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教育家汪广仁讲:“什么是素质教育,陈独秀、毛泽东等老一辈人所讲的那种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只不过是现在改了个词而已。”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初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应落实素质教育。语文学科这个基础教育的基础,既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工具和媒介。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本民族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到它那里去。”显而易见,初中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意义重大,它落实素质教育情况如何,不仅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自身质量产生影响,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摆在每一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试以自己对素质教育理论学习心得及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探讨探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
一、教学互相渗透
素质教育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指导思想,那就是促使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因而语文教育就不能单纯地偏向于某一学科,而应当在学学科的过程中,加上思想情感的陶冶。语文教师一反应试教育的常态,遵循科目互相渗透,以利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科目互相渗透也是语文学科自身的双关性所决定的。一方面,语文学科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另一方面,语文学科又兼具思想性,这种思想性又“寓于人文性之中”,因为“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人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上述两方面辩证地统一在语文学科之中,“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前提和基础;思想性又能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它们彼此渗透,有机结合,密不可分。语文教育中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要求教材内容必须是科学的、艺术的,施教的方法也应当是科学的、艺术的。语文教育中的思想性,要求教师恰当地通过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两者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这是互相渗透最生动的写照。
二、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
一方面,教无定法。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最好办法是设法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因为汪广仁说过:“兴趣是学生学习最要好的老师。”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如可采用“设疑激趣”法即汪广仁的“悬疑教学法”,因为“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例如在教《春笋》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其一,本文所写的主要人物是放牛娃,给题目添一个副标题——《一个的放牛娃》。要求用一个能表现放牛娃的品质词语填空,并说说根据。此疑一出,激起千尺浪,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仔细看课文,认真思考,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说“热爱科学”的;有说“脚踏实地”的……并引用课文内容,说得头头是道。学生发言踊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稍加点拨,就顺利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其二,教师接着顺势再设疑:“本课既然主要是写放牛娃,那么为什么不用’一位放牛娃’作为题目,而用’春笋’ 呢?”此问一出,再次激发学生兴趣,第二个教学目标——题目的含义、作用及文章的主要写法由此顺利展开……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尝试,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让学生培养一个好的读书与做笔记的习惯。
三、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创新源泉
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2、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教育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
只有首先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才能改进创新教学方法、形成创新的教学观念、利用创新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语文素质优化教育的目的。
四、改教本为学本,变讲堂为练堂
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素质教育必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知识的激活与内化,离不开主体的实践。因此,语文素质教育在教材建设上,必须改“教本”为“学本”;在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上,必须变“讲堂”为“练堂”,让“自读课”名符其实。
五、开放式学习
学科教育的任何活动都是在一定时空条件形成的环境下进行的,教育场所的设备、布置等有形环境,师生间、学生间的关系和学习氛围等无形环境,都影响着教育的效果。语文素质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内和校内的狭隘空间,它尤其需要开放的良好环境。这就要求语文素质教育在优化接受学习环境的同时,尽可能扩大和开放学生的认知空间,营造发现学习的良好氛围。
显然,上述方法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反映了语文学科教育要素之间的辩证统一性。就要素的机制剖析,学科素质教育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总之,本文证明,第一,上述方法都是分别由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内部因素构成的,可见语文素质教育是一种辩证的教育;第二,上述方法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语文素质教育实施系统辩证统一的整体。因此,本文认为,语文教育只有辩证而完整地遵循这些规律,才有可能真正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作者电话:13879122090;信箱:826860524@qq.com
一、教学互相渗透
素质教育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指导思想,那就是促使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因而语文教育就不能单纯地偏向于某一学科,而应当在学学科的过程中,加上思想情感的陶冶。语文教师一反应试教育的常态,遵循科目互相渗透,以利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科目互相渗透也是语文学科自身的双关性所决定的。一方面,语文学科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另一方面,语文学科又兼具思想性,这种思想性又“寓于人文性之中”,因为“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人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上述两方面辩证地统一在语文学科之中,“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前提和基础;思想性又能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它们彼此渗透,有机结合,密不可分。语文教育中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要求教材内容必须是科学的、艺术的,施教的方法也应当是科学的、艺术的。语文教育中的思想性,要求教师恰当地通过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两者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这是互相渗透最生动的写照。
二、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
一方面,教无定法。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最好办法是设法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因为汪广仁说过:“兴趣是学生学习最要好的老师。”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如可采用“设疑激趣”法即汪广仁的“悬疑教学法”,因为“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例如在教《春笋》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其一,本文所写的主要人物是放牛娃,给题目添一个副标题——《一个的放牛娃》。要求用一个能表现放牛娃的品质词语填空,并说说根据。此疑一出,激起千尺浪,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仔细看课文,认真思考,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说“热爱科学”的;有说“脚踏实地”的……并引用课文内容,说得头头是道。学生发言踊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稍加点拨,就顺利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其二,教师接着顺势再设疑:“本课既然主要是写放牛娃,那么为什么不用’一位放牛娃’作为题目,而用’春笋’ 呢?”此问一出,再次激发学生兴趣,第二个教学目标——题目的含义、作用及文章的主要写法由此顺利展开……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尝试,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让学生培养一个好的读书与做笔记的习惯。
三、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创新源泉
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2、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教育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
只有首先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才能改进创新教学方法、形成创新的教学观念、利用创新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语文素质优化教育的目的。
四、改教本为学本,变讲堂为练堂
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素质教育必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知识的激活与内化,离不开主体的实践。因此,语文素质教育在教材建设上,必须改“教本”为“学本”;在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上,必须变“讲堂”为“练堂”,让“自读课”名符其实。
五、开放式学习
学科教育的任何活动都是在一定时空条件形成的环境下进行的,教育场所的设备、布置等有形环境,师生间、学生间的关系和学习氛围等无形环境,都影响着教育的效果。语文素质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内和校内的狭隘空间,它尤其需要开放的良好环境。这就要求语文素质教育在优化接受学习环境的同时,尽可能扩大和开放学生的认知空间,营造发现学习的良好氛围。
显然,上述方法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反映了语文学科教育要素之间的辩证统一性。就要素的机制剖析,学科素质教育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总之,本文证明,第一,上述方法都是分别由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内部因素构成的,可见语文素质教育是一种辩证的教育;第二,上述方法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语文素质教育实施系统辩证统一的整体。因此,本文认为,语文教育只有辩证而完整地遵循这些规律,才有可能真正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作者电话:13879122090;信箱:8268605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