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与《笑面人》在对主人公加西莫多、格温普兰的形象塑造上运用美丑对照原则。本文通过分析两本小说主人公之间生活、爱情、反抗等的不同,得出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雨果创作这两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创作目的不同。
关键词:加西莫多;格温普兰;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作者简介:贾馥瑞(1991-),女,汉族,中共党员,甘肃省庆阳市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2014级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02
一、两个人物不同的具体表现
(一)加西莫多和格温普兰的身世背景不同
在《巴黎圣母院》中,敲钟人加西莫多,他的相貌可以说丑到极点:“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看起来仿佛是一个被打碎了而没有好好拼拢来的巨人像”,令人望而生畏,因其容貌丑陋,被称为“丑八怪”。[1]书中对他的来历描写较少,只说他是一个被吉卜赛女人抛弃的“小怪物”,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丑是他从生下来就是那个样子,是不能避免的。
在《笑面人》中,主人公格温普兰是贵族的后代,是英国上议员克朗夏里爵士的继承人,他的父亲因赞成共和,而与当局政见不和,被迫流亡国外。他父亲死后,国王詹姆士二世以十英镑的代价把格温普兰卖给儿童贩子,儿童贩子为了让他赚钱,给他做了毁容手术,使他的嘴角永远挂在耳根上。因此,他的畸形是由于政见不和而被报复所造成的,是人为的,是反动统治独裁的一种产物,而这种人为又是可以避免的。
(二)加西莫多和格温普兰的收养者不同
主人公的生活思想必然会受到其他人物的影响,在《巴黎圣母院》和《笑面人》中对加西莫多和格温普兰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们各自的收养人了。加西莫多的收养人是社会上层人物教会的副主教克洛德,格温普兰的收养人是社会下层人物于苏斯。
加西莫多的养父克洛德由于受教会的名义看起来正直,实则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个性阴险,冷酷无情,把他的养子加西莫多不当作人看,而加西莫多就像一个玩具一样,任凭克洛德遥控。在克洛德的指使下,加西莫多抢劫了爱斯梅拉达,却在炎炎烈日下遭到鞭笞时,他的养父克洛德对他置之不理。加西莫多之所以如此的听克洛德的指令,是因为他天生是丑陋的,人们嘲笑他,而他所处的环境是阴森的教会巴黎圣母院(一种由统治阶级统治的表里不一的产物),他唯一能接触到的就是克洛德,因此自私冷酷的克洛德的一切行为都是他学习的标杆。
格温普兰被卖给儿童贩子后跟他们一起流浪,成为儿童贩子的奴隶。后来儿童贩子为了逃命,在一个严寒的傍晚里把格温普兰遗弃在荒无人烟的海岸上。十岁的格温普兰在死亡线上挣扎。幸亏一个叫于苏斯的人收容了他,从此他开始了流浪和卖艺的生活。于苏斯是个江湖医生,流浪艺人,一个外表恶声恶气心地却十分善良的人。他行走江湖,接济穷人,看遍人生百态,宁可自己挨饿也收养了格温普兰和蒂这两个孤儿,他“差不多是格温普兰的父亲和母亲” [2]。他手把手地教格温普兰认识世界,对格温普兰的世界观形成起着重大作用。
(三)加西莫多和格温普兰的爱情观念不同
加西莫多和格温普兰的爱情线索是这两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他们都有着凄美的爱情,但两人对待爱情的观念却是不同的。加西莫多由于克洛德的指使,劫持了爱斯梅拉达,而自己却被罚在格雷多广场上鞭打示众,在他口渴如焚时,只有这个曾经被他劫持过的,不计前嫌的爱斯梅拉达给他水喝,他的心在此刻突然感受到了温暖,这种温暖以前从来没有过,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人间的情爱。自此加西莫多是因为爱斯梅拉达的这一善良表现,深深地被她吸引,在他的内心燃起了爱情的火焰,这是一种混合着感恩、同情、爱慕和尊重的感情,这种感情真挚而纯洁、强烈而含蓄。然而副主教克洛德由于加西莫多的保护得不到爱斯梅拉达的人,就判爱斯梅拉死刑。加西莫多不忍他所爱的人死去,冒险把她从法场上救出,并把她带到“圣地”避难,把仅有的食物和床褥送给她,夜以继日地照顾她。但另一方面,加西莫多由于长相丑陋,性格古怪,有一种深深地自卑感,他痛苦地知道,爱斯梅拉达不爱他,他得不到美丽的姑娘的爱,他的爱只是一种苦苦的单相思。
格温普兰和蒂的爱情是一种截然不同的爱情。格温普兰很小的时候就豁出性命救了还在襁褓中的蒂,格温普兰不嫌弃蒂的眼睛看不见,但他觉得自己是个畸形人,他多次对双目失明的蒂说:“你知道,我长得很丑。”而双目失明的蒂却不这么认为:“长得丑算什么,做坏事才叫丑,格温普兰只做好事,所以他最漂亮。”他们互相尊敬、信任,相依为命。小说里蒂与格温普兰的死别,是一出撕裂肺腑的悲剧。生命垂危的蒂,她以为“失踪”的格温普兰已经死了,悲痛欲绝,最终不幸死去。然而当“失踪”的格温普兰没有死反而重新回去寻找蒂时,得到的却是蒂冰冷的尸体。他在伤心欲绝中跳入大海殉情了。格温普兰的殉情表现了他爱情的炽热、忠贞。他们之间的爱情是牧歌式的爱情,两人的心灵紧紧相依。
从加西莫多、格温普兰对待爱情的观念看,他们都忠于自己的情人,都以悲剧结局。他们之间的不同表现在:一个是短暂的接触,一个是十多年的知音;一个是一片痴情的单相思,一个是双方一往情深的心心相印。
(四)加西莫多和格温普兰的斗争不同
这两本书之所以被大多数人喜爱,是因为作者使书中的人物形象有一种人性的升华。加西莫多遭鞭打后,逐渐认识了养父克洛德的本来面目。加之他爱爱斯梅拉达,为了保护爱斯梅拉达,一次次与克洛德作斗争。他开始反抗克洛德,当爱斯梅拉达被绞死的瞬间,加西莫多看见他的养父发出恶魔般的狞笑时,他退了几步,“忽然疯狂地向他扑来”,两只大手用力一推,将克洛德从高耸入云的钟楼上推下。加西莫多的斗争,从无到有,体现了他的思想渐渐觉醒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格温普兰的斗争,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他的斗争不是个人的斗争,而是人民意志的体现。童年的格温普兰,是儿童贩子的小奴隶,从未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十岁的他,明知自己离死亡不远,当他发现有婴儿被风雪覆盖快要冻死时,毅然决然地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包裹着婴儿。格温普兰的这种举动,充分表现了他的高尚品质。之后由于宫廷的阴谋,女王为了对自己的异母妹妹郁茜安娜公爵小姐进行报复,在格温普兰的身份被证实后,宣布格温普兰为克朗夏里的合法继承人,恢复他的爵位和上议院议员的资格,命令他和公爵小姐结婚。从而使格温普兰成为王室的工具,把他由人间的最底层,一下抬到权力的高峰。但是格温普兰并不想得到上议员的宝座,他牵挂着于苏斯和蒂,他想要回到他们身边。可是,他要到这里来,利用上议院的机会,控诉人间的不平。他站在议院的讲坛上,代表人民对王公贵族进行审判。格温普兰作为正义的化身,一方面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与勾心斗角、腐败和堕落;另一方面表达了人民的意志。因此,他的反抗更加深刻。
二、导致两个人物形象不同的原因
(一)作品所表现的时代背景不同
《巴黎圣母院》发表于一八三一年。一八三零年前后,整个欧洲处于政治大动荡之中,封建反动势力同资产阶级进行了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被资产阶级革命推翻的封建贵族,在国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从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疯狂地进行复辟活动,最终爆发了七月革命。《巴黎圣母院》虽然是以十五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为背景,写一个善良无辜的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受到教会和专制制度的迫害、摧残直至悲惨死去的故事,然而反映的却正是一八三零年前后激烈复杂的阶级斗争和社会现实,揭露和控诉了反动教会势力和专制制度反人民的罪行,体现了当时法国人民对波旁复辟王朝和天主教会的极度憎恨。
《笑面人》以十七世纪末和十八世纪初的英国社会为背景,其用意十分清楚。雨果在小说的序言中写道:“应该研究‘贵族统治’这个现象”并说“这部书的真正名称应该叫做《贵族政治》”。英国在十七世纪中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后,很快就复辟了封建主义,恢复了封建贵族阶级的统治。又经过一七八八年的光荣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联合统治的君主立宪政体。这种政治,就是雨果所说的“贵族政治”。雨果从共和主义立场出发,对不彻底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持以否定的态度。小说《笑面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的。小说反映的广大人民生活的苦难、尖锐的阶级对立,正是拿破仑三世统治下法国社会的写照。
(二)作品的创作目的不同
《巴黎圣母院》写于七月革命不久后,这个时候雨果逐渐从保皇主义转到自由主义,那个时期封建制度和教会制度对人民生活产生了大的影响,雨果虽然通过爱斯梅拉达写了周围人的悲剧,而实质却是反映七月革命前后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对复辟的波旁王朝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的憎恨和批判。雨果运用中世纪法国巴黎的历史题材,对中世纪的封建专制和天主教的虚伪、残酷进行深刻的揭露。作者曾谈到创作这部作品的意图是要控诉宗教教条的桎梏,表现反封建、反教会的主题。
《笑面人》发表的时间正是雨果被拿破仑三世流放在英属叶尔色岛。一八五一年十二月路易·波拿巴上台,破坏资产阶级民主,实行个人独裁统治,雨果拥护共和,却遭到拿破仑三世的迫害。在事隔三十年后,他更加认清了封建贵族反动统治的黑暗。因此,他的《笑面人》就是借英国所谓“光荣革命”后的故事,抨击英国反动贵族阶级及其带有封建残余的君主立宪制,进一步表现他的共和主义的政治立场。他的《笑面人》以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的英国为背景,他创作《笑面人》的意图是“应该研究贵族统治这个现象”。在书中,格温普兰说:“上天的那个时候已经来了,它就是共和政体,你们虽然把它赶走了,可是它还会回来的。”而这恰恰就宣传了雨果的政治观点。作品中雨果揭露封建贵族的残酷、荒淫无耻,号召人民起来迎接那红色的曙光,正是他想要揭露的拿破仑三世黑暗的统治。因此,《笑面人》的发表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注释:
[1]雨果.巴黎圣母院[M].陈敬容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6.32. (以下凡出自该书的引文,不再另外作注。)
[2]雨果.笑面人[M].鲁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10.3. (以下凡出自该书的引文,不再另外作注。)
参考文献:
[1]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1.
[2]雨果.巴黎圣母院[M].陈敬容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6.
[3]雨果.笑面人[M].鲁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10.
[4]雨果.雨果论文学[M].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4.
关键词:加西莫多;格温普兰;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作者简介:贾馥瑞(1991-),女,汉族,中共党员,甘肃省庆阳市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2014级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02
一、两个人物不同的具体表现
(一)加西莫多和格温普兰的身世背景不同
在《巴黎圣母院》中,敲钟人加西莫多,他的相貌可以说丑到极点:“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看起来仿佛是一个被打碎了而没有好好拼拢来的巨人像”,令人望而生畏,因其容貌丑陋,被称为“丑八怪”。[1]书中对他的来历描写较少,只说他是一个被吉卜赛女人抛弃的“小怪物”,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丑是他从生下来就是那个样子,是不能避免的。
在《笑面人》中,主人公格温普兰是贵族的后代,是英国上议员克朗夏里爵士的继承人,他的父亲因赞成共和,而与当局政见不和,被迫流亡国外。他父亲死后,国王詹姆士二世以十英镑的代价把格温普兰卖给儿童贩子,儿童贩子为了让他赚钱,给他做了毁容手术,使他的嘴角永远挂在耳根上。因此,他的畸形是由于政见不和而被报复所造成的,是人为的,是反动统治独裁的一种产物,而这种人为又是可以避免的。
(二)加西莫多和格温普兰的收养者不同
主人公的生活思想必然会受到其他人物的影响,在《巴黎圣母院》和《笑面人》中对加西莫多和格温普兰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们各自的收养人了。加西莫多的收养人是社会上层人物教会的副主教克洛德,格温普兰的收养人是社会下层人物于苏斯。
加西莫多的养父克洛德由于受教会的名义看起来正直,实则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个性阴险,冷酷无情,把他的养子加西莫多不当作人看,而加西莫多就像一个玩具一样,任凭克洛德遥控。在克洛德的指使下,加西莫多抢劫了爱斯梅拉达,却在炎炎烈日下遭到鞭笞时,他的养父克洛德对他置之不理。加西莫多之所以如此的听克洛德的指令,是因为他天生是丑陋的,人们嘲笑他,而他所处的环境是阴森的教会巴黎圣母院(一种由统治阶级统治的表里不一的产物),他唯一能接触到的就是克洛德,因此自私冷酷的克洛德的一切行为都是他学习的标杆。
格温普兰被卖给儿童贩子后跟他们一起流浪,成为儿童贩子的奴隶。后来儿童贩子为了逃命,在一个严寒的傍晚里把格温普兰遗弃在荒无人烟的海岸上。十岁的格温普兰在死亡线上挣扎。幸亏一个叫于苏斯的人收容了他,从此他开始了流浪和卖艺的生活。于苏斯是个江湖医生,流浪艺人,一个外表恶声恶气心地却十分善良的人。他行走江湖,接济穷人,看遍人生百态,宁可自己挨饿也收养了格温普兰和蒂这两个孤儿,他“差不多是格温普兰的父亲和母亲” [2]。他手把手地教格温普兰认识世界,对格温普兰的世界观形成起着重大作用。
(三)加西莫多和格温普兰的爱情观念不同
加西莫多和格温普兰的爱情线索是这两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他们都有着凄美的爱情,但两人对待爱情的观念却是不同的。加西莫多由于克洛德的指使,劫持了爱斯梅拉达,而自己却被罚在格雷多广场上鞭打示众,在他口渴如焚时,只有这个曾经被他劫持过的,不计前嫌的爱斯梅拉达给他水喝,他的心在此刻突然感受到了温暖,这种温暖以前从来没有过,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人间的情爱。自此加西莫多是因为爱斯梅拉达的这一善良表现,深深地被她吸引,在他的内心燃起了爱情的火焰,这是一种混合着感恩、同情、爱慕和尊重的感情,这种感情真挚而纯洁、强烈而含蓄。然而副主教克洛德由于加西莫多的保护得不到爱斯梅拉达的人,就判爱斯梅拉死刑。加西莫多不忍他所爱的人死去,冒险把她从法场上救出,并把她带到“圣地”避难,把仅有的食物和床褥送给她,夜以继日地照顾她。但另一方面,加西莫多由于长相丑陋,性格古怪,有一种深深地自卑感,他痛苦地知道,爱斯梅拉达不爱他,他得不到美丽的姑娘的爱,他的爱只是一种苦苦的单相思。
格温普兰和蒂的爱情是一种截然不同的爱情。格温普兰很小的时候就豁出性命救了还在襁褓中的蒂,格温普兰不嫌弃蒂的眼睛看不见,但他觉得自己是个畸形人,他多次对双目失明的蒂说:“你知道,我长得很丑。”而双目失明的蒂却不这么认为:“长得丑算什么,做坏事才叫丑,格温普兰只做好事,所以他最漂亮。”他们互相尊敬、信任,相依为命。小说里蒂与格温普兰的死别,是一出撕裂肺腑的悲剧。生命垂危的蒂,她以为“失踪”的格温普兰已经死了,悲痛欲绝,最终不幸死去。然而当“失踪”的格温普兰没有死反而重新回去寻找蒂时,得到的却是蒂冰冷的尸体。他在伤心欲绝中跳入大海殉情了。格温普兰的殉情表现了他爱情的炽热、忠贞。他们之间的爱情是牧歌式的爱情,两人的心灵紧紧相依。
从加西莫多、格温普兰对待爱情的观念看,他们都忠于自己的情人,都以悲剧结局。他们之间的不同表现在:一个是短暂的接触,一个是十多年的知音;一个是一片痴情的单相思,一个是双方一往情深的心心相印。
(四)加西莫多和格温普兰的斗争不同
这两本书之所以被大多数人喜爱,是因为作者使书中的人物形象有一种人性的升华。加西莫多遭鞭打后,逐渐认识了养父克洛德的本来面目。加之他爱爱斯梅拉达,为了保护爱斯梅拉达,一次次与克洛德作斗争。他开始反抗克洛德,当爱斯梅拉达被绞死的瞬间,加西莫多看见他的养父发出恶魔般的狞笑时,他退了几步,“忽然疯狂地向他扑来”,两只大手用力一推,将克洛德从高耸入云的钟楼上推下。加西莫多的斗争,从无到有,体现了他的思想渐渐觉醒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格温普兰的斗争,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他的斗争不是个人的斗争,而是人民意志的体现。童年的格温普兰,是儿童贩子的小奴隶,从未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十岁的他,明知自己离死亡不远,当他发现有婴儿被风雪覆盖快要冻死时,毅然决然地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包裹着婴儿。格温普兰的这种举动,充分表现了他的高尚品质。之后由于宫廷的阴谋,女王为了对自己的异母妹妹郁茜安娜公爵小姐进行报复,在格温普兰的身份被证实后,宣布格温普兰为克朗夏里的合法继承人,恢复他的爵位和上议院议员的资格,命令他和公爵小姐结婚。从而使格温普兰成为王室的工具,把他由人间的最底层,一下抬到权力的高峰。但是格温普兰并不想得到上议员的宝座,他牵挂着于苏斯和蒂,他想要回到他们身边。可是,他要到这里来,利用上议院的机会,控诉人间的不平。他站在议院的讲坛上,代表人民对王公贵族进行审判。格温普兰作为正义的化身,一方面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与勾心斗角、腐败和堕落;另一方面表达了人民的意志。因此,他的反抗更加深刻。
二、导致两个人物形象不同的原因
(一)作品所表现的时代背景不同
《巴黎圣母院》发表于一八三一年。一八三零年前后,整个欧洲处于政治大动荡之中,封建反动势力同资产阶级进行了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被资产阶级革命推翻的封建贵族,在国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从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疯狂地进行复辟活动,最终爆发了七月革命。《巴黎圣母院》虽然是以十五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为背景,写一个善良无辜的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受到教会和专制制度的迫害、摧残直至悲惨死去的故事,然而反映的却正是一八三零年前后激烈复杂的阶级斗争和社会现实,揭露和控诉了反动教会势力和专制制度反人民的罪行,体现了当时法国人民对波旁复辟王朝和天主教会的极度憎恨。
《笑面人》以十七世纪末和十八世纪初的英国社会为背景,其用意十分清楚。雨果在小说的序言中写道:“应该研究‘贵族统治’这个现象”并说“这部书的真正名称应该叫做《贵族政治》”。英国在十七世纪中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后,很快就复辟了封建主义,恢复了封建贵族阶级的统治。又经过一七八八年的光荣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联合统治的君主立宪政体。这种政治,就是雨果所说的“贵族政治”。雨果从共和主义立场出发,对不彻底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持以否定的态度。小说《笑面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的。小说反映的广大人民生活的苦难、尖锐的阶级对立,正是拿破仑三世统治下法国社会的写照。
(二)作品的创作目的不同
《巴黎圣母院》写于七月革命不久后,这个时候雨果逐渐从保皇主义转到自由主义,那个时期封建制度和教会制度对人民生活产生了大的影响,雨果虽然通过爱斯梅拉达写了周围人的悲剧,而实质却是反映七月革命前后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对复辟的波旁王朝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的憎恨和批判。雨果运用中世纪法国巴黎的历史题材,对中世纪的封建专制和天主教的虚伪、残酷进行深刻的揭露。作者曾谈到创作这部作品的意图是要控诉宗教教条的桎梏,表现反封建、反教会的主题。
《笑面人》发表的时间正是雨果被拿破仑三世流放在英属叶尔色岛。一八五一年十二月路易·波拿巴上台,破坏资产阶级民主,实行个人独裁统治,雨果拥护共和,却遭到拿破仑三世的迫害。在事隔三十年后,他更加认清了封建贵族反动统治的黑暗。因此,他的《笑面人》就是借英国所谓“光荣革命”后的故事,抨击英国反动贵族阶级及其带有封建残余的君主立宪制,进一步表现他的共和主义的政治立场。他的《笑面人》以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的英国为背景,他创作《笑面人》的意图是“应该研究贵族统治这个现象”。在书中,格温普兰说:“上天的那个时候已经来了,它就是共和政体,你们虽然把它赶走了,可是它还会回来的。”而这恰恰就宣传了雨果的政治观点。作品中雨果揭露封建贵族的残酷、荒淫无耻,号召人民起来迎接那红色的曙光,正是他想要揭露的拿破仑三世黑暗的统治。因此,《笑面人》的发表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注释:
[1]雨果.巴黎圣母院[M].陈敬容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6.32. (以下凡出自该书的引文,不再另外作注。)
[2]雨果.笑面人[M].鲁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10.3. (以下凡出自该书的引文,不再另外作注。)
参考文献:
[1]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1.
[2]雨果.巴黎圣母院[M].陈敬容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6.
[3]雨果.笑面人[M].鲁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10.
[4]雨果.雨果论文学[M].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