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问题场”有别于“数学问题”,它是一种特定的“情境”,通过师生提出的高质量的问题,营造一种能唤醒和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的问题背景和思维环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生活化、趣味化、悬念性、活动化、开放性等几个着力点,设计出有层次、有针对性、有深度的数学问题来引领课堂,真正形成以问促学、以问启思、以问创思的以生为本的课堂。
一、“问题场”的意义
当下,小数数学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堂问”与“满堂练”的情况都不可取。教师要抓住每节课的核心目标、核心知识设计问题,激发学生主动质疑,主动提问,巧设有序的“问题场”,引发积极的“思维流”,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从实现课程目标的角度来看,问题场可以理解为“加工场”;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看,问题场可以理解为“工作场”;从学生数学能力的自主发展来看,问题场还可以理解为“演练场”。
1.“加工场”:解读课程目标
课堂提问中的问题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的结果。新课程的基本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问题场”的创设,需要对课程目标进行解读,根据学生当前发展的情况进行再思考,使之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发展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规律。问题与问题之间应以课程目标为指导,在基于对教材的真正理解上,构建各个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必然的因果关系,把一个个复杂的、难度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小问题,便于学生有效把握,从而引发其更深层次的思考。
2.“工作场”:体现师生合作
师生间的互动与合作,离不开“提问”和“对话”。问题设计得巧妙,问得恰当,可以催生出精彩的师生对话与互动。“问题场”中的教师要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进而判断学生当前的思维状态与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步骤与教学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问题场”中的学生则通过积极参与问题后的自主分析、比较、判断,及时接收、处理教师及教材传递出来的信息,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结果。在问题场中,学生通过师生的合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提升数学素养。
3.“演练场”:促进学生发展
在学与教中,学生是主体。“问题场”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参与,教会学生学会自我思考、自我提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问题场”中,学生对问题进行认识、比较、分析后,准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方案,灵活应用策略,并提出解题方案,顺利完成解题过程后,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因此,“问题场”可以给学生一个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抓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全过程的学习与思考,成了学生发展的演练场。
二、“问题场”的特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问题场”学习环境,能唤醒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造欲望,更为顺利地达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一般来说,“问题场”应具有四方面的特性:第一,“问题场”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这个场里将有不同的提升。第二,“问题场”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问题场中的问题是紧密联系的,且层次结构清晰。第三,“问题场”具有一定的衍生性,通过一个“场”能够产生一连串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场”。第四,“问题场”具有应激性,能引发学生产生参与、体验和探究的心理倾向,激活师生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师生进入质疑、探究的思维状态。基于这些特性,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采取相应的策略。
1.少一点被动接受,多一点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效的“引”与学生迫切的“思与做”的有机结合。“问题场”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思考探究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展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在这一主动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师生的共同融入,课堂便可能活力四射、精彩纷呈。
2.少一点闭门造车,多一点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是教师适时的“点”与师生、生生间的“悟”的有机结合。“问题场”的教学情境中,师生借助合作实验与多重对话活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师提问的盲目性,反映学生内心真实的困惑,也能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为学生顺利解决困惑、理解知识创造了良好条件。
3.少一点盲目思考,多一点探索发现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序的“归”与让学生清晰的“思”的有机结合。学生小组间的操作实践、探索发现与教师及同伴间的互助引领,能够避免个人的盲目思考。创设好的“问题场”,能紧紧把握学生的思维起点,找准教学的重难点,拉近师生心理的距离,唤醒学生生活的经验与知识背景,让他们体验到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产生学习的愉悦感。
三、“问题场”的巧设与“学习力”的提升
数学课应该注重营造一个具有数学思维价值的“问题场”,引领学生在数学的“问题场”里产生思维的撞击,迸发出思维的火花,逐步形成清晰严谨的“思维流”。
1.巧设生活化“问题场”,以感导思
数学与学生当前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化“问题场”的创设,可以使学生积极且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与探索之中,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走进课堂前,他们并非“一无所知”,已经积累了许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要学会设计与新的知识点紧密联系的有趣且有效的生活化问题。设计生活化“问题场”时,教师要从儿童熟悉的生活中提炼符合教学目标的问题,加以有机组合,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
如在四年级学习“搭配的规律”时,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场”:
(1)早餐问题
谈话:同学们平时早餐喜欢吃些什么?如果给你提供汉堡、包子、蛋糕这3种点心,(板书:3种点心),你准备选什么?
一、“问题场”的意义
当下,小数数学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堂问”与“满堂练”的情况都不可取。教师要抓住每节课的核心目标、核心知识设计问题,激发学生主动质疑,主动提问,巧设有序的“问题场”,引发积极的“思维流”,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从实现课程目标的角度来看,问题场可以理解为“加工场”;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看,问题场可以理解为“工作场”;从学生数学能力的自主发展来看,问题场还可以理解为“演练场”。
1.“加工场”:解读课程目标
课堂提问中的问题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的结果。新课程的基本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问题场”的创设,需要对课程目标进行解读,根据学生当前发展的情况进行再思考,使之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发展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规律。问题与问题之间应以课程目标为指导,在基于对教材的真正理解上,构建各个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必然的因果关系,把一个个复杂的、难度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小问题,便于学生有效把握,从而引发其更深层次的思考。
2.“工作场”:体现师生合作
师生间的互动与合作,离不开“提问”和“对话”。问题设计得巧妙,问得恰当,可以催生出精彩的师生对话与互动。“问题场”中的教师要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进而判断学生当前的思维状态与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步骤与教学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问题场”中的学生则通过积极参与问题后的自主分析、比较、判断,及时接收、处理教师及教材传递出来的信息,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结果。在问题场中,学生通过师生的合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提升数学素养。
3.“演练场”:促进学生发展
在学与教中,学生是主体。“问题场”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参与,教会学生学会自我思考、自我提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问题场”中,学生对问题进行认识、比较、分析后,准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方案,灵活应用策略,并提出解题方案,顺利完成解题过程后,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因此,“问题场”可以给学生一个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抓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全过程的学习与思考,成了学生发展的演练场。
二、“问题场”的特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问题场”学习环境,能唤醒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造欲望,更为顺利地达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一般来说,“问题场”应具有四方面的特性:第一,“问题场”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这个场里将有不同的提升。第二,“问题场”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问题场中的问题是紧密联系的,且层次结构清晰。第三,“问题场”具有一定的衍生性,通过一个“场”能够产生一连串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场”。第四,“问题场”具有应激性,能引发学生产生参与、体验和探究的心理倾向,激活师生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师生进入质疑、探究的思维状态。基于这些特性,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采取相应的策略。
1.少一点被动接受,多一点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效的“引”与学生迫切的“思与做”的有机结合。“问题场”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思考探究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展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在这一主动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师生的共同融入,课堂便可能活力四射、精彩纷呈。
2.少一点闭门造车,多一点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是教师适时的“点”与师生、生生间的“悟”的有机结合。“问题场”的教学情境中,师生借助合作实验与多重对话活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师提问的盲目性,反映学生内心真实的困惑,也能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为学生顺利解决困惑、理解知识创造了良好条件。
3.少一点盲目思考,多一点探索发现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序的“归”与让学生清晰的“思”的有机结合。学生小组间的操作实践、探索发现与教师及同伴间的互助引领,能够避免个人的盲目思考。创设好的“问题场”,能紧紧把握学生的思维起点,找准教学的重难点,拉近师生心理的距离,唤醒学生生活的经验与知识背景,让他们体验到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产生学习的愉悦感。
三、“问题场”的巧设与“学习力”的提升
数学课应该注重营造一个具有数学思维价值的“问题场”,引领学生在数学的“问题场”里产生思维的撞击,迸发出思维的火花,逐步形成清晰严谨的“思维流”。
1.巧设生活化“问题场”,以感导思
数学与学生当前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化“问题场”的创设,可以使学生积极且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与探索之中,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走进课堂前,他们并非“一无所知”,已经积累了许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要学会设计与新的知识点紧密联系的有趣且有效的生活化问题。设计生活化“问题场”时,教师要从儿童熟悉的生活中提炼符合教学目标的问题,加以有机组合,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
如在四年级学习“搭配的规律”时,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场”:
(1)早餐问题
谈话:同学们平时早餐喜欢吃些什么?如果给你提供汉堡、包子、蛋糕这3种点心,(板书:3种点心),你准备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