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使高中历史课堂生动起来,增加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作用是重要的。新课程认为,在教学上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教学上尝试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有效果好的,也有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文章作者通过案例讲述了自身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方法
新接手的高一(3)班是个非常活跃的班级,说起来入学成绩还不错,属于年级的培优班层次。带着这样的印象,我对这个班级充满了信心。开学第一节课,我象征性地想测试一下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就问了几个常识性的历史问题。譬如,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等。班上能完整地回答出来的学生并不多,我很惊讶,按理说这不应该啊,这应该是历史常识啊。我又问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有什么感想,连续提问了几个学生,有说不知道的,也有说不上几个字的。听完学生的回答,我感到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认识和方法存在很大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开学初几节课有必要对学生讲一些历史学习的方法,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从学生反映的历史知识难记、枯燥的问题出发,我教了他们一些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我把中国近代史的一些不平等条约向学生讲了一遍,我讲《南京条约》的内容时,在黑板上板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讲《天津条约》时,板书:“公开行贿”(每个字代表一项条约,比如“公”字指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开”字指增开十处通商口岸,“行”指允许外国军舰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贿”字指赔款)。讲《北京条约》时,板书“天经地义”(“天”字指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经”字谐音“津”指增开天津为商埠,“地”字指割地,“义”谐音“议”指商议赔款)。讲《马关条约》时,板书:辽台澎二亿两,沙重苏杭开工厂,辽字指中國割辽东半岛给日本,台字指中国割台湾全岛给日本,澎字指中国割澎湖列岛给日本,二亿两指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沙重苏杭四字指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开工厂三字指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当我把这些记忆条约的口诀给学生讲解了含义之后,大家都觉得这样很容易记住,学习积极性一下子来了,第二节课叫学生默写条约的内容,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上来写,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原来叫学生上讲台演板,没有人愿意上来,现在要上来演板的学生人又太多,为了公平起见,同时也为了增加学习的乐趣,我叫历史课代表翻书页,如翻到45页,就叫4组5号上来默写,学生在欢乐中学到了知识,大家都不觉得历史知识难记了,为了检查学生用形象思维、谐音记住历史知识的能力,我特意写了马克思的生卒年代(1818年—1883年)叫学生说一下记忆的技巧,大家都说了很多形象顺口的记忆口诀,最有代表性的是有个学生这样写:“一爬一爬就爬上了山”,意思指(1818—1883),他还特别强调了一句话“记住它只需一秒钟,忘记它却需要一辈子”。大家在愉快中把知识点记得更牢了,然后我把这些条约放在一起讲,向学生讲述了近代中国是怎样通过签订这些不平等条约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及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把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地再现历史上著名故事的情节,我选了一些具有爱国意义的历史片段叫学生表演,如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在弹药用尽、船身倾斜的情况下驾驶致远号猛冲准备撞毁日舰吉野号的英雄场面,让一个学生表演邓世昌,一个学生表演开船的清兵,一个学生表演日舰吉野号的军官,表演时只见“邓世昌”猛地把开船的士兵推开,把长辫往脖子上一甩,亲自开船准备猛撞敌舰吉野号,日舰“军官”急忙转方向躲避,同时向致远号发射鱼雷,第一颗鱼雷被邓世昌躲开了,接着日舰“军官”又发了第二颗鱼雷,结果致远号被击沉,“邓世昌”落水,但他拒绝接“水兵”抛来的救生圈,“爱犬”叼着他的身带不让他下沉,他抱着他的“爱犬”与它同沉入黄海海底,然后“光绪帝”写诗赞颂:“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所有这些动作都由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扮演得惟妙惟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只要我们在教学上不停地探索,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加生动起来!
参考文献:
[1]杜秀玲.让历史课堂教学生动起来[J].甘肃教育,2011(3):50.
[2]葛磊磊.生动教学,让历史课堂跃动鲜活[J].新课程导学,2017(3):84.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方法
新接手的高一(3)班是个非常活跃的班级,说起来入学成绩还不错,属于年级的培优班层次。带着这样的印象,我对这个班级充满了信心。开学第一节课,我象征性地想测试一下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就问了几个常识性的历史问题。譬如,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等。班上能完整地回答出来的学生并不多,我很惊讶,按理说这不应该啊,这应该是历史常识啊。我又问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有什么感想,连续提问了几个学生,有说不知道的,也有说不上几个字的。听完学生的回答,我感到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认识和方法存在很大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开学初几节课有必要对学生讲一些历史学习的方法,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从学生反映的历史知识难记、枯燥的问题出发,我教了他们一些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我把中国近代史的一些不平等条约向学生讲了一遍,我讲《南京条约》的内容时,在黑板上板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讲《天津条约》时,板书:“公开行贿”(每个字代表一项条约,比如“公”字指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开”字指增开十处通商口岸,“行”指允许外国军舰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贿”字指赔款)。讲《北京条约》时,板书“天经地义”(“天”字指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经”字谐音“津”指增开天津为商埠,“地”字指割地,“义”谐音“议”指商议赔款)。讲《马关条约》时,板书:辽台澎二亿两,沙重苏杭开工厂,辽字指中國割辽东半岛给日本,台字指中国割台湾全岛给日本,澎字指中国割澎湖列岛给日本,二亿两指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沙重苏杭四字指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开工厂三字指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当我把这些记忆条约的口诀给学生讲解了含义之后,大家都觉得这样很容易记住,学习积极性一下子来了,第二节课叫学生默写条约的内容,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上来写,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原来叫学生上讲台演板,没有人愿意上来,现在要上来演板的学生人又太多,为了公平起见,同时也为了增加学习的乐趣,我叫历史课代表翻书页,如翻到45页,就叫4组5号上来默写,学生在欢乐中学到了知识,大家都不觉得历史知识难记了,为了检查学生用形象思维、谐音记住历史知识的能力,我特意写了马克思的生卒年代(1818年—1883年)叫学生说一下记忆的技巧,大家都说了很多形象顺口的记忆口诀,最有代表性的是有个学生这样写:“一爬一爬就爬上了山”,意思指(1818—1883),他还特别强调了一句话“记住它只需一秒钟,忘记它却需要一辈子”。大家在愉快中把知识点记得更牢了,然后我把这些条约放在一起讲,向学生讲述了近代中国是怎样通过签订这些不平等条约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及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把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地再现历史上著名故事的情节,我选了一些具有爱国意义的历史片段叫学生表演,如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在弹药用尽、船身倾斜的情况下驾驶致远号猛冲准备撞毁日舰吉野号的英雄场面,让一个学生表演邓世昌,一个学生表演开船的清兵,一个学生表演日舰吉野号的军官,表演时只见“邓世昌”猛地把开船的士兵推开,把长辫往脖子上一甩,亲自开船准备猛撞敌舰吉野号,日舰“军官”急忙转方向躲避,同时向致远号发射鱼雷,第一颗鱼雷被邓世昌躲开了,接着日舰“军官”又发了第二颗鱼雷,结果致远号被击沉,“邓世昌”落水,但他拒绝接“水兵”抛来的救生圈,“爱犬”叼着他的身带不让他下沉,他抱着他的“爱犬”与它同沉入黄海海底,然后“光绪帝”写诗赞颂:“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所有这些动作都由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扮演得惟妙惟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只要我们在教学上不停地探索,我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加生动起来!
参考文献:
[1]杜秀玲.让历史课堂教学生动起来[J].甘肃教育,2011(3):50.
[2]葛磊磊.生动教学,让历史课堂跃动鲜活[J].新课程导学,2017(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