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4岁的王爷爷便秘多年,每次解大便都感到非常困难,试过很多治疗方法,效果都不理想,最后到我院就诊。医生详细询问病情并做了直肠肛管测压后,发现导致王爷爷便秘的原因是排便时肛管直肠运动不协调,即不会正常排便。在此想问一下,你会排便吗?
有些人听了,可能会觉得好笑。怎么连排便都不会呢?难道排便还需要学习吗?
定时排便
人们进食以后,结肠会出现短时间蠕动增强,因此可以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进行排便训练,一般安排在每天早餐后。开始蹲厕所的时候,可能并没有便意,也没有粪便排出,但却是结肠道重新调整规律的机会。而且,排便动作本身是一种反射性活动,是可以建立条件反射的,形成习惯后就能定时、顺利、快速地排出大便。
相当多的便秘患者排便时间不定,排便无规律,甚至有些人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而人为地抑制便意等。建议人们养成每天定时大便的习惯,最好在每天早饭后排便,如果认为早上起来的时间不适合自己,也可选择在早、中、晚餐之后,还有人选择在晚上睡觉前,这个时间是可以因人而异的。无论工作多紧张,也不能忽视便意。切忌当便而忍,否则,粪便在肠道内滞留过久,则变干燥而造成便秘,久而久之,也会使直肠感受粪便的功能下降。
排便时莫一心二用
有些人排便时注意力不集中,边排便边玩手机、看报纸等,一心二用会延长排便时间,不利于粪便排出,日久形成便秘。人实际排便动作所需时间很短,每一个排便动作只有几秒钟,两三个排便动作的时间总共也不过一分钟左右。所以排便的时间最好控制在3~5分钟。此外,养成排便时精力集中的习惯,克服大便时看报纸、小说或听广播等不良习惯,尽量缩短排便时间。
蹲位排便
有的人可能把排便姿势不当一回事,嗤之以鼻。殊不知,姿势与便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长期卧床不起的人、术后患者排便姿势不恰当,不轻易产生便意,或者排便障碍,日久就可能导致便秘的发生。
排便姿势以蹲位为佳,蹲位时,肛管直肠的角度增大,能够加大腹腔内的压力,促进大便的排出。但是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体弱或者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人,采用坐位排便比蹲位更安全。老年人久蹲容易腿发麻,特别是患心脑血管疾病时,易因排便时腹部压力增大,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如果坐姿排便不畅,可适当垫高双脚,以此来调整身体的排便角度,促进排便。对于有肛周疾病的人,蹲位排便增大腹压时有引发脱肛的风险,也应尽量避免。
排便过程也有学问
排便是一个复杂且协调运动的过程,当粪便到达直肠时,通过直肠收缩,从而反射性引起肛管括约肌松弛,通过这一系列协调性动作来完成排便过程。有些人排便时肛管直肠矛盾运动,直肠收缩时肛管括约肌也出现收缩,引起肛管压力升高,粪便滞留于直肠中无法排出;有些人排便时腹部用力过小或用力时间过短、肛门不松弛或松弛时间过短,从而引起粪便排出障碍,日久形成便秘。排便过程中应缓慢增加腹部力量,同时缓慢松弛肛管,顺势将粪便排出。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通过插入王爷爷体内的导管,将肛周肌肉的压力情况记录下来,并通过计算机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王爷爷通过屏幕,观察自己肛门收缩、舒张时肛门括约肌压力变化的情况,并且通过电脑得知何时应该舒缩肛门、舒缩肛门的持续时间及强度,在脑内加深印象。通过不断反复的训练,学会随意控制肛门括约肌的活动,改善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有些人听了,可能会觉得好笑。怎么连排便都不会呢?难道排便还需要学习吗?
定时排便
人们进食以后,结肠会出现短时间蠕动增强,因此可以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进行排便训练,一般安排在每天早餐后。开始蹲厕所的时候,可能并没有便意,也没有粪便排出,但却是结肠道重新调整规律的机会。而且,排便动作本身是一种反射性活动,是可以建立条件反射的,形成习惯后就能定时、顺利、快速地排出大便。
相当多的便秘患者排便时间不定,排便无规律,甚至有些人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而人为地抑制便意等。建议人们养成每天定时大便的习惯,最好在每天早饭后排便,如果认为早上起来的时间不适合自己,也可选择在早、中、晚餐之后,还有人选择在晚上睡觉前,这个时间是可以因人而异的。无论工作多紧张,也不能忽视便意。切忌当便而忍,否则,粪便在肠道内滞留过久,则变干燥而造成便秘,久而久之,也会使直肠感受粪便的功能下降。
排便时莫一心二用
有些人排便时注意力不集中,边排便边玩手机、看报纸等,一心二用会延长排便时间,不利于粪便排出,日久形成便秘。人实际排便动作所需时间很短,每一个排便动作只有几秒钟,两三个排便动作的时间总共也不过一分钟左右。所以排便的时间最好控制在3~5分钟。此外,养成排便时精力集中的习惯,克服大便时看报纸、小说或听广播等不良习惯,尽量缩短排便时间。
蹲位排便
有的人可能把排便姿势不当一回事,嗤之以鼻。殊不知,姿势与便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长期卧床不起的人、术后患者排便姿势不恰当,不轻易产生便意,或者排便障碍,日久就可能导致便秘的发生。
排便姿势以蹲位为佳,蹲位时,肛管直肠的角度增大,能够加大腹腔内的压力,促进大便的排出。但是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体弱或者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人,采用坐位排便比蹲位更安全。老年人久蹲容易腿发麻,特别是患心脑血管疾病时,易因排便时腹部压力增大,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如果坐姿排便不畅,可适当垫高双脚,以此来调整身体的排便角度,促进排便。对于有肛周疾病的人,蹲位排便增大腹压时有引发脱肛的风险,也应尽量避免。
排便过程也有学问
排便是一个复杂且协调运动的过程,当粪便到达直肠时,通过直肠收缩,从而反射性引起肛管括约肌松弛,通过这一系列协调性动作来完成排便过程。有些人排便时肛管直肠矛盾运动,直肠收缩时肛管括约肌也出现收缩,引起肛管压力升高,粪便滞留于直肠中无法排出;有些人排便时腹部用力过小或用力时间过短、肛门不松弛或松弛时间过短,从而引起粪便排出障碍,日久形成便秘。排便过程中应缓慢增加腹部力量,同时缓慢松弛肛管,顺势将粪便排出。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通过插入王爷爷体内的导管,将肛周肌肉的压力情况记录下来,并通过计算机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王爷爷通过屏幕,观察自己肛门收缩、舒张时肛门括约肌压力变化的情况,并且通过电脑得知何时应该舒缩肛门、舒缩肛门的持续时间及强度,在脑内加深印象。通过不断反复的训练,学会随意控制肛门括约肌的活动,改善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