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题沙龙”式数学磨课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要落脚点,以问题性、合作性和全程性原则指导展开,重点着眼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真实表现,介入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合作备案、跟踪实践、微型反思、再次实践,让教师在螺旋前进中轻松快乐地获得专业成长。
【关键词】数学;小学;校本;磨课模式;专业发展
2011年版“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早在2000多年前,《学记》就指出了:“教学相长”因此,扎实、深入的校本教研,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发展。几年来我校一直在追寻、打造属于自己的“磨石”——“主题沙龙”式数学磨课模式。这种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要落脚点,以问题性、合作性和全程性原则指导展开,重点着眼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真实表现,介入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合作备案、跟踪实践、微型反思、再次实践,让教师在螺旋前进中轻松快乐地获得专业成长。下面我来谈谈我校的“磨课”是如何有效开展的。
—、合作备案——众人拾柴火焰高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这充分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合作备案一般以同学科、同年级老师为小群体,有时根据活动需要,以同学科所有老师为大群体。确定一位老师,一个数学课题。重点围绕某一主题开展,比如在数学课中学生探究的时机、时间、次数如何最适宜,如何培养学生有效评价等。组内成员围绕相关课题多向寻找各种教学资料,追求“众人拾柴”的效率。有了初步的方案,全组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説辨”,要求共同探讨,权衡优劣,开诚不公,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形成优化方案。
二、跟踪实践——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优化方案最终要通过实践来验证。传统的现场观摩难以把握教学全貌,许多事件往往稍纵即逝,实录课提供真实可信的学校环境,全方位察看课堂的生成动态,及时获得课堂中各种信息。同样,通过访谈、作业、问卷等多种形式反馈执教者、听课者和学生的感受与心得,往往为以往的学校教研所忽略。现在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出发点,始于学生的真实需要与现状,对学生的本身研究与了解,使教研活动闪动生命的鲜活与精彩。课堂是一个综合体,它的完整形成是各种因子的综合,只有从不同角度来察看,才能获取更多的反馈信息,也才能让课堂更丰满。
三、微格反思——千锤百炼出深山
成长=经验+反思,许多名师都是在不断地反思中成长起来的。我们是这样进行反思的,一方面教师围坐一起畅谈听课感受并汇集各路想法,明晰问题,深入探寻;另一方面利用电脑回放实录,定格、跳置、回放、循环等,针对教学环节、课堂提问、教学语言等深入地分析、质疑,从而走进教师真实的课堂教学世界。这样双管齐下,对所有参研人员都是一次充分的精神洗礼。一些细微反思成了“主题沙龙”式研讨活动的主要内容,缺乏对细节的观察与反思,就不会有整体的完善与进步,课堂教学是这样,教师成长也是这样。
四、再度实践——拨开云雾见青天
再度实践我们是这样做的:综合同伴和专家的意见,修改原方案,研制小组再次座谈,集大家的智慧扬长避短,优化方案。将调整后的方案在课堂上再次实践,形成与前一次实践的比对,加以检验。“再度”的“度”并不局限,依实际而定,但不可或缺。整个过程在循环反复中螺旋前进。
比如为了上好《拔萝卜》这一课,我们组成了8人研讨小组,大家不仅“5易其稿”,而且“再度实践”4次,最后在开放周由我执教,不仅获得了满堂喝彩,也博得了专家、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总之,一节好课归因于“磨砺”,那种如琢如磨、潜心研制、精益求精的精神,决定着课的优劣。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成长还需要“磨石”。上乘的磨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理“十年磨一剑”可能仅限于个人拼搏,若多人齐磨,必定提前绽放出锐利的锋芒。
参考文献
[1]刘海燕.校本教研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教育探索,2012(7).
【关键词】数学;小学;校本;磨课模式;专业发展
2011年版“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早在2000多年前,《学记》就指出了:“教学相长”因此,扎实、深入的校本教研,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发展。几年来我校一直在追寻、打造属于自己的“磨石”——“主题沙龙”式数学磨课模式。这种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要落脚点,以问题性、合作性和全程性原则指导展开,重点着眼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真实表现,介入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合作备案、跟踪实践、微型反思、再次实践,让教师在螺旋前进中轻松快乐地获得专业成长。下面我来谈谈我校的“磨课”是如何有效开展的。
—、合作备案——众人拾柴火焰高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这充分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合作备案一般以同学科、同年级老师为小群体,有时根据活动需要,以同学科所有老师为大群体。确定一位老师,一个数学课题。重点围绕某一主题开展,比如在数学课中学生探究的时机、时间、次数如何最适宜,如何培养学生有效评价等。组内成员围绕相关课题多向寻找各种教学资料,追求“众人拾柴”的效率。有了初步的方案,全组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説辨”,要求共同探讨,权衡优劣,开诚不公,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形成优化方案。
二、跟踪实践——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优化方案最终要通过实践来验证。传统的现场观摩难以把握教学全貌,许多事件往往稍纵即逝,实录课提供真实可信的学校环境,全方位察看课堂的生成动态,及时获得课堂中各种信息。同样,通过访谈、作业、问卷等多种形式反馈执教者、听课者和学生的感受与心得,往往为以往的学校教研所忽略。现在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出发点,始于学生的真实需要与现状,对学生的本身研究与了解,使教研活动闪动生命的鲜活与精彩。课堂是一个综合体,它的完整形成是各种因子的综合,只有从不同角度来察看,才能获取更多的反馈信息,也才能让课堂更丰满。
三、微格反思——千锤百炼出深山
成长=经验+反思,许多名师都是在不断地反思中成长起来的。我们是这样进行反思的,一方面教师围坐一起畅谈听课感受并汇集各路想法,明晰问题,深入探寻;另一方面利用电脑回放实录,定格、跳置、回放、循环等,针对教学环节、课堂提问、教学语言等深入地分析、质疑,从而走进教师真实的课堂教学世界。这样双管齐下,对所有参研人员都是一次充分的精神洗礼。一些细微反思成了“主题沙龙”式研讨活动的主要内容,缺乏对细节的观察与反思,就不会有整体的完善与进步,课堂教学是这样,教师成长也是这样。
四、再度实践——拨开云雾见青天
再度实践我们是这样做的:综合同伴和专家的意见,修改原方案,研制小组再次座谈,集大家的智慧扬长避短,优化方案。将调整后的方案在课堂上再次实践,形成与前一次实践的比对,加以检验。“再度”的“度”并不局限,依实际而定,但不可或缺。整个过程在循环反复中螺旋前进。
比如为了上好《拔萝卜》这一课,我们组成了8人研讨小组,大家不仅“5易其稿”,而且“再度实践”4次,最后在开放周由我执教,不仅获得了满堂喝彩,也博得了专家、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总之,一节好课归因于“磨砺”,那种如琢如磨、潜心研制、精益求精的精神,决定着课的优劣。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成长还需要“磨石”。上乘的磨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理“十年磨一剑”可能仅限于个人拼搏,若多人齐磨,必定提前绽放出锐利的锋芒。
参考文献
[1]刘海燕.校本教研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教育探索,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