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解决好陕南移民搬迁中出现的经济问题是实现陕南移民搬迁目的和促进陕南移民搬迁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该文以陕南丹凤县为实地调研对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资源开发、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农产品营销、人才培养和农民工培训等方面,对丹凤县移民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为化解丹凤县移民搬迁中遇到的各种经济社会矛盾,进一步做好丹凤县移民搬迁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陕南移民搬迁;经济问题;对策;陕西丹凤
中图分类号 F301;F1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318-03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outhern Shaanxi Immigrant Relocation:Taking Danfeng County as an Example
GAO Xiao-yan LI Wen-zheng LIU Guo-hang CHEN Hui YE Ai-ai ZHANG Meng-nan
(College of Tourism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anyang Shaanxi 712000)
Abstract Solving economic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Southern Shaanxi immigrant relo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Southern Shaanxi immigrant relocation and promote immigrant relocation carried out smoothly. Taking Danfeng Coun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based on the deep investigation,the paper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resources development,economic growth,industrial structure,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ing,talent cultivation and training of migrant workers,and other aspects,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dissolving the Danfeng County immigrant relocation in a variety of economic and social contradictions.
Key words Southern Shaanxi immigrant relocation;economy problems;countermeasures;Danfeng Shaanxi
陕南移民搬迁是一项规模巨大的战略工程,涉及防险避灾、扶贫、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等许多内容。其中,解决好大规模移民搬迁中当地农业用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就业、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利用等经济方面问题更是关系到移民搬迁效益与后续工作推进的重要问题。对移民搬迁中的经济问题,大部分学者都是针对移民搬迁后的生产、就业和收入等问题进行研究[1-6]。该文针对陕南移民搬迁规模大的特点,从移民搬迁与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视角出发,以陕南丹凤县为例,通过对丹凤县移民搬迁状况进行广泛深入的实地调研,结合丹凤县经济发展现状,就丹凤县移民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为管理决策部门进一步做好丹凤县及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丹凤县移民搬迁概况
丹凤县属于陕西省东南部商洛市管辖区,地处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县城距省会西安170 km,西合铁路、沪陕高速和312国道东西贯通全境。全县辖16个镇208个村(社区)1 8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2万人,总面积2 438 km2,有耕地1.53万hm2,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县。丹凤县也是国家秦巴山区集中连片开发的重点县。本着“迁的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原则,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结合城乡统筹发展,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生态移民、扶贫移民搬迁计划。2011—2020年,全县规划陕南移民搬迁2.36万户,9.32万人,辖区16个镇都存在需要搬迁居民,规划用地366.67 hm2,项目总投资27亿元。截至目前,在优惠政策及农户近年来经济收入提高的作用下,已有2 100多户农民顺利迁出,住上了宽敞舒适、整洁明亮的移民安置房。然而据实地调查发现,农户迁出后除了住房、吃水、用电等生活条件改善外,经济条件未得到显著改善,甚至在远离耕地后,导致以种植业为生的农户日常生活陷入困境。经济社会矛盾日益突出,阻碍了移民工作的进程,而移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确保移民区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也是移民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如果后续产业问题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出现移民返贫问题。因此,后续的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它是解决长期生计和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推动陕南移民继续的基础,也是改变陕南地区贫困面貌的最优渠道。
2 丹凤县移民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优势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2.1.1 旅游资源开发滞后。丹凤县历史文化深厚,有各类文物231处,尤以汉“四皓墓”、金代“二郎庙”、清“船帮会馆”、“武关要塞”等人文景观出名。当地地形崎岖,气候条件优良,森林覆盖率很高,生态环境优越,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很丰富,仅优良级(3~5级)旅游资源单体就有10处[7],而目前A级景区只有2个3A景区。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小,旅游业发展落后。 2.1.2 水资源没有充分开发利用。丹凤县境内的“一江三河”(即丹江、武关河、老君河、银花河)开发潜力较大。如今丹凤县只有几个小型水库,利用的规模小,没有使水资源在灌溉、发电、养殖、旅游等方面发挥其最大利用价值。
2.1.3 没能发挥林特产资源优势。丹凤县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区,经济林种类繁多,林特产品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约1 000余种,山中核桃、板栗、柿子等经济林种成片分布,各种木材、竹材广泛分布。包括山茱萸、天麻、五味子在内的250余种药材分布广泛,木耳、香菇等菌类产品数量可观。可是,由于技术、资金的限制,林特产资源的开发没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对促进经济发展贡献小。
2.1.4 矿产资源开发中科技含量低。全县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8种,储量较大的有铁、铜、锑、钒、铀、石墨、云母、石灰石、硅线石等。产地遍布全县各个乡镇。特别是铁矿,储量30万t左右,现已建成日处理50 t原矿,年产1万t精粉,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目前,技术因素的限制,导致矿产的开发利用过于粗放,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等问题,不利于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
2.2 移民经济发展方式落后
2.2.1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丹凤县经济粗放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生产管理比较落后,尽管强调高投入,但结果却是低产出、低效益。目前在丹凤县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粗放的特点,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只在山间的河道两岸有小面积的平坦土地,其余都是险峻的石头山。然而就整个丹凤县来说,“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现实情况下,可耕种的土地非常少,大型的现代机械难以在此得到应用。在有限的土地条件下,由于移民搬迁的实施,青年人外出务工,家中土地留给老人或将土地撂荒,虽然有许多人从事农业生产,有肥料的大量投入,可技术和管理都很落后。又因为当地水利设施不完善,农业发展靠天吃饭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且处于季风气候区,旱涝频发,导致农产品的产量低下。特别是此地特产的生产,例如菌类的开发活动中繁琐的种植和收获都是纯手工进行的,周期长,投入的成本、劳动力甚多,见效却很慢,生产效率非常低。此外,经过之前的移民所形成的肉鸡、肉猪的集中饲养,初具规模,传统的饲养法只是单纯的通过加大饲料量来提高畜种数量和质量,而没有考虑到畜种的改良才是治本之策。农业经济发展粗放难以适应日益繁荣的市场经济。
2.2.2 生产方式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实地走访调查中了解到,丹凤县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各类农业收入,和农民工的劳动力输出(即外出务工)。丹凤县大约有50%的农民在外务工,青壮年农民移民后到达新的移民点远离自家土地,无法务农而成为剩余劳动力,又没有一技之长,只好外出务工,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重工业发展落后,县上仅有的几家工厂由于资金、技术的限制而缺乏活力,处于停滞半停滞状态;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在丹江漂流劳动下的服务业还不成熟,经济贡献小且第三产业所对应的各行各业发展都很缓慢。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第二、三产业发展很差,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没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3 农产品的品牌营销战略缺失
21世纪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品牌的竞争。品牌具有象征性,品牌代表着一个企业和产品,通过好的产品的成功而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并可凭借此品牌实现其他产品的知名度;品牌具有持久性,它表现在树立和维护一个品牌往往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但品牌一旦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品牌效应也会比较长久;营利性,由于优秀品牌本身就是对客户的保证,它是一种信誉,可以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是企业的无形资产[8]。当地农产品缺乏品牌,如果继续按照传统方式经营,小规模种植然后在集市上售出,这样周而复始,根本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难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收入。即便是优秀的农产品如果没有营销战略作为后盾,不依靠品牌的力量,市场竞争力也较低。
2.4 高端人才匮乏的同时大量普通劳动力剩余
丹凤县地处偏僻的秦岭山区,经济和教育事业落后,缺乏高素质人才。加之工作条件以及待遇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使得本地区人才流失,又无法吸引外地人才的到来。此外,当地青壮年农民移民后远离土地,成为剩余劳动力,可他们接受教育有限,缺乏基本劳动技能,当地一些工厂、企业无法提供足够的职业岗位。因此,他们去往杭州、延安、榆林、新疆等地打工,在工矿企业、收棉企业部门或服务行业,从事单纯的体力劳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很难在大城市立足。
3 进一步促进丹凤县移民经济发展的措施
3.1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挥资源的经济价值
3.1.1 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丹凤县旅游资源丰富,自然和人文资源组合状况良好;距离古都西安大约170 km,驱车约3 h即可到达,因此丹凤县拥有广大旅游的客源市场;而且312国道、沪陕高速和西合铁路横贯全境,交通非常便利。可是,与旅游业所配套的相关服务业发展滞后。目前应加快生态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发展星级大酒店、特色餐饮服务业、旅游纪念品等旅游硬件。特别要深挖和发展丹凤县一批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商业街,研发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提高旅游的综合服务功能和综合经济效益[9]。同时应该加强宣传其优秀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力度,让在丹凤以外的人们知道丹凤的独特景观,吸引国内外游客来丹凤旅游、休闲度假、学习考察,从而增加当地人的经济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3.1.2 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丹凤县水资源发展潜力巨大,应该根据实际发展的需要,兴修更多更大型的水利设施,提高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使得水资源在防洪、灌溉农田、发电、养殖水产品、旅游等方面展现其独具特色的功能。人们将会在防灾减灾、农作物产量提升、水产品收入和旅游经济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1.3 加快林特产品深加工的规模。陕南移民搬迁使得丹凤县大量的农民脱离土地,移民后大量的劳动力剩余为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经济提供了稳定的劳动力。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经济,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优化人力资源,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同时又聚集人气,发挥人口聚集效应[10]。促进林特产开发项目形成规模效应,减少原产品向外输出,可以对林特产深加工,延长其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将本地特色产品核桃加工成高质量、高营养的饮料;将各种中药制成美容保健品;将香菇、木耳等菌类产品生产成为高端的食品投向市场。同时,政府应给予当地经济产业在资金、人才、技术上的投入力度,并帮助群众疏通市场渠道,进一步形成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高效率的商品流通网络。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带动搬迁对象的就业,使移民在移民点稳定下来。 3.1.4 加大矿产资源开发的技术支持。在合理利用当地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扶持工矿企业的发展。具体应该立足当地特有的矿产资源,坚持以科技开发为原则,不断降低资源利用的品位界限,拓展资源利用深度。利用节能减排的高科技,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由粗放型转化为节能型。这不仅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也适应了资源型工业发展的正确方向。这样当地移民既可以获得劳动岗位,又可以收获经济效益,改善生活水平。
3.2 加快农业生产集约型经济模式的形成
集约型经济主要体现在高技术水平、产品高附加值、企业的精细管理,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这就要求通过人才培训普及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在这方面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农业科技扶持措施。例如,加大对高新技术的投入;完善水利设施,提倡使用绿色环保肥力强的生物肥;为农民提供农机补助和技术指导;将移民后撂荒的土地承包给部分农民,让他们用现代化的手段精细合理经营。这样不仅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增加土地利用的科技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土地有效利用率,促进土地更高经济价值的形成。同时,合理进行农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形成一批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这样农民可以向专业人才求助,利用科学的手段来解决作物种植中和牲畜的养殖、畜种的改良过程的问题,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形成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3 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繁荣的大背景下,移民区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紧抓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调整机遇,迎接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丹凤县优化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保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使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促进农民经济稳定增收,改善生活水平。工业方面,在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扶持重工业的大发展,同时,让农副产品的产业化促进工业化进程。第三产业,在丹凤县尤其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依托,全面发展服务业,繁荣旅游业,提高旅游的综合服务功能。让旅游业在丹凤县经济发展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只要使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就是合理的经济结构。这样不仅合理地调节了经济结构,又突出了区域特色,减少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趋向,而且有力地改善了移民后移民群众的就业问题,促进后续的移民活动顺利进行,减小了移民阻力。
3.4 大力发展品牌营销战略
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输出为核心,深入实施商标富农工程,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培养有地区特色的知名品牌。加大农产品的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和良好营销团队的建立,发挥品牌营销的象征性、持久性和营利性的功能,使区域农产品像紫阳县的富硒茶一样打入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使当地移民富裕起来。
3.5 科技教育工作和农民工培训机制同步并举
移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教育的支撑,依靠一大批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因此,该地区需要切实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高薪聘请优秀教师,全面完善教育教学的基础设施,为当地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为当地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其次,当地的用人单位要改善用工环境,提高待遇,不但使本地人才留下来,又增强了对外地人才的吸引力。最后,全县必须健全农民工就业培训机制,普及经济文化知识,更新移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使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可以增强移民群众劳动致富的本领,提高就业能力,与当地的工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使移民群众在当地就业,让他们稳定下来,使陕南移民工程更有价值。
4 结语
总之,丹凤县移民区经济目前发展的最有利途径是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发挥资源优势,形成自己的产业特点,并围绕它形成相关的产业链。而农业生产集约化模式的形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品牌战略的实施、科技教育工作和农民工职业培训的进一步完善,将是丹凤县移民经济最终趋于稳定、繁荣的必由之路。只有使移民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使“稳得住,能致富”目标最终贯彻,从而使得陕南移民工程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5 参考文献
[1] 段跃芳.创新水库移民补偿与安置模式的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1):12-16.
[2] 东梅.生态移民与农民收入——基于宁夏红寺堡移民开发区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3):48-58.
[3] 曹钰.移民边缘化风险及其对策研究——以失地农民为例[J].经济论坛,2008(20):135-137.
[4] 冯明放.陕南移民搬迁当前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202-203.
[5] 冯亮,彭洁.陕南移民搬迁应有系统的观点[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24):17,24.
[6] 谭宇,薛福根.恩施生态文明特区:库区移民家庭收入风险的来源与控制——以湖北省巴东县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3):116-119.
[7] 马耀峰,宋保平,赵振斌.陕西旅游资源评价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8] 王水华.论品牌战略[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2(1):40-44.
[9] 冯明放,彭洁.陕南大规模移民搬迁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15482-15484.
[10] 杜爱平.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J].行政论坛,1997(3):39-40.
关键词 陕南移民搬迁;经济问题;对策;陕西丹凤
中图分类号 F301;F1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318-03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outhern Shaanxi Immigrant Relocation:Taking Danfeng County as an Example
GAO Xiao-yan LI Wen-zheng LIU Guo-hang CHEN Hui YE Ai-ai ZHANG Meng-nan
(College of Tourism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anyang Shaanxi 712000)
Abstract Solving economic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Southern Shaanxi immigrant relo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Southern Shaanxi immigrant relocation and promote immigrant relocation carried out smoothly. Taking Danfeng Coun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based on the deep investigation,the paper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resources development,economic growth,industrial structure,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ing,talent cultivation and training of migrant workers,and other aspects,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dissolving the Danfeng County immigrant relocation in a variety of economic and social contradictions.
Key words Southern Shaanxi immigrant relocation;economy problems;countermeasures;Danfeng Shaanxi
陕南移民搬迁是一项规模巨大的战略工程,涉及防险避灾、扶贫、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等许多内容。其中,解决好大规模移民搬迁中当地农业用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就业、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利用等经济方面问题更是关系到移民搬迁效益与后续工作推进的重要问题。对移民搬迁中的经济问题,大部分学者都是针对移民搬迁后的生产、就业和收入等问题进行研究[1-6]。该文针对陕南移民搬迁规模大的特点,从移民搬迁与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视角出发,以陕南丹凤县为例,通过对丹凤县移民搬迁状况进行广泛深入的实地调研,结合丹凤县经济发展现状,就丹凤县移民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为管理决策部门进一步做好丹凤县及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丹凤县移民搬迁概况
丹凤县属于陕西省东南部商洛市管辖区,地处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县城距省会西安170 km,西合铁路、沪陕高速和312国道东西贯通全境。全县辖16个镇208个村(社区)1 8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2万人,总面积2 438 km2,有耕地1.53万hm2,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县。丹凤县也是国家秦巴山区集中连片开发的重点县。本着“迁的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原则,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结合城乡统筹发展,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生态移民、扶贫移民搬迁计划。2011—2020年,全县规划陕南移民搬迁2.36万户,9.32万人,辖区16个镇都存在需要搬迁居民,规划用地366.67 hm2,项目总投资27亿元。截至目前,在优惠政策及农户近年来经济收入提高的作用下,已有2 100多户农民顺利迁出,住上了宽敞舒适、整洁明亮的移民安置房。然而据实地调查发现,农户迁出后除了住房、吃水、用电等生活条件改善外,经济条件未得到显著改善,甚至在远离耕地后,导致以种植业为生的农户日常生活陷入困境。经济社会矛盾日益突出,阻碍了移民工作的进程,而移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确保移民区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也是移民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如果后续产业问题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出现移民返贫问题。因此,后续的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它是解决长期生计和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推动陕南移民继续的基础,也是改变陕南地区贫困面貌的最优渠道。
2 丹凤县移民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优势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2.1.1 旅游资源开发滞后。丹凤县历史文化深厚,有各类文物231处,尤以汉“四皓墓”、金代“二郎庙”、清“船帮会馆”、“武关要塞”等人文景观出名。当地地形崎岖,气候条件优良,森林覆盖率很高,生态环境优越,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很丰富,仅优良级(3~5级)旅游资源单体就有10处[7],而目前A级景区只有2个3A景区。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小,旅游业发展落后。 2.1.2 水资源没有充分开发利用。丹凤县境内的“一江三河”(即丹江、武关河、老君河、银花河)开发潜力较大。如今丹凤县只有几个小型水库,利用的规模小,没有使水资源在灌溉、发电、养殖、旅游等方面发挥其最大利用价值。
2.1.3 没能发挥林特产资源优势。丹凤县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区,经济林种类繁多,林特产品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约1 000余种,山中核桃、板栗、柿子等经济林种成片分布,各种木材、竹材广泛分布。包括山茱萸、天麻、五味子在内的250余种药材分布广泛,木耳、香菇等菌类产品数量可观。可是,由于技术、资金的限制,林特产资源的开发没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对促进经济发展贡献小。
2.1.4 矿产资源开发中科技含量低。全县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8种,储量较大的有铁、铜、锑、钒、铀、石墨、云母、石灰石、硅线石等。产地遍布全县各个乡镇。特别是铁矿,储量30万t左右,现已建成日处理50 t原矿,年产1万t精粉,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目前,技术因素的限制,导致矿产的开发利用过于粗放,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等问题,不利于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
2.2 移民经济发展方式落后
2.2.1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丹凤县经济粗放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生产管理比较落后,尽管强调高投入,但结果却是低产出、低效益。目前在丹凤县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粗放的特点,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只在山间的河道两岸有小面积的平坦土地,其余都是险峻的石头山。然而就整个丹凤县来说,“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现实情况下,可耕种的土地非常少,大型的现代机械难以在此得到应用。在有限的土地条件下,由于移民搬迁的实施,青年人外出务工,家中土地留给老人或将土地撂荒,虽然有许多人从事农业生产,有肥料的大量投入,可技术和管理都很落后。又因为当地水利设施不完善,农业发展靠天吃饭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且处于季风气候区,旱涝频发,导致农产品的产量低下。特别是此地特产的生产,例如菌类的开发活动中繁琐的种植和收获都是纯手工进行的,周期长,投入的成本、劳动力甚多,见效却很慢,生产效率非常低。此外,经过之前的移民所形成的肉鸡、肉猪的集中饲养,初具规模,传统的饲养法只是单纯的通过加大饲料量来提高畜种数量和质量,而没有考虑到畜种的改良才是治本之策。农业经济发展粗放难以适应日益繁荣的市场经济。
2.2.2 生产方式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实地走访调查中了解到,丹凤县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各类农业收入,和农民工的劳动力输出(即外出务工)。丹凤县大约有50%的农民在外务工,青壮年农民移民后到达新的移民点远离自家土地,无法务农而成为剩余劳动力,又没有一技之长,只好外出务工,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重工业发展落后,县上仅有的几家工厂由于资金、技术的限制而缺乏活力,处于停滞半停滞状态;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在丹江漂流劳动下的服务业还不成熟,经济贡献小且第三产业所对应的各行各业发展都很缓慢。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过大,第二、三产业发展很差,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没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3 农产品的品牌营销战略缺失
21世纪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品牌的竞争。品牌具有象征性,品牌代表着一个企业和产品,通过好的产品的成功而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并可凭借此品牌实现其他产品的知名度;品牌具有持久性,它表现在树立和维护一个品牌往往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但品牌一旦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品牌效应也会比较长久;营利性,由于优秀品牌本身就是对客户的保证,它是一种信誉,可以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是企业的无形资产[8]。当地农产品缺乏品牌,如果继续按照传统方式经营,小规模种植然后在集市上售出,这样周而复始,根本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难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收入。即便是优秀的农产品如果没有营销战略作为后盾,不依靠品牌的力量,市场竞争力也较低。
2.4 高端人才匮乏的同时大量普通劳动力剩余
丹凤县地处偏僻的秦岭山区,经济和教育事业落后,缺乏高素质人才。加之工作条件以及待遇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使得本地区人才流失,又无法吸引外地人才的到来。此外,当地青壮年农民移民后远离土地,成为剩余劳动力,可他们接受教育有限,缺乏基本劳动技能,当地一些工厂、企业无法提供足够的职业岗位。因此,他们去往杭州、延安、榆林、新疆等地打工,在工矿企业、收棉企业部门或服务行业,从事单纯的体力劳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很难在大城市立足。
3 进一步促进丹凤县移民经济发展的措施
3.1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挥资源的经济价值
3.1.1 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丹凤县旅游资源丰富,自然和人文资源组合状况良好;距离古都西安大约170 km,驱车约3 h即可到达,因此丹凤县拥有广大旅游的客源市场;而且312国道、沪陕高速和西合铁路横贯全境,交通非常便利。可是,与旅游业所配套的相关服务业发展滞后。目前应加快生态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发展星级大酒店、特色餐饮服务业、旅游纪念品等旅游硬件。特别要深挖和发展丹凤县一批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商业街,研发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提高旅游的综合服务功能和综合经济效益[9]。同时应该加强宣传其优秀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力度,让在丹凤以外的人们知道丹凤的独特景观,吸引国内外游客来丹凤旅游、休闲度假、学习考察,从而增加当地人的经济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3.1.2 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丹凤县水资源发展潜力巨大,应该根据实际发展的需要,兴修更多更大型的水利设施,提高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使得水资源在防洪、灌溉农田、发电、养殖水产品、旅游等方面展现其独具特色的功能。人们将会在防灾减灾、农作物产量提升、水产品收入和旅游经济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1.3 加快林特产品深加工的规模。陕南移民搬迁使得丹凤县大量的农民脱离土地,移民后大量的劳动力剩余为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经济提供了稳定的劳动力。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经济,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优化人力资源,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同时又聚集人气,发挥人口聚集效应[10]。促进林特产开发项目形成规模效应,减少原产品向外输出,可以对林特产深加工,延长其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将本地特色产品核桃加工成高质量、高营养的饮料;将各种中药制成美容保健品;将香菇、木耳等菌类产品生产成为高端的食品投向市场。同时,政府应给予当地经济产业在资金、人才、技术上的投入力度,并帮助群众疏通市场渠道,进一步形成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高效率的商品流通网络。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带动搬迁对象的就业,使移民在移民点稳定下来。 3.1.4 加大矿产资源开发的技术支持。在合理利用当地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扶持工矿企业的发展。具体应该立足当地特有的矿产资源,坚持以科技开发为原则,不断降低资源利用的品位界限,拓展资源利用深度。利用节能减排的高科技,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由粗放型转化为节能型。这不仅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也适应了资源型工业发展的正确方向。这样当地移民既可以获得劳动岗位,又可以收获经济效益,改善生活水平。
3.2 加快农业生产集约型经济模式的形成
集约型经济主要体现在高技术水平、产品高附加值、企业的精细管理,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这就要求通过人才培训普及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在这方面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农业科技扶持措施。例如,加大对高新技术的投入;完善水利设施,提倡使用绿色环保肥力强的生物肥;为农民提供农机补助和技术指导;将移民后撂荒的土地承包给部分农民,让他们用现代化的手段精细合理经营。这样不仅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增加土地利用的科技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土地有效利用率,促进土地更高经济价值的形成。同时,合理进行农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形成一批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这样农民可以向专业人才求助,利用科学的手段来解决作物种植中和牲畜的养殖、畜种的改良过程的问题,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形成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3 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繁荣的大背景下,移民区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紧抓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调整机遇,迎接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丹凤县优化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保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使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促进农民经济稳定增收,改善生活水平。工业方面,在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扶持重工业的大发展,同时,让农副产品的产业化促进工业化进程。第三产业,在丹凤县尤其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依托,全面发展服务业,繁荣旅游业,提高旅游的综合服务功能。让旅游业在丹凤县经济发展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只要使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就是合理的经济结构。这样不仅合理地调节了经济结构,又突出了区域特色,减少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趋向,而且有力地改善了移民后移民群众的就业问题,促进后续的移民活动顺利进行,减小了移民阻力。
3.4 大力发展品牌营销战略
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输出为核心,深入实施商标富农工程,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培养有地区特色的知名品牌。加大农产品的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和良好营销团队的建立,发挥品牌营销的象征性、持久性和营利性的功能,使区域农产品像紫阳县的富硒茶一样打入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使当地移民富裕起来。
3.5 科技教育工作和农民工培训机制同步并举
移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教育的支撑,依靠一大批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因此,该地区需要切实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高薪聘请优秀教师,全面完善教育教学的基础设施,为当地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为当地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其次,当地的用人单位要改善用工环境,提高待遇,不但使本地人才留下来,又增强了对外地人才的吸引力。最后,全县必须健全农民工就业培训机制,普及经济文化知识,更新移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使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可以增强移民群众劳动致富的本领,提高就业能力,与当地的工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使移民群众在当地就业,让他们稳定下来,使陕南移民工程更有价值。
4 结语
总之,丹凤县移民区经济目前发展的最有利途径是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发挥资源优势,形成自己的产业特点,并围绕它形成相关的产业链。而农业生产集约化模式的形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品牌战略的实施、科技教育工作和农民工职业培训的进一步完善,将是丹凤县移民经济最终趋于稳定、繁荣的必由之路。只有使移民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使“稳得住,能致富”目标最终贯彻,从而使得陕南移民工程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5 参考文献
[1] 段跃芳.创新水库移民补偿与安置模式的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1):12-16.
[2] 东梅.生态移民与农民收入——基于宁夏红寺堡移民开发区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3):48-58.
[3] 曹钰.移民边缘化风险及其对策研究——以失地农民为例[J].经济论坛,2008(20):135-137.
[4] 冯明放.陕南移民搬迁当前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202-203.
[5] 冯亮,彭洁.陕南移民搬迁应有系统的观点[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24):17,24.
[6] 谭宇,薛福根.恩施生态文明特区:库区移民家庭收入风险的来源与控制——以湖北省巴东县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3):116-119.
[7] 马耀峰,宋保平,赵振斌.陕西旅游资源评价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8] 王水华.论品牌战略[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2(1):40-44.
[9] 冯明放,彭洁.陕南大规模移民搬迁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15482-15484.
[10] 杜爱平.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J].行政论坛,1997(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