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清题目要旨,作答有的放矢

来源 :中学生天地·语文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ikuaile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届苏州市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卷第20题
  2020年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五十周年》纪念邮票,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1) 结合图片,用简洁的语言介绍邮票的主要内容。(不超过70字)(3分)
  (2)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日期即4月24日,这一天被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这样设立有什么意义?(3分)
  本题考查了同学们的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点评新闻时事的能力。题目本身的难度并不很大,但获得满分的同学却不多。究其原因,是同学们在审题这一步就不够仔细,没有厘清题目的要求,导致在作答时产生偏差。
  解答第一小题,第一步是根据题中的文字和图片提取有效信息。
  依据题干以及邮票画面中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五十周年”字样,不难判断该纪念邮票上红色的数字“50”所标识的正是“五十周年”;而数字“0”内部是一个银色的呈旋转状态的人造地球卫星;正上方有“1970—2020”字样,提示这五十年的具体年份起止;邮票左下角有运载火箭,右上角有“1.20元”的面值标识,右下角有“CHINA中国邮政”标识;蓝色地球和宇宙星空作为背景画面出现。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小题的题干中也有重要信息。根据第二小题的题干,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明确“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即“东方红一号”卫星。
  第二步是对所获信息进行取舍,并用简明的文字表达出来。
  题目要求我们“用简洁的语言介绍邮票的主要内容”,且给出了限定字数,这意味着我们在所获取的信息中要有所取舍,不能写出全部的细节,只能把所给的“主要”信息用简练的文字表达出来。
  首先明确占据邮票最大面积及视觉中心的是数字“50”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这两个要素不能丢;其次明确“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五十周年”及“1970—2020”字样是与这枚邮票的主题有关的重要内容,也不能少;最后可以视字数情况简要附上运载火箭、蓝色地球形象等信息。
  有同学是这样回答的:邮票画面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和阿拉伯数字“50”为主体,配有“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五十周年”等字样,右下角还印有“CHINA中国邮政”,其面值为1.20元。这样的答案就包含了太多的次要信息,且超过了限定字数。
  需要强调的是,文字介绍应紧扣“内容”展开,而不能转为评价其创作特色及内涵。比如有同学回答:这枚邮票采用写实手法创作,由卫星、火箭及多个数字组成。画面中卫星的刻画深入具体、色调明亮突出,在视觉上与深蓝色的背景形成了强烈对比。这个答案就抛开“内容”,转移到评议邮票的创作特色上了,不符合题目要求。
  解答第二小题,首先要读懂题目的内涵,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
  题目要求我们评价“这样设立有什么意义”,此处的“意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设立“中国航天日”的意义,二是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日期设立为“中国航天日”的意义。回答时,应将这两层意思都表达出来,才是准确、完整的。
  因此,如果同学们了解“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的背景和重要意义,有利于答好这一小题。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将《东方红》乐曲从太空传到了世界各地,由此开创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假如对这些不是很了解,那就需要我们将题目中有限的信息进行整合归纳,尤其不能忽略总的题干和图片中的“隐藏信息”。
  题干先指出“‘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日期即4月24日”,这一信息可以和前文题干中“2020年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及邮票中的字样“1970—2020”联系起来,从而明确“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日期为1970年4月24日。然后,根据邮票的主题“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五十周年”可知,“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发射成功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往往意味着突破、创新,而在1970年实现这一成就足见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不畏困难的“航天精神”。
  由此,我们可得出“东方红一号”的发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翻开了中国航天业发展的序章。而将“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日期定为“中国航天日”,对于当代青年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激励价值,能够发扬航天精神、普及航天知识。
  参考答案
  (1) 邮票主体是数字“50”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并配有“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五十周年”“1970—2020”字样与运载火箭形象。
  (2)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是中国航天腾飞的序曲。将“东方红一号”发射日期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旨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的热情。
其他文献
120天拍摄周期,100天播放,累计46.7亿播放量,豆瓣评分9.0,《白夜追凶》让优酷流量、口碑双丰收。近日,作为2017国产剧最大黑马的《白夜追凶》,被美国流媒体巨头Netflix(网飞)买下海外播放权,计划将在全球190个地区播出。消息一出,业内人士与剧集粉丝都雀跃不已。  在此之前,国内也有不少电视剧漂洋出海。许多历史剧、武侠剧,比如《武媚娘传奇》《还珠格格》在东南亚颇受欢迎,现实题材剧《
所谓扩大缩小,是指选项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的修饰成分或者表轻重程度的限制成分,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或程度或频率等随意扩大或缩小。这类设误陷阱的特点是,选项与原文初看似乎一致,但细比在个别地方却存在扩大缩小的问题。识别的方法是仔细比对,看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  请看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题C项:  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原文信息
一、选择题  1. B。A项,攒 cuán。C项,冠guān。D项,芟shān。  2. C。A项,博得。B项,流连。D项,针砭时弊。  3. A。B项,“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这里应改用“明目张胆”。C项,“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D项,“渔人之利”比喻第三方利用另外两方的矛盾冲突得益,句中不存在“另外双方的矛盾”。  4. D。A项,成分赘余,删去“为此”。B项,歧义,“正确的”
试题特点  近年来,高考阅读文考查中有一类题型考得比较频繁,就是问“文中主要写的是事物A,为什么还用相当的篇幅去写事物B”,这类题型大多数与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关,属于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题型的一个变体。为什么说是“变体”?因为事物(或人物)B往往也构成了事物(或人物)A存在的环境,所以它在答题方向和所答内容上与纯粹的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类题有同也有异。  示例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新课标Ⅱ卷
预测科技还是预测未来?  2007年底,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回忆起了五十年前的一桩往事:“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人造卫星,只过了五分钟,全世界就都明白过来了。尽管我写作、谈论太空旅行已经很多年了,那一刻仍然凝固在我的记忆中:我正在巴塞罗那参加第八届国际宇航大会,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发言之后,我回到宾馆房间休息,这时候苏联的消息传了过来,我被记者吵醒了,他们请我就此发表评论。我们的理论和推测
1  我叫安妮,我是一名职业中英同传译员。  十年前,我最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  “你们同传是按小时收费的吧?”——不,我们是按天收费的。  “同传很费脑子吧?”——嗯,如果干久了,会觉得同传其实更是个体力活儿。  “四十岁以后还能做同传吗?”——呃,这个问题恐怕要等到我四十岁以后才能回答你。  而最近两年,我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只有一个:  “同传会被A.I.取代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过去的回答
若无万丈深渊的激励,雄鹰何以展翅翱翔于天际?若无凶恶狼群的追赶,羚羊何以能腾跃于危机四伏的山巅?若无对温暖的向往,大雁何以不远千里南飞呢?生物如此,人当如是?人,只要心中有梦想,不断攀登险峰,克服困难,就有机会欣赏到山巅那无限美丽风光,才能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美。  不断攀登险峰,毫不畏缩,勇往直前,方能遍观群山,饱览胜景。  祖国山河,曾留下一位地理学家深深的足迹,他便是徐霞客,他
保留函数f(x)在y轴右边的图象,并将这部分图象复制翻折到y轴左边,便得到函数f(x)的图象.  提问 有这样一道题:已知函数f(x)=x2-2x-lg(x 2),求f(x)的零点个数.我知道这道题是通过作出函数图象求解的,但是函数中包含了两个绝对值,这样的图象我不太会画.  回答 对于含绝对值的函数问题,正确作出函数图象,是利用图象法解题的关键.同学们一般会通过分类讨论去掉绝对值符号,将其转化为
人生是一场屡屡出现岔路的旅行,需要在每一个岔路口做出正确选择。  ——题记  初中毕业,我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做一名文化生还是一名体育特长生。从小到大,我一直爱打篮球,打过很多场校内和校际的比赛,在各中学也算小有名气。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令我陶醉其中,一度认为这就是我骄傲的资本,可以一直潇洒下去。可是,我的父母认为篮球只是一项爱好,并不能作为主业去发展,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上不了台面”。  
在数学爱好者看来,  解题不只是巩固知识与方法、训练思维的过程,  更是一场攀登智力之峰的游戏.  现在,让我们沿着高手的视线,  一探他们眼中的数学题.    与问题“对话”    数学语言以精确而简洁著称,被誉为“科学的语言”,形式化和符号化是它的主要特点.如果把整个数学的解题过程看成是解题者与数学问题的一场“对话”,高手便是那个能够迅速领会题目中形式化、符号化语言所传递信息的人.  例1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