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曲径通幽景成千回百转文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z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教学;与民同乐;散文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写的一篇文艺性散文,作品以巧妙的构思、灵活的笔法、清新的语言见长。作品以“乐”为主线,以“醉”写“乐”,将叙事、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这篇文章虽是他被贬之后的作品,表露了恬淡闲适的情思,作者由小到大,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逐层脱卸,逐步收缩,突出全文的中心景物——醉翁亭,点出太守醉心山水,与民同乐的主要场所。作者也同样用逐步缩小记叙范围的手法,使文章的中心人物在篇中占据突出的位置。文章围绕一个“乐”字着墨,“乐”是体现全文内在的文眼,是全文的中心线索,是作者手中的一条金线。无论是语言、结构,还是内容、主旨,处处都闪烁着美的光彩;无论从谋篇布局的大处看还是从层层交错的小处看,《醉翁亭记》的结构都显得严谨周密、上下贯通、浑然天成。教师如果能紧紧抓住文章中美的元素,引领学生去学习、欣赏、品味,对于学生深刻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独具的匠心,提高审美能力会大有裨益。
  一、把握“红线串珠”的结构美
  《醉翁亭记》一文,时而写逶迤青山,时而写淙淙清泉,时而写四季景色,时而写欢聚官民,看似散而无序实则环环相扣。其主要原因是作者手中有一根“红线”。这根“红线”就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乐”——醉中之“乐”,作者用它贯穿起景、事、人、情。文中描写滁州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时景色以及作者和滁人的游乐,都表现出他“乐民之乐”的胸怀,充满了士大夫悠闲自适的情调,并从侧面显示了作者治理滁州的政绩。写滁州山水,是寄寓“得之心”的乐;写滁人“不绝”游,是表现黎民之乐;写“众宾欢”,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鸟鸣林间,是展示“禽鸟乐”,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表现“太守之乐”。教学中,让学生把握住这根“红线”,去品读文中所写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自然会对文章的选材、立意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对散文的特点也有了感性的认识。
  二、感受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醉翁亭记》文体虽是散文,但借用了诗的语言形式,用词精练,音节铿锵,并且大量使用了骈句,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发芳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等对句,不但读来朗朗上口,听来也是清朗悦耳;加之间以散句,又使文章跌宕生姿,富于变化,产生了音乐美,读后使人久蕴于怀,难以相忘。尤其是“也”字句的使用,更使文章韵味十足,有一唱三叹之妙。21个“也”字,贯通全篇,毫无累赘之感,反而加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文章的抒情气氛。读罢文章,绕梁余音还让人回味无穷。作者把“也”这一虚词用得如此精当,是冠绝古今的,不得不让人佩服他文学造诣之高。“也”字句是作者对积极生活的肯定,也是对眼中美景的赞颂,更是对自我政绩的赏识。称此文为“笑傲官场”之曲,一点也不为过。醉翁之意又岂能独在官场呢?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特点,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散文的意境美,学生自会有所领悟;虚词“也”的使用方法,学生也会有所掌握。这样做,肯定要比教师直接灌输的功效好得多。
  三、欣赏风光绮丽的图画美
  在《醉翁亭记》里,我们很容易能感受到风光绮丽的图画美。开篇“环滁皆山也”仅仅五个字,便把我们引入了群山环抱的大自然中,跟随着欧阳修的脚步,与他一同行进在山间小道上,让我们看到了醉翁亭处在优美的意境之中。一是山水相映之美:环视——环滁皆山(大背景——面);远望——望之蔚然而深秀(琅琊山——点);聆听——水声潺潺(酿泉);细闻——泉香而酒洌。山、水、泉、亭尽显其美,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幅亮丽的自然风景,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独特享受。二是朝暮变化之美:既有晨雾笼罩的朦胧美,又有露消雾散的苍郁美,更有日落云归的神秘美,时时每每给人以美的感受。三是四季变化之美:春季芳草萋萋,落英缤纷;夏季佳木葱郁,遮天盖地;秋季天高气爽,风轻霜洁;冬季水瘦山寒,水落石出,四时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些图画的描绘,是作者放情自然,醉意山水,情满于胸的表露,又是意与境的相谐。这些艺术画面足以表明作者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怡然自得的心情,说明作者胸中有丘壑。文中作者从大处写起,一共用了五层笔墨,就是从“环滁皆山”写到“西南诸峰”;由“西南诸峰”写到琅琊山;再从琅琊山“两峰之间”的“醉泉”写到“醉翁亭”。文章一步一景地转换,最后终于突出了醉翁亭。作者把醉翁亭安排在一个景色优美的具体环境中,用传神的妙笔写出了一种境界。
  一个能发现美并能采撷美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是一个勇于实现自我价值的人——这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早已灌输给学生的观点,此时用鲜活的例子得到了证明,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更主要的是,学生在对图画美的欣赏中,感受到了祖国美丽山河的可爱,受到作者失意不失志思想的熏陶,这对初中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对理清文章的层次,明确作者对材料的选择和安排,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了解结伴春游的风俗美
  作品写于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后的第二年。欧阳修到任之初,宽施仁政,休养生息,人民喜获丰收。人民物质生活上的改善,促进了人民精神生活上的更新追求。这样,才有男女老幼,三五成群,前者呼,后者应,游览琅琊山。游人的游览无疑给秀丽的琅琊山又增添了一道迷人的风景。静山因涌泉而“动”,更因游人而“活”。动静交错,极富生机。既有欢歌笑语,又有前呼后应;既可信步游逛,又可顿足小憩;既能临溪而渔,又能酿泉为酒……山、水、情、景巧妙地融在一起,滁人如在画中游,太守如在赏游画。是的,好的散文应该是诗,应该有优美的意境,也就是要有浸润着作者主观感情的艺术画面,通过风光绮丽的图画美,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以悦目而致赏心。试想:如果没有良好的吏政,又哪有百姓的游春之趣?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课文里的内容,还应让学生借助课本更多地了解社会生活——风俗美的了解便基于此。
  五、体会与民同乐的思想美
  在《醉翁亭记》这幅众人游乐图中还隐含着人与社会的和谐景致。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太守与宾客同饮,与百姓同在,官民之间没有阶级差别,也不论地位的高低,他们一同在自然山水之间游乐、畅饮,这种友好和睦的官民关系直接源于社会的稳定。百姓衣食无忧,纵情山水,太守励精图治,与民同乐……这些自然都闪烁着作者的思想光芒。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了文章的主旨。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之后,再引领其品析欧阳修的人格魅力,学生自会找出学习的闪光点。这样既进行了知识教学,又开展了思想教育,还做了方法的传授,使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都得以实现。纵观全篇,我们不难认识到,《醉翁亭记》一文看似散,其实一点也不乱。主要要原因就是作者手中有一根金線——“乐”,醉中之“乐”。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不绝路途,是表现人情之乐;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席,觥筹交错,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宛转,飞荡林间,是显示“禽鸟之乐”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欢于万物,乐在其中,全文因景生乐,因乐而抒情,围绕“乐”字展开,不是断片的杂碎,而是统一的整体。美是语文教学的根基,也是吸引学生学好语文的磁石。抓住了它,语文学习就会游刃有余。《醉翁亭记》的教学更应如此,让学生在学习、欣赏美文中,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性情,谁能说不是最好的呢?
其他文献
今年10岁的宋明宇(化名)因为父母工作繁忙,长期在眉山的爷爷奶奶家生活。去年年底宋明宇跟随妈妈米倩回到成都生活。没想到一起生活后,宋明宇身上的陋习一点点显现出来。“10岁了不会自己洗衣服、洗碗,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米倩说,为了让孩子能够自理,多次责罚儿子,但都不管用。不仅如此,儿子的成绩也出现大幅度下滑。被老师叫到学校多次后,米倩发现,儿子成绩下滑的原因,是因为平时作业马虎,上课不认真听讲。于
摘 要:精准扶贫,是在农村扶贫开发中实施精确识别、联动帮扶、分类管理、动态考核以及配套措施的减贫、治贫方式。它的形成,既受到国外扶贫开发模式的影响,也是国内扶贫开发的经验总结,更是回应当前扶贫困境的必要之举。湖北恩施龙凤镇的七项“到户到人”制度,便是基于当地实际的有益创新。恩施龙凤镇的扶贫实践启示我们:在精确识别基础上联动帮扶、对症下药,加强分类管理和动态考核,注重外联以实现内生转型,辅以组织队伍
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学习经验的过程。孩子表现不好时,动不动就朝孩子发火,只能治标不治本。更重要的是,父母常发脾气,孩子会缺乏安全感,因为害怕不被爱而屈服,变得胆怯软弱、敏感自卑。  父母对孩子的爱,常常带着条件,因为孩子的某些缺点、不好的行为就“大打折扣”;而在孩子眼中,父母却始终是“全世界最好的”“满分的”。每次父母对孩子再怎么发脾气、大吼大叫,过不了一会儿孩子还是会用纯真可爱的
近日,杭州市下城区进行了一次非常特别的考试,让一些班主任和他们各自的学生分别回答一些问题。无论参加考试的班主任,还是提供答案的学生,事先完全不知情,属于突击考试。这次考试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测试师生默契度。测试对象是下城区的39位先锋骨干班的班主任,分别来自该区30所中小学。作为这项测试的策划者,当地德育研究员周慧告诉记者,这个活动表面上看是检测师生的默契程度,实际上是引导班主任真正走进学生内心,
摘 要:诱惑侦查是一把双刃剑,用之不当,可能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为限制诱惑侦查的负面效应,应当明确诱惑侦查合法性的判断标准。美国刑法通过承认警察圈套辩护来区分合法的诱惑侦查和非法的诱惑侦查。关于警察圈套的成立标准,理论上有客观标准与主观标准之争,前者关注引诱行为的内容和性质,后者聚焦于被引诱者的主观可责性。从人类的认识实践出发,二者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借鉴美国的理论与实务,我国应兼采
摘要:常读课外书的孩子写出的东西往往更有灵性,语言的驾驭能力更强,在表述内心、认识世界以及人际情感沟通方面也更为出众。这就是阅读对孩子成长所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读书会成为一种渐行渐热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其特定的优势是在语文教学和自由阅读之间取一个支点——既体现教师对阅读的指导,又体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我在本文中谈了对班级读书会的认识,并以《我要做好孩子》班级读书讨论会为例,谈自己在指导共读、精选话
我的女儿丽兹做事麻利、动作敏捷,但是却有一个毛病,就是不持久,做事虎头蛇尾。我决定找个机会纠正一下她。  这天,旁边邻居家的小女孩儿艾米来找丽兹玩耍。艾米的年龄比丽兹稍稍小一点儿,做事比较慢,但却是一个做事耐心、细致、有责任心的孩子。  当时我正在餐厅里为我们的新餐巾缝边儿。两个小女孩儿在一起做手工,此时都跃跃欲试。于是,我想到了一个主意。  我交给丽兹和艾米每人一块大小相同的布,教她们将四个边折
摘 要:以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的交互决定理论为分析框架,从社会心理环境、个体心理和腐败行为三种因素互动关系分析腐败形成的心理机制,可以看出,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的互动在腐败行为的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应培育健康的反腐社会心理氛围,改善腐败行为滋生的心理环境;提高行为者的心理素质,增强其抵制腐败行为的心理免疫能力。   关键词:腐败;交互决定论;社会心理;个体心理;合理行动理论   中图分类号:D6
摘要:2019年暑假各种家庭剧霸屏,《少年派》《小欢喜》等家庭剧深受家长、学生甚至教师的喜爱。剧中折射出的家庭教育引起了家长、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广大关注。本文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谈谈这些家庭剧折射出的现代家庭教育问题。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方式;智慧;成长  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助力孩子成长的一剂良药,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那么家长们
课程审议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之路上的必然要求,作为市级第二批课改试点园,我园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一是教师的课程意识普遍不高,课程实施中存在“拿来主义”思想。很多教师抱着“教材就是权威,权威总没错”的心态,盲目照搬教材,对课程解读不够,没有将幼儿的经验、兴趣、问题、资源等进行整合并将其落实到实践中去。二是教师课程建构和实施的守正出新能力薄弱,缺乏深度与创新。在课程建构和实施中,教师未能从儿童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