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4-000-01
摘 要 大学时代在人的一生之中是一段美妙和特别的时期。如今整个社会给大学生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和多方面的发展机遇,而他们可凭借的竞争优势已不单单是智力和体力,更重要的是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健康知识与行为习惯。自发、频率较高、怀着一个积极的心态参加体育运动,是预防心理疾病、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体育运动习惯
现在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和关心心理健康这一社会和谐因素,并且形成了统一的认识,我国在1985年后逐步进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并把心理健康作为社会安定的重要部分进行分析。目前我,国教育系统正在研究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而心理健康培养与体育教育设置为紧密的直接作用关系。因此,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培养是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剖析
目前,全社会都非常关心心理健康问题,其程度是社会安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必备条件。对当代的在校大学生来讲,社会为他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更多的发展空间,可是在得到这些有利条件的同时竞争也更加激烈,挑战也越来越多。新环境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
人才的培养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作为支撑,并且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更加高标准,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重要,必须对这个群体进行正确的引导。
近年来,教育部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不间断的调查和测试,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人数所占整体大学生人数的比例在逐年增加。通过近年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各类案件的报道,可以发现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不小的问题,也严重威胁到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影响这个群体进入社会后的发展。所以说,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当代大学生的特殊性
从1980年后中国大多数家庭按照计划生育政策只能生一个孩子,一个孩子的家庭自然会得到来自家庭各方面的宠爱,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思想,在遇到困难时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要求家人处理。一旦进入社会遇到情况就无法处理,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挫折感。
(二)处理人际关系方面
进入大学后,就暂时离开了家长的身边,自己处理身边的人际关系。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有着不同的习惯和思想,人际关系变的比在家庭和中学要复杂许多。部分大学生进入这个新的环境后不能摆脱过去以自己为中心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完全不能融入集体之中。如果不能逐步改变自己适应新环境,那么就会有挫折感进而演变成心理障碍而越发不与身边的人群交往。
(三)对就业情况预期而形成的压力
2000年以来我国大学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数量激增,其结果是毕业大学生数量也井喷式增加,而我国每年的就业岗位增加数量没有毕业大学生增加的数量多,可以说缺口很大。随之而形成的状况就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待业。随着这种情况的不断延续,在校大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后就开始感觉到就业压力了,如果年年就业情况不理想,那么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就会愈来愈紧张、忧虑,渐渐的就形成了心理障碍。
三、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帮助
(一)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的心理
体育作为一项竞技活动项目,既需要个体的坚定意志,身体素质,拼搏精神,有的地方还需要团队协作精神。通过体育运动不仅以其艰苦性来历练大学生的毅力,并且能使大学生们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最重要的是让大学生们在精神上得到放松,更加开朗。
(二)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体育运动需要人与人的交流,这是人们相互沟通最好的方式之一,沟通的同时也加强了与社会的接触。体育锻炼会使个体通过体力上的宣泄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愿意深入社会去体验。适量的体育运动也可以减少工作生活和学业上的压力和困惑,让人感觉很充实。
四、对于高校体育的若干建议
(一)体育课程中增设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程安排上增设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宣传,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的参照指标,如何正确对待自身心理上的一些异常反应。在校内应该设立心理辅导中心,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跨过心理方面的困惑。
(二)改变思路,联系大学生自身特殊情况,制定高校体育教学方案
体育教育所涉及的学科比较多样化,要把这些学科所涵盖的内容融入到一起,再传授给学生才有比较理想的效果。所以需要体育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按照生理和心理相互贯通融合的新思路来制定教学课程。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身体更加强壮和健康,同时可以对人们的心理进行调剂。所以,合理科学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起到非常理想的效果。通过这些合理的手段,才能培养出素质全面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日.论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2(1):86-87.
[2] 季浏.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兰自力.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史小红.改善和调节大学生心理疾病的运动处方[J].遵义师范学院报.2003.12(4).
[5] 王小艳.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1):91-93.
[6] 王红民.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体育[J].体育学刊.2004(1):87-89.
摘 要 大学时代在人的一生之中是一段美妙和特别的时期。如今整个社会给大学生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和多方面的发展机遇,而他们可凭借的竞争优势已不单单是智力和体力,更重要的是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健康知识与行为习惯。自发、频率较高、怀着一个积极的心态参加体育运动,是预防心理疾病、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体育运动习惯
现在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和关心心理健康这一社会和谐因素,并且形成了统一的认识,我国在1985年后逐步进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并把心理健康作为社会安定的重要部分进行分析。目前我,国教育系统正在研究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放在重要位置,而心理健康培养与体育教育设置为紧密的直接作用关系。因此,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培养是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剖析
目前,全社会都非常关心心理健康问题,其程度是社会安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必备条件。对当代的在校大学生来讲,社会为他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更多的发展空间,可是在得到这些有利条件的同时竞争也更加激烈,挑战也越来越多。新环境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
人才的培养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作为支撑,并且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更加高标准,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重要,必须对这个群体进行正确的引导。
近年来,教育部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不间断的调查和测试,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人数所占整体大学生人数的比例在逐年增加。通过近年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各类案件的报道,可以发现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不小的问题,也严重威胁到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影响这个群体进入社会后的发展。所以说,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当代大学生的特殊性
从1980年后中国大多数家庭按照计划生育政策只能生一个孩子,一个孩子的家庭自然会得到来自家庭各方面的宠爱,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思想,在遇到困难时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要求家人处理。一旦进入社会遇到情况就无法处理,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挫折感。
(二)处理人际关系方面
进入大学后,就暂时离开了家长的身边,自己处理身边的人际关系。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有着不同的习惯和思想,人际关系变的比在家庭和中学要复杂许多。部分大学生进入这个新的环境后不能摆脱过去以自己为中心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完全不能融入集体之中。如果不能逐步改变自己适应新环境,那么就会有挫折感进而演变成心理障碍而越发不与身边的人群交往。
(三)对就业情况预期而形成的压力
2000年以来我国大学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数量激增,其结果是毕业大学生数量也井喷式增加,而我国每年的就业岗位增加数量没有毕业大学生增加的数量多,可以说缺口很大。随之而形成的状况就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待业。随着这种情况的不断延续,在校大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后就开始感觉到就业压力了,如果年年就业情况不理想,那么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就会愈来愈紧张、忧虑,渐渐的就形成了心理障碍。
三、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帮助
(一)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的心理
体育作为一项竞技活动项目,既需要个体的坚定意志,身体素质,拼搏精神,有的地方还需要团队协作精神。通过体育运动不仅以其艰苦性来历练大学生的毅力,并且能使大学生们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最重要的是让大学生们在精神上得到放松,更加开朗。
(二)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体育运动需要人与人的交流,这是人们相互沟通最好的方式之一,沟通的同时也加强了与社会的接触。体育锻炼会使个体通过体力上的宣泄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愿意深入社会去体验。适量的体育运动也可以减少工作生活和学业上的压力和困惑,让人感觉很充实。
四、对于高校体育的若干建议
(一)体育课程中增设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程安排上增设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宣传,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的参照指标,如何正确对待自身心理上的一些异常反应。在校内应该设立心理辅导中心,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跨过心理方面的困惑。
(二)改变思路,联系大学生自身特殊情况,制定高校体育教学方案
体育教育所涉及的学科比较多样化,要把这些学科所涵盖的内容融入到一起,再传授给学生才有比较理想的效果。所以需要体育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按照生理和心理相互贯通融合的新思路来制定教学课程。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身体更加强壮和健康,同时可以对人们的心理进行调剂。所以,合理科学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起到非常理想的效果。通过这些合理的手段,才能培养出素质全面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日.论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2(1):86-87.
[2] 季浏.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兰自力.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史小红.改善和调节大学生心理疾病的运动处方[J].遵义师范学院报.2003.12(4).
[5] 王小艳.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1):91-93.
[6] 王红民.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体育[J].体育学刊.2004(1):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