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研学后教”课堂新改革让我和学生共同经历着困惑、挑战与成长。它是指以研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研学后教 促进 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1
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是这样表述其教育思想的:“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我区中小学全面展开“研学后教”课堂新改革,新课改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研学后教”课堂新改革所强调的是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研学后教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是数学老师重要职责之一。在这个过程里,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研学后教”促使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研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学在技术性方面的要求主要有: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了因材施教、分层学习的问题,实现了学生由集体化、无个性、个体式学习向多样化、个性化、合作式学习的转变;2、以独学、对学、群学的具体学习方式来达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实现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被动性学习(讲堂)向以“学”为中心的主动性学习(学堂)的转变; 3、以“导学案”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突出强调学生的学,实现由传统课堂上教师的“教案”向新课堂“学案”的转变;4、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学习单元的学生展示和多元化反馈评价的手段来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实现把学习的权利真正向学生“移交”的转变; 5、在基于“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高效课堂理念下,利用有效的学习机制和教学手段,创设高效的学习氛围,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现学生由“苦学”“厌学”向“乐学”“创学”(创造性学习)的转变。
上述的“五个转变”的问题。是从整体的角度和系统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打破思维定式,跳出问题看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研学后教”的有效教学观:由权威意识转变为服务意识的教师角色观;由注重教材设计转变为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设计观;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自主学习观;由课程封闭转变为课程开放的整合观;由片面评价转变为促进全面发展的学习评价观。
二、研学后教,让教师在自主研究中成长
从“教案”到“研学案”的改革,必须积极开掘师生的潜能,拟通过集体备课、优化研学案设计,以研学案为载体,构建符合学生成长实际的教学方式,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研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研学后教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教师要更深入钻研教材,编写适合学生的研学案
要想真正写好研学案,教师必须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做到按学科知识结构,认真研究学生的共同特点、个体差异,综合考虑全体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分层次确定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设置出更高质量的问题、习题,更好地把握教學的难度、深度与广度;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满足学困生的成功体验,也要激发优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编写适合学生启发性的研学案。研学后教激活了教师的库存知识,增强创新动力,实现备课质的飞跃。
2、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编写适合学生的研学案
如何设计符合自己学生的学案是相当关键的,只有设计出符合学生基础和能力的学案,才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生活环境、家庭状况;要知道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还要从特性中找出班级学生的共性,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从而在课堂上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三、 研学后教,让教师在课堂反思中提升
“研学后教”是指以研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课前:学生以导学案为载体,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学情况,搜集预习疑难,指导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使他们能与其他学生基本同步。
课中:在合作交流时,教师教师深入到各组倾听、点拨,与学生共同研讨,引导学生解决自学中的疑难、梳理思路、总结规律、拓展延伸,以保证达到当堂拔高的目的。在展示提升中,教师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学生提不出质疑问题时,教师要追问;当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当学生点评不到位时,教师要做重点点评,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是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课后反思:教师要在“研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用作下次集中备课交流时的补充;学生填写“学后记”,当作复习时注意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始终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并且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预设,教师的角色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转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会得到提升。
总之,教学反思会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养成勤反思的好习惯。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课堂教学效率会事半功倍,教师的专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郭思乐 著《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6第1版
王跃 著《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张海晨 李炳亭著《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2010年10月第1版
蔡林森 著《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2011年7月第2版
关键词:研学后教 促进 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1
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是这样表述其教育思想的:“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我区中小学全面展开“研学后教”课堂新改革,新课改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研学后教”课堂新改革所强调的是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研学后教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是数学老师重要职责之一。在这个过程里,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研学后教”促使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研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学在技术性方面的要求主要有: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了因材施教、分层学习的问题,实现了学生由集体化、无个性、个体式学习向多样化、个性化、合作式学习的转变;2、以独学、对学、群学的具体学习方式来达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实现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被动性学习(讲堂)向以“学”为中心的主动性学习(学堂)的转变; 3、以“导学案”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突出强调学生的学,实现由传统课堂上教师的“教案”向新课堂“学案”的转变;4、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学习单元的学生展示和多元化反馈评价的手段来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实现把学习的权利真正向学生“移交”的转变; 5、在基于“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高效课堂理念下,利用有效的学习机制和教学手段,创设高效的学习氛围,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现学生由“苦学”“厌学”向“乐学”“创学”(创造性学习)的转变。
上述的“五个转变”的问题。是从整体的角度和系统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打破思维定式,跳出问题看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研学后教”的有效教学观:由权威意识转变为服务意识的教师角色观;由注重教材设计转变为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设计观;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自主学习观;由课程封闭转变为课程开放的整合观;由片面评价转变为促进全面发展的学习评价观。
二、研学后教,让教师在自主研究中成长
从“教案”到“研学案”的改革,必须积极开掘师生的潜能,拟通过集体备课、优化研学案设计,以研学案为载体,构建符合学生成长实际的教学方式,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研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研学后教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教师要更深入钻研教材,编写适合学生的研学案
要想真正写好研学案,教师必须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做到按学科知识结构,认真研究学生的共同特点、个体差异,综合考虑全体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分层次确定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设置出更高质量的问题、习题,更好地把握教學的难度、深度与广度;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满足学困生的成功体验,也要激发优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编写适合学生启发性的研学案。研学后教激活了教师的库存知识,增强创新动力,实现备课质的飞跃。
2、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编写适合学生的研学案
如何设计符合自己学生的学案是相当关键的,只有设计出符合学生基础和能力的学案,才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生活环境、家庭状况;要知道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还要从特性中找出班级学生的共性,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从而在课堂上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三、 研学后教,让教师在课堂反思中提升
“研学后教”是指以研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课前:学生以导学案为载体,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学情况,搜集预习疑难,指导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使他们能与其他学生基本同步。
课中:在合作交流时,教师教师深入到各组倾听、点拨,与学生共同研讨,引导学生解决自学中的疑难、梳理思路、总结规律、拓展延伸,以保证达到当堂拔高的目的。在展示提升中,教师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学生提不出质疑问题时,教师要追问;当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当学生点评不到位时,教师要做重点点评,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是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课后反思:教师要在“研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用作下次集中备课交流时的补充;学生填写“学后记”,当作复习时注意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始终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并且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预设,教师的角色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转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会得到提升。
总之,教学反思会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养成勤反思的好习惯。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课堂教学效率会事半功倍,教师的专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郭思乐 著《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6第1版
王跃 著《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张海晨 李炳亭著《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2010年10月第1版
蔡林森 著《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2011年7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