红,在这风和日丽,孕育丰收的灿烂日子里,我俩在师范学生食堂认识了,她提醒我饭盒上写上姓名,以免拿错。她穿着红色短袖衫,扎着马尾松,高高的个子,苗条的身材,亭亭玉立,魅力四射,从她身旁走过,男生一步三回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那时除了学好文化课,我喜欢写一些不起眼的小块文章,打篮球。她喜欢唱歌,书法绘画,每学期分次把剩余饭票给我,让我养好身体,打篮球更加英俊潇洒,我只能笑纳。  
期刊
往事从岁月深处捡起。  那年,我和邻村刘家姑娘订了婚,可不久姑娘父母要退婚。父亲慌了,把奇缺的乡里供应的自家化肥送给了刘家。秋收时节,我家农田收成少得可怜。我感到我的婚姻很丢脸,在一家人吃饭的时候,我说我要退婚。突然,父亲脾气暴躁起来,伸手掀了桌子,又拿起凳子,把饭锅砸坏。我看了这情景,不得不在父亲面前低下头。我知道父亲的想法,订一桩婚姻不易。可最终刘家还是退婚了。父亲好多天不说话,只是抽着闷烟。
期刊
入夏以后,气温就高了起来。儿时,一直觉得这气温是渐渐升高的。可到了最近几年,这种感觉似乎越来越远。  天气再热,这班还是要上的。穿了盛夏的服装出门,因为骑着电瓶车,暴露在阳光下的双臂皮肤有一种针刺的感觉。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东西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可是,老天却把我们这种适应的权利都给剥夺了。  我只能靠着马路牙子行驶,因为这可以有行道树的遮挡。只有在树荫之下,我才感受到夏天的野外还有凉意
期刊
父亲喜欢侍弄他心爱的菜地。他骨子里爱劳动,不闲着。  正月里,父亲就把鸡粪、羊粪、兔子粪,早早地焐好,让有机肥充分发酵。播种的时候,肥料早已发酵好了。  人勤春早,春色怡人,几分菜地,精心经营。父亲在每年开春,早早地翻地松土,把地块调理得松软平整,种下菠菜、油菜。  为了保护青菜,父亲在地里铺了地膜,用木棍、砖块压住地膜的边边角角。没几天,菜芽儿就破土了,弯着身子挤在地膜下,很调皮的样子。  天一
期刊
端午放假回家,父亲执意要到车站接我。按我的想法,是没有必要的,可终究拗不过他。  他骑着摩托三轮,我坐在后面的车厢自顾自地看着路边的风景。他几次扭头过来,似乎想要讲点什么,却始终没有开口。终于,到了家门口,他停下车淡淡地说:“爬叉出来了,你小的时候最爱吃,夜里一块去摸吧。”我才恍然明白过来,端午前后正是爬叉出没的时节。  中午吃过饭,他对我说:“坐一夜的车,应该累了吧?你先歇一歇,我去准备点东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