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间时分,我总喜欢和学生聊天。有一次敏玲悄悄地告诉我,小韩同学家里有一箱书,但内容良莠不齐,这让我陷入了沉思。如何让散发着芳香的经典书籍植入学生求知若渴的心间?如何在我的引领下让学生的童年沐浴浓郁的书香?作为班主任的我开始行吟在开启学生智慧阅读的路上,引领学生一路采撷馨香……
一、环境渲染启心扉,经典文化润童心
优雅恬静的教室环境能使学生受到熏陶。对此,我根据中年级的特点,对教室进行精心“包装”,让教室的每堵墙壁、每个角落都充盈书香。
我将学生的图书分成童话、经典诵读、作文推荐、儿歌小诗四大类,分别陈列在不同层架,让学生抽空及时翻阅。摆放鲜花和多彩仙人球在精致的书架上作为装饰品,错落有致,富有情调。墙壁上设置崭新的展示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书香弥漫,快乐成长”——将网上收集的名家名著打印出来,配上插图,张贴此处,供学生欣赏;“书香童年,我爱写作”——让学生把优秀日记和课后小练笔抄写在作文纸上,粘贴此处;“经典阅读,书香灵魂”——将学生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展出,感受雅致的艺术气氛。
二、搭建广阔阅读平台,奏响阅读主旋律
为了使经典故事和诗词的学习能深入孩子的心坎,我在班级里开展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孩子们在“书香四溢”的氛围中不断激发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比如:每天一句经典,取其精华,修其身,养其性,日积月累,让学生的心灵世界充盈起来;每节语文课前,铃声一响,教室里就传出琅琅古诗声,等背诵完毕,我要么安排学生上台讲一讲读书感想,启发他们读书时多思考,要么稍加点评后再让学生进入上课状态;周三、五的中午时分,我对学生提出诵读要求,和他们探讨诵读的形式,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与评比,评出优秀读书之星。
让学生多写读书摘记,摘抄的内容可以是精彩句段、感兴趣的知识点、新颖的表达方式、成语古诗歇后语等;在阅读时还可采用“≈≈”“——”等不同的符号划出优美的词句,用“ ▲ ”标出自己喜欢的重点字词,用
“?”标注疑问处,鼓励孩子们读书时做到“眼到”、“耳到”、“心到”。
三、开展班级读书会,寻觅语言之刀刃
有效地开展班级读书会,注重学法指导,为孩子点燃经典阅读的明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我主要通过这两种形式指导学生读好经典书籍:一是向学生推荐好书,通过讲讲作者的创意和公众对该书的评价等方式使学生对即将开始的阅读旅程充满希冀;二是读书欣赏课,让学生把书中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激情朗读、配轻音乐朗诵等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如上欣赏课——《儿歌小诗》,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互赠诗歌
在大屏幕上出示一组诗,请学生轻读,并从中挑选一首自己最喜欢的诗作为礼物,送给学习伙伴,彼此交换,用最动听的声音为其朗读。
●闲聊诗歌
师生一起选择有代表性的诗歌,说一说喜欢其中的哪些句子,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写写感想
创设诗意盎然的情境,指导学生模仿诗人的表达方式写一首自己的诗。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交流情融融,学生在读书活动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其乐无穷。
四、建立成长记录袋,构筑阅读生态圈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阅读状况,与学生、家长取得共识后,请学生自行设计、制作“阅读成长记录袋”,可取名为“春花集”、“童心飘荡”、“采蜜本”、“晶莹露珠”、“心有灵犀集”、“海滩捡零库”……成长记录袋内容有:
我总是及时督促并指导学生进行记录,并每两周进行一次“记录袋”的展示交流、评价,把过程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奖励“阅读之星”,让学生在互相激励中不断成长。
“成长记录袋”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许多家长向我反馈说孩子现在喜欢逛书店了,从不爱看课外书到现在能坚持每天看几页书,而且看的书都很有品味。
五、引得清渠活水来,笔有千钧任翕张
多读课外书会使学生内涵丰富,思想更深刻;写作时语言更准确、流畅、鲜活。如孩子们读《卖火柴的小女孩》、《野天鹅》、《拇指姑娘》等安徒生童话后,整个身心都被童话占据了,写作时通过丰富的想象,一篇篇优美的童话故事应运而生。如胡弦同学所写的《一次献血活动》:
星期天的早上,森林里开来一辆献血车,站在车上的小猴子拿着扩音器,大声说:“各位兄弟姐妹,父老乡亲,大家好!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森林王国才会更加美好。献一滴血,拯救一个鲜活的生命。”
老虎大摇大摆地走进来,一改往日的雄风,和蔼地说:“我先来献血,就用针抽我的前肢吧。”大象伯伯笑眯眯地拿起针头:“你真勇敢。”只见,一股鲜红的血静静地流入针筒中。
小兔一蹦一跳地问老虎:“献血痛不痛呀?”老虎安慰道:“你别害怕,献血犹如小蚂蚁咬一口,不疼。”小兔自信地走进车厢,伸出后肢,神情自若。啄木鸟医生一个劲地夸奖:“小兔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真棒!”
后来动物们陆续地来了,有穿山甲、白鹅、野猪、长颈鹿……它们都愿意为生病的动物出一份力。
班级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乐园,是文化知识的汇聚场,是人格力量的栖息所。班主任用心给孩子绘制阅读的心灵指示图,让学生在经典书籍的晴空中快乐翱翔,让心灵尽情奔放,在经典书籍的土壤中愉悦采撷,幸福沉思,为他们的幸福人生抹上靓丽的底色。
(作者单位:浙江衢州市龙游县桥下小学)
责任编辑谢光灵
一、环境渲染启心扉,经典文化润童心
优雅恬静的教室环境能使学生受到熏陶。对此,我根据中年级的特点,对教室进行精心“包装”,让教室的每堵墙壁、每个角落都充盈书香。
我将学生的图书分成童话、经典诵读、作文推荐、儿歌小诗四大类,分别陈列在不同层架,让学生抽空及时翻阅。摆放鲜花和多彩仙人球在精致的书架上作为装饰品,错落有致,富有情调。墙壁上设置崭新的展示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书香弥漫,快乐成长”——将网上收集的名家名著打印出来,配上插图,张贴此处,供学生欣赏;“书香童年,我爱写作”——让学生把优秀日记和课后小练笔抄写在作文纸上,粘贴此处;“经典阅读,书香灵魂”——将学生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展出,感受雅致的艺术气氛。
二、搭建广阔阅读平台,奏响阅读主旋律
为了使经典故事和诗词的学习能深入孩子的心坎,我在班级里开展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孩子们在“书香四溢”的氛围中不断激发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比如:每天一句经典,取其精华,修其身,养其性,日积月累,让学生的心灵世界充盈起来;每节语文课前,铃声一响,教室里就传出琅琅古诗声,等背诵完毕,我要么安排学生上台讲一讲读书感想,启发他们读书时多思考,要么稍加点评后再让学生进入上课状态;周三、五的中午时分,我对学生提出诵读要求,和他们探讨诵读的形式,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与评比,评出优秀读书之星。
让学生多写读书摘记,摘抄的内容可以是精彩句段、感兴趣的知识点、新颖的表达方式、成语古诗歇后语等;在阅读时还可采用“≈≈”“——”等不同的符号划出优美的词句,用“ ▲ ”标出自己喜欢的重点字词,用
“?”标注疑问处,鼓励孩子们读书时做到“眼到”、“耳到”、“心到”。
三、开展班级读书会,寻觅语言之刀刃
有效地开展班级读书会,注重学法指导,为孩子点燃经典阅读的明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我主要通过这两种形式指导学生读好经典书籍:一是向学生推荐好书,通过讲讲作者的创意和公众对该书的评价等方式使学生对即将开始的阅读旅程充满希冀;二是读书欣赏课,让学生把书中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激情朗读、配轻音乐朗诵等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如上欣赏课——《儿歌小诗》,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互赠诗歌
在大屏幕上出示一组诗,请学生轻读,并从中挑选一首自己最喜欢的诗作为礼物,送给学习伙伴,彼此交换,用最动听的声音为其朗读。
●闲聊诗歌
师生一起选择有代表性的诗歌,说一说喜欢其中的哪些句子,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写写感想
创设诗意盎然的情境,指导学生模仿诗人的表达方式写一首自己的诗。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交流情融融,学生在读书活动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其乐无穷。
四、建立成长记录袋,构筑阅读生态圈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阅读状况,与学生、家长取得共识后,请学生自行设计、制作“阅读成长记录袋”,可取名为“春花集”、“童心飘荡”、“采蜜本”、“晶莹露珠”、“心有灵犀集”、“海滩捡零库”……成长记录袋内容有:
我总是及时督促并指导学生进行记录,并每两周进行一次“记录袋”的展示交流、评价,把过程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奖励“阅读之星”,让学生在互相激励中不断成长。
“成长记录袋”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许多家长向我反馈说孩子现在喜欢逛书店了,从不爱看课外书到现在能坚持每天看几页书,而且看的书都很有品味。
五、引得清渠活水来,笔有千钧任翕张
多读课外书会使学生内涵丰富,思想更深刻;写作时语言更准确、流畅、鲜活。如孩子们读《卖火柴的小女孩》、《野天鹅》、《拇指姑娘》等安徒生童话后,整个身心都被童话占据了,写作时通过丰富的想象,一篇篇优美的童话故事应运而生。如胡弦同学所写的《一次献血活动》:
星期天的早上,森林里开来一辆献血车,站在车上的小猴子拿着扩音器,大声说:“各位兄弟姐妹,父老乡亲,大家好!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森林王国才会更加美好。献一滴血,拯救一个鲜活的生命。”
老虎大摇大摆地走进来,一改往日的雄风,和蔼地说:“我先来献血,就用针抽我的前肢吧。”大象伯伯笑眯眯地拿起针头:“你真勇敢。”只见,一股鲜红的血静静地流入针筒中。
小兔一蹦一跳地问老虎:“献血痛不痛呀?”老虎安慰道:“你别害怕,献血犹如小蚂蚁咬一口,不疼。”小兔自信地走进车厢,伸出后肢,神情自若。啄木鸟医生一个劲地夸奖:“小兔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真棒!”
后来动物们陆续地来了,有穿山甲、白鹅、野猪、长颈鹿……它们都愿意为生病的动物出一份力。
班级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乐园,是文化知识的汇聚场,是人格力量的栖息所。班主任用心给孩子绘制阅读的心灵指示图,让学生在经典书籍的晴空中快乐翱翔,让心灵尽情奔放,在经典书籍的土壤中愉悦采撷,幸福沉思,为他们的幸福人生抹上靓丽的底色。
(作者单位:浙江衢州市龙游县桥下小学)
责任编辑谢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