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关键词:预习;设计;动脑;质疑问难;课外阅读
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不断叫响的今天,我们小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就应该自觉养成一些学习的良好习惯。那么,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 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当前,有些学生没有注意养成预习的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 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所以,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善于捕捉学生的注意,善于巧妙提问,启发思维,引起兴趣。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和进行常规训练,注意提出明确的专心听讲的具体要求,逐条落实。
上课专心听讲,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指在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二是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此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是学生“听懂”数学课的关键。
三、 培养多动脑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多动脑习惯的养成是小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在课堂学习、课后辅导及完成作业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
培养多动脑的习惯的方法有:
1、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比如,在学习“商的变化规律”内容中,200÷2=□,200÷2=□,200÷4=□,计算后,让学生观察讨论:(1)这三题的商有什么变化?(2)商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话来归纳。
2、在新课教学中,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的思维惰性,改变他们一味依赖老师、家长、同学或单纯靠死记硬背,照搬照抄等不良习惯。比如教育乘法分配律教材要求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能否试着解答出来呢?”
3、在学习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遇事问个为什么,更要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动手演练,进行验证,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算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例如在“求植树问题”教学时,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这时教师问:需要几棵?请同学们想一想,猜一猜。多数学生认为20棵,部分学生认为21棵。到底是几棵呢?一起想办法验证。学生会认为路长100米,验证比较麻烦。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先从简单的例子入手来验证,例如假设路长20米,要栽几棵树?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孩子的心理需要,使他们能注意观察、发现问题。
四、 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
有些同学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怕问,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帮助学生克服自卑不敢发问,满足于一般理解的倾向,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要以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爱护学生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五、 培养课后复习的习惯
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知识,课后还会忘记,有时很快就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也是小学生正常的生理特点。因此,只有及時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六、 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
小学生数学作业中经常出现一些因为不认真、粗心造成的错误,比如没看清题目要求、抄错数、看错运算符号、忘记写单位名称等等,这些错误都是因为不认真而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错误。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可从几个方面入手:
①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保障,而且能使孩子从小就具有做事细心、踏实的品性。②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全面分析的习惯。在指导审题上,要寻找题中特点,思考计算法则,运用运算定律,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③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作业习惯。即作业书写规范化,作业订正自动化。④培养小学生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在日常练习中应把检查和验算当作不可缺少的步骤,养成自查的好习惯。
七、 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学好数学,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习中,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课后看学习小报、参考书、习题书的习惯,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北京出版社
2.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新世界出版社
3.《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师大出版社
关键词:预习;设计;动脑;质疑问难;课外阅读
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不断叫响的今天,我们小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就应该自觉养成一些学习的良好习惯。那么,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 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当前,有些学生没有注意养成预习的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 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所以,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善于捕捉学生的注意,善于巧妙提问,启发思维,引起兴趣。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和进行常规训练,注意提出明确的专心听讲的具体要求,逐条落实。
上课专心听讲,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指在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二是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此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是学生“听懂”数学课的关键。
三、 培养多动脑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多动脑习惯的养成是小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数学。在课堂学习、课后辅导及完成作业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
培养多动脑的习惯的方法有:
1、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比如,在学习“商的变化规律”内容中,200÷2=□,200÷2=□,200÷4=□,计算后,让学生观察讨论:(1)这三题的商有什么变化?(2)商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话来归纳。
2、在新课教学中,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的思维惰性,改变他们一味依赖老师、家长、同学或单纯靠死记硬背,照搬照抄等不良习惯。比如教育乘法分配律教材要求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能否试着解答出来呢?”
3、在学习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遇事问个为什么,更要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动手演练,进行验证,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算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例如在“求植树问题”教学时,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这时教师问:需要几棵?请同学们想一想,猜一猜。多数学生认为20棵,部分学生认为21棵。到底是几棵呢?一起想办法验证。学生会认为路长100米,验证比较麻烦。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先从简单的例子入手来验证,例如假设路长20米,要栽几棵树?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孩子的心理需要,使他们能注意观察、发现问题。
四、 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
有些同学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怕问,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帮助学生克服自卑不敢发问,满足于一般理解的倾向,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要以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爱护学生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五、 培养课后复习的习惯
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知识,课后还会忘记,有时很快就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也是小学生正常的生理特点。因此,只有及時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六、 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
小学生数学作业中经常出现一些因为不认真、粗心造成的错误,比如没看清题目要求、抄错数、看错运算符号、忘记写单位名称等等,这些错误都是因为不认真而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错误。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可从几个方面入手:
①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保障,而且能使孩子从小就具有做事细心、踏实的品性。②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全面分析的习惯。在指导审题上,要寻找题中特点,思考计算法则,运用运算定律,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③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作业习惯。即作业书写规范化,作业订正自动化。④培养小学生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在日常练习中应把检查和验算当作不可缺少的步骤,养成自查的好习惯。
七、 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学好数学,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习中,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课后看学习小报、参考书、习题书的习惯,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北京出版社
2.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新世界出版社
3.《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