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的农场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cq35952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入追溯
  2012年,我回家探望病重的外公。即使在病中,外公依然看电视、报纸,每当听到新闻中报道一些毒豇豆、膨大增甜西瓜、催熟香蕉等食品安全事件时,他的眼泪就会流下来。这一幕深深触动了我,外公一辈子都是农民,他一定很难接受现在农业产品变成这个样子,于是我在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搞清楚最真实的农民生产状况,拿到一些最真实的数据,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大一暑假的时候,我跟着老师下到农场,一蹲就是两个月。我和三名同学组成一组,对两千家农户大田和五十家大农场进行了调研,主要内容是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杀虫剂等的使用情况。调研结束,我们写出了一万多字的《江苏省射阳县农村生产调查现状》。我们在报告里指出:落后的生产模式和生产习惯使一小部分农民迷信化肥农药的使用,造成了农产品生产源头的安全隐患,但是绝大部分农民还是老老实实在用良心种菜。
  回想起之前看到的食品安全报道,我发现,媒体上的一次次食品安全事件,使人们对农产品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一棒子打死一类农作物的新闻使得城市消费者对农业生产者的信任度急剧降低,如何重构消费者与农业生产者之间的信任,成为之后我不断思考的问题。
  有一次,我在图书馆了解到信息工业领域的“追溯”概念,似一股灵感风暴,点燃了我全身的兴奋点:能否把追溯技术引入到农产品监控领域,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透明化追溯呢?
  虽然大学里学的是会计专业,但我很早就对网络信息技术有着近似痴迷般的热爱。很快,一个大胆的想法从我脑海中蹦出:组建一个食品安全软件研发团队,从技术上探索解决食品安全、重构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任的途径。
  物联网打造“透明农场”
  我找到三位在技术开发上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了南京金麦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金麦云”的“云”是科技云,我想做那朵改变农业的科技云,也梦想着绿色农业实现后,我们能躺在金色的麦子上看云。
  在开发软件前,我与南京农业大学农村信息化中心余德贵主任和胡以涛等几位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余德贵老师认为,市场上虽然有许多农产品追溯软件产品,但是技术成熟、运行稳定的并不是太多,因此有很多大显身手的空间。但余老师也同时提醒我们:“这款软件从源头数据采集到数据处理难度很大,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老师的话不是空穴来风。我们的研发中心在校园内,而农场一般都在郊区甚至别的地区,数据从农场服务器传到我们这儿,经常会碰到服务器不稳定,数据图像中断的问题,而我们又不能第一时间赶过去处理;另外,由于蔬菜生长较快,摄像头或者传感设备远程采集数据时,经常会碰到因为蔬菜长高了,采集偏离位置,数据不够准确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定期到现场调试。
  除此之外,由于团队成员还都是青涩的大学生,欠缺开发经验,知识结构层次不齐,我们的开发进程曾一度面临中断。一开始我们对软件设计的构架、复杂数据的处理能力估计都不足,为了攻克难关,我和团队伙伴们废寝忘食地补课,逼迫自己通宵达旦地阅读大量技术研发报告,推敲各种案例代码,课后还缠着指导老师解疑答惑。
  随着思考和技术水平的成熟,我们发现自己不仅仅是在做一个农产品追溯软件,而是在用物联网技术打造“透明农场”,它对传统农场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是一个颠覆性的改造。就拿一颗青菜的成长来说,农场的大棚里安装了一套完全的物联网感应设备和可视的摄像设备,它们能远程采集青菜生长时的光、温、湿和土壤等必要数据,并智能化控制。
  在我们开发的软件平台上,能清楚地看到农场里面的一举一动。这颗青菜是不是缺水了?如果是,坐在农场控制室里的工作人员(一般是农场主本人或者培训后的农民)就会在电脑上点一下控制按钮,大棚里的感应设备会根据温度、湿度自动喷水补湿,水龙头洒下雾状的水珠,每次补水量均匀适中。当然,这颗青菜有时候也会出现病虫害等问题,菜农发现问题之后,如果凭借多年的经验处理不了,工作人员就会提交远程诊断协助,请农业专家登陆平台,调取远程视频进行问诊。青菜长了什么虫,生了什么病,他们在线就能解答,然后由菜民有针对性地杀虫处理。
  经过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的大棚,会大大减少雇佣的人力成本。传统的农业,浇水、施肥、打药,农民全凭经验,靠感觉。安装了智能系统以后,农作物该不该浇水?施肥、打药如何保持精确的浓度?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如何按需供给,都将由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实时定量把关,农民只需按个按钮,做个选择,或者完全听从“指令”就能把农作物种好。如果出现系统没有设置的突发情况,农场通过远程平台求助公司实验室,就可以邀请专家一起指导解决。
  之所以说我们开发的软件平台是一个透明信息库,是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个农场就是透明的——从蔬菜的种子种下去到成长全程,以及这块地用的是什么种子、化肥的品牌、撒了多少农药,用手机扫一下包装上的二维码就一目了然;从收获到运送至家门口的过程中,蔬菜保鲜箱中还装有一个RFID芯片(无线射频识别,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常用于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等)追踪。只要在手机里安装一个程序,在15米距离里,手机都会有了感应。如果没有感应,说明保鲜箱在途中被人动过手脚。
  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们团队的第一款面向出口蔬菜追溯的软件在南京农业大学农村信息化工程中心的基地农场顺利上线。我们的实体农场在常州,改造大棚更新软硬件的成本大概需要30万左右,但农场老板还是很愿意合作,因为我们导师以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在里面投入了一定的科研经费,他只要掏10多万元的成本,而且改造后的农场减少了雇工,节省的人工成本足以抵消这部分的投入。
  既种菜还得卖菜
  建立透明农场还只是第一步,只有解决销售渠道,才能让我们的软件在市场上生存下去。
  经过反复讨论,我们的技术团队决定以透明农产品溯源平台为核心,配套研发网上订购蔬菜系统。这样,既能帮助农场主改造传统大棚,又能利用线上商务平台帮他们卖菜,让他们看到实效。为了让更多的农场主和我们合作,用上我们的软件平台,我们很愿意和农场主以入股合作的形式改造农场,如此既能分担改造的风险,又共享改造后的收益。
  刚开始,我给江苏省13个市106个县的科技局和风投公司打电话或者上门拜访,试图开拓市场,寻找客户或投资者。然而这种近似于“无赖”的招商方式让我吃了不少闭门羹。有时我被人误以为是骗子当面斥责;有时说得口干舌燥却被人置之不理;有时因为推介追溯软件产品的试用而被人当成无聊推销,通话数秒就被挂断电话……
  看来,耳听为虚,眼见才为实。于是,我们决定把基地农场的第一个蔬菜配送点选在南农大,团队伙伴们带着蔬菜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开始一天只能卖几斤,客户觉得“金麦云”的蔬菜卖得比市场贵10%~20%,认为不值。后来,我索性把蔬菜和笔记本电脑搬到居民小区里,打开网络平台,一边向居民展示农场的种植实时画面,一边介绍:“我们的基地农场在常州,咱们星期二在网上下订单,周三早上5点蔬菜就会运到南京,一般早上8点就能送到家门口。我们销售的蔬菜品质高,绝没有反季节蔬菜,而且我们用的农药是生物农药,比市面上的杀虫剂等化学农药贵20%,但它不喷在蔬菜上,而是作为诱引把害虫引开杀死,所以不会有任何化学农药的残留。因为成本原因,这些蔬菜的价格确实要高于市场价,但也不会贵得离谱,一年花上两三千元,三口之家就可以吃得非常满意了。”
  听完介绍,很多人开始动心了,最早的一批客户是专门研究农业的南农大老师。很快,我们收到的订单越来越多,从最初的一个月卖500斤蔬菜,已经拓展到现在的上万斤,定时为附近100多户居民送货上门。
  看到透明农场的蔬菜这么受欢迎,想和我们合作的人多了起来。目前,金麦云合作的农场增加到3个,生产面积达1000多亩,几家上百人的企业也正在和我们商谈配送事宜,我们也打算在城里设立更多的配送点。
  责任编辑:曹晓晨
其他文献
张福文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金工首饰专业负责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属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一个好铁匠,总是盼望着一块好钢的出世,然后用奇特的方式,使它服从自己的意志,变成一把宝刀。  ——莫言  早上6点半,张老师从位于北京北五环外的家开车出发,经过各种兜兜转转,尽量避免了那些拥堵的主路,8点之前赶到了位于文学馆路的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开始了上午的课程。张老师在金工首饰专业教授的课程
入学转专业:优秀生选拔计划  2003年起,北京化工大学为了培养一批出类拔萃的人才,出台了优秀生培养政策。在每年新生入学之际,学校组织全校新生参加综合考试和英语考试,考试结束后,学校根据成绩,再参照高考成绩,成绩排名前5%的学生作为优秀生,进入优秀生培养计划。通过这个计划,北化每年从大约3000名左右的新生中选拔出200名左右优秀生,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转到校内任何专业。同时经过自愿报名,学校
不是圈钱,也非注水  每年5月是美国大学的毕业季,毕业典礼上历来会发给每个毕业生一本精美的小册子,列举所有毕业生的名字以及各位到场的贵宾。2015年5月17日,美国网上新闻媒体Buzzfeed发了一张哥伦比亚大学统计系毕业生名册的截图,这张图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名单上的大多数名字以汉语拼音的形式出现,可以断定82%是中国学生,港台的姓名拼写方式和大陆不一样,有6人,华裔学生是英文名加中国姓氏,有3人
“九门提督”  清华园像是一座“城”,它有9个门,平均每晚会有170辆汽车从其中的7个驶入,偶尔会急剧增长,2015年元旦的前6个小时里,就有557辆汽车驶入清华。负责保卫工作的王连城大队长被人称为“九门提督”,他直接指导着负责门卫工作的校卫队,在他的组织和指导下,每晚会有16名保安把守着清华的9个入口。  西门夜班保安雷振和张金亮,都是刚来北京一个多月的小伙子,“清华门卫”也是他们来北京后的第一
他带着自家的酒去拜访一些有钱有势的朋友。很多人说,你们的酒很好啊,等我的藏酒室有空间了,就藏一批你们的酒。还有人说,你们的酒很好啊,只是包装不太时尚,只要你改个包装,我一定买。我觉得那些话很像敷衍,可王君相信他们。  于是王君投入数万元制作了全新包装,包装精美复杂,不惜工本。而那些说只要包装好了就会买酒的朋友,一个都没掏钱。至今,还有几万套崭新的包装盒存在租用的仓库里。  然后王君说,他要证明自己
2014年2月15日,赶在零点钟声敲响前,我提交了最后一份文书,结束了长达半年的转学申请工作。  对于很多在本科阶段打定主意出国的同学来说,读研是个较为常见的选择。然而,也有少部分会像我一样,选择转学来实现留学梦。相较于每天跟在导师身后做项目的研究生,本科生有更多机会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体验美国教育与文化。最重要的是,转学是一个调整专业的绝好机会。如果对自己所学不感兴趣,转学能帮你找到自己喜欢
睿文母亲打来电话,希望和我谈谈“孩子在学校受同学欺负、排挤”的问题,这让我有些哭笑不得。睿文是我带的大一学生。近一年来,我多次听到同学、老师对睿文的“投诉”。原因是她太“好学”了,好学到让人周围人都受不了。    睿文经常上自习直到深夜才回到宿舍,开灯洗漱,声响如常。室友们常在半夜被惊醒,苦不堪言。多次提醒无效后,双方终于大吵。睿文觉得自己为了学习晚归并没有错,那些喜欢“混日子”的室友是出于妒忌才
美国大学历来有请名人在毕业典礼上为毕业生演讲的习惯,2013年5月4日,密歇根大学请来了推特CEO迪克·科斯特洛(Dick Costolo)。演讲开始前,迪克请求大家给他几分钟时间,“我想发条推特记录下这一切”。他拿出手机,朝观众拍了张照片,边打字边说:“我可是这方面的专家。”此举引发现场阵阵笑声。他在一本正经地感谢了校方邀请和父母付出后,突然又来了一句:“我保证,三点半前结束演讲。”这一“贴心”
吴晓慧是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大四学生,也是给同学们提供便利的“七彩贝壳——掌上校园”软件的发起者和主要负责人,通过这款手机APP,科技大学的学生们不管是查询饭卡余额,查询图书馆藏书,还是查课程表,查成绩排名都可以一键搞定。  结识技术大神  话说“七彩贝壳——掌上校园”并不是吴晓慧的第一次尝试。吴晓慧曾也有一个类似的想法:“也是移动类的软件吧,觉得自己的想法挺好,就找到了当时特别厉害
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成为“学霸”。  在我的印象里,  “学霸”属于每天晚睡早起,  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实验室的女生。  而我的大学生活轨迹正好相反。  2002年,我考入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攻读物理。  大学时,我从不把上课放在心上。  让全班同学意外的是,  简单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居然有人挂课,  那个人正是我。这门课的考试内容异常简单,  电脑开关机、windows日常操作、office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