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只重字词的现象,忽略了文言文的精妙之处以及所传达出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久之便产生抵触心理。在教学中借鉴古人的评点不仅能很快地抓住课文的精妙之处,并且能让学生学习到独特的评价方式,无论对其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重点还是提高学习兴趣都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古人评点;文言文教学
对于理解一篇文言文来说,参考前人的评点是十分重要的。一来是因为前人的评点距离该文时间相对较近,二来能流传下来的评点必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对于我们理解文言文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现代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只重字词的现象,忽略了文言文的精妙之处以及所传达出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久之便产生抵触心理。所以在教学中借鉴古人的评点不仅能很快地抓住课文的精妙之处,并且能让学生学习到独特的评价方式,无论对其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重点还是提高学习兴趣都有很大的帮助。《古文观止点睛》是由清代吴楚材和吴调侯选注,杨宝发选编的一本对《古文观止》进行注解和评点的书。此书注解清晰,评点独到,对高中文言文的学习大有裨益。李密的《陈情表》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故笔者将从这两个文本出发,谈谈古人评点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启示。
一、感情评点,简洁明了
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文章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感情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要分析的。可现今教学的现状却是对这种思想感情的分析过于笼统,且经常脱离文本只谈感情。与之相对的,在揭示文段的思想感情方面,二吴的点评可谓简洁明了。如《陈情表》中对“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区区不能费远。”一段的点评为“此段写尽慈孝,使人读之欲涕。”这是二吴读罢李密这句话的感受,也是李密所要表达的感情,母之慈、孙之孝在这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是李密的至孝十分令人动容。在文言文中,许多字词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教师在分析文言文的时候可以先就文本本身进行分析,接着从文本逐步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文法评点,字字珠玑
高中语文课本中所选择的文言文篇目,其文法的使用都是十分精彩的,但真要明白恰当的指出文法之好却是有一定的困难。而二吴在文法分析方面的评点可谓字字珠玑。在《陈情表》文法使用巧妙的地方相对较多。如对“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一段的点评为“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责臣’、‘催臣’,文法错落。”。在高考卷中,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喜欢出某个字词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一类的问题,与其单独去辅导这类题目的答题技巧与方式,费时费力,还不如将古人对文法的评点引入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利用课文和评点训练学生解答此类题能力,事半功倍。
三、结构评点,巧用原文
二吴在文章结构上的评点颇为有趣。在有些地方他们并不直说文章用了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作用。而是直接用原文去解释和评点原文,使人一下就能抓住文章的脉络和结构层次,完全不同于现今教学中的先概括段意后分析脉络和结构。如对《陈情表》第一段中“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一段的评点为“一段。所谓‘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一段的评点为“一段。所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里的“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与“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实际上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三段中。二吴用后文的语句来解释前文的语句,使人能快速看出作者用了分总的结构去写母孙之间如何相依为命的。这样的结构评点直接巧妙,对于理解文章的结构与内容很有帮助,相较于死板的概括段意分段,更加具有技巧性,更能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兴趣。
四、内容评点,由表及里
二吴在评点文章内容的时候,能够做到由表及里,透过文字表面看出其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这样的评点能帮助学生更加正确和深层次的理解文段的中心。如对《陈情表》中“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一句的点评为“写进退两难之状,以示不得不再具表陈情之意。”单看文面只知进退两难,但二吴却指出李密想要表达的实际是自己不得不再次上书陈情的无奈。在教师对课文的分析与学生自己对课文理解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只流于表面,不能深层挖掘情况,导致对课文的理解存在偏差。利用古人的评点能很好的缓解这样的现象,帮助教师教授课文的深层含义,也能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理解能力。
五、总结评点,一针见血
二吴在评点古文时,在每一篇文章的后面会做一个总结性的评点,而这个总结性的评点直击文章中心,可谓一针见血。如《陈情表》的总结性评点“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这一总结性的评点是从感情抒发和语言艺术的角度所做的评点,可谓一针见血。在现今的高考题中,总结文章一类的题型一向是必考题,而二吴这种从多种角度去评析文章的方法对于教师教授这类型的题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可以在讲授完一篇文言文时,将古人的总结性评点拿出来与学生自己的总结相比较,让学生分析古人总结性评点的优点,学会这种评点方式,真正的“授之以渔”。
因时代的不同,古人的评点固然有一部分已是现代人所不能认可的,但大多数却是对教师理解和教授文言文很有帮助。且古人在语言上的精炼也是我们所需要认真去学习的。二吴在感情、文法、结构、内容、总结等方面对文言古文的评点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这样的评点方法对于教师解读和教授其他文章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宝发.古文观止点睛[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4,10.
作者简介:
陈晓陆,五邑大学,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
关键词:古人评点;文言文教学
对于理解一篇文言文来说,参考前人的评点是十分重要的。一来是因为前人的评点距离该文时间相对较近,二来能流传下来的评点必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对于我们理解文言文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现代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只重字词的现象,忽略了文言文的精妙之处以及所传达出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久之便产生抵触心理。所以在教学中借鉴古人的评点不仅能很快地抓住课文的精妙之处,并且能让学生学习到独特的评价方式,无论对其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重点还是提高学习兴趣都有很大的帮助。《古文观止点睛》是由清代吴楚材和吴调侯选注,杨宝发选编的一本对《古文观止》进行注解和评点的书。此书注解清晰,评点独到,对高中文言文的学习大有裨益。李密的《陈情表》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故笔者将从这两个文本出发,谈谈古人评点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启示。
一、感情评点,简洁明了
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文章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感情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要分析的。可现今教学的现状却是对这种思想感情的分析过于笼统,且经常脱离文本只谈感情。与之相对的,在揭示文段的思想感情方面,二吴的点评可谓简洁明了。如《陈情表》中对“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区区不能费远。”一段的点评为“此段写尽慈孝,使人读之欲涕。”这是二吴读罢李密这句话的感受,也是李密所要表达的感情,母之慈、孙之孝在这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是李密的至孝十分令人动容。在文言文中,许多字词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教师在分析文言文的时候可以先就文本本身进行分析,接着从文本逐步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文法评点,字字珠玑
高中语文课本中所选择的文言文篇目,其文法的使用都是十分精彩的,但真要明白恰当的指出文法之好却是有一定的困难。而二吴在文法分析方面的评点可谓字字珠玑。在《陈情表》文法使用巧妙的地方相对较多。如对“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一段的点评为“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责臣’、‘催臣’,文法错落。”。在高考卷中,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喜欢出某个字词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一类的问题,与其单独去辅导这类题目的答题技巧与方式,费时费力,还不如将古人对文法的评点引入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利用课文和评点训练学生解答此类题能力,事半功倍。
三、结构评点,巧用原文
二吴在文章结构上的评点颇为有趣。在有些地方他们并不直说文章用了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作用。而是直接用原文去解释和评点原文,使人一下就能抓住文章的脉络和结构层次,完全不同于现今教学中的先概括段意后分析脉络和结构。如对《陈情表》第一段中“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一段的评点为“一段。所谓‘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一段的评点为“一段。所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里的“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与“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实际上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三段中。二吴用后文的语句来解释前文的语句,使人能快速看出作者用了分总的结构去写母孙之间如何相依为命的。这样的结构评点直接巧妙,对于理解文章的结构与内容很有帮助,相较于死板的概括段意分段,更加具有技巧性,更能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兴趣。
四、内容评点,由表及里
二吴在评点文章内容的时候,能够做到由表及里,透过文字表面看出其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这样的评点能帮助学生更加正确和深层次的理解文段的中心。如对《陈情表》中“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一句的点评为“写进退两难之状,以示不得不再具表陈情之意。”单看文面只知进退两难,但二吴却指出李密想要表达的实际是自己不得不再次上书陈情的无奈。在教师对课文的分析与学生自己对课文理解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只流于表面,不能深层挖掘情况,导致对课文的理解存在偏差。利用古人的评点能很好的缓解这样的现象,帮助教师教授课文的深层含义,也能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理解能力。
五、总结评点,一针见血
二吴在评点古文时,在每一篇文章的后面会做一个总结性的评点,而这个总结性的评点直击文章中心,可谓一针见血。如《陈情表》的总结性评点“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这一总结性的评点是从感情抒发和语言艺术的角度所做的评点,可谓一针见血。在现今的高考题中,总结文章一类的题型一向是必考题,而二吴这种从多种角度去评析文章的方法对于教师教授这类型的题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可以在讲授完一篇文言文时,将古人的总结性评点拿出来与学生自己的总结相比较,让学生分析古人总结性评点的优点,学会这种评点方式,真正的“授之以渔”。
因时代的不同,古人的评点固然有一部分已是现代人所不能认可的,但大多数却是对教师理解和教授文言文很有帮助。且古人在语言上的精炼也是我们所需要认真去学习的。二吴在感情、文法、结构、内容、总结等方面对文言古文的评点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这样的评点方法对于教师解读和教授其他文章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宝发.古文观止点睛[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4,10.
作者简介:
陈晓陆,五邑大学,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