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密度计标刻度线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尺规作图指的是利用圆规和直尺进行作图,其规则是,圆规只能画指定圆心和半径的圆或圆弧,直尺只能画经过两点的直线,射线或线段.尺规作图是数学解题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如果将尺规作图与物理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巩固我们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能使我们对物理规律的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本文以密度计刻度线标注为例,介绍尺规作图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一种仪器,它是根据漂浮在不同密度液面的同一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相同,而由于液体密度不同排开体积不同的原理而制作的.密度计的构造非常简单,一个中空的圆柱玻璃管,下面坠一大小合适的金属重物,能够在各种不同密度的液面漂浮即可.
  与一般的测量工具不同,由于液体密度越大,漂浮在液面的密度计露出的体积也越大,但露出的体积并不与液体的密度成正比,所以,密度计的刻度盘越往下,数据越大,且刻度线不均匀.我们不妨通过一个具体实例来看一下,如何给截面均匀的柱状密度计标刻度线.
  例1 如图1,某同学在中空圆柱体试管下粘贴一小铁块自制一只密度计,用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将自制密度计分别放入密度为1 g/cm3和2 g/cm3的液体中时,液面分别在密度计的A、B位置,为使测量方便、精确,该同学拟将刻度线画在一张纸条上,并粘贴在试管的内部.请用尺规作图法在图中标出0.5、1.5和2.5刻度线.
  分析 试管下面粘贴金属铁块后,整个密度计是一个外形不规则的几何体.为方便研究,我们另选一个规则的圆柱体与该密度计进行比较(即图2中的(b),实际上,实验室学生使用的密度计的外形大都如图2(a)所示)所选圆柱体质量、体积及截面大小都与自制密度计相同,并且与自制密度计一样,圆柱体的重心也在其下部——浮心的下方(目的是能够“直立”地漂浮在液面上,如果密度计的重心在浮心之上,放入液体中,密度计将无法直立在液面上),这样的圆柱体不仅存在,而且大小形状是唯一确定的.当自制密度计与参照圆柱体漂浮在同一种液体的液面时,因为他们的质量相同,所以他们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又因为他们的截面大小一样,体积相同,所以当它们在同一种的液体中漂浮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也相同,因此,圆柱体(b)和自制密度计(a)上的刻度线间隔规律的变化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只需在(b)中标出需要的刻度线即可.就图2(b)而言,当它漂浮在不同的液面之上时,排开液体的质量相同,都等于圆柱体的质量,所以,圆柱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液体的密度成反比,又因为圆柱体的体积正比于高度,所以,漂浮着的圆柱体浸入液体中的高度与液体的密度成反比.
  解析 如图3,设圆柱体在ρ1=1 g/cm3和ρ2=2 g/cm3的液面漂浮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则有V1=2V2,所以,2.0刻度线B一定在1.0刻度线A与圆柱体底面O的正中间,即BO=BA,当圆柱体飘浮在密度为ρ3=0.5 g/cm3的液面时,排开液体的体积V3应为在密度ρ1=1 g/cm3液体液面漂浮时排开体积V1的2倍,所以,以A为圆心,AO为半径作弧,与圆柱侧壁的交点C(用尺规作图画图时,在纸条上画即可),就是0.5刻度线位置.
  再看1.5刻度线的画法.因为ρ4=1.5 g/cm3是ρ1=1 g/cm3的32倍,所以,1.5刻度线与O的距离是AO长度的23,我们可以运用数学中平行线等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来进行作图.作法:(1)过O任作射线OM;(2)在OM上顺次截取OE=EF=FG;(3)连接AG;(4)过F作FD∥GA,交OA与D,则点D就是1.5刻度线位置.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作出2.5刻度线位置,大家不妨试试看.你能说出其他任意刻度线的作法吗?比如,1.1、1.2…,等等.
  当然,不用尺规作图,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算”出与各密度值对应的刻度线距离圆柱体底面的距离,也可以将需要的刻度线标出来.
  在纸条上标出刻度线之后,粘贴于透明的圆柱体试管内部的合适位置(这样可以防止纸条被液体浸湿),自制密度计才算大功告成.用它可以很方便地测量各种液体的密度,大家不妨试试看.
其他文献
“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陶老先生的这句话道破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应注重“生活化”,抓住生活注意活水源头,才能保证渠清如许.否则,缺失了生活背景的物理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学生的认知思维一片混沌.本文就生活化物理教学这一视角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望能有助于初中物理教学.  1“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学的原则  1.1生活性原则  “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进社会”,这是
課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认识世界、体验生活、享受成长的地方,但是随着新授課的结束,学生的好奇与激情慢慢消退,复习課内容的机械重复使課堂变得沉闷和乏味,抑制了学生思维发展,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課堂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这与新課改的教育理念是相违背的,怎样让老内容花样翻新,上出激情和新意,实现复习課的高效是一线老师们长久以来孜孜以求的,下面是我们教研组在課改的摸索实践中获得
卫校物理是一门文化基础课,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完成好物理的教学工作,需要物理教育工作者做一些尝试.笔者谈谈如何进行物理教学改革.  1夯实医学类基础知识的学习  有些学生认为,基础知识太简单,学得好不好关系不大.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巴甫洛夫曾经说过:“你们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彻
俗话说:“熟能生巧”,那么,在我们的物理教学过程中,熟就一定能生巧吗?如果熟能生巧的话,我们应付中考、高考时,只需采取题海战术,让学生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题目训练来提升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熟练程度.量变到质量,中、高考自然不再话下,而现实这是否定的.那么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到底“孰”能否生巧呢?这个问题应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师生.  1 熟悉知识规律的建构体验  任何一样东西的学习都是讲究方法
走进新课程这些年中,人们对新旧教材的探究和评价说理层出不穷,各说缤纷,褒贬不一。笔者从这几年教学感悟认为:“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新旧教材的比较、琢磨、反思,得到的体会是:统编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环环相扣的优点,现行人教版物理教材图文并茂,采用大量实验探究活动,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教学气氛,吸引学生对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新教材还赋予教师和学生更大的能动性,可以
2011年,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打造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湖北省教育厅开展了“课内比教学”教学比武活动.笔者非常荣幸地参加了这次比赛,回想起比赛的日日夜夜,步步走来,步步惊心,一波三折,收获颇多,感慨万千.  1校级比武一样精彩  2011年秋季,按照县教育局部署,我校迅速组织开展各学科教学比武活动.为了不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决定随机讲课,提倡同课异构,由学科组制定计划,全员参与.经过几天角逐,
[摘 要] 军事专业课课程思政还处于探索阶段,在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要保证专业技能知识的授课质量,培养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学员,又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培养出“忠诚于党、报效国家、献身使命”的学员,无疑是一项不小的挑战。针对部分专业课教员对于课程思政实践方法手段感到迷茫、课程思政无从下手的问题,以“舰炮对海射击”课程为例,探讨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的几点经验,对专业课教员进行课
[摘 要] 精品课程群的建设对促进军队人才培养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具有核心支撑作用。探讨了在信息化条件下,以课程群建设为抓手,通过合理规划学科专业课程群顶层设计,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依托优秀教学团队,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构建多层次信息化实践教学资源体系等方法,促进军队院校电气专业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与部队实际工程需求的有效对接。最终通过构建系统化、模块化的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服务于学
[摘 要] 针对目前课程思政这一热点课题进行研究,分析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及意义,以“电气CAD技术”课程为例,从教师队伍、激励政策、课程大纲、具体知识点思政元素切入、教学组织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给出了一种专业课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思路,以期达到一种隐性协同思政的目的。以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理念,建立正确的“三观”和爱国情怀,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
基于新课改的物理探究性实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我国对于探究性实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还没有充分地关注探究性实验评价问题。同时,我们要将传统观念中的“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这就需要物理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作者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评价问题。  1反馈初中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情况  大部分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物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