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寻找创业投资“爆点”

来源 :财经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s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了2006年的狂欢,2007年创投行业的“爆点”会在哪儿?谁又将是下一个Google?
  问这个问题的有创业者,有企业家,还有创投基金合伙人,面对机会无限的中国市场,大家都在寻找Google这样的金矿。纵览2006年创投行业的市场表现,专家们惊呼,如同北美淘金热一样,2007年,将是中国创投行业的淘金年。
  “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浪潮。”如华盈创投创始合伙人钟晓林所言,改革开放之后,外资利用国内基础设施提升和产业提升作的投资机会,通过直接投资,造就了诸多系统性的产业公司,赚了个盆满钵满。而随着市场不断完善,经济结构不断升级,摆在大家面前的,是新一轮的投资机会。“这是继上一个浪潮之后的新兴浪潮,是创造大公司的一个机会,并且这个浪潮会比上一个浪潮更持久。”
  浩瀚的海洋上,“浪潮”意味着机会,无数的“冲浪者”都在期盼着大浪的到来。中国这一轮投资浪潮也不例外。尽管大浪淘沙,能存活的只能是真金,然而与勇敢的“冲浪者”一样,“大浪”来时,这些基金不会因为风险而退缩。在中国良好投资形势的诱惑下,创投基金大量进入中国,成为继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之后,新一轮资本运作热点。
  据统计,2006年,中国创业投资金额达到破纪录的26.06亿美元,比2005年高出近两倍。而仅2006年前11个月,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投资111个案例,参与投资的机构数量达68家,整体投资规模达117.73亿美元,为亚洲之冠(除日本外)。
  与以前单一的IT行业投资不同的是,2006年,从IT到生物制药、再到服务业、乃至传统行业,都出现了基金的身影,在更为广阔的市场上,他们任意挥洒,形成了资本狂欢的高涨局面。
  
  2006年,中国创投行业实现了质的飞跃:法律政策逐步健全,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外来基金进一步壮大,本土私募基金开始成长,创投市场投资多元化的局面逐步形成、投资趋于理性。
  说这些可能过于抽象,那么我们用直观的数字来说明这一切:
  首先,创投产业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2006年3月1日施行的《创投企业管理暂行办法》、8月27日修订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9月8日公布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对创投企业的税收和退出政策作出了切实规定,内容包括“投资中小高新技术的企业可享受税前利润70%免税的优惠”“鼓励中外资创投在国内上市退出”“外国投资者将可以有限制地对A股进行战略性投资,并在限售期后在二级市场卖出”等,对于完善创投企业的投资环境产生了有利的影响。
  其次,创投市场投资多元化格局浮现,原本一直是创投热点的IT行业比重下降,对于Web2.0的投资也从狂热走向理智;投资层面更为多元化,出现了医药、高新科技等投资热潮。清科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传统行业共发生63起私募股权投资案例,占年度投资案例总数的56.8%。该行业投资金额为56.23亿美元,占年度总投资额的47.8%。稳居第一位。紧接其后的是服务业,共吸引了45.21亿美元,占到年度总投资额的38.4%。生物/医药行业投资金额为10.63亿美元,占年度总投资额的9.0%。其他高科技行业9个案例为299.12亿美元,占年度总投资额的2.5%。在广义IT部份,2006年该行业共发生13起案例,年度投资额为2.65亿美元。
  第三,外来基金的投资额度再创新高,本土私募基金逐渐成形自己的队伍,尤其是江浙一带,成为2006年本土创投主力。清科的研究数据显示,整个2006年,外资机构在中国市场上投放的创业投资金额占市场总额的74.2%,本土机构则仅为18.3%。
  面对基金2006年的狂热表现,最清醒的应该是这些基金的投资合伙人了,在他们的眼中,除了机会,没有任何“沙子”。尽管每个人对于机会的理解不同,但是每个人都在寻找机会。
  软银亚洲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认为,中国创投行业面临着重大机遇是毫无疑问的。清科总裁倪正东也表示了相同的观点。
  在他们看来,高速增长的GDP,为资本的运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本土企业的蓬勃发展为创投行业提供着越来越多的项目源。而从创投行业在GDP所占的比重上来讲,与其他国家(如美国的创投业占GDP的1%相比)相比,中国创投业只占GDP的0.025%的,无论是创投资金额还是投资项目,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状态,还有着很大的增长潜力。再加上一些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为创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兼投资总监陈浩认为,2007年的“Google”将产生于三个方向,一是非IT行业的消费领域,二是受全球化影响将产生巨变的产业,三是产权变革带来的机会。
  不同于以上几位比较玄妙的话语,华登国际的投资总监钟良则更具体的提到三个行业:一是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深度结合;二是医疗、教育等近期变革较大的行业;三是面临变革的传统行业往往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爆发性增长。
  在新的投资环境下,2007年的创投机遇在哪里?想来,作为实际操盘手,这些人的观点无论是对投资者、创业者,还是对于手持资本、有意进入创投行业的“大鳄们”,均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财经观察:弘毅投资有什么运作模式么?核心理念是什么?  赵令欢:弘毅投资在过去的实践中总结了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模式,我们的核心理念是增值服务,并通过增值服务为企业创造价值,到目前为止,外界捕捉不到联想弘毅做短期炒作,或者所谓资本运作的迹象,我们是做实业的,是把投资当成实业做的投资管理公司。    财经观察:你刚才说弘毅有自己的模式?  赵令欢:我们主要专注于两种模式,一种就是所谓的并购投资模式,这
期刊
当我们一次次被动辄千万美元的融资所震惊的时候,当软银亚洲、IDG、软库中国、高盛投资等一大批国外VC逐渐被我们所熟知的时候,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联想早已涉足其间,悄然成长为一个不为人熟悉的资本联想,并获利不菲。  郭士纳退休后当了凯雷集团的董事长,韦尔奇退任后成为Dublier&Rice高级董事,人们津津乐道于这些世界级的大师们。而在中国,柳传志与他的联想,正在沿着似曾相识的路探索前行。  “20
期刊
4年前曾经拯救了陷入绝境的国内互联网拯救者,如今陷入被拯救的境地    2006年是SP们失望远大于希望的一年,这一年原本寄托着SP们艳丽的3G梦想,一切的苦难和辛酸似乎都可以在3G牌照的掩盖下得以弥补和扫清。然而,3G并没有如期而至。   于是,4年前曾经拯救了陷入绝境的国内互联网拯救者,陷入被拯救的境地。    政策之手  从2006年初开始,一系列的政策之手已经使得SP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
期刊
从开始尽职调查,到联想叩开国资大门,再到将其赴港上市,前后仅一年半。而将国有资产民营化,一直是冰山下的躁动。在目前国企产权改革的形式和路径又陷争议的背景下,联想上演了一场中国玻璃的资本大戏。     由联想第五少帅—弘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下称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主导的一桩收购案,同时也成为联想创始人柳传志从实业家向资本家的角色转换。这桩收购案就是弘毅投资收购苏玻集团,即是后来的香港上市公司—中国玻
期刊
“在这个关口上忽然来清算土地增值税,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在这个关口上忽然来清算土地增值税,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北京一家开发商的高层管理人士愤愤地对记者说,但眼神中又尽是无奈。   对于开发商,每一次政策的“收紧”都意味着一轮“洗牌”之变。而这一次,“洗牌”的力度非同寻常。  1月16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
期刊
市场在巨大的抛售压力下,终于低下了高昂的“牛头”,高潮也漫漫趋于平静    上证综指在巨大的入市资金推动下屡创新高,几近历史新高3000点。这是一场资本市场的盛宴,在这场久违的盛宴之中,过去的一年中或多或少有所收益的投资者虽然成为赢家,但最大赢家却不是他们,而是上市公司的“大非”、“小非”股东们——苦候多年等到了全流通之时,在股价上涨的最高潮时恰到好处地抛出手中的股票,成功套现。  而在收获了巨大
期刊
家乐福在亚洲的日本、韩国全面退出也是近些年的事情。但12年来,唯独在中国大陆市场所向披靡,而现在,随着家乐福西安北大街店的关闭,这一神话也终于结束    2007年1月30日,暖冬里的好天气使得古城西安仿佛提前进入小阳春。  在古城南郊商业圈繁华的小寨西路上,“家乐福”显眼的红蓝色标志已经被悬挂在了东方大酒店紧隔壁安南城一侧的顶端,装修工人们搭建起一个巨型的金属架,正准备张贴 “家乐福”的大幅标志
期刊
《财经观察》:您认为2007年中国创投行业的增长点主要是哪几个行业?   康中迈:一般来说,VC关注的行业都是未来三到五年股票市场的主角。像高科技、新能源、医疗,在美国是三到五年以前就已经关注了,现在都是市场的主角,目前来说,国内的则还是刚刚兴起,按照美国的经验,这几个行业的增长是值得关注的。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服务业,包括银行、保险、金融等。目前,我国的服务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比较低,只有
期刊
在众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投资者当中,红杉中国基金的创始合伙人张帆和沈南鹏可以说是珠联璧合,有媒体称他们是梦幻组合。虽然有时剑走偏锋,但结果常是出人意料,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一片叫好声!  红杉中国在资本市场甫一亮相,就吸引了媒体的眼光——2006年以来,业界最看好的两大领域,一是各类社区门户,二是以P2P引发的行业应用。而红杉中国在该两大领域均有大额投资。红杉中国第一个公开的案例,是业内名人齐向东主导的奇
期刊
钟良是投资界的新人,入行才一年,却已经是华登国际的投资总监了。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对于投资行业的规则以及挑选项目的标准,他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心得。在一次创投论坛上碰面之后,他很爽快地敲定了采访时间。跟他交谈很轻松,因为他不喜欢使用过多的术语和概念。    紧盯“冷门”  “2007年,我会关注一些看起来不太热但又有投资价值的项目。”当记者问到接下来的一年他会重点投资哪些方面的项目时,他如此答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