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angmm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于学生是否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以语文学科的视角从树立乐观自信心理、挖掘教材心育内容、营造良好心育氛围、教学过程有机渗透四个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乐观自信 挖掘教材 营造氛围 有机渗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强调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同时,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绪”,使他们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说,学生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于学生是否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非常有必要,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帮助学生树立乐观自信的心理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健康的人格的核心是自信。因此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帮助学生树立乐观自信的心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过一句著名的口号:“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①就是要每个学生树立起自尊感与自信心。著名教育家朱永新也说过:“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导。”②现实中不少学生语文基础差、底子薄,对学好语文缺乏自信,终至兴趣索然,成绩平平。怎样才能改变这个局面呢?我觉得应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中赢得自信。有“成功教育之父”之称的著名特级教师刘京海(上海闸北八中校长)有一句名言叫“成功才是成功之母!”③因为成功能够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自信与自尊。教师就是要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在不断成功的体验中树立自信。尤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要尽量出些较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有“原来学习语文并不难,我也可以获得成功”的感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无论对或错都无所谓,老师可及时给予点评,也可让学生互评。对的表扬或掌声鼓励,错的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根源。这样,学生积极性高了,自信心有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增强了,成绩自然也提高了。
  海伦曾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培养自信的气质十分重要。但自信并非天生的,它是在个人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认真地总结自己的长处和成功经历,让每个学生都能充满自信地去迎接人生的挑战。
  二、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育内容
  现行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智育、美育等教育因素,其中也不乏心理教育的因素。这需要我们细心钻研,认真发掘,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体验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在教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文时,可引导学生通过体会主人公保尔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非常苦恼,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的情况下,仍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悲剧命运的打击,最终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者的经历,培养学生坚强地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健康心理,在逆境中完善自我。
  《我的母亲》(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中记叙了“我(胡适)”小时侯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作者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教学中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母亲在自己成长历程中对自己的影响而说说自己的母亲。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对爱我们的父母应多些理解和体谅,我们应有一颗感激的心,并好好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三、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心育课堂氛围
  创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努力使课堂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语文心育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态要亲切,语言要形象、幽默,充满激情,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舒畅、宽松、积极的情绪状态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心理潜能,取得良好的心育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配乐诵读。音乐的渲染,往往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起到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作用,使学生身临其境,为老师的教学作感情和环境气氛的铺垫。如教学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时,考虑到现在学生生活在和平时代,难以体味亡国奴的痛苦,可在简介背景之后,播放《松花江》这首歌,学生听了之后,对敌人的恨,对祖国家乡的爱就会油然而生,再通过朗读,使之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爱国之情得到了升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讨论:和平年代的中学生,该怎样爱祖国?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四、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和心理——生理活动现象领域内进行的。”语文学科是人文性极强的一个学科,也是进行学科心理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初中语文的心育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提高心理教育的效率。语文课堂教学为心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渗透渠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选择合适的渠道,有机地渗透心理教育,寓心育与教学过程之中。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识字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辨其形,读其音,解其义,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循序渐进的学习习惯。阅读教学时,要通过品词评句、朗读讨论、启发想象等方式熏陶、感染和激发学生的心灵。作文教学时,在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一定时期的心态,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美好的生活情感。要充分发挥课堂生活本身的心育功能,将心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充分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为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教会学生学习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教”是为了“学”,“教”应该服务于“学”。本文阐述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把握学的指导和强化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感悟的能力,培养语文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学习指导 回归生活 体验实践 发现创新 启迪智慧    “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怎么学”,“教”应该服务于“学”。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从引导学生自学,和引导学生自创两个方面来阐释了自学与自创的原因和意义。引导学生的自学与自创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老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加
【摘 要】传统语文文本解读方法以作者或文本为中心。而我们认为,当今语文文本解读尤应强化文本读者这一主体,努力提升读者在文本解读中的地位,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引领学生正确对文本进行有效的多元解读。  【关键词】阅读教学 多元解读 个性体验    语文是一门最富有开放性的课程,对文本的理解,常存诸多可能。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干扰,片面追求“唯一答案”的“一元解读”已成为当今高中阅读教学的主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