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偏爱”开启后进生心灵的大门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学生由于受到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成绩存在着差异。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存在后进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认真负责,特别是对于班级中的后进生,更不能让他们掉队。教师要用爱心打动他们,用智慧启迪他们,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用“偏爱”开启后进生心灵的大门。
  一、“爱”入其境,了解后进生
  后进生的形成是有原因的,班主任需要与后进生进行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如,我班的几个后进生,经了解,有的学生成绩很差是由于自身的智力问题而导致的,而大多是家庭给孩子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班主任要针对不同的家庭状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对于父母离异的孩子,我告诉他父母选择离异是他们自己经过考虑后所作出的决定,不该埋怨他们,你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创造出好的生活环境,父母说不定还会重合的,孩子听了之后,改变了很多,同学们也接纳了他,并且成绩也有了进步。
  二、“爱”入其心,关心后进生
  每个人都是有情感的,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关爱学生、呵护学生,让学生在学生与生活中建立起自信和勇气。班主任只有真诚地关爱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尊敬与信任,教师才能真正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师生之间的感情才能更融洽。在班级中原本成绩很好的,不知什么原因,经常出现厌学、逃课现象,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甚至还发现有偷盗行为,为此班级中的同学都疏远他。经过我近期对该生的观察,发现这个学生从本质上并不坏,肯定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才导致出现这个情况的。经过多次的真诚谈心,感受到教师是真的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他才说出了真正原因——父母经常吵架。我告诉这个学生,老师和你一起想办法,一起面对,私下里我找孩子的父母谈。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的父母终于和好了,孩子很开心,也有心思学习了,再也没有出现逃课现象,不良行为也不再发生,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教师只有真心关爱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教育学生,一定能让后进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三、“爱”入其情,赏识后进生
  班主任要善待后进生、尊敬后进生,要欣赏后进生一点一滴的进步,要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后进生的缺点较多,思想是比较脆弱的,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在精神上要多给予鼓励、支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促进学生各项成绩的全面提升。教师将“赏识的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信念,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产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成绩。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后进生”有所“偏爱”:生活中,多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课堂上能够举手发言就加以鼓励;学习上有所进步就给予赞许;品德上做点好事就进行表扬,让“后进生”品尝到“偏爱”的欢乐,并用“偏爱”来开启他们心灵的大门!
  编辑 韩 晓
其他文献
摘 要:学习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是源头的活水。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的脑和各种器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什么都重要。  关键词:学习兴趣;多媒体;技巧  我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很重视激发藏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器材和
【案例背景】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语言需要环境。英语学习差别于语、数,难就难在没有环境,学生基本除了课堂以外很少能使用到英语。很多课堂以外接触的多是看到一些英文商标。孩子们真正把英语作为语言来进行口头交流,很多时候就局限于课堂。然而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乐于开口便是关键。我们常常抱怨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沉默不语,不愿意举手发言。我们是否反问过自己:“Why?”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开口,我们给孩子的语
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从三年级开始就同等成为主科,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英语成绩在三科的分数比较中不是很理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有很多,但英语学习最大的障碍就是与现实生活联系少,使用率低。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英语好像高高在上,不“平易近人”,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极少。后来笔者对英语教学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为什么就不能用现实生活中的常识来解决英语的理解问题呢?把这个高高在上的东西拉到我们身
“取凉于扇,不若清风之徐来;  汲水于井,不若甘雨之时降。”  这是中国古代名著《小窗幽记》中的一句,意为:以扇子取凉,不如慢慢吹拂的清风;到井中汲水,不如天上及时降下的雨水。此句颇含深意。比如说做事,若三心二意则如“取凉于扇”,若能持之以恒则如“清风之徐来”;又如为人处世,处心积虑如“汲水于井”,泰然处之则如“时降之甘霖”。意言于种种,生发于处处,强求之不可为,不若顺其而自然成。  作为一名教育
摘 要:提问是语言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一个精准的提问能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更能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学习,从而影响他们对语言活动的兴趣。从以上现状着手,提出一些提高语言活动中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意图优化提问质量,体现幼儿主动学习,有效地把握主体性教育。  关键词:语言活动;提问;有效性  一、提问有效性缺失的原因  1.问题过于简单、老套,缺乏思维的价值  如“是不是?”
在小学阶段,每个学期的语文课都会学习二十到三十多篇课文,这些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精挑细选的优秀文学作品,如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黄山奇石》《日月潭》《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草原》,描写人物高大形象的《童年的发现》《金色的鱼钩》《桥》《晏子使楚》《詹天佑》,借物表达情感的《白杨》《落花生》《桃花心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描写事物特点的说明文《鲸》《松鼠》,启迪学生思维的《矛和
摘 要:群文阅读不同于传统单篇式阅读方式,其更加注重的是学生阅读上的连贯性和自主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文字的归纳和分析能力,实现传统“在阅读”到“会阅读”模式的转变。简要论述了群文阅读的重要价值,并提出了几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方法。  关键词:群文阅读;价值;教学方法  群文阅读是建立在教材单元的基础之上,将教学单元内的多篇文章进行融汇整合,贯通成为一个整体目标,在此目标指引下对学生阅读理
批注是我国传统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者在阅读时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是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小学语文教学阅读中的批注发表些浅见。  一、感想式批注  一个人用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完文章之后,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如,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精彩片段之后,不少学生在“好
人们常说:“栽树栽根,育人育心。”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位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健康型人才,班主任就应当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搭起一座用爱心构建的“桥梁”。  我是一位乡村教师,长期生活在农村。现在在一所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重庆璧山区丹凤九年制学校任教,在24年教学生涯中,我任了24年的班主任,我与我的学生接下了不懈之缘,深知爱心教育的重要。  “爱心”是润滑剂。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是我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英语教师口语技能的培养逐渐成为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中小学课堂对于英语教师口语技能的要求在细节方面不尽相同,教师和教师培训者需着眼于其不同之处,有理有据、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展和培训,方能培养出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中小学合格师资。  关键词:义务教育;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口语;差别  随着2011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实