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美术课堂上,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美术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美术老师,需要把握好课堂的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的辅导过程中,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要学会引导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分析了小学美术课堂中有效讲解的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有效讲解;策略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初入教育行业或者很少进行教学技能训练和反思的教师来讲,他们经常每节课都在非常辛苦地讲解知识和原理,希望学生理解并记忆,然而结果却并不理想,优秀的作业总是集中在固定的几个学生上。有调查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的绘画概念不强;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比较拘谨。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 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为主的美术教学,必然离不开基础技法的训练;2. 基础技法的训练必定是在老师有效地讲解引导下构建的。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只有采取适当的策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美术课堂讲解效果。
一、 小学美术课堂中现存的问题
(一) 在美术课堂上设置的问题太多而使得偏离教材目标。
新教改要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提高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效果。有的老师会认为互动的教学效果好,而过分的采取了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设置了大量的问题进行互动,通过互动完成教学。殊不知,已经有很多问题都不是教学目标范围内的问题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常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困惑,带来更多的问题,可能本身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又平添了更多的疑惑。
(二) 注重美术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多样性,而忽视了美术课程基础技法的教授。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学科改革也不例外。但美术教学改革不是要脱离美术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能力,一味地抛弃传统基础授课方式而追求创新反而走入了教学误区。美术教学的改革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法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是正确的选择。例如:在《肖像艺术》课程中,老师按照教学计划简单的安排一位学生上台作为模特,由学生进行肖像绘画。绘画过程中老师进行了绘画透视方面的知识介绍,让学生自由绘画。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基础技法水平,学生通过老师的三言两语根本无法掌握基础知识和美术技巧,也就无从谈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最终的绘画结果中存在大量取景、透视等错误。这种所谓的发散教学、创新教学是不可取的,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美术技法的培养,一切教学内容就像是空中楼阁,缺乏基础,难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 小学美术课堂中有效讲解的策略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在进行美术课程教学的时候,如何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很多美术老师困惑的问题。面对绘画的内容,无论是静物、风景,或者是山水花鸟等,都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如果千篇一律的进行教学,显然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进行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画影子》的教学的时候,需要先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影子,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描述影子的特点,体验生活的乐趣。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影子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善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子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通过观察,教会学生落笔,构图定位,分割局部,添加或切减,勾出应征者轮廓,然后再深入描绘,并用匀称的线条完成造型,最后上色、修饰、调整完成,得到影子的绘画结果。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影子的变化特点,还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进行踩影子的游戏,更深刻地体会到影子的变化万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直观演示能够突出视觉效果,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关键。
必要的教学示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集中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帮助学生培养灵感和动手能力,通过亲切沟通增进师生关系,放松学生的心情,对学生的作品采取鼓励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学示范也是减少学生实践过程差错的良好学习机会。如在教授人美版小学二年级《泥条头像》的课程上,老师需要进行立体泥塑的制作示范,通过展示自己良好的泥塑水平,让学生对惟妙惟肖的立体泥塑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老师纯熟的技巧赞叹不已。接下来,老师通过讲解立体泥塑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点,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设计后,采用捏、揉、搓、粘、抹等技法进行实践。期间为了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展示兵马俑、古代埃及雕塑等艺术品的图片。
(三) 小学美术教学思维不能够僵化,实现教材内容的问题化,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将已经是定论的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探究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地位。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个人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大树的故事》时,可以通过为学生展示大树的图片,让学生主动思考大树的结构和树上可能发生的故事。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对讲述故事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对该故事进行绘画创作,不仅提高了学生思维创造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在思考中对大树有所了解,能巩固通过蜡笔等勾勒出大树的结构和特点,以及故事的趣味。最后还可以引出类似“大树为什么能保护我们的环境?”这样的发散性思维题目,让学生下课后查找资料自行解答,加深记忆。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做少而精的讲解示范,对学生完成美术作业有重要的引导和启发作用。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通过有效地讲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美术技巧和技能,从而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陳小舟.小学美术教学动态生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刍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有效讲解;策略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初入教育行业或者很少进行教学技能训练和反思的教师来讲,他们经常每节课都在非常辛苦地讲解知识和原理,希望学生理解并记忆,然而结果却并不理想,优秀的作业总是集中在固定的几个学生上。有调查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的绘画概念不强;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比较拘谨。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 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为主的美术教学,必然离不开基础技法的训练;2. 基础技法的训练必定是在老师有效地讲解引导下构建的。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只有采取适当的策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美术课堂讲解效果。
一、 小学美术课堂中现存的问题
(一) 在美术课堂上设置的问题太多而使得偏离教材目标。
新教改要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提高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效果。有的老师会认为互动的教学效果好,而过分的采取了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设置了大量的问题进行互动,通过互动完成教学。殊不知,已经有很多问题都不是教学目标范围内的问题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常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困惑,带来更多的问题,可能本身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又平添了更多的疑惑。
(二) 注重美术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多样性,而忽视了美术课程基础技法的教授。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学科改革也不例外。但美术教学改革不是要脱离美术的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能力,一味地抛弃传统基础授课方式而追求创新反而走入了教学误区。美术教学的改革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技法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是正确的选择。例如:在《肖像艺术》课程中,老师按照教学计划简单的安排一位学生上台作为模特,由学生进行肖像绘画。绘画过程中老师进行了绘画透视方面的知识介绍,让学生自由绘画。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基础技法水平,学生通过老师的三言两语根本无法掌握基础知识和美术技巧,也就无从谈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最终的绘画结果中存在大量取景、透视等错误。这种所谓的发散教学、创新教学是不可取的,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美术技法的培养,一切教学内容就像是空中楼阁,缺乏基础,难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 小学美术课堂中有效讲解的策略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在进行美术课程教学的时候,如何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很多美术老师困惑的问题。面对绘画的内容,无论是静物、风景,或者是山水花鸟等,都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如果千篇一律的进行教学,显然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进行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画影子》的教学的时候,需要先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影子,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描述影子的特点,体验生活的乐趣。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影子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善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子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通过观察,教会学生落笔,构图定位,分割局部,添加或切减,勾出应征者轮廓,然后再深入描绘,并用匀称的线条完成造型,最后上色、修饰、调整完成,得到影子的绘画结果。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影子的变化特点,还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进行踩影子的游戏,更深刻地体会到影子的变化万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直观演示能够突出视觉效果,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关键。
必要的教学示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集中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帮助学生培养灵感和动手能力,通过亲切沟通增进师生关系,放松学生的心情,对学生的作品采取鼓励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学示范也是减少学生实践过程差错的良好学习机会。如在教授人美版小学二年级《泥条头像》的课程上,老师需要进行立体泥塑的制作示范,通过展示自己良好的泥塑水平,让学生对惟妙惟肖的立体泥塑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老师纯熟的技巧赞叹不已。接下来,老师通过讲解立体泥塑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点,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设计后,采用捏、揉、搓、粘、抹等技法进行实践。期间为了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展示兵马俑、古代埃及雕塑等艺术品的图片。
(三) 小学美术教学思维不能够僵化,实现教材内容的问题化,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将已经是定论的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探究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地位。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个人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大树的故事》时,可以通过为学生展示大树的图片,让学生主动思考大树的结构和树上可能发生的故事。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对讲述故事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对该故事进行绘画创作,不仅提高了学生思维创造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在思考中对大树有所了解,能巩固通过蜡笔等勾勒出大树的结构和特点,以及故事的趣味。最后还可以引出类似“大树为什么能保护我们的环境?”这样的发散性思维题目,让学生下课后查找资料自行解答,加深记忆。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做少而精的讲解示范,对学生完成美术作业有重要的引导和启发作用。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通过有效地讲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美术技巧和技能,从而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陳小舟.小学美术教学动态生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刍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