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学生、教材和课堂构成了一个传统的英语教学系统,在过去,教师把持着课堂对学生进行教材中英语知识的灌输,课堂成为知识灌输的加工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弊端越发突显,其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是最为主要的矛盾所在,英语课堂教学系统也有了稍微的调整,系统应当是教师、学生、教学资源和课堂构成的,课堂应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进行互动交流学习经验的平台,教师给学生提供一部分教学资源,并进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动,实现学生英语语法知识、句型结构的自我发现,在知识获得过程中,提高语言素养和交际能力。那么,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效果该如何保证呢?笔者认为,虽然学生是英语知识学习的主体,但是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一定不能缺失,应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教师在设置课堂教学情境和进行教学资源的选择时应注意分层。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多年教学经验就高中英语教学过程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这两个话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习困难的成因
要想治病必先把脉,要想促进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就必须要找到学生学习差异的根源之所在,不应该简单地归结为学生智力因素,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表明,差异性的成因是多元化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是很大的,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成绩较优的学生在成就动机的驱动下学习较为积极主动,互动欲望非常强烈,思维层次处于较高的水平,学习的效果也比较好;而对于英语学困生而言,在以成绩论英雄的当下,由于其得不到英语成绩的支撑,课堂上学习过程表现为容易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参与课堂互动的欲望较为薄弱,英语学习兴趣低,导致学习过程中错漏现象十分严重,自我感觉掉了队。掉队的成因,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是这部分学生缺乏对自我学习能力准确定位,加上长时间处于不良的学习习惯下,成就动机更加得不到满足,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学习心理滋生并放大,如果感觉在班级被边缘化的话,会导致其英语学习自信心的进一步丧失,甚至出现对英语学习的抵触情绪。
二、 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实施分层教学
1. 注意分层的艺术性和隐蔽性
因材施教原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准则,考虑到学生间客观存在着的个体学习差异比较大,但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教育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想因材施教,首先就必须将所教班级的学生按照其语言能力和学习习惯合理地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但是分层又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从分快慢班的情况来看,学生心理上容易因为刻意地进行区分而引起波动,特别是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其结果使得两极分化现象更为严重。那么,如何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分层呢?
教师在给学生分层时,应注意客观性和隐蔽性,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具体学情,将学生分成强、中、弱三个层次,再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学习小组之中,通过学习小组的建立,让组内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帮扶后进生,实现小组内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
我们在进行分层的时候,要意识到学生智力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每个学生的身上都应该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应该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要意识到成绩不好不能等同于差生,要学会赏识每一个学生。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表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行为表现时刻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态,感染着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进行分层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而不是边缘化“后进生”。
2. 注重分层教学的过程性和评价性
其实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曲解了“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句话的含义,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这题目我讲得一样,有些学生学得很好,而有小部分学生没能听懂,我也不知道怎么啦。”“课后作业我是一样布置的,有些学生就完成得很好,总是有那么几个学生不能好好地完成。”这些话中的“一样的”是不是就意味着平等呢?笔者认为上述几句话是看似平等其实是不平等的,平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统一性教学、统一化的要求、和同一标准的学习评价,笔者认为平等是指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师应平等地给予学生发展的机会,给予学生平等的关注,对于英语成绩比较差的学困生,如果我们的教学起点脱离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那么等于没有给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这样的教学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是不平等的,所以我们除了要将学生在形式上进行学习能力的划分以外,在课堂提问的内容上也应该有所助益,找到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问题平衡点,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亦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时甚至是为了达到平等还需要我们教师的情感天平适当地向着自信心缺乏的学生倾斜。
具体实施办法有以下几点:
(1) 教师在教学设计前应认真分析教材,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探究性问题,注意问题设置的阶梯性,保证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保证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获得语言知识的强化和应用英语的能力获得提升,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均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2)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切忌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评价标准的设置应和学生的具体实际相关,对待成绩好的要帮助他找出学习的漏洞,期待学习成绩有进一步的突破;对待学习英语有困难的学生,应多给予鼓励,推动其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
一、 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习困难的成因
要想治病必先把脉,要想促进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就必须要找到学生学习差异的根源之所在,不应该简单地归结为学生智力因素,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表明,差异性的成因是多元化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是很大的,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成绩较优的学生在成就动机的驱动下学习较为积极主动,互动欲望非常强烈,思维层次处于较高的水平,学习的效果也比较好;而对于英语学困生而言,在以成绩论英雄的当下,由于其得不到英语成绩的支撑,课堂上学习过程表现为容易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参与课堂互动的欲望较为薄弱,英语学习兴趣低,导致学习过程中错漏现象十分严重,自我感觉掉了队。掉队的成因,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是这部分学生缺乏对自我学习能力准确定位,加上长时间处于不良的学习习惯下,成就动机更加得不到满足,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学习心理滋生并放大,如果感觉在班级被边缘化的话,会导致其英语学习自信心的进一步丧失,甚至出现对英语学习的抵触情绪。
二、 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实施分层教学
1. 注意分层的艺术性和隐蔽性
因材施教原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准则,考虑到学生间客观存在着的个体学习差异比较大,但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教育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想因材施教,首先就必须将所教班级的学生按照其语言能力和学习习惯合理地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但是分层又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从分快慢班的情况来看,学生心理上容易因为刻意地进行区分而引起波动,特别是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其结果使得两极分化现象更为严重。那么,如何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分层呢?
教师在给学生分层时,应注意客观性和隐蔽性,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具体学情,将学生分成强、中、弱三个层次,再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学习小组之中,通过学习小组的建立,让组内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帮扶后进生,实现小组内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
我们在进行分层的时候,要意识到学生智力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每个学生的身上都应该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应该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要意识到成绩不好不能等同于差生,要学会赏识每一个学生。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表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行为表现时刻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态,感染着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进行分层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而不是边缘化“后进生”。
2. 注重分层教学的过程性和评价性
其实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曲解了“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句话的含义,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这题目我讲得一样,有些学生学得很好,而有小部分学生没能听懂,我也不知道怎么啦。”“课后作业我是一样布置的,有些学生就完成得很好,总是有那么几个学生不能好好地完成。”这些话中的“一样的”是不是就意味着平等呢?笔者认为上述几句话是看似平等其实是不平等的,平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统一性教学、统一化的要求、和同一标准的学习评价,笔者认为平等是指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师应平等地给予学生发展的机会,给予学生平等的关注,对于英语成绩比较差的学困生,如果我们的教学起点脱离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那么等于没有给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这样的教学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是不平等的,所以我们除了要将学生在形式上进行学习能力的划分以外,在课堂提问的内容上也应该有所助益,找到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问题平衡点,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亦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时甚至是为了达到平等还需要我们教师的情感天平适当地向着自信心缺乏的学生倾斜。
具体实施办法有以下几点:
(1) 教师在教学设计前应认真分析教材,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探究性问题,注意问题设置的阶梯性,保证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保证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获得语言知识的强化和应用英语的能力获得提升,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均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2)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切忌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评价标准的设置应和学生的具体实际相关,对待成绩好的要帮助他找出学习的漏洞,期待学习成绩有进一步的突破;对待学习英语有困难的学生,应多给予鼓励,推动其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