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提问,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注意力,提升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紧跟教师的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由此可见,课堂提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也有一部分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领会课堂提问的精髓所在,要么是即兴提问,要么就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起到课堂提问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良好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来谈一谈课堂提问的一些小技巧。
一、当前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提问缺乏针对性。许多数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缺乏对课堂提问的深刻认识,没有针对性地准备课堂提问内容,致使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问题互动显得非常随便,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还有一些教师单纯为了追求课堂效果,教学过程中问题的难易程度调配不均,对于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非常积极,课堂气氛也很热烈,但却无法加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看起来效果不错,其实不然;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往往很难全面、正确地回答出来,时间一长,容易使学生对数学丧失学习的自信心。
2.课堂提问缺乏完整性。现行的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模式中,只要学生能够回答出正确答案,整个提问过程基本就算结束。从教学过程来看,这样做确实提高了教学效率,可以抽出来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其他内容的教学中去,但却忽视了师生之间问题互动的完整性,学生只是回答了问题却没有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中,时间一长,学生容易形成片面追求结论而忽略过程的学习风气,不利于培养严密的数学逻辑论证习惯。
3.课堂提问缺乏实效性。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容易忽视学生的年龄,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发展区”,问题往往非常笼统,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实效性不高。
二、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环节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创设良好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教学活动也被称为是情境式教学,它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学生带入到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在这种氛围下开展教学活动。由于是比较熟悉的场景,学习者更容易接受知识,学习效果更好。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的优势开展课堂提问活动,教师在一开始可以引入常见的数学场景,然后在学生渐入情境时提出一些与现实生活常识相悖的问题,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更能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探求欲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精心设置问题梯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数学课堂上问题的提出并不是随便就给出的,而是需要任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和分析后才提出的。好的问题可以起到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作用,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程度,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教材内容,而课堂问题的梯度性就是判断一个问题好坏的关键。所谓梯度性,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问题提问时全面、总体地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所设计的问题也不能全部相同,要充分体现层次差别。针对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所给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引导这部分学生从更高的层面来理解数学问题;针对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尽量控制问题的难度,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引导这部分学生逐步喜欢上数学学习;对于一些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讲,尽量对这一部分学生提一些相对较为容易的基础性问题,让这部分学生充分體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3.体现发散性特点,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思考品质。传统的数学课堂提问模式中,往往是教师问、学生答,死板、单调的问答模式往往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发散性问答模式正是为了克服传统数学课堂的弊端而提出的,这一问答模式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问题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发散性问答模式中并不严格要求所有课堂问题都必须局限于数学教材当中,而是允许向外扩展,只要最终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就行。二是发散性问答模式一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问、学生答”的古板模式,首创性地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由教师来作答,这种“多对一”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更轻松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发散式问答模式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品质,在发散性的问答模式中,教学目的不再仅仅围绕“结果”开展学习,而是重点突出了思考的重要性。通过提问,不但要让学生知道问题的结果,更让学生深入了解具体解题过程中体现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真正起到不但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的目的。
总之,与其说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不如说它是一门教学艺术,需要教师从方方面面去注意、去把握。想要做好一节高中数学课提问环节的设计工作,不但要注重问题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更要把握好提问的过程、角度、方法以及表达方式。而这一切都需要广大的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改进,最终才能完善课堂提问这门教学艺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要求,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
一、当前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提问缺乏针对性。许多数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缺乏对课堂提问的深刻认识,没有针对性地准备课堂提问内容,致使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问题互动显得非常随便,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还有一些教师单纯为了追求课堂效果,教学过程中问题的难易程度调配不均,对于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非常积极,课堂气氛也很热烈,但却无法加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看起来效果不错,其实不然;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往往很难全面、正确地回答出来,时间一长,容易使学生对数学丧失学习的自信心。
2.课堂提问缺乏完整性。现行的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模式中,只要学生能够回答出正确答案,整个提问过程基本就算结束。从教学过程来看,这样做确实提高了教学效率,可以抽出来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其他内容的教学中去,但却忽视了师生之间问题互动的完整性,学生只是回答了问题却没有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中,时间一长,学生容易形成片面追求结论而忽略过程的学习风气,不利于培养严密的数学逻辑论证习惯。
3.课堂提问缺乏实效性。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容易忽视学生的年龄,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发展区”,问题往往非常笼统,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实效性不高。
二、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环节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创设良好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教学活动也被称为是情境式教学,它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学生带入到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在这种氛围下开展教学活动。由于是比较熟悉的场景,学习者更容易接受知识,学习效果更好。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的优势开展课堂提问活动,教师在一开始可以引入常见的数学场景,然后在学生渐入情境时提出一些与现实生活常识相悖的问题,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更能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探求欲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精心设置问题梯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数学课堂上问题的提出并不是随便就给出的,而是需要任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和分析后才提出的。好的问题可以起到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作用,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程度,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教材内容,而课堂问题的梯度性就是判断一个问题好坏的关键。所谓梯度性,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问题提问时全面、总体地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所设计的问题也不能全部相同,要充分体现层次差别。针对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所给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引导这部分学生从更高的层面来理解数学问题;针对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尽量控制问题的难度,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引导这部分学生逐步喜欢上数学学习;对于一些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讲,尽量对这一部分学生提一些相对较为容易的基础性问题,让这部分学生充分體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3.体现发散性特点,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思考品质。传统的数学课堂提问模式中,往往是教师问、学生答,死板、单调的问答模式往往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发散性问答模式正是为了克服传统数学课堂的弊端而提出的,这一问答模式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问题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发散性问答模式中并不严格要求所有课堂问题都必须局限于数学教材当中,而是允许向外扩展,只要最终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就行。二是发散性问答模式一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问、学生答”的古板模式,首创性地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由教师来作答,这种“多对一”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更轻松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发散式问答模式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品质,在发散性的问答模式中,教学目的不再仅仅围绕“结果”开展学习,而是重点突出了思考的重要性。通过提问,不但要让学生知道问题的结果,更让学生深入了解具体解题过程中体现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真正起到不但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的目的。
总之,与其说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不如说它是一门教学艺术,需要教师从方方面面去注意、去把握。想要做好一节高中数学课提问环节的设计工作,不但要注重问题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更要把握好提问的过程、角度、方法以及表达方式。而这一切都需要广大的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改进,最终才能完善课堂提问这门教学艺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要求,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