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道德构筑教育幸福的价值观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i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读到了一首诗,诗的题目是“你到哪里去了,放风筝的孩子”。诗中这么写道:
  放风筝的孩子,你到哪里去了?
  ……
  放风筝的孩子,就是堆雪人的孩子,
  放风筝的孩子,就是粘知了的孩子,
  放风筝的孩子,就是捉萤火虫的孩子。
  ……
  曾经舞动一代人童年的天空,
  天空是那么蓝,
  蓝得旷远,蓝得勾魂,蓝得像海。
  天没有老,
  可是放风筝的孩子,你到哪里去了?
  难道像萤火虫被人捉去了?
  像知了被人使计粘去了?
  像雪人在阳光下消融、不见了?
  难道像一只风筝,挂在电线上,
  被风撕碎,跌落下来,天边地角,化作尘泥?
  ……
  诗的最后,作者又一次呼唤:“放风筝的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还有你的那些小伙伴们?”
  我没有找出原文,但我记得清清楚楚,因为,一句句诗像一把把利剑,一次次刺痛我的心灵。它,已深深烙在我的心头。我不禁和人一遍遍呼唤,那么深情,又那么无奈,但又那么不甘心。我知道,這不是诗,抑或说,如马克思·范梅南这位教育现象学家所言,它是诗,是“对初始经验的描述”,“是对初始经验的思考”。这首诗正是对当下儿童生存状态的描述和思考。放风筝的孩子到哪里去了,是说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消失了,是说孩子们不会游戏了;他们没有时间游戏,他们不会游戏,孩子们的天性不见了。那曾经舞动一代人童年的天空,那欢乐、多彩的天空,如今失去了光彩,孩子们的快乐和幸福不见了,幸福像风筝被风撕碎,幸福随着童年一起消逝了。对放风筝孩子的呼唤,不正是对童年、对幸福的呼唤吗?
  于是,我们要关注孩子们的幸福,要研究童年的幸福。尽管,对幸福的呼唤,显得微弱,但,我们决不放弃。
  幸福是个人内心的体验,而各人内心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因而,对幸福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要问的是,难道幸福就没有共同的规定性吗?应当有,必须有。亚里士多德就给幸福下过一个定义:幸福是有德性的实现活动。这里意思非常清楚,幸福来自行动、来自实践,来自需要和愿望的满足和实现。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实践和实现活动一定是要有德性的,意即道德是幸福题中应有之义,从某种角度看,幸福感首先是道德感,道德构筑了幸福的价值观。反过来说,离开了道德,抛弃了道德,就无真正的幸福可言。欣喜的是,这样的幸福观正在被大家所认同和接纳,比如,我们看到这样的广告:食品工业首先是道德工业。
  由此,我们必须想到教育。何为教育?教育是以道德的方式把知识、经验传授给别人的活动或过程。可见,教育首先是道德活动,校园首先是道德校园,课堂首先是道德课堂。美国的教育学家诺丁斯非常明确地说,一个在伦理上有考虑的教师首先是道德教师。道德教师、有道德的教育才会给学生真正带来快乐,带来幸福。如果诗意地表达,道德就好比是我们的第二颗太阳,它意味着幸福。
  我坚定不移地相信,素质教育是真正有道德的教育。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个性发展;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珍视童年,捍卫快乐的原则,给学生创造幸福。换一个角度说,不以学生发展为本,不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让学生在痛苦(注意是痛苦,而不是刻苦)中度过,这肯定不是素质教育,而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最不道德的教育,它扼杀了人性,泯灭了孩子的天性,剥夺了学生发展的权利。而它往往美其名曰: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孩子们明天更幸福。其实,是应试教育“使计”把孩子们像知了一样被粘去,是应试教育让孩子们原本的幸福跌落于天边地角,化作尘泥,化为乌有。讨论教育的幸福,必须讨论学生的幸福;讨论学生的幸福,必须站在学生立场上,以素质教育为战略主题,以民族振兴为志业,以道德良知去把握和实现教育的真人与真谛。
  是的,教育的幸福,学生的幸福,有许多具体的工作,有许多细节需要我们仔细推敲、认真落实。但是,如果我们把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丢在一边,细节真的会带来幸福吗?幸福会持久吗?无法想象。必须让道德和道德智慧支撑我们的教育。
  当然,给学生快乐是讲道德的,同样,让学生刻苦,让学生有一些苦难的体验,也是一种道德。但是,也许是毕淑敏说得好:“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基金。”生命的基金,同样是一块道德的基石。
  
  责任编辑/刘烨
其他文献
以新干线电车车轴为例,就车轴的弯曲应力、残余应力以及疲劳裂纹的扩展特性,利用断裂力学的计算方法求得裂纹停留极限深度,从而能够对车轴定量地进行安全性评价。 Take the Shi
[摘要]教师的职场幸福感基于其生存状态,经历内心感动、文化道德创新和精神享用的过程。本文深入探讨当代教师体验职场幸福的源泉:自觉享用职场幸福;体验师生共同成长;欣赏千姿百态的生命样态;构建魅力德育模式等。提出当代教师要不仅欢呼职场幸福,而且要以满腔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创造和享用职场幸福的过程之中,践行师生人道主义,溢流师生生命灵动与健康丰满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教师职场幸福;生命样态;魅力德育模式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80后”“90后”,不只是一个年龄段的划分,我以为更是一个时代的概念。他们代表着一个时代,在他们身上闪烁的是时代的色彩,充溢着的是时代的精神,他们预示着未来。  出于职业的习惯,我自然想到一个问题:倒退百余年,十九世纪同样也有“80后”“90后”,只不过当时没有人给他们命名罢了。翻开十九世纪中国史,一个个曾是“80后”“90后”的伟人、名人跃现在眼前:“李大钊(1889)、毛泽东(1893)、鲁
5月4日,一个青春的节日。晚上,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第十届《五月的鲜花》演出。满台的朝气,满台的生动,满台的青春。我早已白发苍苍,但一首首老歌,一段段新舞,又让我找到了青春的感觉,而且找到了火红岁月的感觉。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青春激越澎湃的日子啊!  在这样的日子里,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句名言:“以革命的名义。”“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好多好多年了,久违了。以革命的名义,实质上是以青春的名义;忘记过
温家宝总理在张北三中为农村教师作的报告《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办好农村教育的意志和决心。农村教育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意义十分深远。办好农村教育的关键在教育投入,核心在党委政府,根本在教师队伍。本文结合总理报告,仅就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谈谈体会。    一、完善农村教师职前培养体系,  健全招聘管理机制    “教师是教育之本。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
[摘要]如何理解生态文明与德育的关系,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路径,本文阐发生态文明的理论渊源及对德育的重要意义,提出实现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需要生态文明教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生态文明教育;实现科学的发展需要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代需要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应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新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生态文明;德育;思考   [作者简
@于政道¥包头正道集团技术部易腐食品,保鲜,多式联运,JLDJ551 减压冷藏多式集装箱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易腐农副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待运易腐食品货源丰富,是目前其它货物
温家宝总理在《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中指出,农村教育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好。在报告中,总理表达了对奋斗在一线的农村教师的殷切期望,并且提出了造就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的殷切希望。对总理的这个希望,我有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资源配置是造就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的  重要条件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从何体现?从战略上讲,教师的
所谓生活德育,指通过生活实践进行道德教育,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有利资源开展德育工作。实施生活德育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就是要促进学生参与和营造道德生活的能力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作为一所全寄宿制初级中学,作为一所集聚了上虞市较多资优生的品牌初中,春晖外国语学校开展生活德育的研究和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具有广阔的实践前景。    一、“生活德育”的重心所在:习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