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思想品德教材是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途径。本文以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为例,指出比较阅读、质疑阅读、美德阅读的开展都有利于有效阅读,促进有效教学,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阅读法;思想品德;方法
阅读指的是通过看书面材料提取信息和领会信息的过程,它是概括、分析、运用信息的第一前提和基础。
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学科。阅读是其学科特质所需要的,为此我们要重视比较阅读、探究阅读和美德阅读。
一、比较阅读,落实基础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阅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进而找到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和本质特征。通俗一点说,就是利用图示、表格的形式,围绕一个“抠”字展开阅读。
1.抠“数字”
对于学生而言,“数字”能更形象地把整个知识点系统化,从而便于记忆。如:
党的基本路线:1个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2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4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澤东思想;4位一体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民族精神:1个核心——爱国主义为核心;4个成语——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依法治国:1个核心——依宪治国;4个环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抠“关键词”
关键词是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也是考试的得分点所在。抓住关键词,有利于学生把本来没有联系的知识逻辑化,有利于对知识的迁移。
根本: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本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事业——教育。
原则: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处理台湾问题的原则——一个中国。
二、质疑阅读,提升能力
所谓质疑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思考,找到不理解或者不认同的地方,从学生自己的角度出发,由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激趣、自我质疑。这种阅读方法侧重于注重阅读的思维含量,强调“学思结合”。
质疑阅读符合学生发展的特性。让学生质疑,本身新颖的形式就让人赏心悦目,无限的空间让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想象,适应了学生的天性,也创造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阅读形式。
质疑阅读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课标中的一字一句都警示我们,思想品德课程要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把所思所感落实到生活实际中去。
三、美德阅读,升华情感
思想品德学科特别注重“思想”“品德”这些精神情感价值观层面的内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三维目标中的一维,其内容在不断增加,其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思想品德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容不再仅仅局限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父母、热爱学习的层面,它还关注到了热爱家乡,要把家乡的发展和学生个人的发展联系起来;关注到了热爱生活,要把每一步行动都和实践、尊重、创新挂钩;关注到了热爱时政,从小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把自己放进祖国的发展大潮中。
所谓美德阅读,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品味、感悟、升华情感,把这些印在教材中的文字转化成内驱力,再把这些内驱力转化成外在的动能,落实在学习中,落实在生活中,落实在整个人生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布白”,让学生“自由”发挥。如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五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课:让学生阅读、默读、大声朗读,读出全诗洋溢的爱国主义情感,感受爱国主义的力量,应该比教条式地空谈爱国主义有意义。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注重口、眼、手、脑并用,用嘴巴念教材,用眼睛看教材,用手划教材,用大脑思考教材,不能为了阅读而阅读,要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阅读之中。当然,比较阅读、质疑阅读和美德阅读都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应该和其他的教学手段共同使用,获得1+1>2的效果,让学生、教师和课堂的效率最大化。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整合,应该取决于学生个性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也取决于教师对每一堂课的掌控。最后,现在的教材观是“用教材教”,应该多多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寻找、创造更多有利于学习的阅读材料,从而更有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阅读法;思想品德;方法
阅读指的是通过看书面材料提取信息和领会信息的过程,它是概括、分析、运用信息的第一前提和基础。
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学科。阅读是其学科特质所需要的,为此我们要重视比较阅读、探究阅读和美德阅读。
一、比较阅读,落实基础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阅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进而找到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和本质特征。通俗一点说,就是利用图示、表格的形式,围绕一个“抠”字展开阅读。
1.抠“数字”
对于学生而言,“数字”能更形象地把整个知识点系统化,从而便于记忆。如:
党的基本路线:1个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2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4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澤东思想;4位一体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民族精神:1个核心——爱国主义为核心;4个成语——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依法治国:1个核心——依宪治国;4个环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抠“关键词”
关键词是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也是考试的得分点所在。抓住关键词,有利于学生把本来没有联系的知识逻辑化,有利于对知识的迁移。
根本: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本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事业——教育。
原则: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处理台湾问题的原则——一个中国。
二、质疑阅读,提升能力
所谓质疑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思考,找到不理解或者不认同的地方,从学生自己的角度出发,由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激趣、自我质疑。这种阅读方法侧重于注重阅读的思维含量,强调“学思结合”。
质疑阅读符合学生发展的特性。让学生质疑,本身新颖的形式就让人赏心悦目,无限的空间让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想象,适应了学生的天性,也创造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阅读形式。
质疑阅读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课标中的一字一句都警示我们,思想品德课程要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把所思所感落实到生活实际中去。
三、美德阅读,升华情感
思想品德学科特别注重“思想”“品德”这些精神情感价值观层面的内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三维目标中的一维,其内容在不断增加,其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思想品德学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容不再仅仅局限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父母、热爱学习的层面,它还关注到了热爱家乡,要把家乡的发展和学生个人的发展联系起来;关注到了热爱生活,要把每一步行动都和实践、尊重、创新挂钩;关注到了热爱时政,从小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把自己放进祖国的发展大潮中。
所谓美德阅读,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品味、感悟、升华情感,把这些印在教材中的文字转化成内驱力,再把这些内驱力转化成外在的动能,落实在学习中,落实在生活中,落实在整个人生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布白”,让学生“自由”发挥。如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五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课:让学生阅读、默读、大声朗读,读出全诗洋溢的爱国主义情感,感受爱国主义的力量,应该比教条式地空谈爱国主义有意义。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注重口、眼、手、脑并用,用嘴巴念教材,用眼睛看教材,用手划教材,用大脑思考教材,不能为了阅读而阅读,要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阅读之中。当然,比较阅读、质疑阅读和美德阅读都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应该和其他的教学手段共同使用,获得1+1>2的效果,让学生、教师和课堂的效率最大化。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整合,应该取决于学生个性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也取决于教师对每一堂课的掌控。最后,现在的教材观是“用教材教”,应该多多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寻找、创造更多有利于学习的阅读材料,从而更有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