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落实新课程评价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探索评价方法,完善评价过程,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将评价周期常态化,评价方式规范化,评价内容具体化,关注每一位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以生为本;教学评价;实践;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而现行考试与评价制度还存在一些弊端:评价内容、目标单一,不能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评价标准单一,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评价方法单一,过于重纸笔测试,忽视其他考查方式和评价方法;强调量化成绩,过于关注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的感受与体验;评价主体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自尊、自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发挥。这些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理念背道而驰。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评价理念高标准要求自己,并针对自身实际做了积极的、具体的尝试与探索,将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重点放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评价中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以激励性评价为主,用形象化的评价方式代替分数与等级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将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将评价周期日常化,评价方式规范化,评价内容具体化,克服假、大、空和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力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用心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一、运用课堂教学观察表,认真实施课堂教学评价
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整个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渠道。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与合理的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在评价过程中,根据新课程教学三维目标要求,制定实施新的课堂教学常规,要求学生做到“六会”,即会听、会说、会读、会问、会交流、会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围绕学生能否做到“六会”,针对学段实际,设计了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以评价促进教师重视学生的习惯能力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评价,主要从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否善于合作,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去观察、评价。我们在使用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时,要求教师做教学的有心人,用心关注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某一方面的表现,做好课堂教学随记,一周进行一次汇总,周末教师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综合评价结果,以描述性评价记录在学生的成长档案“课堂教学”栏目中,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每一位学生。
二、采用即时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态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推动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基本要求。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对他们每一次激励性评价,都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的良好时机。因此,教师在评价中要多采用鼓励性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与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实施即时评价,要特别关注细节,特别是“闪光”的细节,要让细节打动人心,让细节感动学生自己,让细节感动学生所在的班集体,用一个又一个“闪光”的细节,累积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沃土”,让即时、及时而积极的评价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
即时评价记录的形式力求多样、灵活、形象化和趣味化,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如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用形象化的“涂苹果”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上记下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每只苹果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评价内容,如学习态度是否积极、是否会和同学合作、是否会提出问题、是否会独立思考、是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以此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数学学习经历;也可以借助做作业的时机,教师随时以鼓励性谈话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即时评价。总之,教师要善于结合自己的教学进程,及時搜集相关信息资源,适时评价学生,将过程性评价落到实处。即时评价的结果用形象化方式记录在学生的成长档案“平时评价”栏目中。
三、改变单一评价主体,实行多元化评价
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高其学会学习的水平。发展性评价理念要求,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评价,学生也是评价的主体之一,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注重发挥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师、学生、他人(包括家长、同伴等)共同参与的协商、互动式评价。在实验中,我们采用教师、家长、同学、学生自己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方法。具体做法是:第一,结合具体评价项目,从一年级起就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第二,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同学,用真诚的心给同学提合理的建议,善于倾听同伴的意见等;第三,适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利用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下发家校联系卡、家长访谈等方式,让家长了解、掌握新课程改革评价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积极配合教师做好评价工作;第四,提高教师实施评价的实践能力,教师仍是实施评价的主要方面,面对新的评价要求,教师需要在原有评价方法基础上,不断学习借鉴或自主开发切合自身实际的评价方法,为此我们学习了发展性评价理论、外地实验区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表现性评价等方式,丰富、改进自己的评价方法,提高实施新评价的能力。总之,我们在改革中,力求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学习、发展的信息,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促其不断成长。
四、建立成长档案袋
建立成长档案袋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主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学生数学学习成长档案袋内容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课堂学习评价记录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四个学习领域,细化出每学期所学的各个知识点,师生对照每项具体内容目标实施针对性评价。如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统计与概率”,根据分类、比较等知识点,可设计“我会分”“我会多种分法”“我会比”“我会提出问题”等评价项目,在课堂学习与练习中落实评价。二是课外作业资料。主要是学生设计的具有特色的开放性作业,为学生留存成长的轨迹。如学生的实践操作性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每一个单元结束后,都安排相关课外实践性很强的作业,让学生感受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米、厘米的认识”后,安排了调查性作业,“我的小手最巧”,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估一估小组内同学的身高、自己家里常用物品的长度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好记录与同学交流。
建立数学成长档案袋在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感受成长过程中的快乐、培养自信心的同时,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了主要依据。
关键词:以生为本;教学评价;实践;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而现行考试与评价制度还存在一些弊端:评价内容、目标单一,不能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评价标准单一,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评价方法单一,过于重纸笔测试,忽视其他考查方式和评价方法;强调量化成绩,过于关注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的感受与体验;评价主体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自尊、自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发挥。这些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理念背道而驰。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评价理念高标准要求自己,并针对自身实际做了积极的、具体的尝试与探索,将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重点放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评价中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以激励性评价为主,用形象化的评价方式代替分数与等级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将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将评价周期日常化,评价方式规范化,评价内容具体化,克服假、大、空和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力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用心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一、运用课堂教学观察表,认真实施课堂教学评价
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整个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渠道。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与合理的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在评价过程中,根据新课程教学三维目标要求,制定实施新的课堂教学常规,要求学生做到“六会”,即会听、会说、会读、会问、会交流、会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围绕学生能否做到“六会”,针对学段实际,设计了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以评价促进教师重视学生的习惯能力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评价,主要从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否善于合作,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去观察、评价。我们在使用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时,要求教师做教学的有心人,用心关注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某一方面的表现,做好课堂教学随记,一周进行一次汇总,周末教师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综合评价结果,以描述性评价记录在学生的成长档案“课堂教学”栏目中,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每一位学生。
二、采用即时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态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推动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基本要求。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对他们每一次激励性评价,都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的良好时机。因此,教师在评价中要多采用鼓励性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与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实施即时评价,要特别关注细节,特别是“闪光”的细节,要让细节打动人心,让细节感动学生自己,让细节感动学生所在的班集体,用一个又一个“闪光”的细节,累积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沃土”,让即时、及时而积极的评价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
即时评价记录的形式力求多样、灵活、形象化和趣味化,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如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用形象化的“涂苹果”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上记下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每只苹果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评价内容,如学习态度是否积极、是否会和同学合作、是否会提出问题、是否会独立思考、是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以此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数学学习经历;也可以借助做作业的时机,教师随时以鼓励性谈话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即时评价。总之,教师要善于结合自己的教学进程,及時搜集相关信息资源,适时评价学生,将过程性评价落到实处。即时评价的结果用形象化方式记录在学生的成长档案“平时评价”栏目中。
三、改变单一评价主体,实行多元化评价
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高其学会学习的水平。发展性评价理念要求,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评价,学生也是评价的主体之一,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注重发挥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师、学生、他人(包括家长、同伴等)共同参与的协商、互动式评价。在实验中,我们采用教师、家长、同学、学生自己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方法。具体做法是:第一,结合具体评价项目,从一年级起就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第二,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同学,用真诚的心给同学提合理的建议,善于倾听同伴的意见等;第三,适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利用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下发家校联系卡、家长访谈等方式,让家长了解、掌握新课程改革评价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积极配合教师做好评价工作;第四,提高教师实施评价的实践能力,教师仍是实施评价的主要方面,面对新的评价要求,教师需要在原有评价方法基础上,不断学习借鉴或自主开发切合自身实际的评价方法,为此我们学习了发展性评价理论、外地实验区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表现性评价等方式,丰富、改进自己的评价方法,提高实施新评价的能力。总之,我们在改革中,力求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学习、发展的信息,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促其不断成长。
四、建立成长档案袋
建立成长档案袋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主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学生数学学习成长档案袋内容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课堂学习评价记录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四个学习领域,细化出每学期所学的各个知识点,师生对照每项具体内容目标实施针对性评价。如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统计与概率”,根据分类、比较等知识点,可设计“我会分”“我会多种分法”“我会比”“我会提出问题”等评价项目,在课堂学习与练习中落实评价。二是课外作业资料。主要是学生设计的具有特色的开放性作业,为学生留存成长的轨迹。如学生的实践操作性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每一个单元结束后,都安排相关课外实践性很强的作业,让学生感受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米、厘米的认识”后,安排了调查性作业,“我的小手最巧”,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估一估小组内同学的身高、自己家里常用物品的长度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好记录与同学交流。
建立数学成长档案袋在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感受成长过程中的快乐、培养自信心的同时,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了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