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尺规作图指的是利用圆规和直尺进行作图,其规则是,圆规只能画指定圆心和半径的圆或圆弧,直尺只能画经过两点的直线,射线或线段.尺规作图是数学解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如果将尺规作图与物理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巩固我们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能使我们对物理规律的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本文以密度计刻度线标注为例,介绍尺规作图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一种仪器,它是根据漂浮在不同密度液面的同一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相同,而由于液体密度不同排开体积不同的原理而制作的.密度计的构造非常简单,一个中空的圆柱玻璃管,下面坠一大小合适的金属重物,能够在各种不同密度的液面漂浮即可.
与一般的测量工具不同,由于液体密度越大,漂浮在液面的密度计露出的体积也越大,但露出的体积并不与液体的密度成正比,所以,密度计的刻度盘越往下,数据越大,且刻度线不均匀.我们不妨通过一个具体实例来看一下,如何给截面均匀的柱状密度计标刻度线.
例1 如图1,某同学在中空圆柱体试管下粘贴一小铁块自制一只密度计,用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将自制密度计分别放入密度为1 g/cm3和2 g/cm3的液体中时,液面分别在密度计的A、B位置,为使测量方便、精确,该同学拟将刻度线画在一张纸条上,并粘贴在试管的内部.请用尺规作图法在图中标出0.5、1.5和2.5刻度线.
分析 试管下面粘贴金属铁块后,整个密度计是一个外形不规则的几何体.为方便研究,我们另选一个规则的圆柱体与该密度计进行比较(即图2中的(b),实际上,实验室学生使用的密度计的外形大都如图2(a)所示)所选圆柱体质量、体积及截面大小都与自制密度计相同,并且与自制密度计一样,圆柱体的重心也在其下部——浮心的下方(目的是能够“直立”地漂浮在液面上,如果密度计的重心在浮心之上,放入液体中,密度计将无法直立在液面上),这样的圆柱体不仅存在,而且大小形状是唯一确定的.当自制密度计与参照圆柱体漂浮在同一种液体的液面时,因为他们的质量相同,所以他们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又因为他们的截面大小一样,体积相同,所以当它们在同一种的液体中漂浮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也相同,因此,圆柱体(b)和自制密度计(a)上的刻度线间隔规律的变化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只需在(b)中标出需要的刻度线即可.就图2(b)而言,当它漂浮在不同的液面之上时,排开液体的质量相同,都等于圆柱体的质量,所以,圆柱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液体的密度成反比,又因为圆柱体的体积正比于高度,所以,漂浮着的圆柱体浸入液体中的高度与液体的密度成反比.
解析 如图3,设圆柱体在ρ1=1 g/cm3和ρ2=2 g/cm3的液面漂浮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则有V1=2V2,所以,2.0刻度线B一定在1.0刻度线A与圆柱体底面O的正中间,即BO=BA,当圆柱体飘浮在密度为ρ3=0.5 g/cm3的液面时,排开液体的体积V3应为在密度ρ1=1 g/cm3液体液面漂浮时排开体积V1的2倍,所以,以A为圆心,AO为半径作弧,与圆柱侧壁的交点C(用尺规作图画图时,在纸条上画即可),就是0.5刻度线位置.
再看1.5刻度线的画法.因为ρ4=1.5 g/cm3是ρ1=1 g/cm3的32倍,所以,1.5刻度线与O的距离是AO长度的23,我们可以运用数学中平行线等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来进行作图.作法:(1)过O任作射线OM;(2)在OM上顺次截取OE=EF=FG;(3)连接AG;(4)过F作FD∥GA,交OA与D,则点D就是1.5刻度线位置.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作出2.5刻度线位置,大家不妨试试看.你能说出其他任意刻度线的作法吗?比如,1.1、1.2…,等等.
当然,不用尺规作图,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算”出与各密度值对应的刻度线距离圆柱体底面的距离,也可以将需要的刻度线标出来.
在纸条上标出刻度线之后,粘贴于透明的圆柱体试管内部的合适位置(这样可以防止纸条被液体浸湿),自制密度计才算大功告成.用它可以很方便地测量各种液体的密度,大家不妨试试看.
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一种仪器,它是根据漂浮在不同密度液面的同一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相同,而由于液体密度不同排开体积不同的原理而制作的.密度计的构造非常简单,一个中空的圆柱玻璃管,下面坠一大小合适的金属重物,能够在各种不同密度的液面漂浮即可.
与一般的测量工具不同,由于液体密度越大,漂浮在液面的密度计露出的体积也越大,但露出的体积并不与液体的密度成正比,所以,密度计的刻度盘越往下,数据越大,且刻度线不均匀.我们不妨通过一个具体实例来看一下,如何给截面均匀的柱状密度计标刻度线.
例1 如图1,某同学在中空圆柱体试管下粘贴一小铁块自制一只密度计,用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将自制密度计分别放入密度为1 g/cm3和2 g/cm3的液体中时,液面分别在密度计的A、B位置,为使测量方便、精确,该同学拟将刻度线画在一张纸条上,并粘贴在试管的内部.请用尺规作图法在图中标出0.5、1.5和2.5刻度线.
分析 试管下面粘贴金属铁块后,整个密度计是一个外形不规则的几何体.为方便研究,我们另选一个规则的圆柱体与该密度计进行比较(即图2中的(b),实际上,实验室学生使用的密度计的外形大都如图2(a)所示)所选圆柱体质量、体积及截面大小都与自制密度计相同,并且与自制密度计一样,圆柱体的重心也在其下部——浮心的下方(目的是能够“直立”地漂浮在液面上,如果密度计的重心在浮心之上,放入液体中,密度计将无法直立在液面上),这样的圆柱体不仅存在,而且大小形状是唯一确定的.当自制密度计与参照圆柱体漂浮在同一种液体的液面时,因为他们的质量相同,所以他们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又因为他们的截面大小一样,体积相同,所以当它们在同一种的液体中漂浮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也相同,因此,圆柱体(b)和自制密度计(a)上的刻度线间隔规律的变化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只需在(b)中标出需要的刻度线即可.就图2(b)而言,当它漂浮在不同的液面之上时,排开液体的质量相同,都等于圆柱体的质量,所以,圆柱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液体的密度成反比,又因为圆柱体的体积正比于高度,所以,漂浮着的圆柱体浸入液体中的高度与液体的密度成反比.
解析 如图3,设圆柱体在ρ1=1 g/cm3和ρ2=2 g/cm3的液面漂浮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则有V1=2V2,所以,2.0刻度线B一定在1.0刻度线A与圆柱体底面O的正中间,即BO=BA,当圆柱体飘浮在密度为ρ3=0.5 g/cm3的液面时,排开液体的体积V3应为在密度ρ1=1 g/cm3液体液面漂浮时排开体积V1的2倍,所以,以A为圆心,AO为半径作弧,与圆柱侧壁的交点C(用尺规作图画图时,在纸条上画即可),就是0.5刻度线位置.
再看1.5刻度线的画法.因为ρ4=1.5 g/cm3是ρ1=1 g/cm3的32倍,所以,1.5刻度线与O的距离是AO长度的23,我们可以运用数学中平行线等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来进行作图.作法:(1)过O任作射线OM;(2)在OM上顺次截取OE=EF=FG;(3)连接AG;(4)过F作FD∥GA,交OA与D,则点D就是1.5刻度线位置.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作出2.5刻度线位置,大家不妨试试看.你能说出其他任意刻度线的作法吗?比如,1.1、1.2…,等等.
当然,不用尺规作图,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算”出与各密度值对应的刻度线距离圆柱体底面的距离,也可以将需要的刻度线标出来.
在纸条上标出刻度线之后,粘贴于透明的圆柱体试管内部的合适位置(这样可以防止纸条被液体浸湿),自制密度计才算大功告成.用它可以很方便地测量各种液体的密度,大家不妨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