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社会改革开放工作的不断推广深入,我国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的同时,教育事业也在迅速的发展。对于国家来说,教育工作的稳步发展是社会进步以及全民整体素质提升的基础与保障。但是我国有部分少数民族因所处地区偏远,与正常发展地区经济差距大,同时偏远地区的受教育人数普遍占比不高,所以要将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首要任务,普通话即语文教学作为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更应该备受重视。本文将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探究。
关键字: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3-18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但是相较于预期的教学结果,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对于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本地教师以及支教教师来讲,小学语文教学是其地区的一项教学难点。
一、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学现状
1.1普遍师资力量匮乏
部分少数民族所在的地区较为偏远,其中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从表面上看,教学的教师都持有合格的学历,其次是在课上进行授课的方式,因为多数教师并没有足够丰富的知识量作为教学工作的支撑,所以在进行教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支持理论不充足的现象出现,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后的学习;整体教学仅仅是靠教师的经验完成,从而难以达到教育发展的要求。
1.2缺乏教学资源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位置偏远,与其他地区贫富差距较大。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也是采用最为朴素传统的方式:一本书,几根粉笔,一块黑板,并没有其他的教具与额外的学习资料作为辅助,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除此之外,作为充实学生课余时间的课外读物也少之又少。资金的匮乏以及地区的发展落后导致学生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十分有限。
1.3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多数教师认为语文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识字以及基础的知识练习,并没有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学重点,也没有理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价值观、待人处事的态度等加以引导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应当引起当代社会以及广大教师的重视。
二、改善少数民族地区教学现状的相关策略
2.1增强本地的师资力量
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教师数量与整体质量,使得每个学科可以由相对应的教师进行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得到有效保障。首先是当地相关部门要注重对现有师资力量的合理利用,合理分配教师岗位,并且为师资力量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其次对于小学语文而言,要加大对语文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让其充分了解到新课改对学生教育的具体要求,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以及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等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成长。
2.2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正确使用普通话
语言能力是在个人不断使用的过程中提升起来的,作为国内普遍使用的语言,普通话的熟练运用会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很多便利。发展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其创设一个能够让他们积极使用普通话的语言学习环境。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学习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故事情节,带领学生熟悉剧情,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上自由分组,用普通话进行文中的对话,使学生在进行课文学习的同时,也提升了对普通话的使用熟练度。
2.3丰富教学方式,顺应课程改革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善,让教学不在拘泥于课堂上的讲课与听课,可以适当丰富教学活动,通过活动来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有助于达到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三年级第六单元的学习中,在结束整个单元对景色的描写学习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写作活动,可以参考文中的描写方式,对自己心中的一处美景进行描写,并且用普通话念出来,如此一来不仅让学生有一次回故知识的机会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练习普通话的使用,有效提高其语文素养。
结束语
少数民族的语文教学只有让学生对汉语的认识更加深刻,对普通话的使用更加的熟练,使其养成普通话的思维习惯,才能够算是成功的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会遇到学生抵触普通话学习的现象,所以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汉字与普通话,同时注重给学生个人素养的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冬梅,李凡,廖彩霞.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现状调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4):50-54.
[2]翁修.当前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以甘孜州巴塘县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7(12):84-85.
关键字: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3-18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但是相较于预期的教学结果,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对于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本地教师以及支教教师来讲,小学语文教学是其地区的一项教学难点。
一、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学现状
1.1普遍师资力量匮乏
部分少数民族所在的地区较为偏远,其中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从表面上看,教学的教师都持有合格的学历,其次是在课上进行授课的方式,因为多数教师并没有足够丰富的知识量作为教学工作的支撑,所以在进行教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支持理论不充足的现象出现,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后的学习;整体教学仅仅是靠教师的经验完成,从而难以达到教育发展的要求。
1.2缺乏教学资源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位置偏远,与其他地区贫富差距较大。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也是采用最为朴素传统的方式:一本书,几根粉笔,一块黑板,并没有其他的教具与额外的学习资料作为辅助,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除此之外,作为充实学生课余时间的课外读物也少之又少。资金的匮乏以及地区的发展落后导致学生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十分有限。
1.3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多数教师认为语文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识字以及基础的知识练习,并没有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学重点,也没有理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价值观、待人处事的态度等加以引导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应当引起当代社会以及广大教师的重视。
二、改善少数民族地区教学现状的相关策略
2.1增强本地的师资力量
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教师数量与整体质量,使得每个学科可以由相对应的教师进行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得到有效保障。首先是当地相关部门要注重对现有师资力量的合理利用,合理分配教师岗位,并且为师资力量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其次对于小学语文而言,要加大对语文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让其充分了解到新课改对学生教育的具体要求,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以及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等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成长。
2.2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正确使用普通话
语言能力是在个人不断使用的过程中提升起来的,作为国内普遍使用的语言,普通话的熟练运用会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很多便利。发展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其创设一个能够让他们积极使用普通话的语言学习环境。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学习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故事情节,带领学生熟悉剧情,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上自由分组,用普通话进行文中的对话,使学生在进行课文学习的同时,也提升了对普通话的使用熟练度。
2.3丰富教学方式,顺应课程改革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善,让教学不在拘泥于课堂上的讲课与听课,可以适当丰富教学活动,通过活动来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有助于达到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三年级第六单元的学习中,在结束整个单元对景色的描写学习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写作活动,可以参考文中的描写方式,对自己心中的一处美景进行描写,并且用普通话念出来,如此一来不仅让学生有一次回故知识的机会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练习普通话的使用,有效提高其语文素养。
结束语
少数民族的语文教学只有让学生对汉语的认识更加深刻,对普通话的使用更加的熟练,使其养成普通话的思维习惯,才能够算是成功的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会遇到学生抵触普通话学习的现象,所以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汉字与普通话,同时注重给学生个人素养的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冬梅,李凡,廖彩霞.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现状调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4):50-54.
[2]翁修.当前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以甘孜州巴塘县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7(1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