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施新课程改革,减负增效,需要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对于学生的作业提出一定的要求。学生的作业是对当堂知识的回顾与检测,同时又是学生提高能力的必要补充。中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学生的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这就需要作业具备针对性、系统性、启发性、多样性、实践性、开放性、适量性和适应性。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作业形式
有效的作业设计不仅能注意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能够关注大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生成的意向和程度,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对布置的作业进行设计,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供几点策略,同大家一起探讨。
一、精心设计作业内容,重点在启发性、针对性和系统性。
实施高效作业,教师必须在编题、选题上多花精力,根据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来精心设计作业。
1.作业要具有针对性。首先,所有的练习与作业设计都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能重复,对重点知识要加强训练。其次,要能关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盲区。例如讲授《数理统计》的排列,组合问题:组织一次足球邀请赛,有8支队伍参加,参赛每两队之间都要进行主客场比赛一场,一共要赛多少场?学生在做练习时分不清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我针对这一情况,又举了单循环比赛及握手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排列与组合的关系,再来解决上述问题,大多数学生都做对了。
2.作业要能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数学是一门有系统性的学科,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把握中学数学知识脉络,精通各章节与模块,章节与单元、单元与单元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及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学法、能力培养的阶段性及整体性要求,要立足一年兼顾多年。比如,应在高三掌握的知识方法技巧,高一、高二就不必要求太深;高一要滲透的思想方法,那就要加强训练、融会贯通,并能灵活运用,决不等到高三去解决。这样在作业设计时就避免了陈、偏、繁、难。再比如,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一、高二解决部分综合题、提高题时会用到,但只作为思考方法,不作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但到了高三后,教师就要选择合适的习题加以强化训练,不但能熟练掌握,而且能创新应用。这样可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更有利于知识巩固和能力提高。
3.作业设计应具有启发性。数学题目变化万千,但是都是围绕知识点进行的,学生玩题海战术会牺牲大量的课余时间,这时候教师要自己跳入题海,通过自己的精细化挑选,筛选出符合学生知识水平题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够达到高效。
二、丰富作业形式,突出多样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作业要多样化。作业的形式要不拘泥于上本作业和课后作业。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作业的形式也应不尽相同。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的知识水平,以及学习兴趣,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比如课前预习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搜集相关的知识背景。课堂可以布置学生口头作业,课后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可以是社会调查,也可以是搜集数据。单元结束可以布置单元作业,通过批改打分提高学生的信心。
2.作业设计还要注意与实际的联系。实践证明,越是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作业,越是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无疑会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讲解《概率》的时候,可以讲解生活中多种摸彩的形式,根据概率的知识都可以算出中彩的概率。
3.作业设计要具有开放性。新课程更关注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独立性,因为开放性的思维模式能体现一个人的创造力,而创造力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布置学生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多布置开放型的作业。开放型作业通常形式有:条件开放、结论开放。这样学生会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三、调控作业量及作业难度,突显适量性、适应性。
教师所设计的作业量及作业难度都要适中,不能靠大量的高难度的作业来给学生施压,以至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教师批改作业也越来越重,师生都苦不堪言。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既要充分挖掘一切可以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更要考虑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及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1.作业量要适中。数学作业要量高质优。学生的课余时间是有限度的,要想把学生从题海中拯救出来,就要布置高质量的作业。首先,宏观上调节学生各科间作业量矛盾,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兼顾其他学科,否则本科作业虽少而学生作业总量不少,效果也会很差。其次,微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可利用时间设计习题。
2.作业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由于学生个体在年龄、性别、爱好、家庭环境、兴趣能力等方面客观存在差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为三个层次:一层:基础题,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应用。二层:基础题的综合与扩展题。三层:能力提高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探究能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由于分层作业的难度适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选择能够独立完成的作业,并能不畏困难,努力向更高一层次的作业挑战。
作业是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通过作业和教师交流,教师也是通过作业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的人格完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作业形式
有效的作业设计不仅能注意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能够关注大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生成的意向和程度,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对布置的作业进行设计,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供几点策略,同大家一起探讨。
一、精心设计作业内容,重点在启发性、针对性和系统性。
实施高效作业,教师必须在编题、选题上多花精力,根据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来精心设计作业。
1.作业要具有针对性。首先,所有的练习与作业设计都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能重复,对重点知识要加强训练。其次,要能关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盲区。例如讲授《数理统计》的排列,组合问题:组织一次足球邀请赛,有8支队伍参加,参赛每两队之间都要进行主客场比赛一场,一共要赛多少场?学生在做练习时分不清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我针对这一情况,又举了单循环比赛及握手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排列与组合的关系,再来解决上述问题,大多数学生都做对了。
2.作业要能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数学是一门有系统性的学科,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把握中学数学知识脉络,精通各章节与模块,章节与单元、单元与单元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及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学法、能力培养的阶段性及整体性要求,要立足一年兼顾多年。比如,应在高三掌握的知识方法技巧,高一、高二就不必要求太深;高一要滲透的思想方法,那就要加强训练、融会贯通,并能灵活运用,决不等到高三去解决。这样在作业设计时就避免了陈、偏、繁、难。再比如,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一、高二解决部分综合题、提高题时会用到,但只作为思考方法,不作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但到了高三后,教师就要选择合适的习题加以强化训练,不但能熟练掌握,而且能创新应用。这样可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更有利于知识巩固和能力提高。
3.作业设计应具有启发性。数学题目变化万千,但是都是围绕知识点进行的,学生玩题海战术会牺牲大量的课余时间,这时候教师要自己跳入题海,通过自己的精细化挑选,筛选出符合学生知识水平题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够达到高效。
二、丰富作业形式,突出多样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作业要多样化。作业的形式要不拘泥于上本作业和课后作业。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作业的形式也应不尽相同。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的知识水平,以及学习兴趣,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比如课前预习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搜集相关的知识背景。课堂可以布置学生口头作业,课后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可以是社会调查,也可以是搜集数据。单元结束可以布置单元作业,通过批改打分提高学生的信心。
2.作业设计还要注意与实际的联系。实践证明,越是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作业,越是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无疑会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讲解《概率》的时候,可以讲解生活中多种摸彩的形式,根据概率的知识都可以算出中彩的概率。
3.作业设计要具有开放性。新课程更关注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独立性,因为开放性的思维模式能体现一个人的创造力,而创造力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布置学生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多布置开放型的作业。开放型作业通常形式有:条件开放、结论开放。这样学生会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三、调控作业量及作业难度,突显适量性、适应性。
教师所设计的作业量及作业难度都要适中,不能靠大量的高难度的作业来给学生施压,以至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教师批改作业也越来越重,师生都苦不堪言。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既要充分挖掘一切可以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更要考虑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及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1.作业量要适中。数学作业要量高质优。学生的课余时间是有限度的,要想把学生从题海中拯救出来,就要布置高质量的作业。首先,宏观上调节学生各科间作业量矛盾,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兼顾其他学科,否则本科作业虽少而学生作业总量不少,效果也会很差。其次,微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可利用时间设计习题。
2.作业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由于学生个体在年龄、性别、爱好、家庭环境、兴趣能力等方面客观存在差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为三个层次:一层:基础题,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应用。二层:基础题的综合与扩展题。三层:能力提高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探究能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由于分层作业的难度适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选择能够独立完成的作业,并能不畏困难,努力向更高一层次的作业挑战。
作业是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通过作业和教师交流,教师也是通过作业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的人格完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