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论述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从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和方法,到揭示数学本质进行阐述,通过例子反映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旨在反思、探讨,推动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典型;蕴涵;本质
【中图分类号】G633.6
如何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是课堂教学努力探索的方向。
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智力,更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短短的40分钟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完满的完成所定的教学目标。
1.紧扣新课标,明确目标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每一节课教学目标可能与以往有所不同。因此,备课时要紧扣新课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具,并对知识进行详尽的梳理。在课堂的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在知识、能力、创造力、思想价值观方面沿着所定的目标方向发展。既提高了课堂质量,又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如:《反证法》的第一节课时,紧扣新课标,使学生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及特点。在证明的过程中用到的逆向思维,从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让他们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形成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
2.强调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节课的讲授,都是围绕这一节课的重点展开。所以,可以开门见山的把本节课重点内容在课前用小黑板反映出来。然后在讲课过程中通过加大声音强度,手势提示,个别提问的方式加强同学们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导数的应用》第一节课时,其重点内容是应用导数解决函数的单调性问题。难点有两个:(1)为什么将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结合。(2)用导数概念中蕴涵思想分析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形解释导数的意义。我首先在黑板上画函数f(x)=-x2的图象,然后提问个别学生函数的增减区间,学生很快的作出了回答。然后再让全体学生思考,在(-∞,0)上任取一点,过该点作切线时,它的斜率是正数还是负数,很快同学们作出了回答。再次提问,在这个区间中的任意一点,它的切线的斜率是否都为正数。最后,回顾定点的导数值求斜率的方法。通过师生互动,一问一答的形式,逐步的完成了这一节课重点的学习。同时,利用定义判别单调性与利用导数判别单调性的比较,发觉导数是比定义更加精确的反映函数变化趋势的一个量。这样,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也利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克服了本节课上述的两个难点。
3.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新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对有关课题作形象化的处理,例如,使用图片、幻灯、录像以及计算机软件。"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是刻不容缓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能有效的增加每一节课的容量;二是抽象的概念和图形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显得更易理解。三是能有效的降低教师板书的压力。四是能在课后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如《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和视图》这一节课中,学生头脑产生的表象有限。因此,教师课前在网上搜索大量的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这样比学生单纯的看课本几幅图效果要好得多,这样老师教得很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同学们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探知问题也就空前高涨,课堂效率也就相应提高了。
4.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解释数学规律
抽象的数学规律,比较枯燥、乏味,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从而降低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说,要把数学规律详尽,具体的向学生展示,本身有一定的困难。假若我们能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解决问题,学生会十分容易理解,轻松的接受这一节书的内容。如:我在讲授等差数列的定义时,举了一个例子:"一只青蛙两条腿,两只青蛙四条腿,三只青蛙六条腿......。"然后把2、4、6等数字列在黑板上,再引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又如《映射》这一节课时,把映射的概念用"箭-靶"的关系形象的表达出来。"A到B的映射中,A中的元素为箭,B中的元素为靶,靶一字排开时。每一支箭都要中靶,但并不是每一个靶都有箭射到,如果有,可能是一支,可能是多支。"生活中的例子数不胜数,把握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揭示数学的规律与本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5.内容难易有度
通常一位任课老师都会教两个班。由于每个班的学生的基础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不同,所以在课堂内容的安排要以各班的情况为依据。如尖子班可以在紧扣双基的情况下适当的将知识进行拓展。普通班则把基本问题解决就行了。要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吃透",基础不扎实的同学"吃饱"。既提高了学生的智力因素,也使40分钟的课堂更具效率性以及创造性,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
6.精讲典型例子,让学生多练习
每一堂课的时间有限,老师要精选例题。在讲课时,抓住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多种方法相结合,最后拓展题目,提高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能力。如:习题"若F1,F2是椭圆x2/25+y2/9=1的两焦点,P在椭圆上,当∠F1PF2=90°时,求的面积。"的讲解时,用了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椭圆定义与勾股定理结合;第二种方法是椭圆方程和圆的方程相结合;第三种方法是椭圆方程与向量相结合。三种方法互不相同,相互相承。一道典型例子的提出,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的知识更全面,更具体。再把角改为角,让学生继续思考。这样,就节省了大量时间让学生多做练习,避免了老师在课堂上承包了所有内容,对学生进行满堂知识的灌输,最后的总结也较为轻松,教学质量达到了预期效果。
7.突出数学思想,揭示问题本质
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更要使他们理解数学所蕴涵的深层含义。如《复数》这一章的学习中,在课堂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探索本章的问题,揭示数学的发展过程。通过转化,数形结合等方法的挖掘与提出。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数系的扩充过程以及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认识事物由特殊到一般的本质,从而揭示事物内在联系与矛盾。有利学生全面、深刻的认识客观世界,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总之,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提高40分钟内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应该在课堂下多反思,多准备,多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的发挥自身在课堂中的领路人作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盛群力、李志强.现代教学设计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课堂教学;典型;蕴涵;本质
【中图分类号】G633.6
如何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是课堂教学努力探索的方向。
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智力,更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短短的40分钟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完满的完成所定的教学目标。
1.紧扣新课标,明确目标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每一节课教学目标可能与以往有所不同。因此,备课时要紧扣新课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具,并对知识进行详尽的梳理。在课堂的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在知识、能力、创造力、思想价值观方面沿着所定的目标方向发展。既提高了课堂质量,又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如:《反证法》的第一节课时,紧扣新课标,使学生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及特点。在证明的过程中用到的逆向思维,从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让他们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形成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
2.强调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节课的讲授,都是围绕这一节课的重点展开。所以,可以开门见山的把本节课重点内容在课前用小黑板反映出来。然后在讲课过程中通过加大声音强度,手势提示,个别提问的方式加强同学们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导数的应用》第一节课时,其重点内容是应用导数解决函数的单调性问题。难点有两个:(1)为什么将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结合。(2)用导数概念中蕴涵思想分析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形解释导数的意义。我首先在黑板上画函数f(x)=-x2的图象,然后提问个别学生函数的增减区间,学生很快的作出了回答。然后再让全体学生思考,在(-∞,0)上任取一点,过该点作切线时,它的斜率是正数还是负数,很快同学们作出了回答。再次提问,在这个区间中的任意一点,它的切线的斜率是否都为正数。最后,回顾定点的导数值求斜率的方法。通过师生互动,一问一答的形式,逐步的完成了这一节课重点的学习。同时,利用定义判别单调性与利用导数判别单调性的比较,发觉导数是比定义更加精确的反映函数变化趋势的一个量。这样,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也利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克服了本节课上述的两个难点。
3.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新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对有关课题作形象化的处理,例如,使用图片、幻灯、录像以及计算机软件。"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是刻不容缓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能有效的增加每一节课的容量;二是抽象的概念和图形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显得更易理解。三是能有效的降低教师板书的压力。四是能在课后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如《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和视图》这一节课中,学生头脑产生的表象有限。因此,教师课前在网上搜索大量的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这样比学生单纯的看课本几幅图效果要好得多,这样老师教得很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同学们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探知问题也就空前高涨,课堂效率也就相应提高了。
4.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解释数学规律
抽象的数学规律,比较枯燥、乏味,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从而降低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说,要把数学规律详尽,具体的向学生展示,本身有一定的困难。假若我们能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解决问题,学生会十分容易理解,轻松的接受这一节书的内容。如:我在讲授等差数列的定义时,举了一个例子:"一只青蛙两条腿,两只青蛙四条腿,三只青蛙六条腿......。"然后把2、4、6等数字列在黑板上,再引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又如《映射》这一节课时,把映射的概念用"箭-靶"的关系形象的表达出来。"A到B的映射中,A中的元素为箭,B中的元素为靶,靶一字排开时。每一支箭都要中靶,但并不是每一个靶都有箭射到,如果有,可能是一支,可能是多支。"生活中的例子数不胜数,把握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揭示数学的规律与本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5.内容难易有度
通常一位任课老师都会教两个班。由于每个班的学生的基础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不同,所以在课堂内容的安排要以各班的情况为依据。如尖子班可以在紧扣双基的情况下适当的将知识进行拓展。普通班则把基本问题解决就行了。要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吃透",基础不扎实的同学"吃饱"。既提高了学生的智力因素,也使40分钟的课堂更具效率性以及创造性,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
6.精讲典型例子,让学生多练习
每一堂课的时间有限,老师要精选例题。在讲课时,抓住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多种方法相结合,最后拓展题目,提高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能力。如:习题"若F1,F2是椭圆x2/25+y2/9=1的两焦点,P在椭圆上,当∠F1PF2=90°时,求的面积。"的讲解时,用了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椭圆定义与勾股定理结合;第二种方法是椭圆方程和圆的方程相结合;第三种方法是椭圆方程与向量相结合。三种方法互不相同,相互相承。一道典型例子的提出,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的知识更全面,更具体。再把角改为角,让学生继续思考。这样,就节省了大量时间让学生多做练习,避免了老师在课堂上承包了所有内容,对学生进行满堂知识的灌输,最后的总结也较为轻松,教学质量达到了预期效果。
7.突出数学思想,揭示问题本质
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更要使他们理解数学所蕴涵的深层含义。如《复数》这一章的学习中,在课堂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探索本章的问题,揭示数学的发展过程。通过转化,数形结合等方法的挖掘与提出。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数系的扩充过程以及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认识事物由特殊到一般的本质,从而揭示事物内在联系与矛盾。有利学生全面、深刻的认识客观世界,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总之,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提高40分钟内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应该在课堂下多反思,多准备,多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的发挥自身在课堂中的领路人作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盛群力、李志强.现代教学设计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