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发展任重道远

来源 :物联网·智慧城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d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目前我国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较低。同时,日益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一方面给传统农耕方式带来了劳动力及土地资源方面的挑战,但另一方面则在物流运输、技术进步和产业群整合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宣居适度”。智慧能源农业正是面向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国家战略提出的一种新型低碳、高效农业发展技术。发展智慧能源农业就是综合高效利用土地、太阳光、水、二氧化碳气肥等自然资源,并合理配置农业设备、设施、化肥、人力等生产资料,从而达到促进农业生产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
  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王涛认为,“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更是与智慧新城有机结合的重要部分。”他指出,智慧农业的市场潜力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智慧农业本身市场的形成,城市尤其是新城对绿色食品、绿色物流以及空间发展的高度集约化都将大大促进智慧农业市场的形成和扩大,而且智慧农业不仅仅带来食品和碳减排,更可以作为旅游、休闲及城市景观的重要要素,它将引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二是智慧农业将带动若干技术产品的发展,并形成新的产业地域和新的市场,比如二氧化碳富集设备,其可以用于液体二氧化碳或干冰的生产,从而在碳酸饮料、干冰制备以及电焊保护气等领域开拓更广的市场。
  王涛表示,尽管智慧农业的愿景非常美好,但是目前要在我国大范围普及还任重道远。究其原因,他解释到,“因农业自身的特殊性,与工业生产相比,农业生产在信息获取、反馈以及智能调节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困难。与需要精确控制、量化指标的工业生产不同,农业生产更多的是需要整体宏观方面的调控,实现统筹规划、综合利用,保证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在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初期,需要国家政策给予大力支持,关键是要在相关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切实提高智慧农业生产的经济和效率,使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智慧农业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农业低碳、经济、循环和高效的发展,强调节能节水、空间集约、绿色高产的农业新模式以及相关技术的普及应用。通过综合高效地利用土地、太阳光、水、二氧化碳气肥等自然资源,并合理配置农业设备、设施、化肥、人力等生产资料,来达到促进农业生产并碳减排的目的。为达到该目标,具体技术方案应用包括空气CO2富集浓缩为农作物施肥技术、根部喷雾节水绿色种植技术、节能高效光照产品及作物立体养殖的优化布局方案等。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是一种将大气中400ppm二氧化碳直接富集并利用的新型二氧化碳减排技术,大部分农作物在1000-2000ppm二氧化碳浓度下具有最佳的生长速度。这种技术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提升2-5倍供给作物生长,来增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该技术不仅操作简单、使用灵活、成本低,而且使用效果明显,既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足够的碳肥,也可以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还是主要采用化学方法来获取CO2气体,但这种方式成本高,且硫酸等化学品的使用也带来了生产环节的CO2气体排放,并不利于低碳农业的发展。
  此外,智慧农业的发展还能减少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束缚作用,提高农业发展的灵活性。如无土栽培技术,可以脱离植物对土壤的依赖,在沙漠、盐碱地等不适用土壤耕种的地区栽植植物,也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植物的生长条件,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更合理的营养物质,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实践证明,无土栽培的产量比土壤栽培的要高很多。充足的光照是保证作物质量和产量的基本因素之一,受地理纬度、季节和天气状况的限制,人工补光成为温室大棚管理的必然选择。利用新型节能LED光源进行补光,是目前新兴的人工补光技术。与传统的补光技术相比,LED灯具有安全、节能、环保、布置灵活等特点,已在国内的温室补光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另外温室中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比一般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多发13%左右的电量,可用于温室除湿、补光、照明等;高效太阳能集热装置,也可以有效降低温室冬季加温能耗。
  据王涛介绍,为了研发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对能源的传输进行优化,使供能时尽量低碳,用能时能节能减排。同时,在供能端与用能端之间实现智能信息的交换。浙江大学与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CSST)正在洽谈,考虑建立“智慧能源农业CO2减排与促产”项目。据了解,该项目拟在3年内构建智能化的人工环境温室,研究二氧化碳气肥、光照和温度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影响,研发新型CO2气肥施肥系统,优化空间布局以及施肥方式,并最终建成600平方米人工环境温室及整套种植系统。通过农作物的立体布局、节能高效光照、根部喷雾节水绿色种植、CO2气肥一体化集成、大气低浓度CO2富集及智能化CO2气肥施肥系统的设计等手段,实现节能节水、碳减排及碳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最终形成节能节水、空间集约、绿色高产的智慧能源农业新模式。
  上述新的技术方案虽然能帮助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低碳发展,但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投入以及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等因素的限制,其大规模普及应用依然需要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其他文献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与信息化交替融合的阶段,“十八大”的召开昭示着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瓶颈,因此,对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成为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方向和首要任务。在智慧城市建设初期,清洁能源的利用成为城市发展的源动力,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新能源汽车等先进技术将会大规模普及,清洁、可持续利用的新型能源将与传统能源融合互补,
期刊
立体停车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被称为城市空间的“节能者”。在纽约、巴黎等国际化大都市,主要通过建设大量的6层以上、近千个车位的立体停车场,配以市场化的收费标准,来解决城市繁华地段、核心区域的停车难问题。日本、韩国等为缓解城市交通问题,修建了大量机械式停车库。  截至2011年底,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578万辆,增长16.4%。按照国际城市建设
期刊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狄更斯《双城记》的开篇名句亦成为人类发展的警世名言。作者生活的年代正是伦敦的“雾都”时代,当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达到120年前英国的水平时,我们该怎样防止这种“最坏”和“愚蠢”的出现?  1898年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出版《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正式提出“田园城市”概念,而我国现在积极推行的智慧、低碳、生态城市正是这一构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我国对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关注度明显增高,在新时期里,群众文化活动的诸多问题开始暴露了出来,相关部门必须对其予以改进,以此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为我国群众提供强大的精神助力。本文就新时期下应该如何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展开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丰富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三个特点  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的一种全新展现,其本身具有强大的独特性,相关部门若是想在新时期的
期刊
[摘 要]谈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想到各种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和礼仪民俗,然而非遗的范畴远不尽此,传统美术、传统戏剧、曲艺和节庆习俗等。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亟需我们共同保护其所赖以存续的生态环境,而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各文化馆、站,已经通过日常的群文工作,特别是表演艺术方面相关的比赛、创作表演、业余团队扶持等努力,挑起对非遗特别是具有表演方面的非遗项目的保护重任。非遗保护任重道远,非遗培
期刊
邹涛,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硕士,工学博士,博士后出站,现任-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城市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综合模型与指标体系、城市生态规划、GIS城市规划应用以及绿色住区和建筑等。主持及参与国内国际合作城市生态规划、低碳规划等实践项目及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相关期刊论文20篇,专著1部,译著3部。  一 快速城市化下的地表水环境问题  近几十年来,伴随经济的高速持
期刊
近2个月内,李克强总理3次提及地下管道网为城市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要重点加大投资,加强市政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完善城镇供水设施,提升城市防涝能力。  城市的地下管线又被称为“城市毛细血管”,是城市建设發展的重要载体和血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地下管道的数量越来越庞大。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底,我国仅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地下管线约174万公里,其中城市地下管线约148万公里,
期刊
城市里,道路常常因施工单位埋设修理地下管线,而被“开膛破肚”,开开合合就像拉链一样。近年来,这种现象伴随着城镇化建设四处可见,给市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慎志近日在2013(第八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上提出,城市可建设综合管线共同沟,以破解“马路拉链”的难题。  会上,戴慎志指出,综合管线共同沟是指在城市道路下面建造一条市政共用隧道,将电力、通信、供水
期刊
摘要:以贵安新区为例,讨论了如何落实新的生态文明理念,统筹考虑水源保护、污染防治、污水再生利用、初期雨水污染治理、雨水资源化利用、排水排涝安全等各方面,提出了水系湿地网络建设、大分散小集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基于排涝安全的蓝绿空间建设等规划方案。  关键词:水系统规划 水系湿地 蓝绿空间  引言  人类文明都与河流相伴而生,城市的发展与水系密切相关。城市水系的形成、发展、演化遵循着自然生态规律,同
期刊
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既是确保城市安全运行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目标的必要手段,但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建设与管理滞后于城市建设的总体水平,地下管线施工、运营和维护过程中各类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以及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1 城市地下管线特征与现状  1.1基本特征  1.1.1管线种类繁多  城市地下管线常见的有供水、排水(雨排水和污排水)、燃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