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创业平台一体化建设显得尤为必要,特别是对使用电子化产品比如手机等较为频繁、拥有相对自主学习意识的高校大学生群体具有重大的导向意义和正面价值。我们可以从后疫情时代就业创业特点、网络思政与就业创业平台之“亲缘性”和相关实践探索三个方面分析网络思政与就业创业平台一体化建设如何融合、怎么融合的难题,问题便能相应迎刃而解。
关键词:网络思政;就业创业平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创业平台一体化建设显得尤为必要,特别是对使用电子化产品比如手机等较为频繁、拥有相对自主学习意识的高校大学生群体具有重大的导向意义和正面价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也结合其他高校好的做法,自己也习得部分经验,再次愿与诸君共享。
网络思政,顾名思义就是指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以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理论为基石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就业创业平台是指能够综合反映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和就业创业实践模式、现实与虚拟一体化运作载体。网络思政与就业创业平台如何实现融合成为一大难点所在。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建议。
一、后疫情时代就业创业的特点
自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以后,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也愈发严峻,线下招聘和现场见面会形式也越来越困难,诸如“空中双选会”、线上宣讲会、网络签约会也同时应运而生,并将在目前所能预见的情形下长期存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原有线下面对面招聘形式而成为主流。这也给网络思政提供了重要启迪,将原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弱项与互联网就业创业平台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丰富就业创业平台内容与深度,既避免了后疫情时代人与人频繁、大范围的解除所带来的防控隐患,也能方便供需双方正常开展工作,实际是“一举两得”的收获。
二、网络思政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具有天然的“亲缘性”
新时代的中国大学生已不同于以往只能通过阅读纸质书籍等媒介才能认识这个世界的“我们”,他们自小便于电子产品“打交道”,频率之高,范围之广也不是之前那段岁月能够提供得了的,而大学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便是就业创业问题。正是如此,高校的网络思政便早已将就业创业问题纳入视线之中,譬如“大学生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计划”等项目早已通过互联网转发至大学生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中,将原先的信息“屏障”打破并贯通起来,无论是从广度还是宽度上来比较都较之前有巨大的进步,“网络服务的价值导向从以技术为本转向以人为本”,网络思政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活动渐有互相融合,“水乳交融”之势,天然的内在”亲缘性”显而易见。此外,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偏弱,毕业人数却在逐年增加无意,无疑也使得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更加严峻,而通过网络思政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和正确择业观教育能够有效补齐这个短板,帮助大学生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初步构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创业平台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网络思政与就业创业平台一体化吾之实践探索
(一)实践探索
在实践探索中,我起先依靠原有学生会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抓住机遇,争做创业标兵”的专题创业分享会和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活动,后由于工作调整,在新的岗位上开始重建自己新的微信公众号,逐步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思维风暴”专题讲座,特邀优秀校友回校传播就业创业技巧,传递社会正能量,并利用军事理论课邀请退役学生士兵现身说法,在课堂中分享军营生活及其思想转变,且将其以最快速度传播至公众号推文中,传播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传递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从课堂反馈来看,这种做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教育、行为教育取得了初步的良好效果,可继续坚持。
除此以外,我还借助微信公众号提供本国民族企业招聘的海报与宣讲会二维码,充分利用大学生看手机的常态趋势和就业创业线上新模式,为支持国产品牌崛起贡献微薄力量。
(二)落实至基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想真正落实到实处,还必须下到基层去,比如班级、团支部、寝室等,“团支部管理思想,班委会管理日常事务,分别扮演主导者和行动者的角色”,进一步发挥基层组织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导向作用。我每周都会在公众号中发布文明寝室展示、体育比赛预告等同学们比较关心的话题,激发青年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实践项目,后期还可以通过视频直播等形式抬升活动参与度,利用好网络新媒体提升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加强就业创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就业创业必须要尽快融入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加强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引导毕业生正确面对挫折,習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道理,树立敢于突破、勇立潮头、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利用公众号等互联网传播手段分阶段逐步涵盖以上授课内容和线上实地体验,为大学生提供不间断、全天候、专业性较高的有效教学。
不过,我深知在二者融合方面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传播的范围不够广、工作层面不够丰富等,但我会更加努力,以期有效完善两者融合度,提升实际效果。故在此抛砖引玉,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教!
参考文献
[1]张秀荣,韦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2]潘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年.
[3]冯正玉.高校学生工作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闫然(1988.4-2021.8),男,汉族,湖北武汉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哲学社会研究、历史研究。
关键词:网络思政;就业创业平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创业平台一体化建设显得尤为必要,特别是对使用电子化产品比如手机等较为频繁、拥有相对自主学习意识的高校大学生群体具有重大的导向意义和正面价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也结合其他高校好的做法,自己也习得部分经验,再次愿与诸君共享。
网络思政,顾名思义就是指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以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理论为基石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就业创业平台是指能够综合反映就业、创业相关政策和就业创业实践模式、现实与虚拟一体化运作载体。网络思政与就业创业平台如何实现融合成为一大难点所在。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建议。
一、后疫情时代就业创业的特点
自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以后,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也愈发严峻,线下招聘和现场见面会形式也越来越困难,诸如“空中双选会”、线上宣讲会、网络签约会也同时应运而生,并将在目前所能预见的情形下长期存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原有线下面对面招聘形式而成为主流。这也给网络思政提供了重要启迪,将原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弱项与互联网就业创业平台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丰富就业创业平台内容与深度,既避免了后疫情时代人与人频繁、大范围的解除所带来的防控隐患,也能方便供需双方正常开展工作,实际是“一举两得”的收获。
二、网络思政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具有天然的“亲缘性”
新时代的中国大学生已不同于以往只能通过阅读纸质书籍等媒介才能认识这个世界的“我们”,他们自小便于电子产品“打交道”,频率之高,范围之广也不是之前那段岁月能够提供得了的,而大学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便是就业创业问题。正是如此,高校的网络思政便早已将就业创业问题纳入视线之中,譬如“大学生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计划”等项目早已通过互联网转发至大学生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中,将原先的信息“屏障”打破并贯通起来,无论是从广度还是宽度上来比较都较之前有巨大的进步,“网络服务的价值导向从以技术为本转向以人为本”,网络思政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活动渐有互相融合,“水乳交融”之势,天然的内在”亲缘性”显而易见。此外,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偏弱,毕业人数却在逐年增加无意,无疑也使得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更加严峻,而通过网络思政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和正确择业观教育能够有效补齐这个短板,帮助大学生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初步构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创业平台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网络思政与就业创业平台一体化吾之实践探索
(一)实践探索
在实践探索中,我起先依靠原有学生会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抓住机遇,争做创业标兵”的专题创业分享会和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活动,后由于工作调整,在新的岗位上开始重建自己新的微信公众号,逐步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思维风暴”专题讲座,特邀优秀校友回校传播就业创业技巧,传递社会正能量,并利用军事理论课邀请退役学生士兵现身说法,在课堂中分享军营生活及其思想转变,且将其以最快速度传播至公众号推文中,传播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传递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从课堂反馈来看,这种做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教育、行为教育取得了初步的良好效果,可继续坚持。
除此以外,我还借助微信公众号提供本国民族企业招聘的海报与宣讲会二维码,充分利用大学生看手机的常态趋势和就业创业线上新模式,为支持国产品牌崛起贡献微薄力量。
(二)落实至基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想真正落实到实处,还必须下到基层去,比如班级、团支部、寝室等,“团支部管理思想,班委会管理日常事务,分别扮演主导者和行动者的角色”,进一步发挥基层组织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导向作用。我每周都会在公众号中发布文明寝室展示、体育比赛预告等同学们比较关心的话题,激发青年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实践项目,后期还可以通过视频直播等形式抬升活动参与度,利用好网络新媒体提升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加强就业创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就业创业必须要尽快融入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加强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引导毕业生正确面对挫折,習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道理,树立敢于突破、勇立潮头、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利用公众号等互联网传播手段分阶段逐步涵盖以上授课内容和线上实地体验,为大学生提供不间断、全天候、专业性较高的有效教学。
不过,我深知在二者融合方面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传播的范围不够广、工作层面不够丰富等,但我会更加努力,以期有效完善两者融合度,提升实际效果。故在此抛砖引玉,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教!
参考文献
[1]张秀荣,韦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2]潘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年.
[3]冯正玉.高校学生工作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闫然(1988.4-2021.8),男,汉族,湖北武汉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哲学社会研究、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