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与学习计算方法和掌握解题方法密不可分,同样需要练习进行,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紧密相联的。
【关键词】数学;小学;教学;思维;培养
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要创新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发散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一项最要任务。数学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如何在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呢?笔者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此谈点肤浅的认识,以作抛砖引玉。
一、充分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必须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可想而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是因为数学本身就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容忽视。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大胆尝试和突破:
1.注重学生阶段性的思维能力培养。一年级便开始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如,从认识“大小、长短、多少”起,就初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在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注重数学课的环节引导。不论是温习旧知识,还是教学新内容,组织学生习题训练,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部分老师往往也注意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没有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偏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我认为,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有局限性,是不可取的。
3.注重教学各部分内容的思维能力渗透。数学内容处处需要思维。在教学中,随时加以引领。如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中的测量、画图等时,特别需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定义。
三、精心设计课堂与课后练习题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与学习计算方法和掌握解题方法密不可分,同样需要练习进行,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紧密相联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习题设计的好坏则是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班级差异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布置课堂和课后习题,要做到训练题必须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是创新人才的核心,我们数学教师义不容辞。在教学推行着实不易,但时代需要我们这样去做,我们不得不这样去努力。
参考文献
[1]刘云霞.小学数学思维对话型课堂构建初探[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1(5).
【关键词】数学;小学;教学;思维;培养
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要创新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发散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一项最要任务。数学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如何在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呢?笔者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此谈点肤浅的认识,以作抛砖引玉。
一、充分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必须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可想而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是因为数学本身就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容忽视。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大胆尝试和突破:
1.注重学生阶段性的思维能力培养。一年级便开始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如,从认识“大小、长短、多少”起,就初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在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注重数学课的环节引导。不论是温习旧知识,还是教学新内容,组织学生习题训练,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部分老师往往也注意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没有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偏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我认为,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有局限性,是不可取的。
3.注重教学各部分内容的思维能力渗透。数学内容处处需要思维。在教学中,随时加以引领。如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中的测量、画图等时,特别需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定义。
三、精心设计课堂与课后练习题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与学习计算方法和掌握解题方法密不可分,同样需要练习进行,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紧密相联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习题设计的好坏则是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班级差异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布置课堂和课后习题,要做到训练题必须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是创新人才的核心,我们数学教师义不容辞。在教学推行着实不易,但时代需要我们这样去做,我们不得不这样去努力。
参考文献
[1]刘云霞.小学数学思维对话型课堂构建初探[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