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部编版教材特点 进行深度教学设计——以“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例

来源 :教学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ce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当前,我国历史教育教学处于转型改革的新时代,如何以新高考为导向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如何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为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对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高中历史教师面临的现实挑战。笔者认为,教学设计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构建,包含教学目标、教学理论、教师的教学理念、
其他文献
<正>1教材、课标分析及设计思路“DNA的复制”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三节,包括对DNA复制的推测、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DNA复制的过程三部分内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重视模型建构能力及科学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能够“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笔者结合课程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核心素养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同时该任务群要求“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不少于1/2”,说明了我国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思维发展。这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如何在文言文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大多是
为研究冲调温度对速溶杨梅粉色泽和风味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测定杨梅粉冲调后的风味成分。结果表明,冲调杨梅粉温度为45、55、65℃时,花色苷降解一半所需时间t1/2分别为173.3、101.9和50.6min,活化能Ea为54.97kJ/mol,Q101.88~1.75;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对50℃和80℃冲调杨梅粉的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共检出醇、烷、烯、醛、酯、酸、苯及呋喃等
为构建适合广州地区的园林地被植物综合评价体系,对新引进的11种园林地被植物进行了观察,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生长特性、观赏特性、应用特性3个方面,提出了11个园林地被植物综合评价指标,构建了园林地被植物综合评价体系,并对新引进的11个园林地被植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紫蕨草、假紫苏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好,观赏性好,值得园林绿化种推广应用;禾叶大戟耐强光照至耐半荫,适合推广。
边坡失稳是露天矿山时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影响了矿山安全生产,开展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工作,有助于预防边坡灾害的发生。针对云南某露天铁矿采场边坡,选取典型边坡剖面,利用理正软件中的瑞典条分法对其进行滑移安全系数的计算,得出所选典型边坡剖面分别在正常、洪水和特殊工况下的安全系数及最危险滑动面的位置,进而对该采场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工况下的所有边坡剖面均在安全和稳定的范围内;对于特
以二甲基吡啶胺铪/[Ph3C][B(C6F5)4]/Ali Bu3为催化体系,通过一锅两步法在温和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高分子量、窄分子量分布且具有高等规度的等规聚丙烯(i PP,硬段)与丙烯-1,3-丁二烯(1,3-BD)无规共聚物(软段)的嵌段共聚物.通过高温核磁(~1H-NMR、13C-NMR)、高温凝胶渗透色谱(GPC)、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动态力学分析(DMA)和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对所
<正>笔者曾有幸观看了山东省特级教师刘庆亮老师试教的一堂录像课。课题是《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的第7课。这堂课历经初看、再看、又看、四看,心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最后幸运的是揭开了面纱,但依然困惑多多,以一文记录在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到来的风雨心路。初看,带着兴致勃勃上路,旋即如坠云雾。网络流传的新课本已经拜读,刘老师讲解的这节课,也提前做了功课,有了初步定位。如果从历史事
期刊
为探究保水剂对胡杨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胡杨2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CK(不施入保水剂),T1(保水剂施入量为5 g/株),T2(保水剂施入量为10 g/株),T3(保水剂施入量为15 g/株),T4(保水剂施入量为20 g/株)5个处理,测量了胡杨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指标。结果表明:保水剂的施入可促进胡杨幼苗生长、降低呼吸消耗,提升光合能力及资源利用效率。在保水剂施入量为10 g/株时
本文以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以张培基教授对中国现代散文的翻译为研究对象,尝试探索译者主体性在译前、译中以及译后生态中的体现,同时通过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分析生态翻译环境下译者的“多维适应”以及“适应性转换与创造”论证所谓“主体性”是译者在翻译行为中的支配地位及其处于生态翻译环境中源语生态与目的语生态之间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从而直面“生态翻译学消解译者主体性”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