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文化课测试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文化基础较差,考试考不好,一直以来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单一的评价方法对中职学生尤为不公,对挖掘他们的多方面潜能收效甚微,很多中职生普遍存在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现象,这更导致了中职语文处于被忽视的边缘地带。如何改变中职语文的这种现状呢?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者”的快乐呢?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通过语文卷面考试来评价学生,这对本身语文素养比较薄弱的中职生来说尤为不利,甚至会阻碍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开发。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多元化的语文教学评价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中职学校,我们可以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从多元智能的角度进行语文教学,从多种角度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发展的动力,让学生体验到“天生我材必有用”,从而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在对传统智力理论批判的基础上,于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 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认为,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的,即智力结构是多元的。他认为,每个人至少拥有8种智能,即语言、逻辑数学、空间、音乐、肢体、自然观察、内省、人际智能。一般来说,每个正常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多项智力,各种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程度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智力都各有特色。它代表着不同的潜能,只要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这些潜能都可能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从多元智能的角度进行语文教学。
一、知己知彼,因材施教
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观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特长等来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采用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来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元智能强调了孩子具有多方面的智能,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所以我们应帮助他们找到一个可以尽情施展才能的地方,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
为此,在教授语文课前,甚至是在接手新一批学生的第一时间,我们就要摸清楚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隐性的潜能。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针对学生的多元智能的问卷调查,再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掌握学生在不同领域的优势智能与弱势智能,为我们课堂“有的放矢”打下基础。
二、创设多元智能环境,激发学生智能火花
要想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就要针对他们的智能差异设计课堂情境,使他们自信、欣赏自己,认识自己的强项,能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长处。为此,教师要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与潜能的多元智能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优势智能,让他们“才尽其用”。
在新课导入时,我们可以使用音乐智能来渲染气氛,创设课文情境,并让学生根据音乐场景讲述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笔者用音乐《离别的车站》营造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气氛,学生深深沉浸于离别的深情之中。我们也可以让有音乐智能的同学对一些诗词散文自己配乐朗诵。比如,在学习了《将进酒》后,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音乐,并且进行配乐演唱;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概括编写,编成快板等形式,在课堂上传唱;让有空间智能和绘画天分的同学将李白喝酒的场景一一勾勒出来,再组织同学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并对他们的作品做出评价,这样既可以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孩子们的智能得到了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将音乐智能教学、肢体动作智能教学、视觉空间智能教学、自我认识智能教学与言语语言智能教学相结合,会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更佳。
总之,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变换组合各种教学方法,以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三、加强合作交流,开展多元化的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学会“听说读写”,开展合作交流,开展多种语文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比如,我们可以找一些肢体能力和交际能力强的同学,当活动的策划者与主持人;让语言、人际、空间智能强的同学参加朗诵、演讲或辩论比赛,表演课本剧;让逻辑数学强的同学策划比赛的过程,让内省的同学担任评委;让音乐智能、肢体智能强的同学参加歌唱、舞蹈比赛;让逻辑、语言强的同学设计手抄报;让自然观察、空间智能强的同学组织课外观察活动。
“每个人的闪光点总在他意想不到的地方。”为充分发挥各种学生的潜能,于细节处展现他们的内在才能,笔者经常创设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让他们通过活动既展现了自我的才能,又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与乐趣。
在学习戴望舒的诗歌《雨巷》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感情和诗歌的意境,笔者让学生自拍自演,带着他们来到茶山南社古村落,拍摄了一组唯美的《雨巷》视频。在分工合作上,先让学过美术的同学画出《雨巷》的组图,男女主人公擦肩而过的画面;让懂音乐的同学配置背景音乐;让富有磁性声音的男同学负责诵读;让擅长于交际的同学外出采购油纸伞和民国风服装;让肢体能力强、有表演欲望的同学扮演男女主人公;让内省型、空间感强的同学负责录制。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重拍、修改,当最终在那条笼罩着烟雨的古巷,当悠扬空灵的音乐响起,当那个亭亭玉立打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踩着古老的青石板路,与身着中山装的男生擦肩而过时,同学们个个激动得流下了热泪。
这是因为他们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更是因为他们的内在潜能得到了充分地展现,他们找回了自己的优点,多元智能让中职生走向了成功的舞台。
在讲授《雷雨》这部戏时,笔者也让同学以课本剧的形式来排练演出,培养学生的协调与配合能力。擅长表演的,就当演员或导演;擅长丹青图画的,就负责布置或化妆;会乐器的,就配乐、伴奏;懂电工的可负责音响和照明:会电脑的,就负责文字编辑或录像剪辑……这些工作促进了学生肢体运动智能的发展,发挥了学生的才干。
另外,还可以让他们通过写日记、讲笑话、讲故事、说相声以及手工制作等活动,展现多种多样的才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因材施教,就不会有“差生”,反而会成就一个个的优等生。这才真正体现出了教育的作用。
黑格尔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樹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中职学生在个性特长和发展过程当中总会表现出或多或少的差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入手,努力发掘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多元智能,通过发挥他们的优势智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用多元智能去“智”上语文课,做到以“智”取胜。
责任编辑陈春阳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通过语文卷面考试来评价学生,这对本身语文素养比较薄弱的中职生来说尤为不利,甚至会阻碍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开发。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多元化的语文教学评价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中职学校,我们可以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从多元智能的角度进行语文教学,从多种角度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发展的动力,让学生体验到“天生我材必有用”,从而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在对传统智力理论批判的基础上,于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 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认为,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的,即智力结构是多元的。他认为,每个人至少拥有8种智能,即语言、逻辑数学、空间、音乐、肢体、自然观察、内省、人际智能。一般来说,每个正常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多项智力,各种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程度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智力都各有特色。它代表着不同的潜能,只要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这些潜能都可能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从多元智能的角度进行语文教学。
一、知己知彼,因材施教
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观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特长等来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采用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来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元智能强调了孩子具有多方面的智能,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所以我们应帮助他们找到一个可以尽情施展才能的地方,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
为此,在教授语文课前,甚至是在接手新一批学生的第一时间,我们就要摸清楚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隐性的潜能。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针对学生的多元智能的问卷调查,再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掌握学生在不同领域的优势智能与弱势智能,为我们课堂“有的放矢”打下基础。
二、创设多元智能环境,激发学生智能火花
要想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就要针对他们的智能差异设计课堂情境,使他们自信、欣赏自己,认识自己的强项,能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长处。为此,教师要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与潜能的多元智能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优势智能,让他们“才尽其用”。
在新课导入时,我们可以使用音乐智能来渲染气氛,创设课文情境,并让学生根据音乐场景讲述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笔者用音乐《离别的车站》营造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气氛,学生深深沉浸于离别的深情之中。我们也可以让有音乐智能的同学对一些诗词散文自己配乐朗诵。比如,在学习了《将进酒》后,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音乐,并且进行配乐演唱;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概括编写,编成快板等形式,在课堂上传唱;让有空间智能和绘画天分的同学将李白喝酒的场景一一勾勒出来,再组织同学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并对他们的作品做出评价,这样既可以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孩子们的智能得到了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将音乐智能教学、肢体动作智能教学、视觉空间智能教学、自我认识智能教学与言语语言智能教学相结合,会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更佳。
总之,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变换组合各种教学方法,以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三、加强合作交流,开展多元化的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学会“听说读写”,开展合作交流,开展多种语文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比如,我们可以找一些肢体能力和交际能力强的同学,当活动的策划者与主持人;让语言、人际、空间智能强的同学参加朗诵、演讲或辩论比赛,表演课本剧;让逻辑数学强的同学策划比赛的过程,让内省的同学担任评委;让音乐智能、肢体智能强的同学参加歌唱、舞蹈比赛;让逻辑、语言强的同学设计手抄报;让自然观察、空间智能强的同学组织课外观察活动。
“每个人的闪光点总在他意想不到的地方。”为充分发挥各种学生的潜能,于细节处展现他们的内在才能,笔者经常创设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让他们通过活动既展现了自我的才能,又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与乐趣。
在学习戴望舒的诗歌《雨巷》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感情和诗歌的意境,笔者让学生自拍自演,带着他们来到茶山南社古村落,拍摄了一组唯美的《雨巷》视频。在分工合作上,先让学过美术的同学画出《雨巷》的组图,男女主人公擦肩而过的画面;让懂音乐的同学配置背景音乐;让富有磁性声音的男同学负责诵读;让擅长于交际的同学外出采购油纸伞和民国风服装;让肢体能力强、有表演欲望的同学扮演男女主人公;让内省型、空间感强的同学负责录制。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重拍、修改,当最终在那条笼罩着烟雨的古巷,当悠扬空灵的音乐响起,当那个亭亭玉立打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踩着古老的青石板路,与身着中山装的男生擦肩而过时,同学们个个激动得流下了热泪。
这是因为他们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更是因为他们的内在潜能得到了充分地展现,他们找回了自己的优点,多元智能让中职生走向了成功的舞台。
在讲授《雷雨》这部戏时,笔者也让同学以课本剧的形式来排练演出,培养学生的协调与配合能力。擅长表演的,就当演员或导演;擅长丹青图画的,就负责布置或化妆;会乐器的,就配乐、伴奏;懂电工的可负责音响和照明:会电脑的,就负责文字编辑或录像剪辑……这些工作促进了学生肢体运动智能的发展,发挥了学生的才干。
另外,还可以让他们通过写日记、讲笑话、讲故事、说相声以及手工制作等活动,展现多种多样的才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因材施教,就不会有“差生”,反而会成就一个个的优等生。这才真正体现出了教育的作用。
黑格尔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樹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中职学生在个性特长和发展过程当中总会表现出或多或少的差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入手,努力发掘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多元智能,通过发挥他们的优势智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用多元智能去“智”上语文课,做到以“智”取胜。
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