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实施之前,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教学活动的内容、组织和进程进行决策的一种展示,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施工蓝图”。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设计的依据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这一培养目标,确定一次课的教学目标必须考虑三个方面。
1.依据课程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中每一门课程都有相应的课程目标,通过一门课的学习要达到培养学生在职业岗位(群)中一个方面的能力。教学设计需要把课程学习的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对所要达到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即合格的技能与知识结构,方法能力包括独立工作和独立学习的能力,社会能力包括个体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以及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等。
2.依据职业岗位能力
在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中,每一个课程对应着一个或几个方面的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包含着一个或几个典型的工作任务,教学设计就是要把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分解成便于学习的若干小型主题学习。
教学设计要设计出体现相应能力的项目任务与工作过程,选择合适的小型主题。通过对教学的实施,能充分体现课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
3.依据现有办学条件
教学设计中很重要一点是情境的创造与设计,它与办学条件密切相关,要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通过工作来学习,工作本身就是学习。所以,学习情境应该尽量采用真实的工作环境,包括真实的工作对象、真实的工作内容、真实的工作手段、真实的工作组织、真实的工作产品、真实的工作环境。如果不能达到真实,就应该在“模拟”和“虚拟”上做文章。另外,设计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经验。
二、教学设计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每一教学单元是一个完整的项目或任务。因此,以工作任务为起点,以工作结果为终点,涉及到工作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六个要素。通过项目实施,让学生建立起知识与工作过程的联系,整体解决综合性问题。二是指教学单元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每一个教学单元有完整的边界,没有交融、交叉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教学单元之间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环境等要素中可以有相同的,但不能完全相同,即使有些方面是相同的,教学的组织方式也不相同。三是通过各教学单元的实施达到整个课程的完整性学习。在知识点、技能熟练程度、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很好地涵括,没有遗漏。
2.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指教学设计要考虑到职业成长规律和人的认知规律。工作过程化项目之间可以是相互关联、相对独立的串行关系,可以是没有关联的并联关系,也可是一个包含另一个的包含关系,但在思维和能力形成的逻辑上必须是递增的,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由新手到专家的成长规律,体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
3.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指教学载体的选择要符合学校条件、师资力量和学生基础的实际,难度适中,学时量合适,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教学载体本身是企业中的真实项目或真实项目的再现,具有良好的真实性;要便于不同的学生实施,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出难度调整,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热情。
4.可迁移性原则
可迁移性原则是指通过教学的实施,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能够形成对将来工作有用的潜能。这种潜能包含的内容很多,如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细致认真、严谨务实的工作品质,组织协调、团结合作的工作能力等。教学中的项目应该是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实际工作中发生的频率是较高的,对实际生活具有较好的仿效作用。
三、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1.教学内容和载体的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包括课程目标的分解,学习项目的选择,学习项目顺序的编排等。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教学设计依据和原则的具体体现。
教学内容设计一般采用能力分担和典型任务分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按照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分解成小型主题典型工作任务,把课程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分解成具体化的目标,选择合适的载体,划分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分为具体化目标进行有机结合,根据学习内容的相对均衡性、相对完整性、相对系统性要求,形成符合要求的教学。按照渐进性原则序化教学,形成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
2.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就是教学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高职教学尽量采用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把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会做”为出发点。通过“做”达到“懂”,知识的传授嵌入在做的过程中,根据工作的需要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相关知识点的内容及传授方式作好安排。
二是教学过程对接工作的过程。在完成工作的同时,掌握相关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潜能。教学设计时,各个步骤的具体组织、相关材料、时间安排等都要设计好,准备好。
三是工作过程涉及到工作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多个要素,而且是动态变化的。教学设计时要有针对性地作好安排,如根据学生的基础调整任务难度,决定分单人进行还是分组进行以及环境变化的影响等,要根据要素的变化作好预案。
四是要设计好检查和评估的方案。学生考核要坚持把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以实践为主;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以过程为主;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相结合,以校内为主。
五是教学设计中要遵循由模拟到真实、由校内到校外、由单项到综合的要求。随着学生知识量递增,能力递升,工作复杂度增加,经验技能上升到策略技能,应逐步拓展知识,逐步培养学生从身体行动到思维行动,行动模式由被动到主动,从非独立逐步过渡到独立。
3.资源使用设计
除了工作环境外,还要注意教学环境。教学环境的重要性体现在教学资源上,如学习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材料、典型案例、网络资源、问题解答、试题库等。这些资源的准备、使用都应该事先设计好。当然,教学资源的开发也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
资源使用设计要求教师应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一方面,教师要有开放的意识,广泛与行业企业接触,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多渠道筹集资源,包括项目、案例、素材等资源。另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扩充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4.教学反馈、评价和改进的设计
教学反馈是教师如何测定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如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和素质养成的情况。一是通过哪些渠道,二是采取什么方式。评价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成绩的评定方法。改进是当教师了解到学生本次课目标实现情况后,对未完成目标的情况进行补救的方法和措施,对目标完成后如何拓展、扩大成果的设计。对于教师来说,发现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疑难、及时提供相关资料。
总之,高职院校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的主要工作,要准备的内容很多,但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从宏观上要明确方向,从微观上要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设计好符合高职教育特色和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
方案。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一、教学设计的依据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这一培养目标,确定一次课的教学目标必须考虑三个方面。
1.依据课程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中每一门课程都有相应的课程目标,通过一门课的学习要达到培养学生在职业岗位(群)中一个方面的能力。教学设计需要把课程学习的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对所要达到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即合格的技能与知识结构,方法能力包括独立工作和独立学习的能力,社会能力包括个体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以及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等。
2.依据职业岗位能力
在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中,每一个课程对应着一个或几个方面的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包含着一个或几个典型的工作任务,教学设计就是要把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分解成便于学习的若干小型主题学习。
教学设计要设计出体现相应能力的项目任务与工作过程,选择合适的小型主题。通过对教学的实施,能充分体现课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
3.依据现有办学条件
教学设计中很重要一点是情境的创造与设计,它与办学条件密切相关,要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通过工作来学习,工作本身就是学习。所以,学习情境应该尽量采用真实的工作环境,包括真实的工作对象、真实的工作内容、真实的工作手段、真实的工作组织、真实的工作产品、真实的工作环境。如果不能达到真实,就应该在“模拟”和“虚拟”上做文章。另外,设计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经验。
二、教学设计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每一教学单元是一个完整的项目或任务。因此,以工作任务为起点,以工作结果为终点,涉及到工作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六个要素。通过项目实施,让学生建立起知识与工作过程的联系,整体解决综合性问题。二是指教学单元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每一个教学单元有完整的边界,没有交融、交叉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教学单元之间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环境等要素中可以有相同的,但不能完全相同,即使有些方面是相同的,教学的组织方式也不相同。三是通过各教学单元的实施达到整个课程的完整性学习。在知识点、技能熟练程度、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很好地涵括,没有遗漏。
2.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指教学设计要考虑到职业成长规律和人的认知规律。工作过程化项目之间可以是相互关联、相对独立的串行关系,可以是没有关联的并联关系,也可是一个包含另一个的包含关系,但在思维和能力形成的逻辑上必须是递增的,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由新手到专家的成长规律,体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
3.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指教学载体的选择要符合学校条件、师资力量和学生基础的实际,难度适中,学时量合适,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教学载体本身是企业中的真实项目或真实项目的再现,具有良好的真实性;要便于不同的学生实施,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出难度调整,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热情。
4.可迁移性原则
可迁移性原则是指通过教学的实施,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能够形成对将来工作有用的潜能。这种潜能包含的内容很多,如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细致认真、严谨务实的工作品质,组织协调、团结合作的工作能力等。教学中的项目应该是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实际工作中发生的频率是较高的,对实际生活具有较好的仿效作用。
三、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1.教学内容和载体的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包括课程目标的分解,学习项目的选择,学习项目顺序的编排等。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教学设计依据和原则的具体体现。
教学内容设计一般采用能力分担和典型任务分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按照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分解成小型主题典型工作任务,把课程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分解成具体化的目标,选择合适的载体,划分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分为具体化目标进行有机结合,根据学习内容的相对均衡性、相对完整性、相对系统性要求,形成符合要求的教学。按照渐进性原则序化教学,形成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
2.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就是教学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高职教学尽量采用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把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会做”为出发点。通过“做”达到“懂”,知识的传授嵌入在做的过程中,根据工作的需要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相关知识点的内容及传授方式作好安排。
二是教学过程对接工作的过程。在完成工作的同时,掌握相关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潜能。教学设计时,各个步骤的具体组织、相关材料、时间安排等都要设计好,准备好。
三是工作过程涉及到工作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多个要素,而且是动态变化的。教学设计时要有针对性地作好安排,如根据学生的基础调整任务难度,决定分单人进行还是分组进行以及环境变化的影响等,要根据要素的变化作好预案。
四是要设计好检查和评估的方案。学生考核要坚持把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以实践为主;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以过程为主;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相结合,以校内为主。
五是教学设计中要遵循由模拟到真实、由校内到校外、由单项到综合的要求。随着学生知识量递增,能力递升,工作复杂度增加,经验技能上升到策略技能,应逐步拓展知识,逐步培养学生从身体行动到思维行动,行动模式由被动到主动,从非独立逐步过渡到独立。
3.资源使用设计
除了工作环境外,还要注意教学环境。教学环境的重要性体现在教学资源上,如学习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材料、典型案例、网络资源、问题解答、试题库等。这些资源的准备、使用都应该事先设计好。当然,教学资源的开发也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
资源使用设计要求教师应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一方面,教师要有开放的意识,广泛与行业企业接触,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多渠道筹集资源,包括项目、案例、素材等资源。另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扩充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4.教学反馈、评价和改进的设计
教学反馈是教师如何测定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如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和素质养成的情况。一是通过哪些渠道,二是采取什么方式。评价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成绩的评定方法。改进是当教师了解到学生本次课目标实现情况后,对未完成目标的情况进行补救的方法和措施,对目标完成后如何拓展、扩大成果的设计。对于教师来说,发现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疑难、及时提供相关资料。
总之,高职院校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的主要工作,要准备的内容很多,但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从宏观上要明确方向,从微观上要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设计好符合高职教育特色和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
方案。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